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文聚物流随笔
范文

文聚物流随笔

如果谈起历史上的中国主动与外界交流的大事件有哪些?无疑自汉张骞政治上寻求联盟起,开辟的西域通道转变成经济交流之丝绸之路,这是中国主动与外界交往且延续时间最长,是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其次,就是西南的马帮。茶马古道据说兴起于南北朝、隋唐时期,兴盛于明清。至于郑和下西洋虽说是扬了国威,但其远航的目的却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然而历史上中国文化的主动对外交流,似乎找不出什么大事件来。有的也只是日本、朝鲜等国的遣唐使,以及名及一时的日本阿贝仲马吕都是来获取中国文化的。至于唐玄奘,则是偷渡前往西天,去他国获取真经的。

看来被儒家千方百计抑制的利,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驱动力。利之用具有两面性,其血腥味也能招致豺狼虎豹,引起弱肉强食来;全世界均以此为媒,既是仇敌亦能连接沟通、互通有无,利己利人。利,是全世界惟一之共享、共有、共取的。无论好人坏人、宗教信仰差异、还是政治制度差别,人类惟有在这一点上能够一致性地达成共识而共享。无论道路多么艰辛,途中豺狼虎豹也阻挡不了,炮火连天也能突破,饥渴难耐也可忍耐,千山万水也能渡过,千沟万壑也能跨跃,酷暑严寒也能穿梭。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成语:利出一孔也。利之孔,就像是川流不息的水一样,哪里有利哪里就有物穿孔流向那里。如此看来,人之自私自利之心还是大有益处的,不仅能够促进物流,解决物资贫乏之地人们的需求,也能借此让世界在物流之中夹带来异国的文化。

再来说说文化,文化就是为了聚集一域之人气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国学,在以往却从来没有主动走出过国门。倒是一向为儒家瞧不起的蛮夷之西洋文化,十六世纪起就开始主动进入中国。明王应麟的《利子碑记》记载,“万历庚辰有泰西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虽说利玛窦是来传播天主教的,但其用汉字书写的《交友论》还是获得了明朝士人的好评,让明朝士大夫结识了这位西方教徒。为仍处于浑沌中的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天文、数学和地理等知识,自鸣钟、天体仪、地球仪以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和《山海舆地全图》等都是利玛窦携来的。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世界地图。利玛窦在中国传教获得一定的成效,与明朝士大夫李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冯应京、樊良枢等进行了多方交流,并传授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地理、天文等科学知识。鉴真东渡扶桑是为了弘扬佛教,也曾将中医传播于日本,并成为汉方医药始祖和律宗之祖。但儒家文化却没有主动传播于东亚和南亚,东亚南亚都是儒家文化波及所致。

可见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既包藏着共同生活民族的凝聚力,还带有强烈的排他性。文化元素是圈子里的核力,围绕着核心构筑了文化圈子。就像是一块投入水中的大石头,泛起的涟漪,一层层、一圈圈向外扩散,影响着广阔的`水域,使得中央帝国之东夷西羌北戎南蛮皆来归附。主圈子衍生出的圈子,波及到周边的国家,影响了东亚和南亚文化。文化让圈子里的人们逐步形成一种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将圈子里散落的个人编织成一面大网,连接网的一根根丝线就是文化元素。文化圈子形成的网,就是一个具有弹性可伸缩的防护网。强势的文化,既能抵御着外来文化的大规模侵略置换,又兼收并蓄外来先进文化之精髓为我所用,以补己之短。

承载文化元素的社会人,就好像是万物都离不开的土。掬土才能为山,山高才能有神。这个神不是神仙,而是聚集的民族精神。山不转,是因其文化之核力所凝聚而生根,厚重、稳固而不转。利就像是水,水转是因其灵巧而流淌,苟为其利而转。山不转水转,水围着山转。其文化核力就强大,山高而稳固,水流再大也撼不动高山。因而山最怕的是土崩,中国历来有土崩瓦解之说。瓦解并不可怕。瓦解,其本意就是做瓦片时先做成圆筒,然后再切割成四片瓦。因此,天下盗贼四起,但君德泽未衰,民安土乐俗,其虽瓦解而核力尚未卸去。也就是说,基本面并没有坏,民心所向并没动摇,国家尚可挽救。而一旦出现民困而主不知,下怨而上不知,俗乱而政不修,是为文化元素之核力断裂,山就会随土而崩。土崩,就意味着山要崩塌了。

然物之惑人,利之诱人,人之化物。人化物者,则穷人欲。人欲穷,则文化散。文散则舟毁,舟毁则人亡。物流才能畅通,文聚方能同舟,同舟而物文才能既济。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