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建筑的分析论文 |
范文 | 建筑的分析论文范文(通用16篇)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建筑的分析论文,欢迎查看!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浅谈建筑与环境的共建共荣方法 1、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在大江南北的城市和乡村,各种样式、大小不一的古今建筑、土洋建筑、简奢建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有建筑师的建筑等等都想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在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华夏大地上,无论是山水、野草、树木、平原、丘陵、江河,还是古镇老街、旧城老巷,在对历史文化形成中,具有尊重价值的特定环境,到处都没有呈现出了对传统环境的任意发挥,对传统环境文化的摒弃与毁灭,直接就导致了对已经建设的建筑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立足于传统文化,面向未来,让时代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吸取我国优良的文化精华,是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赋予时代感。 2、传统文化与建筑 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就是建立在对对传统文化创新中不断地开辟出来的。新时代的建筑不仅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不只重于外表的形式,更重要的的建立在内在的精神理解,继承和发展期内部的肌理特征。研究大街小巷建筑的形态、轮廓、色彩生活方式、习俗以及神韵气氛等方面,不仅要注重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针对现实的需求,结合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的需求,而且还应该注重对其优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让精粹的民族文化锦上添花,绽放时时代的风采。一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几个方面:在环境的利用上,要保持和美化,使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相融合,成为环境保护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在绘画前进行构思一样,要从整体进行考虑,兼顾原来的地质地貌特征,并加以利用,是环境与建筑设计彰显出色彩,让建筑设计与环境中的山水湖泊相融合,体现出应有的自然美,构建和谐社会,还应该包括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协调统一。所以,建筑设计有把环境作为背景,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3、建筑与环境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用谦虚的态度对待环境,要做好统筹兼顾的整体协调的格调,在此基础上绽放出个性色彩。但是在我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过分的浮躁,环境与建筑设计不够的体,建筑设计只顾自己的造型,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摒弃,没有从整体的商业利益出发和考虑,盲目的建设,造成了建设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充满了对外来文化的模仿,是建筑文化与我国环境文化不协调统一,让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悠久文化与其建设不相称,看起来就如荒漠里的一个古老茅草屋一个单调。 4、建筑发展方向 可以插枝嫁接在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西方国家的理念、新时代的精神理念之上,让我国传统文化“老根”发出新芽,开花结果。随着我国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正在飞速的崛起和发展,城市和乡村各类建筑不断地涌起。有西方土洋建筑、有不中不西建筑、有超越时代建筑、有的看不出是建筑还是雕塑,有假的古董赝品,有的建筑设计外表可以说是富丽堂皇,内部空虚,有的没有时代的感觉,也没有古代的审美艺术等等的设计,都不能让真正的艺术体现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的功能和机构相去甚远,就像人们所说的“穿西服,戴西瓜帽”的作风一样。还有的建筑设计不追求风格、可以的标新立异,不顾环境的保护,不顾积极城市的实际背景,不考虑人们真实的需求,达不到环境、建筑、人三者之间案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2略说建筑环境科学的实际运用 1、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1.1备选方案厂址区构造地质条件 “官塘桥”场地场地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下伏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t)。“大石板”场地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岩层产状较乱,总体为单斜缓倾构造,倾向120~175°,倾角15~35°。其地质构造相对较复杂,构造地质条件不如“官塘桥”场地良好。地貌拟选场区属于溶丘洼地、溪流沟谷及坡缘阶地地貌类型。水文备选方案厂址场区位于绮陌河中下游,河流流量变化大,河床宽度6~12m,水深0.2~1.2m,河谷为斜向河谷,但不对称,见有不连续分布的一级堆积阶地,阶地高度1.20~2.60m。 根据河道坡降:官塘桥河床1290.8,坡降0.33%,官塘30年一遇洪水相应设计洪水位为1295.5m;大石板河床1275.5,坡降0.52%,大石板30年一遇洪水相应设计洪水位为1279.7m。水文地质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裂隙水类型,另有少量孔隙水为潜水。“官塘桥”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排泄,“大石板”场地地下水由东向西径流排泄。“官塘桥”场地位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且靠近绮陌河,地水位埋藏深度较浅;“大石板”位于斜坡中下部,远离绮陌河,地水位埋藏深度较深。 1.2岩土构成与岩土参数 第四系土层类别为耕土层、粘土层等。基岩场地基岩根据岩性、风化程度分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两大类。“官塘桥”场地以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为主。“大石板”场地以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为主。 岩土参数场区各土质单元及基岩地基承载力类比相邻地区岩土参数范围值建议如下:土质单元承载力范围值:硬塑粘土(含全风化层)fak=190~210kPaEs=7.5~10.0MPa可塑粘土(含全风化层)fak=150~180kPaEs=5.5~7.0MPa杂填土:fak=80kPa粘土夹砾石(冲洪积):fak=80kPa基岩范围值:强风化泥页岩:fa=150~250kPa强风化燧石结核灰岩:fa=300~350kPa中等风化泥岩:fa=40~80kPa中等风化燧石结核灰岩:fa=1500~2500kPa4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场区地形地貌、岩组特征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场区分为三个大区及二个亚区,分述如下:河谷区分布于绮陌河两岸,为狭长条带状区域。 部分河床基岩裸露,水力坡降0.30~0.40%。河谷为斜向河谷,且不对称,左岸陡坡,右岸缓坡。两岸发育有不连续的堆积阶地,冲洪积物厚度0.5~2.5m。该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岸坡稳定及洪水影响。缓丘斜坡地区分布于绮陌河右岸。“官塘桥”场地缓丘坡度一般为20°,地形起伏相对较小,第四系土层厚度大,大部分地段已开拓为耕地。“大石板”场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开挖边坡问题。 2、场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四系土层较薄,下伏基岩埋深较浅,建构筑物均可采用岩石地基和浅基础方案。岩石地基稳定性良好。“官塘桥”场地受洪水影响,并有疏排地下水问题。“大石板”场地稳定性分析场区岩层总体倾向北东,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开挖工作量大,岩体较破碎,易产生工程滑坡。“官塘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基岩主要出露为深灰色、灰色厚层、中厚层燧石结核灰岩夹砂页岩,岩体相对较完整,构造简单,稳定性良好,拟建物基础采用岩石地基,浅基础方案,建筑条件好。建筑物(办公楼等设施)宜布置在地势较高地段,构筑物(污水处理池等)宜布置于相对低洼地段,便于污水自流入厂。但拟建厂址靠近绮陌河。建筑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可利用范围,南北长度550m,东西宽度160~300m。南部分布有少量拆迁,西侧为绮陌河,北侧即场地下游为移民新村区及居民区。 污水厂废气对居民区有影响,绮陌河防洪堤的建设等。“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位于工程地质分区区部位,地面高差大。场地基岩泥页岩、砂岩与燧石结核,第四系为耕植土及粘土,回填及开挖工程量大,地基基础可以复杂,建筑条件一般。建筑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可利用范围,南北长350~390m,东西宽160~300m。整个场地占用农田较多。存在的问题,污水废气对工业园区的影响,废水溢流或渗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场地占用农田及水渠,高压线拆迁等。 综合对比、分析根据以上条件对比,两厂址在自然地理、地质条件、自然经济、交通道路、场地建筑环境等方面差异较大。经过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环境条件综合对比,推荐“官塘桥”为首选方案。之后通过分析与比较,从投资、交通、尾水排放,市政基础设施、污泥外运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厂址分散设厂2厂方案更具有优越性,即厂址位置为绮陌工业区和主城区分设绮陌工业区下游和主城区下游县城与绮陌工业区之间。该方案更符合某县总体规划和远期发展要求,地理位置优越,宜作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 3、结语 场地是备选方案中较理想的污水处理厂场地。“大石板”与”官塘桥”比较,推荐“官塘桥”场地为首选场地。“大石板”场地由于跨过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岩质单元,不仅存在较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而且还存在施工开挖对现有大石板村民的地面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宜选择“大石板”场地。场区没有发现活动断层、坍岸、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稳定性良好,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次咨询仅对场区作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 因厂址所处位置基岩露头不多,建厂时工程勘察宜采用多种综合手段进行。详细的场地工程地质问题,有待详勘阶段时进一步查明。建议对场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作长期调查和监测工作。综上所述:推荐”官塘桥”场地,污水处理厂方案A。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3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策略及报价技巧分析 1招标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在招标前,一定要先了解招标方向及内容,并结合本企业各方而实力决定是否招标及招标的策略选择。 1.1通过招标文件了解相关信息 企业拿到招标的相关文件后,要通过招标文件的内容,掌握工程位置、图纸的设计、招标单位及资金落实情况、工期的要求等相关关键信息。 1.2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决定是否投标 建筑企业在了解了招标书的相关内容后,应结合本企业的实力分析是否进行投标。大概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了解本企业的劳动力情况了解设备设施的工作情况;预算招标工程的成本;对竞争对手的实力进行分析。 2招标的策略制定 投标策略制定的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投标竞争项目的顺利取得投标策略作为一种取胜的手段,正确运用和掌握才能在竞标中取得成功。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要根据招标书中的工程工期要求、造价要求、质量要求等不同的侧重点出具不同的投标策略。 2.1低利润竞标策略 采取低利润竞标的策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工程项目:此工程项目的所在地的市场有待开发;工程项目对技术要求简单,且工程量大;施工环境优包括:施工政策环境、施工地理环境、人力情况及设备设施较完善等;企业在此招标工程施工所在地有其他工程项目,且两个项目的设施设备、劳动力等都可通用的情况竞标对手多,实力强;工期短;资金落实稳妥且支付周期短 2.2高利润竞标策略 采取高利润竞标的策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且要求技术涉及范围大密度高,且企业可以按要求完成的;施工环境差包括:施工政策环境、施工地理环境、人力情况及设备设施不完善等;此工程企业方便操作,又不得不竞标的工程;较特殊的工程。如:矿山开发、水桥建设等;工期要求急的工程;竞标对手少,或竞标对手实力远远低于本企业的工程;资金落实情况不稳妥,且支付周期长的工程。 2.3零利润竞标策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建筑企业也可提出零利润竞标策略,情形如下: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此类建设项目分为一期、二期或更多,建筑企业可以以零利润的竞标策略先取得一期的工程项目,将利润点转移到二期或以后的工程项目上;得标后,可以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索价低的承包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本企业无承包项目,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零利润竞标。出于长远目标考虑,承接此工程不为利润,只为占领市场,取得长期优势。 竞标书中存在隐性索赔点时,企业可以时以零利润竞标,承接工程后,对相关部门或单位要求索赔。 2.4提出修改方案的竞标策略 如果企业在竞标书中发现问题,可以提出切合实际的其他设计方案对原竞标书中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并根据本企业提出的设计方案,制定实施性比较强的竞标策略和竞标价格 。 3投标书编辑的注意事项 在认真且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目的的同时,也要按正规要求编制出完整的投标文件对整个竞标工作起养非常重要的作用。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原件材料是否齐全、注意招标文件中要求签字盖章的内容或项目、正确标注投标的报价和工程质保金、投标文件正本和副本的页数、投标文件复印后需检验、正本及副本的标注、装订的检验、投标文件密封前的全而检验 4建筑工程项目的报价前的全而分析 4.1投标报价前需对此工程项目进行调研分析 为了避免经营和施工的风险,投标报价前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迅速反应,争取招标书下达的第一时间对项目进行调研、考察;2考察建设施工环境;3调研此投标工程是否在本企业的建筑施工能力范围内,包括:技术层而、设备设施层而、人力资源层而;4项目建设的资金考察和调研;5根据此项目的要求考察和调研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4.2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 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环境,拟定施工方案,拟定分包计划或采购计划,并初步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初步洽谈,根据行业经验对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成本预算,顶算出基础建设材料、辅助建设材料、设备设施消耗、人力等成本 根据以上项目所分析出来的数据,企业决策层可对投标报价作出可行性强的报价决策 5建设工程项目投标的报价技巧 报价技巧运用的有效,不仅可以使企业顺利获得投标项目,更能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正确灵活的运用报价技巧在整个投标过程中都非常关键。竞标过程中的报价方法根据其具体工程项目的不同情况,分以下几种: 5.1不平衡报价 为了赢取利润最大化,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中通常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在总价一定的情况下,不平衡报价法的主要对应项有以下几点:提高项目施工初期结款较早的项目的报价。如:土方地基的挖掘等基础工程项目。预计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增加的项目,提高其报价;相反,在预计出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减少的项目上则降低其报价。图纸不明确的地方,提出修改图纸方案。依照以上原则,修改后工程量加大的项目提高报价,工程量减少的项目降低报价灵活利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多变性,对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提出合理要求,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5.2日结工的单独报价 日结工的报价分为两种情况:日结工的工资不计入工程报价的总价的,报价时可提高此项报价;日结工的工资计入工程报价的总价的,报价时可合理的适当降低此项报价 5.3临近期限降价法 由于投标竞争的激烈,很多建筑企业不得不运用一些手段和技巧迷惑或误导竞争对手,达到竞标成功的目的。其中一种就是:临近期限降价法。一般情况,企业先期报价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报价,甚至表现出对此项工程不感兴趣的假象,临近竞标截}卜日期或时间时,突然降低工程报价,以此取得施工权利 5.4多方案报价法 招标文件中有以下情形的可使用多方案报价法:工程要求不明确、图纸设计有漏洞、条款不清楚或不公平、技术、质量等级要求过于苛刻 如果招标文件中有以上情况出现,建筑企业可以先按原招标文件的要求做一般情况报价。然后利用本企业的资源优势再提出修改方案,另做一份根据修改方案后的低价报价,供业主分析和选择 5.5联合体报价法 对于某些实力不强劲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几家实力相当的企业联合报价。这样联合可以达到优劣势互补、利益共享、分担风险等,以增加竞争力和中标的几率 6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是一种建筑企业间的残酷竞争,是企业施工能力、企业信誉度以及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的综合实力的比拼与考证它的胜负不仅能体现建筑企业的实力,更能考验建筑企业的投标策略是否运用灵活和富有技巧性,要在投标工作中进行全而的分析、周密的调研从而做出正确的投标策略。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4摘要: 钢结构重量轻、强度高、整体性能好,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目前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所有建筑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工艺和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建筑钢结构;螺栓连接;焊接连接;质量控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建筑钢结构的实际应用性能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对性能和结构的要求。