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
范文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xx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 在教学设计中,我共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不可估量”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体悟文章表达特点,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这样既融合了单元教学目标,又将本课重难点突出了出来。那怎么逐一突破这些目标呢?我率先开始了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 先是参考已有的教学课件,再是大量文字资料的搜集,最后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又到网上搜集更精美、贴切的照片和视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灭的过程。但第一次的试课后,我的备课思路就被打击了。 试课是在三班进行的,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和搜集资料的情况下两课时才讲完课文内容,这其中暴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学任务怎样用一课时完成?我几乎对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做了资料补充,虽然内容丰富充实,但信息量过大,短短四十分钟,根本没办法一下接受,学生在体悟情感上会太偏重于感受美好。于是马上调整课件内容,大胆将文物部分舍弃,只用举例说明其跨越年代之长,数量之多来说明价值珍贵。同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空间更大,将主导问题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试课时课堂环节进行得顺利多了,时间也基本够用。这一次的试课也让我的授课思路更加清晰了。在最后正式讲时,虽然也有细节不尽如人意,但总体和孩子们的配合是比较默契的。问题探究、朗读感悟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参与。授课后很多孩子都对圆明园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又再次搜集资料,看相关视频和电影,对于侵略者们的无耻行径也是恨之入骨,爱国热情被悄悄点燃。 通过本次备课和授课,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作用,它并不是把所有知识都涵盖其中教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课堂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行动。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师充分备课很重要,但学生主动去学更重要,所以以后备课要把方向和重点更准确地把握好,把功夫下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板书:损失巨大:不可估量昔日辉煌化为灰烬) 二、欣赏辉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犹如——(板书:众星拱月),圆明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走进再看一看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了哪些美丽的建筑,在书中画出来 2、谁能告诉老师,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教师引读,齐读。 学生欣赏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图片,教师解说。 6、园内只有这几种景观吗?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还写了哪几类景观? (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西洋景观) 多媒体演播:学生欣赏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图片。 你喜欢圆明园的景色吗?(喜欢)喜欢哪里就读哪里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出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美景,让我们觉得——(美、惊艳、宏伟。) 你和作者感受是一样的(出示句子,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8、指导朗读课文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会以怎样的心情去读?(赞美、自豪)是啊,这么美的园子,如何能看得够呢? 那我们就再一起去慢慢地走一走,尽情地赏一赏(分组有感情朗读) 三、文物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景观引人入胜,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文物。这里收藏的文物跨越朝代众多,年代久远。 齐读第四段。 四、再现历史 1、出示图片:你明知道这是哪里吗?(圆明园)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圆明园怎么会变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它被谁毁了?被怎样毁了?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掠、搬、毁、烧) 那些词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3、学生谈体会,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无理,激发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仇恨之情。 看到这样的事,你的心情如何?(愤怒) 指名读,独处愤怒之情 只有愤怒吗?你心中还有什么感受? (惋惜——指名读) 4、带着你真是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自由读) 拿走我们的宝贝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学生看影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5、看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你想说点什么? (指名说) 6、孩子们,让他们听听我们的斥责之声吧!带着痛惜、仇恨之情,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齐读。 在你的心痛里,我听出了你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老师和你们一样痛一样恨,那就请我们牢牢地记住那一天——(1860年10月6日) 7、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它的巨大价值,而正是这样有价值的园林被侵略者毁灭,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恨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的国家说。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外还可以收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不可估量 勿忘国耻 布局——众星拱月 21、圆明园的毁灭昔日辉煌: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无比 振兴中华 化为灰烬:掠、运、毁、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 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三 品读课文,领悟“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 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 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7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画面)就在这残垣断壁面前,想象着我们刚刚漫游的圆明园的景象,同学们,你又什么话想说呢? 四 也许,圆明园的废墟会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永远要记住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4《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特别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板书: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谈谈体会到什么? (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可估量”指的是无法推算,不能估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3.简单介绍侵略者毁坏园林的资料,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一内容教参第135页有详细介绍,可参考。 4.观察书中的插图,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圆明园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物非常宏伟、博物馆、艺术馆中的文物都很珍贵。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皇家园林遭到侵略者的浩劫,这一切都是野蛮的强盗行为。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种可耻的历史再不能重演。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8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2、本文第2—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首先从第二段入手,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设计:谁能描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7、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与文章内容对比,你觉得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 (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景观 风格各异 (爱) 博物馆 艺术馆 毁灭:掠 毁 烧 (恨)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9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绚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同学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同学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身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俺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身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局部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局部,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身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局部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俺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可胜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示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安排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身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俺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同学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局部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局部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方法了,也不放过,想方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摆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只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局部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 ①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体会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恨之情。 四、明理,感情升华。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假如,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多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五、总结全文,领悟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教研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合结合教研课题,学运用。我们在设计上加入了小练笔:学习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具体过程: 指导: 1审题:一点片段即可 2选材:让我们回顾全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点选择抒发感受的内容呢?(辉煌、毁灭、强国……) 3说一说(同学之间交流做些提示) 例:看了……我想了很多,但让我最深的就是……(辉煌谈自豪、毁灭惋惜及对侵略者的憎恨、强国谈决心) 4、写(机动) 经过细致的指导,学生写的很快,大部分同学写的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整个过程还是有些问题如第3自然段的处理,应该再分出写层次来指导就更好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11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幻灯片、《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们都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点起熊熊大火毁灭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弄明白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理解众星拱月 A、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B、再读课文,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D、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3)、这么美的圆明园,还不能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吗? 过渡语:还有那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字?把它圈起来 (4)、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圆明园中有什么 (5)、想看看这个园林吗? (6)、看图片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圆明园中仅仅只有这几个有吗?(不是) (8)、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渡语:还有哪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呢? 3、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 从先秦至清代,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说,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胜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出示图片 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 (4)、此时,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珍贵、昂贵、价值连城......) (5)、难怪课文中称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应该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6)、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7)、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 这座闻名遐迩、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一起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学习第五小节 (1)、 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读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老师如果这样写这段话,你看好不好?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不好,因为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 (4)、请同学们默读书上这段话,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 ( 闯、掠、毁、烧) (5)、 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6)、 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放录像) (8)、 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9)、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过渡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4)、再重读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强调加强语气。(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5)、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6)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联军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7、这篇课文的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圆明园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结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爱) 众星捧月 瑰宝、精华 风格各异 (恨) 珍贵的文物 化为灰烬掠 毁 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 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 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说课堂 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布局——————众星拱月 昔日的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无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