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科学活动教案
范文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

2、懂得爱护鼻子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醋和香水的碗各一个。

2、相关的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给你们猜一样东西,看看谁能猜出来,小耳朵听仔细。“高高一座山,山上两个洞,是香还是臭,问问它都懂”。

二、认识鼻子

小朋友真能干,啊我们一起摸一摸自己的鼻子吧!我们的鼻子是长在哪里的?(鼻子长在我们的脸中间)。那鼻子是什么样子的?(高高的,有两个洞)。

师小结:是的,我们的鼻子长在脸中间,高高的,有两个洞,我们叫它“鼻孔”,宝宝一起说“鼻孔”。

三、鼻子的作用

小朋友,我们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鼻子,那它有什么本领呢?(闻味道)。哦,是吗?那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啊?(香味)。那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的小鼻子是不是都能闻到呢?(给所有的孩子闻醋的味道)。现在你们闻到的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嗯,看来我们的小鼻子都很灵,其实我们的鼻子能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妈妈在厨房炒菜,你能闻到是吗味道(香香的味道)。那我们闭上眼睛来闻一闻吧“哇,好香啊”。前段时间,我们班烧醋了,还记得醋是什么味道吗?(酸酸的)。是的,我们可以通过闻醋来预防感冒。(出示ppt,图1)咦,你们瞧,为什么图片上的宝宝用手捂住鼻子呢?

发生什么事了?(失火了)。失火会有什么冒出来啊?(有很多的烟)。(图2)那这个妈妈上班路上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因为天气冷,怕冷空气吸进身体,会引发感冒)。(图3)这位阿姨在一个有毒的工厂上班,所以她要带上口罩来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身体。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的鼻子不但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呢,但我们感冒时,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呢?(流鼻涕,鼻子不通)。你难受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

四、保护鼻子

鼻子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那我们怎么样来保护鼻子呢?引导幼儿说出:不用手抠鼻子、不把异物塞进鼻孔、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要碰撞到鼻子。冬天来了,我们小朋友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时候,要先把小手搓搓,再把鼻子的两边搓一搓,让鼻子暖和起来,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了。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不但我们有鼻子,小动物们也有鼻子,我们都来看看小动物的鼻子都有什么作用。出示(ppt图5)这是谁啊?(大象)。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吸水、喷水、卷木头)。(出示图6)这是小狗的鼻子,它的鼻子比我们人的鼻子还要厉害,能闻出很多很多种的气味,它就是靠鼻子找到回家的路的,小朋友,虽然我们和小动物的鼻子长得不一样,但是鼻子对于我们来说,都一样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在制作玩具的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

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

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

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

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

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儿自制玩具

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

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随着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的开展,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让孩子表现春天自然界变化的一个过程,因为春天大自然的各种东西都是活的,让孩子来表现这个过程是一种挑战,但是,这能够让孩子从小就积累生活中的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对他后继发展是有益的。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导入来引出主题,第二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指导来引导孩子把春天万物的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老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重指导策略的艺术。第三环节引出下次要预设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中的“春天”选段,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学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

活动准备:

Ppt《春天》、音乐(《去郊游》、《春天童谣》、《春天在哪里》)

活动重点: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春天童谣》

活动难点:记忆歌词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进场:跟着《去郊游》的音乐,幼儿进场

(背景音乐《去郊游》,引出春天的主题)

师:1、路上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

2、请你们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

小结:你们不用声音,用身体能表现美丽的景色,其实,我们的身体还能打节奏呢?你们试过吗?

二、找春天

1、感知旋律

师:这里有一首春天的歌曲,身体来动一动吧!

(幼儿听着音乐,用身体来感受节奏)

2、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

过度:这首好听的歌会不会把你们刚才表现的景色都唱进去了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泛说,教师在ppt中点击幼儿说到的内容)

(2)第二次欣赏

师: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呀!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有要求哦,请你们把景色按顺序说出来,等歌曲结束后,再来一起讨论。

(ppt中显示的是数字,请幼儿按顺序说说歌词内容)

3、初步学唱(幼儿第一次学唱)

师: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景色看顺序唱出来吗?

小结:这首好听的歌曲就叫《春天童谣》,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唱唱春天吧!

4、学唱歌曲(幼儿第二次练唱)

师:这回你们能不能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呢?

三、延伸活动

师:春天真美呀,但是春天在哪呢?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找找春天吧~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树叶(小班系列活动设计)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 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 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

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2。 游戏《找朋友》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助他们装饰了漂亮的门和窗,可是只有他们没有朋友很孤

单,我们帮他们找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1) 介绍游戏规则和安全要求。

红色小精灵喜欢红色的伙伴,蓝色小精灵喜欢什么颜色的伙伴呢?……我们的屋子比较小,小朋友在帮小精灵找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慢慢走,不要挤,要学会等待、互相谦让,注意安全)

2) 幼儿为颜色精灵找朋友

3) 评价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帮小精灵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像小猫一样,走到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家,看看我们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 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现在颜色小精灵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灵说:“小朋友

棒!,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家,谢谢你们。” 现在我们还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要请小朋友帮帮忙,小房子的门和窗没有颜色,想请小朋友帮忙贴上和房子相同颜色的门和窗。他们的窗户和门的颜色要与他们的衣服颜色一样。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门和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1) 幼儿以组为单位为小房子的门和窗匹配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 幼儿作品展示

3) 幼儿活动评讲。

小朋友我们先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帮小精灵贴对了门和窗,一组一组检查,小朋友真不错,都帮红色小精灵找到了红色的门和红色的窗……

  4。 延伸活动为教室外面的小精灵找家。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伙伴,还为他们装饰了这么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灵他们迷路了,我们一起去把他们送回家吧。

  5。 教师语言引导结束活动。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学习里知道甜菜能制糖和吃法。

对甜菜的外貌有所认识。

活动准备

白糖一碗。

甜菜知识图片。

活动过程

一、品尝白糖

1、孩子们都知道老师手里端着的碗盛的是什么吗?