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以确保全面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将对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以确定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提高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钢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 (一)施工过程 只有确定合理的过程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施工过程如下: 施工准备→原材料收集、检验、入库→下料→制造→检验和校正→预装配→除锈→一起涂装防锈漆→成品检验编号→构件运输→预埋件复检→钢柱吊装→钢梁吊装→檩条及支撑系统安装→主体初检→面漆涂装→屋面板安装→墙板安装→验收。 钢结构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施工技术准备、图纸审核、数据收集、组织设计编制等;准备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控制网,建立三通一平,搭建临时设施。准备建筑材料,采购材料,委托加工钢构件,购买或租赁工程机械。 (2)钢结构构件现场吊装施工 建筑钢结构施工吊装过程中,钢梁和钢柱的重量在2-4t之间,最大重量为5t。由于道路和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需要25t吊车吊装。8t起重机可用于施工期间的次梁吊装和支撑。为了保证整个吊装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制定完善的吊装方案,确保施工设备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在用25t吊车吊装过程中,钢柱和吊索需要通过单点吊装的方式相互连接,钢管柱需要通过回转阀进行吊装。施工人员需要确保钢管柱保持水平或垂直。吊装完成后,对钢管进行质量检查。为了避免钢梁吊装过程中的变形,保证钢梁的实时调整,需要在施工吊点设置钢丝,控制吊索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 -60度。如果实际吊装部件复杂,需要采用双机吊装的吊装方法。此外,在实际吊装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构件的应力均匀,使螺栓能够自由穿入,保证整个吊装过程的稳定性。[1] (3)螺栓连接 在钢结构的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螺栓可分为高强度螺栓和普通螺栓,它们在钢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操作方便。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钢结构安装的准确性,使螺栓孔相互对称,并根据相关施工标准确定螺栓的连接紧密度。例如,在正式安装之前,有必要检测螺栓摩擦表面的实际防滑指数。对于高强度螺栓,必须确定制造商的批号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螺栓在钢结构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安装高强度螺栓时,应首先使用安装螺栓和冲孔钉。高强度螺栓不得同时用作安装螺栓。高强度螺栓的长度应按照螺栓连接副最终拧紧后露出2 ~ 3个螺纹的标准计算。 (4)钢构件的焊接连接 建筑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焊接、半自动焊接和全自动焊接。 钢结构施工现场采用手工电弧焊风速超过8m/s,应采取防风措施减少风力对焊接工作的影响。焊接操作区域的相对湿度不超过90%。当钢构件的焊接表面潮湿时,需要除湿以确保焊接表面干燥。此外,对焊接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旦温度低于0摄氏度,焊接前需要加热母材。加热温度高于20摄氏度。只有当满足这一要求时,焊接才能继续进行,并且在焊接施工期间保证温度保持恒定。 二、建筑钢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筑钢结构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结构中的建筑材料是保证最终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材料质量检验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例如,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有必要调查市场上现有的钢结构材料,采用价格比较等方法,使用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正式施工前,要确保材料采购的标准化,对材料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避免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此外,还需要制定材料进场检验计划和储存计划,以确保建筑材料的储存质量。 (二)建立全面的检查制度 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将施工计划放在关键位置,严格遵守施工计划的内容,使其达到预期要求。例如,在实际质量控制过程中,对于一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结果,定期组织例会,反复进行施工检查工作。同时,强调钢结构施工的自检。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用互检和自检的方式完善检验方法。例如,在焊接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以确定焊接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标准。还选择了不同的焊接材料和不同的钢版本。这是实际质量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焊缝检测中,超声波探伤技术可用于确定焊接中存在的间隙,并根据施工标准有效控制焊脚尺寸和外观质量。[2]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钢结构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掌握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施工质量是关键。摘要:通过对建筑钢结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分析,发现对建筑钢结构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稳定性,保证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钢结构的良好发展。 参考 [1]雷寒张杉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预埋柱脚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分析[。住宅和房地产,2018 (31) :122. [2]王光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及控制措施分析[。建筑材料与装饰,2018 (40) :23-24.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5【摘要】:对于能源消耗极其巨大的建筑业而言,合理的建筑设计,将节能理念加注到建筑设计中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如今,我国能源严重匮乏,作为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应注重建筑节能工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分析 1、前言 自从70年代第一次爆发石油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已经在着手致力于研究并执行建筑节能措施,“节能”的概念也是在此时首次提出。 节能并不是一个新词汇,更不是一个新概念,70年代提出建筑节能,通过节约降低能源消耗;80年代提出通过保持能源升华节能高度;90年代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能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0年间,发达国家不断研究并实践,建筑节能的概念、应用也在不断更新。 据资料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在不断攀升,已经约占全国能源总耗的27.45%;据推测,我国的建筑能耗最终将会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发展上升至35%。 在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中,高耗能建筑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节能建筑所占比例,据分析,我国每年所建成建筑面积远超其他发达国家,高达16亿平方米,其中,97%都为高耗能建筑。 虽然其他发达国家都已研究并实施建筑节能措施30年之久,但目前我国仍忽视建筑节能方面问题,长久以往,我国不但爆发严重的能源危机,更使得现今遭受严重破坏的环境越来越糟糕。 2、建筑节能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并不是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建议,而是要求。 第一,我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量过高与人均能源占有率过低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能源分布不均,为了缓解经济发达区域与农村商业区的能源供应问题,我国每年都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西气东送、北煤南运等方面。 第四,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仅为33%,比发达国家整整少了10%。 现今,我国仍处于建筑高峰期,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城市中各色建筑鳞次栉比,为了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活需要,不可能为了节能停止建筑工程。 所以,建筑节能在现今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国仍然忽视,继续执行过低的节能标准,只会继续加重能耗负担,甚至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全面的建筑节能不但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能耗问题,更能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长远的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建筑总体设计的节能设计 首先,对于建筑的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状况,了解基本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之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优越性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设计。 (1)、科学选址 对于节能建筑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实际地理条件情况,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建筑,才能提高建筑的质量,使各项资源优化配置。 (2)、科学规划建筑 对建筑进行合理规划不但可以保持体形的优良设计,是建筑更加美观,更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应合理调整单体建筑的组合,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群内部而言,回旋涡流对其具有严重作用,形成不利的建筑群气候,故而科学规划建筑,调整建筑结构组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4、建筑单体设计的节能设计 对于建筑内部各个结构的设计就是单体设计。 除了要注意建筑总体规划设计,建筑内部单体设计也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分割内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加强建筑设备的节能选择,更好的利用周围条件,优化建筑整体性能。 (1)、楼顶的节能设计 楼顶作为建筑物顶端,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 因此,要注意楼顶的节能设计,架设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保温层,用以提升建筑物保温效果。 并且,根据具体实际需要,合理运用楼顶形式,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2)、楼板的节能设计 根据结构空余空间对楼板加以精心设计,可以考虑采用吊顶型节能设计,将循环水管架设于其中,利用冷水系统降低室内温度,热水系统提升室内温度,既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又有极高的调节效果。 (3)、门窗的节能设计 合理的门窗设计能避免大量能源流失。 首先,控制门窗面积比例,保证面对太阳的那面门窗面积大,能够在冬日吸收更多的阳光照射。 其次,铺设必要的遮阳设备,减少夏日强烈的日照影响。 同时,拥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降低室内温度。 最后,对于寒冷地区要特别注意采用聚热保温措施,保证冬季的供暖需求。 5、节能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科学合理的选用建筑节能材料,才能更好的发挥节能设计的效果。 首先要淘汰以往的污染材料,现有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的要求。 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创新,例如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也已经逐渐应用于日常建筑工程中。 比如主要由可循环利用的水泥类胶凝材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隔热水泥模板系统,作为永久墙体的部分构成材料,满足建筑外墙所需的防火、保温、隔声等要求。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经济性,尽量选择价格低廉质量安全的节能材料,不可为了追求节能效果忽略经济。 尽量以最少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故而,合理的节能设计是节能选材的基本保证。 只有设计合理,才能更好的选择建筑材料。 6、结束语 我国建筑业的规模壮大不应以巨大的能源损耗和环境为代价,推动能源合理利用,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是提高现有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人员,更要充分明白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推动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企业也要注意培训相关人员的节能意识,注重节能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实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减少能耗,达到建设我国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目的。 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建筑相关人员的努力,企业的合理培训推进下,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会越来越进步,节能效果会越来越好。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近年来在我国新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也在逐渐推行,给建筑行业的税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建筑行业为了积极响应我国推出的营改增政策,分别在采购、分包、工程实施等方面未雨绸缪,实行有利的措施。但是从客观角度讲,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针对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行业 营改增 应对策略 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而迟迟没有落实。因为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会涉及到人工劳务和建筑材料以及增值税进项发票的抵扣问题,不仅使资金运算难度系数增加,还会使建筑行业的赋税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未知数。 一、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发展现状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营改增试点方案的成功进行,我国的财政部门和税务局已经将营改增试点范围向全国推广,并开始着手进军建筑行业。但是在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就针对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设备抵扣问题相对较复杂 在实行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时,建筑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抵扣。然而由于建筑企业设备多样复杂,而企业有的设备由于使用寿命较长,还存在试用期均匀分摊和购置当期进行税额抵扣两种抵扣方式,使得建筑企业设备抵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营改增政策在建筑行业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人工成本进项税抵扣问题比较困难 我国在进一步研究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在人工成本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上存在两个严峻的问题:从税率层面上来讲,人工成本进项税额抵扣所产生的税率差异较大,并且这种税率差额将有建筑企业来承担,显然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税基层面来讲,人工成本进项税额税基较窄,而且国家规定五险一金与工资不参与营业税缴纳当中,使得人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不能进行抵扣,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不但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建筑行业“营增改”政策的迅速推广。 (三)材料成本进项税额抵扣税率多样化 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成本进项税额抵扣税率的多样化也使得建筑行业营增改政策的推广更加困难。由于建筑企业材料成本依照当前的17%的税率,但是却采用11%的销项税额,这是相当矛盾的。这二者之间的差额会使得材料成本进项税额发生冲减,进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也给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增值税发票的收集和认证工作困难 同传统贸易型企业相比,建筑企业的业务规模较大,并且盈利基本来自采购与销售的差额,因此增值税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密切相关。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材料采购地不集中,管理部门混乱,使得增值税发票的收集和认证相对困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流转税负负担。 三、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推进的具体措施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领域推行营改增财政税收政策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在建筑行业推广营改增税收政策中我们还存在上述的一些困难,为此下文就针对上述建筑企业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营改增政策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营改增政策系统培训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将要推广的营改增政策,建筑企业将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关于营改增政策的培训,通过提高财务人员关于税收政策信息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尽快落实营改增政策,还可以相应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降低建筑企业的的经营负担,促进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消化税负的能力 由于营改增财政税收政策的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行业但来一定的税负增加,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积极提高自身消化吸收税负的能力。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投标时的报价,从收入源头着手减少税负负担。同时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合同签订、选择材料供应商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优化劳务工具来降低税负的负担 在选择劳务工具方面我们应该优先选用专业的建筑企业单位,因为这样可以将建筑劳务公司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从而相应地减少企业的财务负担,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营改增在财政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推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随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在建筑领域的营改增政策也逐渐开始落实。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建筑企业,在税负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不但要从营改增政策方面做相应的改进,从建筑企业角度出发,也应该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劳务工具选用、消化税负的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旨在促进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3]韩玉竹,李文.“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J].才智,2014年33期 [4]曹策.营改增对房地产税负及利润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5年1期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7摘要 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发展重点说道,新型墙体材料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积极发展利用当地资源、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国策之一。 关键词:新型节能墙体材料 引言 在现代社会,人类不但讲究住的舒服,还有住的健康。墙体材料改革可以节约材料,节约资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可以促进住宅建筑的节能。 所谓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损害后代的利益。原国家建材局结合建材工业的发展实际,把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搞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建材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和主要途径,制定了建材工业的发展规划。 一、墙体材料现状 墙体材料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砂浆、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毛石、毛料石等。 实心粘土砖消耗大量粘土,严重占用耕地,大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002年有170个城市签订了于2003年6月底前在城市内全面禁用实心砖的协议。采用实心粘土砖的民用建筑每平米应多交14元的粘土砖“限制使用费”和50元的“调节税”。 在我国城市采用砌块建筑的差别和发展都是很大的。从1995年起,上海市开始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成10个住宅试点小区,总面积达1,000,000平米。至1997年扩大到44个,总建筑面积达4,500,000平米. 二、墙体材料改革途径 (一)墙体改革途径之一—烧制品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2003)已颁布并于200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主要原料分为粘土空心砖和砌块(n)、页岩砖和砌块(y)、煤矸石砖和砌块(m)、粉煤灰砖和砌块(f)。 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为mu10、mu7.5、mu5、mu3.5和mu2.5。体积密度分为800、900、1000和1100级,孔洞率大于等于40。 空心砖与实心砖相比较,其优点是可减轻结构自重,砖厚较大,可节约砌筑砂浆和减少工时。此外,粘土用量和电力及燃料亦可相应减少。 (二)墙体改革途径之二—蒸压制品 蒸压制品是指不含水泥或含少量水泥而通过蒸压养护方式使砖或砌块结硬的制品。 蒸压灰砂砖是1880年德国人威廉·米哈伊尔博士发明,至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主要原料是砂和石灰,适用于就地取材,不占用耕地,生产耗能低,砖强度高,外观几何尺寸规整,放射性低,应称得上是环保产品。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此砖,以240mm*115mm*53mm的实心灰砂砖为主。由于砖块小、自重大、耗料多、生产成本高且抗压强度低、抗剪强度差,无法与烧结砖竞争,导致目前发展困难急需改革。 专家建议以生产块大质轻的灰砂空心砖来减轻建筑物重量,提高灰砂砖建筑物抗震性能,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泡沫混凝土砌块属于多孔混凝土砌块,有水泥泡沫混凝土砌块和硅酸盐泡沫混凝土砌块两种。在工厂主要用于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外墙填充、内墙隔断,也可用于多层建筑的外墙或保温隔热复合墙体,还可根据设计在现场浇筑泡沫混凝土墙体。 下列情况不得使用泡沫混凝土砌块:建筑物基础;处于浸水、高温和受化学侵蚀的环境;承重制品表面温度高于80摄氏度的部位。 泡沫混凝土砌块的性能及优点:主规格尺为880mm*380 mm*240mm和880mm*430mm*24,一般密度在300~1000kg每立方米。采用厚度为200~250mm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外墙相当于490mm厚实心粘土砖外墙的保温效果,保温隔热性能好。吸声能力强,防火防水性能好,完全抗冻,收缩裂缝较少。 (三)墙体改革途径之三—胶凝制品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节土、节能,符合国家基本政策,.承载力高,相同强度等级块材和砂浆的砌体抗压强度是砖墙的1.5~1.8倍。其孔洞率50,较砖墙轻,可减轻基础荷载,因而可减少基础材料用量。它有以下优点:施工快,墙厚较标砖薄,可节省结构面积。商品砂浆:品质稳定、节约材料,有利于文明施工和环保,且可配制出适应新型墙体材料所需的性能。砌块墙体:多层砌块墙体住宅造价较相同层数砖混房高出5~10,但保温性能好,在北方尤为突出。多功能砌块是为实现建筑节能而发展的,如抗震、承重、保温、装饰作用等。 此外还有混凝土多孔砖、粉煤灰空心砌块等。 三、墙体材料改革意义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都需节能。居民建筑的能耗以采暖占主要部分,热水供应15,电气照明14,炊事6,采暖65。随着建筑业发展,其用能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1/4以上。墙体材料改革最显著的意义就是建筑节能以及环境保护。保温隔热节能建议:采取单一材料较理想,施工方便,效率高;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外贴苯板;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砌块苯板夹芯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孔内填苯板;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空腔内插入苯板;外墙保温常用e板、复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四、国外墙体材料生产应用简介 常见的有混凝土砌块、纸面石膏板、灰砂砖、加气混凝土、复合轻质板。混凝土砌块在美、日已成为墙体材料主要产品,约占总量的1/3。美国是纸面石膏板的最大生产国,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亿平米,日本产量为6亿平米。近年来还有许多生产建筑用砖的新动向,如不用砂浆的砖、高强度压力硬化砖、巨型陶瓷砖、可切割的混凝土砖、生态砖、环保地砖等。国外还生产应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织物增强混凝土,能承受较强预应力和拉力,从而使生产薄壁混凝土构件成为可能。 总结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生产技术进步,砖和砌块生产构造多样化、材料多样化已成为必然,承重水平孔洞空心砖、轻质高强材料的发展研制提上日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施工技术扩大砌块应用范围,发展轻质隔墙板,继续节约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现实的。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节能型住宅的普及应该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丁大钧,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唐岱新,砌体建筑的发展和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涂逢祥,建筑节能大发展[j],砖瓦2003(12). 4李湘州,国外墙体材料发展的若干动向[j],砖瓦2003(7).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8摘要:本工程是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共4层,第一层层高3.6米、其余层 层高3.3米,总高15.00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说明书包括如下部分:1.工程概况;2,荷载计算;3,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和设计;4,屋盖、楼盖设计;5,楼梯设计;6基础设计。本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完成6张建筑施工图和6张结构施工图。结构设计主要对⑦轴横向框架进行了抗震设计:根据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荷载作用大小,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根据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内力,对框架梁、柱进行配筋计算并绘图。此外,还进行了结构侧移验算、标准层楼盖及屋盖设计、楼梯设计和基础设计。 关键词: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引言:按照甲方对建筑物功能方面要求,办公楼共四层,框架结构,设有综合经营计划科、院长办公室、总工办公室、总经济师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副总经理办公室、设计室、晒图室、图档室、会议室、多功能厅等。为了使建筑更好的达到其功能要求:平面内采用内廊式布置;底层层高为3.6m其他层层高3.3m;一、二层设置办公室,顶层考虑多功能厅;主要房间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大房间,内部分割;屋面为不上人屋面。 1.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 1.1 分类与特点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本身是一种处于不断更新发展状态的材料。因为它的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可以可以按用途,建筑各部位使用建筑材料的状况。原材料来源,以及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部位建筑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 1.2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也是一种从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自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它具有三大特性,具有先进性,具有环境协调性,具有舒适性。 1.3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构筑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物质文化文明,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混泥土的振捣及施工机械的运转产生噪音粉尘妨碍交通等现象,对周围环境造成各种不良现象。 新型建筑材料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环境质量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出门旅行。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物,人们生活每天都在接触建筑物,所以材料的质量和好坏都对,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隰县可持续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生形态的变化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和变化,人们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有两种,第一种是就近取材,利用大自然中存在的木材石材,土,草,等建筑房屋,道路桥梁。第二种是需求所导向的需要,即为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开动脑筋,去寻找或开发研制材料,建筑材料与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 1.4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为满足人们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要,人们可以开发,一些轻质高强新材料,高荣,高耐久性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换保新材料,路面材料,经管材料以及防火防霾或材料。 1.5 新型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正在传统的钢筋水泥玻璃及陶瓷等建筑材料之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大力发展轻型高强,节能,少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建筑业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相当严重,反正环境恶化对建筑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 新型建筑及发展趋势 1.1 纳米材料及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术。纳米技术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包括:纳米化学,纳米科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技术已应用于建筑材料,光学医学半导体,信息通讯军事等领域。目前,纳米技术是唯一可以实现的纳米技术。 1.2 智能化材料 所谓智能化建筑材料是指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实效,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并可继续使用的建筑材料。当这类材料的内部发生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反映出来,以便在材料失效前采取措施,甚至材料能够在材料失效初期自动进行自我调节,恢复材料的使用功能。如自动调调光玻璃,根据外部光线强弱,自动调节透光率,保持室内光线的强度平衡,既避免了强光对人的伤害又可以调节温,室温和节约能源。 1.3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中持续发布,占主要部分的材料称为母象分享在木箱中的材料称为分散相,根据木箱的材质不同复合材料有木樨复合材料,水系复合材料,塑料烯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种类。根据负荷方式不同,复合材料有轻微增强,粒子分散坚强,集成强化和骨架强化等种类。 1.4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节能材料 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并且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人类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具有良好装饰性,高效保温性,节能性健康性的家具材料,以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美观,富有生活情趣的居住空间。有透明隔热材料,新型涂料,调光玻璃,调节温度材料,充气式房屋,以及建筑节能变相储能控温材料。 3. 新型建筑材料的隔热和吸声材料 1.1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发展现状 新型建筑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组成安其所含化学成分和物质的种类,分为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材料组成各种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间质。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是指材料的微观组织,状态和宏观组织状态各个层次,构造,状的统称,组成相向而结构一致,构造不同的材料其技术质量也不相同,材料的结构大体分为3个层次,微观结构,亚围观结构,宏观结构,其小微观结构和亚微观结构称为材料的内部结构要美观。 1.2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新型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可分为质量有关的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及材料的质量与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2:表观密度,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及材料的质量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3:密实度,材料的密实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与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4:孔隙率,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比例。