2、你们都认识白糖,我们每人尝点说说味道。

3、是不好甜,你们都喜欢吃糖吗?

4、有谁知道糖是由什么制成的啊?

5、不知道啊!那老师告诉你们是用甜菜制成。

二、了解甜菜

1、知道甜菜是什么样子的不,不认识甜菜我们可以学啊?

2、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这个根像心脏形就是甜菜,品种的不同,皮的颜色就不同。

3、甜菜的根是生长在土里,主根就是肉质,可以生产砂糖。

4、甜菜绿绿的秧生长在土外,也就是叶,叶片肥厚,叶部发达,叶柄粗长。通过图片就可以认识到。

三、甜菜的吃法

1、甜菜我们一般可以煎炒、凉拌、腌制食用,甜菜还可以烤着吃。

2、老师告诉你们最早开始吃甜菜的是古罗马人。

3、食用甜菜不会影响消化,食用甜菜有预防感冒、贫血、还可以缓解头痛和提高食欲,让我们越吃越健康。

4、甜菜好不好啊?回家也要讲讲甜菜的好处,让家人也知道。(教师在结束前要给孩子们巩固知识)

活动结束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由科学、体育活动组成,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主创造、同伴经验共享、教师支持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我、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获取过程!

随着我对纲要的深入学习理解,科学活动的价值趋向定位于:幼儿乐学、会学、会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并学习将科学原理运用、解释于实际生活。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2、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重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难点: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形成原因:

大班幼儿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用较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可以让船开动的方法有很多,产生风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响着幼儿对船开得快慢,这样的现象对幼儿的判断推理产生了困惑,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难点。

解决策略:

1、 实验探索法

2、 归纳演绎法

3、 原理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让幼儿不用工具让纸船动起来,初步感知风能使船动起来。但是船动得很慢,怎样让它开得快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下一步的继续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过不同工具让船动起来,感知风力大小与船开得快慢的关系,但是风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约船开得快慢,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决了风力集中程度影响船开的快慢问题。

四、运用已学的经验解释了生活中的现象。这也就是我们科学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活动准备

1、三组操作材料:一组为一筐硬板纸,一组为一筐图画纸,一组为一筐面巾纸。(每组材料中都有一些进行过对折,另有一些画有苹果轮廓)

2、每小组两个小筐蜡笔,每个幼儿一个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竞赛记录表一份(教师用)。

活动过程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三组小朋友,要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出示教师记录表,“分别是搭房子,给苹果宝宝穿衣服和给鸡蛋宝宝擦脸,看看哪一组会赢!”

2.完成任务

(1)比赛搭房子: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用本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间教师适当提示对折纸的用途,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看哪一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赛给苹果宝宝穿衣服:鼓励幼儿用蜡笔给绘画在纸上的'苹果宝宝涂色,看看哪一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赛给蛋宝宝擦脸:鼓励幼儿用本组的材料帮蛋宝宝擦干净脏脏的脸,看看哪一组擦得又快又干净。

3、每一次小活动结束,教师除评出最好的作品外还要对其他作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简要地说明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辨别不同质地的纸张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动结束

找一找幼儿园里和家里还有哪些纸,它们的质地和用途有哪些。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

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 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 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内容:小雨点去旅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不见”的奥秘,并感受自然现象的变化。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3、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不见”的奥秘。

难点: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创设:

1、电暖气1个

2、吹风机1个

3、小手帕14个

4、雨点图片4张

5、插线板

6、曾让幼儿感受雨天的快乐及变化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讨论、理解——动手操作——表达表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T:今天,我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和我们大家一起学本领、一起做游戏,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出示雨点的图片)

S:小雨点(雨点宝宝)。

T:这里有好多的雨点宝宝。既然你们和雨点宝宝是好朋友,那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S:帮助他。

T:小雨点呀,他很喜欢在外面旅行。可是呢,他已经旅行了好几天,他有点想云妈妈了,他想回家了。但是呢,他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从湿漉漉的地上回到云妈妈的身边。所以呀,他就想到了你们,想请你们帮帮他,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T:那你们就替小雨点想个办法吧,让他赶快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理解、讨论

T: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一个人想办法,然后把你们想出来的办法告诉小雨点,让他快点回家。

(幼儿讨论)

T:谁能告诉小雨点,你想出了什么办法?

(请3—4名幼儿回答,最好能说出用太阳,风等自然条件。)

小结: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小雨点回家,小雨点真开心。你们的本领真大,真聪明。

T:对了,我差点忘记了,还有许多的雨点宝宝呀,他们在旅行的时候,都跑到了我的小手帕上,你们能不能也把这些雨点宝宝送回家呢?要是他们回不去家也会很伤心的。

S:能。

T:那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雨点宝宝回家呢?

(请3—4名幼儿回答,最好能说出用吹风机,电暖气。)

三、动手操作

T:你们想的办法真多,真棒。

T:刚才呀,小朋友们想出来的办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说用太阳照,有的说用吹风机吹,有的还说用电暖气烤一烤。那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想的办法能不能把雨点宝宝送回家,行不行。

T:老师呀,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小手帕,你们用自己相出来的办法把雨点宝宝送回家,好吗?

四、表达表现

T:你们把雨点宝宝都送回家了吗?

T: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把雨点宝宝送回家的呀?

(请幼儿说明、演示)

总结:雨点宝宝都回家了,你们高兴吗?那你想想,如果雨点宝宝跑到我们的身上,衣服上,鞋子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为延伸)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