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1:吸水性,可用材料的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成正比。 2: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蒸气的性质可用材料的吸水率来反映。 3: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4:抗渗性,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的不透水性或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5:抗冻性材料的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1.3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建筑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脆性、强度,和耐磨性。 1:强度。 2:弹性与塑性 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去掉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材料的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材料的这种不可恢复的残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脆性和朔性 材料的脆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未发生显著变形就突然破坏的性质,才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所以脆性材料只适用于受压构件,建筑材料中,建筑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为脆性材料,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上不置破坏的性质。 1.4 新型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常规破坏因素的作用还是,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建筑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强度和耐磨性。 1.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 1.1 导热系数低 致胜牌来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的导热系数只有0.03W/m·k,能有效抑制各种传导热和辐射热,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可抑制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热辐射和热量的传导散失,对物体热量可保持70%不散失,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在1100℃的物体表面上涂上8毫米厚,物体表面的温度就能从1100℃降到100℃以内。 1.2 涂料阻燃涂料 由于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耐温高,选用无机材料,无燃点闪点,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可以用在窑炉内壁上长年耐火烧烤,防火等级达到A级。 1.3绝缘耐压 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中的陶瓷微珠和静态空气中包绝缘等级可以达到一级,涂料硬度可以达到6h,耐压强度可以承受80兆帕以上。 1.4 无机水性环保涂料 原料100%采用无机材料精加工而成,水性涂料,常温、高温下无任何气体产生,无论任何有害气体挥发。 1.5耐温高 采用无机纳米陶瓷微珠和志盛威华特制高温溶液,耐温可以长时间达到1800℃。预计在未来10年里,耐高温隔热涂料在工业、军事、民用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涂料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以及对涂料各方面性能的进一步了解,耐高温隔热涂料必将具有更佳的实用意义。 结语:建筑防水材料用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安全良好的住宅下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很多的矛盾,在国外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下,我国新技术与新材料也在不断出现,或许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遵循着生态环保的原则,努力的探寻更适合的建筑防水材料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郑孝海,浅谈建筑防水设计及防水材料的选用[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5) [2] 沈春林,中国防水材料现状与发展建议[J].聚氨酯,2009(89):28—34. [3] 姜志威,王江波.新型防水材料发展及其分析[J].工业技术,2009(23):76. [J] 中国建筑防水,2010(增刊1):27—37. [4]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俞苗庭,张钰,国产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介绍[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科技情报站,中国建筑第一 工程建筑科学研究所,1991. [6] 张树培,防水材料选用[M].中国建筑防水出版社,1998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91 概述 1.1 安全事故的类别 根据建筑业自身特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有: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爆炸、触电、火灾等类型。由于建筑施工中多涉及摸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常遇到安装、拆除龙门架、塔吊以及临边洞口等作业,而且所用电力机械种类繁多,因此,建筑工程常见安全事故为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等。 据统计,在2007 年的全国建筑施工事故中,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事故占总事故的90%,尤以高空坠落事故为主,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2003 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 起,死亡1524 人。2004 年共发生工程事故1144 起,死亡1324 人。2007年,一些工地的建筑安全事故令人震惊:9 月,黑龙江省在不到3 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两起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 人死亡;10 月,河北省4 天内发生3 起重大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9 人死亡;同是10 月,深圳市4 天内发生4 起建筑工地伤亡事故,造成7 人死亡。 1.2 安全事故的规律 1.2.1 安全事故的时间规律性安全事故的发生随建筑业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每年开春,各建筑工地刚进入施工期,工人刚过完春节,思想尚未进入施工状态,因此该时段为高发期。夏秋两季是建筑施工旺季,企业在生产任务紧、抢工期的情况下,相应的安全措施跟不上。另外,夏秋两季又是农忙季节,建筑工人如为当地临时工,这部分工人白天搞建筑,晚上回家还要种田、收粮,甚至白天在工地干活,心里还想着家里的农活。一心二用,加之体力不支,也是发生伤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1.2.2 安全事故人员的规律性从事故者年龄上分析,发生事故最多的年龄段为20 岁左右的年轻人,由于该年龄段工人或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或是刚从乡村来的农民。这部分人年纪较轻,精力旺盛,但是施工经验少,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更缺乏理论知识,对现场违章操作、指挥不能及时辨认,只是盲目的劳动,缺乏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因此成为事故的多发年龄段。 1.2.3 安全事故的环境规律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与施工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一个工程主体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密集、劳动强度大往往加强管理,而到了装修、安装阶段,由于施工分散,不容易集中管理,且该时段内各种机械使用密集,各工种人员施工混杂,水平、垂直交叉施工现象较多,因此该工段事故的发生率最高。 1.3 安全事故的特征 1.3.1 事故的偶然性由于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多重安全隐患同时作用的结果,而各种安全隐患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员往往不能预见,因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1.3.2 事故的周期性在一个工程新开工阶段,由于各种施工条件均处于不利状态,因此该时段往往为事故的高发而引起领导重视,因此安全管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均加强,形成事故的低发期,而长期处于事故的低发期,往往容易丧失警惕性,从而引发新的`事故高发期。 1.3.3 事故的潜在性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长期存在的、不被人们所重视的事故隐患所引发。因此要求人们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引起重视,及时清除,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以往事故统计分析,由于个人违章作业而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比例的第一位;由于管理不利原因造成的事故占第二位;由于物体的不安全状态而引发的事故占第三位; 2.1 施工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一些施工单位安全工作无专人负责,施工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对施工规范、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一知半解,甚至浑然不知,工作中对安全管理不愿付诸行动,造成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应急预案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使用设备、装置以及脚手架、安全网、摸板支撑等重复性使用材料已老化、有缺陷;企业不配备安全防护用品或是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用品;施工现场违规堆积超重材料、物件;现场临时用电的私搭乱建现象,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拼命抓施工进度,违反施工工序;利益诱惑或强令工人加班加点,工人疲劳作业等等。 2.2 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2.2.1 管理层安全意识淡薄企业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市场、轻现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不舍得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维修、设备更新改造及人员培训上投入资金,看不到安全生产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一是表现为施工现场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配备不齐;电梯口、井道口、预留洞口“四口”防护及临边防护不严;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的“四限位两保险”配备不齐或失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未执行“三级供电两极保护”,接零或接地措施不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等,安全防护水平极其低下。二是表现为不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日常的安全培训,不安排特种作业工人参加安全技术培训,这部分工人不懂基本的安全操作常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素质低下,工作过程中违章蛮干的情况时有发生。 2.2.2 施工现场缺乏管理人员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水平,但是为了占领更大份额的建筑市场而不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拼命接工程,中标之后采取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方法,公司仅派几名管理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甚至有的工程项目中仅项目经理等极少数管理人员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再有由于公司资质不符和工程招投标、施工要求,而采取挂靠等形式,导致施工中项目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为挂牌人员,他们有职无权,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到场,对一些不安全行为听之任之。 2.2.3 整改措施难以落实事故处理难度大,整改措施难以落实。涉及到企业负责人和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理时,没有明确的处罚尺度,而且事故调查组既无权免企业负责人的职,也无权直接处理事故责任者,只能将处理意见提交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执行。但是,是否真正执行,处理结果是否存入本人档案或填入《劳动手册》均不得而知。因此事故处理也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既不能给企业负责人和事故责任者以警醒,也起不到教育他人的目的,也就无法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特别是乡镇建筑队伍,从公司经理到建筑工人绝大多数为农民临时工,既是真正处理了,对他们也起不了作用,顶多是换一个单位。 2.3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施工过程中层层转包,层层提取管理费用,造成工程中安全技术经费投入不足。另外由于基建规模膨胀,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的情况严重,也是造成施工现场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某些施工企业为了低价中标而在投标过程中降低安全费用,甚至根本没有将安全生产费用纳入工程概算成本,必然造成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忽视,对安全设施的偷工减料。再有就是虽然取得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费用,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舍得投资,只求在短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安全生产。 2.4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随着建筑市场逐步扩大,施工队伍也呈迅速壮大之势,农民工成为建筑工人主体应运而生。我国目前的建筑业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他们放下锄头就投入建筑施工很难马上适应。据统计,近年发生的建筑业死亡事故中,80%左右的死者是从农村到城市建筑工地不满3 个月的农民工。这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本身文化水平较地、综合素质较差;也是由于建筑业的培训机制不健全,特别是缺乏系统正规的安全教育培训,造成劳动者本身安全知识、意识缺乏、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不懂得拒绝和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辨认、排除,因此稍有不慎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5 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不够部分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企业管理层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仍停留在先通知后检查的层次上,缺乏突击性检查和日常的具体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素质较底、工作中原则性不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格,手段不够强硬;有的施工监理人员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有的为了得到某些个人利益而将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会议上和书面通知上,碰到了安全事故为了个人能逃脱责任而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的处理方法。香港劳工处负责安全生产的工厂督察科编制250 人,仅负责建筑施工安全督察的就有70多人,而我们哟个市、地非矿山安全监察、管理人员不过几十人,不仅不能与国外或香港地区比,与国内交通、消防管理力量相比也不成比例。由于监察、管理力量不足,势必造成管理上的空挡。 2.6 技术原因在工程勘测阶段存在失误、地基处理不当等现象,如未进行勘测或是盲目套用邻区勘测资料,或在勘测阶段钻空不足,有些隐患未能查出等。在工程设计阶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时间紧、任务急,如套用已有图纸而未结合具体情况校核,计算中漏算核载,未能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会遇到的意外情况。在施工阶段,对场内的电气线路、配电设施、危险地带未做防护标志,从而引发安全问题等等。 3 预防安全事故的对策 3.1 技术对策要预防事故的发生,要做到:(1)了解工程设计对安全施工的要求,编制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从工程的勘测、设计到施工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2)积极推广已经成熟的新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保障系数,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3)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法人和项目经理负责制。(4)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危险部位、安全控制点的技术、安全和管理措施。 3.2 生产控制对策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首先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和使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落实“四项制度”:即: (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做到任务到家、责任到人、权利到位、奖罚兑现,防止互相推诿、扯皮现象。 (2)安全事故警示制度。将建筑施工事故情况张贴施工现场宣传教育。以血的教训警示企业和职工。(3)安全生产分析和事故预警制度。 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建筑事故,找出事故多发的类别、部位及施工阶段,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4)事故汇报制度。发生死亡事故后,事故企业、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及时汇报事故经过、原因和措施等情况。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即:严格各项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抓好施工现场阶段性重点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推广计算机在安全技术上的应用,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覆盖率;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 3.3 教育培训对策各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应熟悉各种规范、规程和安全条例,有必要实施岗位再培训,从源头上防止技术失误的出现。施工企业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单位,只有加强基层建筑工人的文化、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才能切实保证生产的安全,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分工种,分层次进行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包括:对新进场工作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管理人员和特种工作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变换工种、工地和待岗、转岗职工重新上岗的安全培训;经常性安全教育;事故警示教育;新法规、新标准教育,等等。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劳动部门要充分利用综合管理手段,今后新工人进入建筑企业之前要对其进行建筑施工技术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并核发《务工许可证》。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进行资格培训,并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并进行专门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承揽工程的资格。 3.4 资金保障对策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投标双方应充分考虑安全费用部分,以保证有专项资金来进行安全投入;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进度款正常拨付,建设单位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工程竣工后拖欠工程款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它工程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他开工手续,以确保安全经费的来源和投入。建立谁承包谁负责安全的机制。总承包单位应将工程造价中的安全计措经费全部提到管理费中,并在施工过程中全部投入。总包方必须派员全面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以包代管。发生伤亡事故要追究总包方法人代表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资金使用到位、不挪作他用。 3.5 调查整顿对策严肃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提高伤亡事故的结案率。对发生伤亡事故后谎报、瞒报、拖延不报的,有关部门在接到举报或知悉后要一追到底,并严肃处理责任人,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查明原因,认清责任。在90 日之内结案,不能及时结案的事故单位要进行经济处罚及通报批评或公开曝光。政府或有关部门要按伤亡事故的等级、性质、情节轻重,制定对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理方法,以便在调查处理事故时统一标准。事故调查组在调查处理事故时,必须明确起初对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理意见,不能由其自行处理,并监督企业及主管部门抓紧落实。要随时查事故单位及主管部门是否将处理结果村如事故责任者档案或填入其《劳动手册》。对搞假处理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劳动部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会组织,在每年夏秋季节,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组织大规模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检查人员必须懂技术、懂业务。检查时要多查现场,少听汇报。对经检查,施工安全达不到合格要求的,要给予“黄牌警告”,并责令其停工整顿。 3.6“五全”管理对策实行安全管理的“五全”动态管理:(1)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动态管理,即加强洞口、临边、通道口的管理,从根本上消灭危险源。 (2)实行从建设项目立项、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试运行和投资项目移交的全过程管理,从一开始就把安全意识放到首要位置,并且贯彻施工过程的始终。加大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实行行政性监督管理,从前期开始就设立安全管理专项资金,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3)实行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管理,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真正做到人人了解安全的重要,人人懂得安全知识,人人重视安全管理。 (4)实行对危险作业、人员变化、违章行为、事故隐患、整改反馈等信息管理,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信息对于企业搞好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只有及时了解信息,才能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实行凡是施工项目的地方,凡是有人作业的时候,就有专人管理安全。随时随地进行安全检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7 安全设施管理对策要按照《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的要求做好洞口、临边和操作层的防护,并按规定规范合理布置安全警示标志。要保证安全设施的材质合格,安全设施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允许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对安全设施加强管理,杜绝认为私自拆除、损坏和移动。高处作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层要作好防护,作业部位离高压线小于安全距离的应作好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在有毒有害或高浓度粉尘环境下要作好个人防护;夜间作业要有充足照明;在电磁波较强的场所要作好除静电工作;夏季高温季节,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作好防冻、防滑工作;禁止在大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下高处作业。 4 实例分析 4.1 事故简介2001 年8 月7 日,上海市天日中路某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坠落事故,造成3 人死亡。上海铁路分局某工程建筑面积16950m2,建筑总高度61.5m,由上海市某建筑公司总承包,上海另一建筑公司分包土建工程。2001 年8 月1 日,由土建分包公司安排架工班搭设电梯井内的脚手架。该工程共有4部电梯,其中有两单体电梯井和两联体电梯井,至8 月6 日完成两单体电梯井脚手架后,开始搭设两联体电梯井内的脚手架。8 月7 日,3 名作业人员已将电梯井内脚手架搭设到了8 层的高度,此时脚手管已用完,于是3 人便去拆除10 层高度处的安全平网,打算使用其脚手管继续搭脚手架。由于拆除安全网之前未进行仔细检查,未发现安全网东侧的固定点已被破坏,当3 人踏人平网后,安全网即发生倾斜脱落,于是3 人便从已搭设的电梯井脚手架的空隙间坠落地面,造成了3 人死亡。 4.2 事故原因分析 4.2.1 技术方面 (1)搭设高层建筑电梯井脚手架属危险作业,应预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不仅提出脚手架搭设程序和质量要求,还必须考虑搭设脚手架作业人员应采用的安全措施。一是搭设过程中每人应配挂安全带和应系结牢固的要求;二是至少每隔1Om 应架设安全平网,以防止搭设脚手架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及下一步为使用脚手架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而此3 名作业人员既没有配备安全带进行个人防护,同时脚手架已搭设8 层高度也未及时设置安全网防护。因此,当发生意外时,无任何安全措施,以致造成重大事故,说明该搭设脚手架方案有严重失误。 (2)搭设脚手架之前,项目负责人未与架工班一起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进行作业前的交底。高处架设作业人员因其作业危险和常处于独立悬空作业情况,所以作业前应给每人配备安全带,并要求正确使用。而该3 名作业人员全都没配备安全带,当工作中偶然发生失误时,便失去人身安全,完全依靠个人注意来保证作业安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是技术措施的严重失误。 4.2.2 管理方面 (1)总包单位失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60 多米高的建筑物,4 部电梯井内脚手架搭设方案,按《建筑法》规定应该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措施。总包未对分包的这一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管,以致方案中出现重大失误。 (2)分包单位在作业之前未与班组一起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和进行交底,以致未发现井道10 层处安全平网由于长期失于维修管理,拉结处被拆除,留下隐患,而作业时又未配给每人安全带个人防护用品,危险作业时没有了起码的安全措施。 4.3 事故结论 4.3.1 事故主要原因本次事故主要由于施工方案失误,没有考虑作业中不安全因素和预防措施。在审查方案中也未明确指出,施工前又未进行现场调查和交底,预先发现隐患和告之作业人员危险及预防措施,且又未按规定对独立悬空的危险作业配备安全带等,一系列的工作失误。从总包到分包,从管理层到项目指挥人,没有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危险性,以致造成管理失误,把一切安全保障交由工人自己负责,没有任何保障措施,没有给作业人员创造一个最基本的安全作业条件,因此,稍一失误就会发生伤亡事故。 4.3.2 事故性质?本次事故属于责任事故。由于从总包到分包,从管理层到项目指挥人员各级工作失误,以致作业没有建立起码的安全条件,又未对现场预先调查并告之作业危险及防护措施,未引起高度重视,最终导致坠落事故。 4.3.3 主要责任(1)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应负违章指挥责任。作业前未调查现场发现隐患,未向作业人员告知危险,也未按规定配备安全带,既没交底告之又没安全措施便冒险作业,最终导致事故。 (1)分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公司管理失误负全面领导责任。分包高层建筑工程如何加强管理,如何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无针对性措施,使基层管理失控,对此事故的发生应负全面领导责任。 4.4 事故的预防对策? (1)总包单位分包工程后,并未完全失去管理责任,工程分包不能以包代管放弃管理或是放松管理,这一点《建筑法》中已明确。 (2)分包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安全措施,方案中应该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审批方案不能单纯审施工方法,还应同时审安全措施。 (3)现场安全交底不能流于形式,安全交底是施工方案的细则,是施工方案的补充。由于建筑施工处于动态管理,当现场作业环境变化后,必须用交底进行补充。 4.5 个人体会本次事故违反行业标准《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电梯井内每隔两层最多隔10m 设一道安全网。 《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要求对脚手架及危险比较大的施工项目,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本次事故是在搭设电梯井内脚手架过程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该建筑高度61m,共有4 口电梯井,施工前不仅要制定搭设方案采取安全措施,同时在搭设每一口电梯井前还应对现场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此电梯井脚手架搭设前没有针对作业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案。没有按照高处作业规范要求,在电梯井内至少每隔10m 架设一道安全平网,因此发生意外坠落时失去保护。没有对电梯井的现状进行调查,所以当作业人员拆除此10 层高度处的安全平网时,未发现安全网一侧的拉接点已破坏,因此人员踏人后平网倾斜脱落。没有研究拆除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载安全带和如何挂牢以确保作业安全问题。如此等等,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是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一切都由工人自己的操作决定,如此的管理出事故是必然的。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体现人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应该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既不能无视《安全条例》的规定,也不应曲解其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总之,对施工企业来说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密切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彻运做,工作从点滴抓起;同时工作中杜绝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安全生产能力;保证安全费用切实落实到位,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局面,才能逐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技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0摘要: 我国目前中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搭乘改革的东风,各个行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就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资源越来越紧缺,建筑节能措施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讨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建筑节能;节能措施;建筑设计;分析 1引言 在社会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先,建筑行业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在此被摆上了桌面,我们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方法。将其贯穿整个建筑过程,从设计到施工的方方面面解决资源浪费的情况。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前辈智慧,针对建筑设计中的屋面设计、墙面设计、门窗设计及照明设计几个反面,谈谈具体的节能措施,希望能给同行业从业者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 2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1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发展中,日益紧缺的能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找到相知有效的遏制资源浪费的方法,这一问题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造成阻碍。我国最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建筑的需求庞大,在社会资源分配上,有近35%的资源被用在建筑行业,并且就数据显示,这一比重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因此,建筑节能措施是节约社会资源、构建节能型社会的必要手段及关键举措。要大力落实建筑节能的工作,贯彻新型节能设计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筑节能,同时对建筑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 2.2建筑节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人们最迫切的需求是对能源的需求。然而,资源消耗的问题却日渐加重,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维持增长的态势。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节约了社会资源,于是会有更多的资源被分配在人们的日常需求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于资源的渴求,从而改善了生活状况。 2.3建筑节能会产生正面的引导 实施建筑节能措施在提高提高建筑质量的基础上,节约了社会资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时,节能建筑的收费相较传统的建筑更加合理,节能理念的贯彻是节能建筑具名的生活资源消耗也相对减少,这些好处形成了人们对于技能建筑的良好认知,促进了群众对于环保理念的认可,提高了他们的节能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3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屋面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屋面,即是指建筑屋顶的表面,其占据着建筑屋顶面积的绝大部分,屋面的施工步骤不少,具体拆分,主要有“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以及“瓦面”的施工等。它的功能则要分季节来说,在夏季,它起到隔热的效果,阻隔太阳辐射,减低室内温度;冬季则主要起到保温的效果,密封效果比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留着屋内热量。在对屋面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用符合行业标准的保温材料,确保屋面隔温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二,要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对资源的节约,降低整体消耗。另外一提,将绿色植被覆盖在屋面上能够有效降低温度的传递,更好的发挥屋面隔温的效果。 3.2建筑节能措施在墙面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墙面是指建筑物内外墙壁的表面,由于面积比较大,所以能否在墙面建造设计中做到节能,会对建筑整体的节能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依据室内外不同位置的墙面,墙面设计要分成两种不同的方案。室外前面的装修要求运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满足耐水抗冻的功效,以应对雨雪天气。室内屋面的装修则更注重功能,其主要工序有抹灰、贴面、裱糊、铺钉以及涂料等。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节能的目的: 第一,在室内的墙体中加入保温材料,材料选用节能材料,以减少热量流失,从而降低制热造成的资源消耗。 第二,在室外假装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同样选用节能环保材料,从而降低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从而减少室内制冷带来的资源消耗。 第三,在室外墙体涂抹砂浆,不仅能加强隔温效果,还能够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 3.3建筑节能措施在门窗设计中的运用 门窗的作用在房屋使用中非常关键,既有通风采光的作用,还有通行观景等功能。门窗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其功能性,还要考虑观赏性。门窗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围护构件”和“分隔构件”,在不同的功能要求下又分为“保温”、“隔热”、“隔声”、“隔火”以及“防水”等各类。现代建筑对门窗的设计尺寸要求越来越大,这就是门窗的耗材更大,加之门窗的更换率高,因此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想在门窗上节能,就必须注意门窗的设计。如: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精准的测量门窗的尺寸,减少在制作过程中的浪费;门的设计要考虑隔温效果,减少温度的传递。 3.4建筑节能措施在照明设计中的运用 进驻节能措施在照明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选用节能环保光源,如LED灯,既有较强的照明效果,功耗也比普通白炽灯要低很多。 其二,照明设备的合理运用,如在楼道跟厕所使用声控装置。 其三,规范使用照明设备。如呼吁居民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 4加强节能环保意识 建筑工作者,尤其是建筑设计工作者,要时刻保持节能的意识,要把这种意识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从根本上做到在建筑设计中减少消耗,这同时也就是在减少整个建筑行业对社会总体资源的消耗。如此才有希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结语 综上诉述,不管是在当下的建筑设计领域,还是在未来的整个建筑行业中,节能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节能的理念也是新时代建筑设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水平,更好的发挥建筑设计工作者为建筑行业节能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做出贡献。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1[摘要]这次我们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昆明地区,对于云南昆明的民居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现存的“一颗印”建筑装饰特点调查给了我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性思考。本文将通过分析现存昆明地区“一颗印”的建筑来研究对于昆明民居建筑装饰造型艺术,希望能够为以后的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云南民居;“一颗印”;建筑装饰造型 1“一颗印”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十分细致的,同时也尊崇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的框架和连接部分。任何建筑物上的装饰都是建筑的组成部分,然后才是装饰的对象,并且这些装饰性图案还要富有寓意和相应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建筑当中可以考究到原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结合艺术美的形式,流传至今。经过调查发现昆明地区“一颗印”建筑装饰性木雕的部分主要有:大门门头雕饰,梁头雕饰,檐枋雕饰,门窗雕饰四个主要部分。图案主要有:几何纹,花草纹,花鸟动物纹,吉祥福字纹饰,寿字纹饰等。部分出现龙头,头抱柱,采用龙装饰的建筑,经过调查并不是皇室和达官贵人府邸,而是清末由于国家衰败,已经无法实现制度的统治所产生的现象。建筑上的装饰图案一方面是主人社会地位以及历史的返现,另一方面是主人在建房初期对于生活精神向往后的理想化的表现的形式。“一颗印”民居建筑当中精美的木雕结构都集中于门,窗梁,枋,斗拱,撑拱等部位,主要由于这些木结构都是可以看到的。如:雀替主要作用是减少梁枋的跨度,防止构架倾斜,支撑建筑檐与椽之间承受力的作用,使建筑更加稳固。梁枋.挂落.垂柱等都是建筑雕刻的主要木构件,梁多为抱头梁,常见的多为兽头.荷花装饰,穿插枋多是凤凰与花草图样,随梁枋则多为透雕花草.鸟兽.几何纹饰。这些装饰造型都蕴含了房屋主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期盼,也反映了当时昆明地区人民生活的状态和民俗,也是在建筑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云南省最出名的精美木雕出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建筑上也有许多木雕的装饰。建筑上的装饰图一方面为造型,另一方面这些色彩也是为了保护木构件,防止被腐蚀,防虫。“一颗印”建筑门的取材都是板木不通透的,素面无雕饰。门作为“门面”,人们对于门的关注和看重,也有在门头上进行木质雕饰的,来表达人们对愿望的追求。少部分正房内门做的是槅扇门,并在其表面进行雕刻。主要是由于房主人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如富贵人家则选择更多精美雕饰,普通人家就多为素面,满足基本功能便可。在海晏村调研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建筑外墙的窗子基本上是小窗,加上木条防盗。在院子里面正房,厢房,倒座都有开窗,多为双交菱花槅扇窗,步步锦槅扇窗,还有支摘窗,其中窗子内都喜欢用寿字,福字作为装饰,也体现了人们的美好夙愿。木雕的装饰造型是不能摒弃的,今天的木雕造型艺术也更为丰富,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不管作为家具还是艺术品,都有符合今天需求的木雕形式出现。作为原有建筑构件的木雕装饰,根据调查还是有一部分民居在自家的房屋内使用木雕装饰,建筑装饰部分少的是对于老的建筑结构里的全木榫卯结构那部分的装饰,因为砖瓦结构的房屋比木结构的造价低,并且可以加高加层数使用率高,所以大部分现代居民会选择砖瓦结构的房子,这样的选择就会导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建筑特色,这也是新农村建设所不能避免发展的结果。 2“一颗印”式民居瓦当装饰艺术 瓦当是覆盖在建筑屋顶最下面的一块儿瓦头,是屋顶檐部的构建和装饰,其主要功能就是固定屋瓦,保护檐口和房屋不受雨水侵蚀。主要有圆形,半圆形,如意形等。据资料调查显示,瓦当在中国建筑装饰史上,汉代的瓦当的艺术形式是发展的最为成熟和鼎盛的时期。由于后来佛教的传入影响,在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大量采用莲花纹作为装饰,乃至以后的隋唐五代,莲花纹都一直是瓦当装饰的主体。在云南博物馆参观时,便看到云南地区的瓦当,艺术形式丰富,造型优美。昆明地区“一颗印”建筑的瓦当图案大部分是花草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汉字纹样,回纹等,少部分出现五角星,和平鸽等图案,是经由后期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瓦当的图案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期望和宗教信仰等,是一种物化了的思想反映,是具象与抽象了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缩影,是一种审美的物化形式,也是制瓦工人留给后人的艺术品和精神财富。新中国以后就不再以这种建筑物形式建造房子了,老房子等平房逐渐被砖瓦高楼房代替,而这些瓦当等建筑零部件也在等待着被更加新颖.便利的材料代替,这是时代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就像人类当初发展选择用瓦片代替茅草的演化进步是相同的。在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上,不是一味否定它的存在,而是看能不能将它转化为一种新的形式来迎接社会需求所发生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杨安宁.钱俊.“一颗印”昆明地区民居建筑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2]杨大禹.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12月1日. [3]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1日. [4]陈云峰.张佐.云南明清民居建筑[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5]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2月.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2摘要:绿色建筑适合生态发展要求,实现低碳生活为目标,是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的问题,特别是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显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绿色施工实践中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方案及发展措施,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作用;施工管理;发展措施 引言: 绿色建筑,绿色观念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采用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绿色建筑在中国开始兴起,不仅是形势所迫,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还是应运而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国建筑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建筑乃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设计,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条道路是漫长艰苦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只有健康有序的才能重生,绿色建筑作为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包括四个特征,第一节约资源,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材料循环再利用和再生,第四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是四个基本的原则。 1 绿色建筑的作用 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随着煤、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 能源问题将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建筑行业是能耗大户, 人们消耗能源的主要场所也是在建筑里, 因此, 建筑节能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也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 因此, 建筑节能必然成为绿色建筑的主要考虑因素。这里所说的建筑节能是在满足居住者舒适条件下的节能, 而不是牺牲室内环境的节能。要尽量借助自然环境, 合理选择最佳朝向、间距、地势、高差等因素来保持一定的自然通风、自然光照, 还要尽量保持园林生态环境, 做到冬暖夏凉、节约用电。在工程施工时, 应尽量采用节能材料, 如新型的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低辐射涂层材料等。在新能源利用方面, 可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热水器、风能发电站、地下温泉都已普遍使用, 技术成熟, 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应该加强推广应用, 提高应用技术水平。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2.1 墙体节能施工管理控制墙体作为建筑维护结构的主体,其节能施工管理尤为重要。一般建筑的墙体最常采用的形式为砌块墙体,其具有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及密度较小的特点,其次是复合墙体形式,包括外保温复合墙体、内保温复合墙体及夹芯复合墙体等,而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其保温性能受热桥影响较大,且保温性能远低于外保温复合墙体,因此应用较少。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墙体节能施工更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步骤。绿色建筑的墙体一般采用空心砖承重墙,并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新砖在外部进行堆砌。在墙体节能施工过程中,必须仔细分析墙体的热值、保温、抗震,开裂及渗漏多方面因素,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施工工序,有序地进行空心砖的堆砌,严格排列空心砖的位置,确保砌块均匀整齐,且着重控制砌块和梁柱交接处以及存在集中应力变化处墙体的施工质量,保证砌块质量以及砂浆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墙体的施工质量。 2.2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能源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能源主要有电、煤炭、液化气、柴油等等,煤炭和天然气等主要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食堂做饭、冬季取暖、给混凝土石料搅拌进行水加温等方面。电在施工现场是必须的能源,主要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施工现场照明用电两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的是汽油或者柴油为能源。从建筑工程绿色环保的范畴来分析,要节约能源,降低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21在建筑工程机械选型时候,要使用技术先进,能耗相对低的设备来施工。 2.2.2在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施工周期长的建筑工程,要少用或者不用能耗大的建筑机械。 2.2.3要做好建筑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的科学设计和管理,降低设备无负荷运行的时间。要加强建筑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按照不同的建筑施工区域,来选用不同的能源,要尽量多的选用清洁能源。做好建筑施工现场能源节约的专人负责制,定期做好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以更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建筑施工能源管理的绿色化。 2.3 绿色施工污染控制策略。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频率的噪音,其中以使用机械进行生产时,产生的噪音最为剧烈。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产生噪音的主要设备是不同的。土石方施工阶段主要使用的是运输设备及大型机械设备,因而此阶段的噪音也主要来源于这种机械设备;打桩施工阶段大量的使用打桩机及混凝土搅拌机,造成周边施工环境严重的噪音污染;对于结构施工阶段,噪音来源于多个方面,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施工机械设备造成了此阶段频率不一,错综复杂的噪声污染,不仅包括大型的运输设备也包括小型电钻设备,均对施工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于噪音污染,必须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施工控制:1)最大程度上减少夜间施工。2)噪音比较大的设备,最好远离人群,若不能避免,可在周围采取隔音措施。 3)尽量淘汰陈旧的机械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往往噪音相当大,若必须采用高噪音设备,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比如安装消声器等。4)在绿色建筑施工现场,安装噪音检测设备,用以监控现场的噪音污染,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现场噪音。 3 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 3.1 培养全民族的绿色建筑意识 要培养人们绿色建筑意识, 首先要从教育抓起, 大中小学都要开设环境维护的知识教育和宣传, 其次对于从业人员、业主、投资者、政府部门官员等都要加强培训, 提高他们的绿色建筑意识, 使之树立绿色建筑的观念, 自觉遵循绿色建筑的规律, 营造良好绿色建筑的社会环境。 3.2加强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尽管多年来, 我国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绿色建筑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据有关资料报导, 我国科技对建筑业的贡献率达不到15% , 大大低于科技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40%, 国家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科研开发的投入, 在各类科研基金中设绿色建筑专项, 并选择代表性绿色建筑科研成果进行示范, 包括建筑技术、设计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合成技术等, 尽快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 3.3建立符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为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建材性能及维护过程提供明确的规范要求, 引导建筑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有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可供借鉴。可以结合我国实际, 建立起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和技术规范。 3.4出台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和法规 根据我国的国情,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规划、立项、设计、施工、使用各环节中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政策法规, 对于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 国家在资金、审批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 而对于违反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 则应严格控制, 甚至不予立项。 4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我国新型发展的建筑,节能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必须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建筑结构的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建筑成本,增加绿色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加,相信在未来,绿色建筑一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参考文献 [1]金礼学.浅谈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2]张燕林.绿色施工常见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09,(28).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3摘要: 从美的角度出发,延伸到美学原则,然后结合当代建筑,分析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定义、原则、意义、特点及应用。当代建筑美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因此研究当代建筑美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美学思想不断涌现,推动了建筑设计美学原则的发展,从而促使建筑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 建筑设计。美学原则。艺术性。和谐统一。建筑理论。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建筑和美学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中的美和美学问题的一门新兴专业。20世纪,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斯科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在建筑中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美学的综合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阐述建筑美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家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一、美学原则概述 (一)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是一种研究美的本质,探索美的真谛的知识。当人们系统地整合一种或多种美的存在来研究美的属性时,这标志着美学的出现。现代哲学把美学定义为认知艺术,它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2)美学原则 在克罗齐的著作《美学》中,“美学原则”一词最早被提出。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张发指出,美学原则存在三大问题,即美的存在是客观的。美丽没有统一的法则。美不是以矛盾的形式来表达的。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至少有三种意义:效用、美学和认知。这反映了万物的主体至少有三个属性,即实用性、审美意义和自身知识。作为美学中最基本的定义属性,美学原则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设计,也就是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离不开其美学原则的基本属性。美学原则的存在是界定各种美学任务和研究的关键。 二、美学原则和建筑设计 (一)建筑美学的定义 建筑美学是指将建筑与美学结合起来,利用二者的共性来研究建筑中的美学问题和美学问题的一门新专业。罗杰斯·斯科拉顿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被认为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罗杰斯·斯科拉顿(Rogers scolaton)运用美学的理论和知识,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建筑的基本属性,即实用性、技术性、公共性、地域性和整体有效性。他还从美学的角度研究了建筑的基本属性。学者们通常把建筑美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建筑美学旨在研究或展示单一建筑的美或艺术特征。建筑美学的广义超越了一般的界限去研究美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美学学者将建筑美学分为三类:新功能理论、二级理论和建筑美的系统理论。 (2)建筑美学的意义 研究建筑美学的意义非常深远。罗杰斯·斯科拉顿认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种社会形式等等。可以从当时特定环境中的建筑中反映出来。同时,建筑美学赋予人们欣赏建筑的能力,赋予建筑欣赏价值。研究建筑美学可以使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给予建筑物更多的审美技巧和漂亮的服装会使它们更漂亮。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我们才能真正体现建筑的独特意义。 (3)建筑美学原则 首先,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主体和从属关系。任何建筑在建造时都应该清楚地显示出它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关键与非关键之间应该有一种逻辑的或渐进的关系,以实现法律的统一。相反,它会使建筑显得突兀或杂乱无章,失去统一协调的美感。建筑设计师应合理利用建筑之间的主从关系,突出建筑的价值和美感。 第二,建筑构件之间应该有差异或对比。在形式或构成上,细节或元素应该有所不同,这样建筑构件就可以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关系。然而,这种对应或差异与整个建筑有着对应的关系,这不仅突出了每个细节或组成部分的个性,而且不妨碍整个建筑的协调。 第三,节奏和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建筑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官享受。在建筑中使用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就像作曲家为一个词创作一首歌,赋予作品灵魂和生命,无论是高的、深的、欢快的还是忧郁的。建筑物的这种节奏变化会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心理影响。 第四,在美学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人们习惯于追求稳定的心态和心理感受。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和创造建筑时,给建筑注入平衡感和稳定性是一个关键环节。这种平衡和稳定应该存在于主体和个体之间,颜色之间和结构之间。 第五,颜色是最直观的元素来表达建筑物的美丽和外观。在建筑物中使用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将色彩融入建筑可以给建筑不同的图像,这是色彩在建筑中最重要的功能。 (4)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建筑的审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表明建筑美学具有时效性。顾名思义,人们对建筑美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这与时间密切相关。此外,建筑美学与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的“四维空空间”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形式,其中包含建筑者赋予的独特精髓。建筑之美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它是特定时代意识形态的表现。 此外,建筑之美可以从民族和地域的角度来解读。在《谈建筑》中,现代主义建筑师艺术大师范德罗(van der Rohe)说:“希腊神庙、罗马大教堂和中世纪教堂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们是整个时代的创作,而不是因为它们是一些建筑师的作品。它们的真正含义是它们是时代的象征。”建筑之美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因此,建筑同时与国家和地区密切相关,它的特点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建筑美属于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只有把个人情感融入民族文化和整个时代的情感中,我们才能在它们之间找到共同点。 三、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平衡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平衡设计是指建筑的材料感觉、高度和体积、实际强度和色彩变化。其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应和谐统一,达到平衡。重点应该放在平衡的建筑中心,使建筑看起来平衡和美观,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平衡特征。例如,轻与重之间的平衡,厚与薄之间的平衡,颜色与色调之间的平衡。 (2)布局设计 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是建筑布局设计中的两种表现形式。常规布局更直接地展示了房子的风格。然而,不规则的布局可以给建筑增添活力,使它们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具有艺术美。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灵魂和设计师赋予的建筑美感,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氛围。 (3)比例设计 建筑的整体和局部之间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当这一比例合适并符合建筑本身时,才能实现某种协调。相反,建筑的美感会受到影响,让人感觉不舒服。基础的比例,例如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之间的数据关系,应该协调和平衡。 (4)节奏设计 节奏在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节奏强烈的建筑能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建筑之美。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增强建筑的美感和视觉效果,设计师往往从色彩、构图、视觉等方面强调建筑的节奏。此外,在反映建筑节奏的同时,有必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设计理念,这样节奏才能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反映。 四、建筑美学的新思维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充满现代主义美感的现代主义建筑陷入危机。现代主义建筑充满了现代主义创新,但当这种创新不足以跟上现代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在创造力和风格上趋于固定或庸俗时,它就走向了审美方向的反面。当人们第一次发现线条粗细不均但交错有序会产生美感时,他们将这种风格融入到建筑中,使刚性建筑更具跳脱性和灵活性,被认为是美丽的。后来,为了增加灵活性,建筑设计师在建筑上强加了不均匀有序的线条,但很容易使建筑本身失去原有的美感,显得不伦不类。很难把这样的建筑定义为美丽的。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困境和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原有的建筑思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美学的要求。只有真正摆脱固有的套路和思维惯性,真正追求建筑的划时代创新,将当今时代的主题融入当今时代的建筑中,建筑才能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 结论 通过对建筑美学原理的全面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建筑之美很难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研究对象,而且其深刻的原理与人类感官和科技观念的各种经验因素相结合。建筑涵盖许多学科,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系统,与环境、自然、生态、社会等因素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美学逐渐融合了新的理念和概念,这将使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概念更加成熟和完善。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4关键词:建筑管理 论文正文: 建筑经济造价管理分析 工程造价直接关乎着房地产开发建设的 运作,而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造价决定着工程的发展,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命脉。工程造价工作就是对一项工程施工进行计算定价的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就在房地产开发从立项到全部工期结束,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过程进行整体的工程造价管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溯其本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2007年,建设部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此课题的完成意味着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将有更科学的造价体系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就是建筑全过程造价控制。 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更关注建设成本的控制,建造成本最低或者在控制范围内;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更关注运营效益费用与工程建设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可能为了达到最佳运营效益,而增加投资。全过程造价管理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交易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现今我国,尤其是黑龙江的工程造价工作者仍然停留在三性一静(定额的统一性、综合性、指令性和工、料、机价格的静态性)的基础上,往往四算(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方位、动态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是随同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的。 由于各阶段的预算制基础和工作深度不同,基本建设工程预算可以分为两类,即: 概算有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两种,预算又有施工图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之分,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是上述估算、概算和预算的总称。建设工程项目一般都具有投资规模大、产品品种多、建设周期长、设备量大、引进技术及进口设备价格不易预测等特点。 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过程中,客观地分析研究、比选修订影响投资估算精确度的各种因素和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概算与预算的区别工程建设预算泛指概算和预算两大类,或称工程建设预算是概算与预算的总称。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项目总投资费用亦称项目工程总投资。这方面关于总投资费用组成的含意,不同国家不尽相同。在中国,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1)固定资产投资是用于建造、改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流动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前者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这是投资估算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采用的数据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建设项目要求和时机,可以单一运用,也可多种方法复合运用。影响投资估算精确度的因素编制投资估算,一般都要参照很多类似工程的资料和经过整理的估算指标。而这些资料和指标都是具有特定条件的,在估算投资过程中,要对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调整,以使投资估算能合理地反映建设项目特点和各个不同建设条件的投资水平。 这些因素一般包括: 1)地区自然条件。 2)工程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工艺技术方案、生产能力等)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等因素。 3)价格因素。价格增长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估算投资时,要考虑选用估算指标的年度价差和地区价差以及相应引起的各种费用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建设期贷款利息变化,税种税率变化,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未预见费用以及政策的改变等,都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深度和采用资料的可靠程度,作出实事求是的预汗和对总投资费用的调整。工程建设定额、预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作用在全过程工程造价中的作用很大,所谓定额是指从事经济活动时,对人、财、物的限定标准。如定员(定工时),定质(定质量)、定量(定数量)、定价(定价格)等,工程建设的产品价格是国家采取特定的方法和形式,即工程建设定额来确定的。工程建设定额是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综合预算定额、核算定额、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施工定额和工期定额等的总称。 它是实行三算制度的基础。常言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这三算都是按照工程建设定额进行编制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和编制计划垢依据,也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建设工程的预算定额是用来确定建设工程产品中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的每一计量单位所消耗的物化劳动数量的标准。换言之,它是确定每一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内容所消耗的人工和材料数量以及所需要的机械台班数量的标准。 工程预算定额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编制预算和结算的依据; 2)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3)是据以计算工程预算造价和编制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及概算指标的基础; 4)是施工单位评定劳动生产率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工期定额和工期的计算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地位也很重要,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是依据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结合各施工条件,本着平均、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的,工期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计划和考核施工工期的依据,是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标书和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的重要依据。工期定额的工期一律以日历天数为计算单位。 单位工程的工期是指赍基础工程破土开工之日起,完成全部工程或定额子目规定的内容,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全部日历天数。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造成的工程停工,经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可按实际停工和处理的天数顺延工期;因重大设计变更或建设(发包)单位签证后,可按实际停工天数顺延工期。实行冬季施工地区,由于施工技术不允许或经济不合理,不能继续施工的,经建设(发包)单位同意,可按实际停工天数顺延工期,但顺延天数,II类地区不得超过采暖期40%。III类地区不得超过50%。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5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了起来。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桩基础施工质量的管控对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了目前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最好重点针分析了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作为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对策分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建筑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提高其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高低将影响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高低。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构建科学的管理结构,并针对其技术控制重点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时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障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必要性 1.1 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促使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 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含量高、多学科交叉应用,使得施工技术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时候,一般是从施工方案的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盒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检验工作这几个方面来加强技术管控工作。然而,之所以要加强技术管控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建筑工程一般涉及的因素多,施工的周期长,施工受气候条件、地质特点、客观环境等影响较大,所以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加强技术管控,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1.2 加强技术控制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企业加强技术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客户对于施工企业的资质认定,也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长久发展与不断壮大是建立在其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能力上的。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的技术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施工技术控制类型主要有对混凝土桩基的施工控制,对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下面主要探讨混凝土何钢结构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针对混凝土的主要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混凝土技术,特别是框架及剪力墙两部分内容,需要特别重视相关部分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工程的安全使用情况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第一目标。例如:搅拌站因为运输混凝土的距离较远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其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当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并不到位,就会导致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还有,就是可能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的管理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根据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物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搅拌的时间进行调整。 2.2 钢筋的主要问题 目前,有很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运用再生钢材,但是因为再生钢材的抗拉强度已经使用过,所以达不到应有的工程技术要求。加之有很多的钢筋生产商规模和管理都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梁板在钢筋搭接位置上都是不恰当的,有很多拄的纵筋搭接位置根本没有按照规定中的内容使其错开,在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相关技术的要求。另外就是板底的钢筋很多都出现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也会因为马镫使得支撑不足。最后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较小致使工程后期的混凝土浇灌进行的不便。对于钢筋质量管理的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现场监查制度等,杜绝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对干钢筋捆扎之后,要及时的对钢筋规格数量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严密的校对工作,在混凝土进行浇灌之前必须要对垫块进行检査。 3、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1 完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必须以完善的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以此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通过完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明确技术控制要点与管理流程,以此使施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以此使施工过程人员职责更加明确,促进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要针对工程所采用的桩基工艺、工程地质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文件与管理体系,以此保障施工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适用性,保障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3.2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针对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结构,其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对保障桩基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因素进行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力度,有助于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与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障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实施科学的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交底、工艺技术、施工技术对桩基施工质量的影响,现代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以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础。 3.2.1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力度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工作要以技术交底的管理为基础,注重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对技术参数的分析与论证,对施工技术方案探讨,以科学的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为基础开展桩基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工作要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即开展施工控制工作,通过施工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文件的分析与探讨以及结合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的分析,论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2.2 科学设置桩基础施工工艺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根据桩基结构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科学设置,针对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参数、工艺条件等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技术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点等,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条件、参数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障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3.2.3 加强对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的管控 同时其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还要包括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此确保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冲孔灌注桩灌注过程的技术控制时,要根据灌注桩施工技术与工艺特点将灌注间歇时间控制 15 分钟至 30 分钟之间,并确保每根桩在 1.5 小时内灌注完成,以此减少混凝土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减少混凝土滞留空气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保桥梁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强度。通过对灌注过程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保障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上述灌注桩灌注时间控制可以看出,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既是对施工过程工艺条件、技术参数的控制,是对影响桩基施工质量各项因素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科学的设置技术控制要点,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水平高低和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建筑企业要想提升企业信誉和实力,就必须重视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企业应认识到自身技术水平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影响。加快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此达到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为企业、为人们带来实惠和福利。 参考文献: [1]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以高层建筑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2]杜英杰.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3,15 [3]王国琴,张国荣,尉杨园.浅析民用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管理的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建筑的分析论文 篇16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施工复杂、工期长等特征,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必须确保施工技术的熟练和合理性,尤其是在进行高空的交叉作业和繁杂工序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施工人员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必须保证所购置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施工质量和安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根据作者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和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我国今后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1高 1.1.1高空作业多且危险系数较高 高层建筑具备建筑层数较高的特点,因此其高空作业较多,导致施工中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因此,施工前需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中还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防止由施工器具、材料及其他的物体跌落而造成的危害。 1.1.2施工质量和技术的要求高 高层建筑因自身的特殊性,其施工质量的要求很高,施工作业的难度也高。现阶段的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现场施工会受到高空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故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为依托。 1.2基础埋置深 高层建筑要求其整体具备稳定性,地基埋置的深度的要求就较高,因此,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必须深,不能低于地面之下5m。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埋置深度极可能超过20m[1]。 1.3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还具备工期长的特点,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高、工程量大等因素导致的。但是施工单位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缩短工期,如简化结构及装饰;选择适合的模板等。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控制技术 2.1.1混凝土的配比技术 高层建筑实施混凝土施工之前,需根据实际进行混泥土配比实验,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严格监管及控制混凝土质量和数量,对强度不同的混凝土采取强度配置试验。获得混泥土的实验结果之后,可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比例,让混凝土配比符合高层建筑中规定的施工标准。 2.1.2混凝土养护技术 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运输大多数是采取高压力泵开展的,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施工性能和减少施工的时间的双重目的。而实际施工中,会出现混凝土的强度不足这一问题,造成此种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养护工作不到位或时间不足。因此,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工作中,需有专门的人员监控和记录混凝土的养护情况、养护时间等,并采取保护控温等措施来预防恶劣天气。 2.1.3混凝土的强度评定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类相关的标准,需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评定。从而使混凝土的管理有一定的规范性,了解混凝土的强度。对于制作的试块需随机抽取浇筑地点处的混凝土,从而保证测定数据的真实性。 2.2裂缝控制技术 2.2.1设计措施 (1)“放”:需设置出永久性的伸缩缝;外墙面的位置需适当地留置分隔缝等。 (2)“抗”:避免由于结构断面的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加强对构造钢筋类的配置;在混凝土的小型空心砌块的等轻质墙体处,增设间距低于3m构造柱;加强预留门窗洞口,可用钢筋混凝土框进行;2种不同基体的交接处,可直接用钢丝网来处理;合理设置屋面的保温层和隔气层等。 2.2.2施工措施 在裂缝控制的施工中,可将“放”和“抗’两种措施相结合,同时对新浇的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也比较重要。在早起混凝土中减少收缩的措施就是控制构件湿润的养护,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避免在出现较大的收缩时,导致的开裂。大体积的混凝土需控制其温升情况,延缓其降温的速率,减少其收缩,提高其极限的拉伸值,具体可选择中低水化热类型的水泥;掺加有减水剂粉的煤灰;控制混凝土出机的和浇筑的温度;埋设桶水排热和散热孔等。还可在养护中监测表面、中间和底部等处的温度,并将混凝土浇筑之后,内部的最高温度和气温温差均控制在低于25℃,避免由于温差过大产生的混凝土裂缝[3]。 2.3钢结构控制技术 (1)在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需按照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采取适合的施工措施及手段。对于钢结构施工中的吊装、焊接和安装等技术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高层建筑会用全钢结构进行建筑外框框架的建造,并通过核心墙、斜撑、钢梁连接等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之后通过钢板铺设、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对高层建筑进行加固;(2)钢结构焊接技术: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而较好的焊接技术可巩固建筑的建设质量,目前建筑钢的结构大部分均采取二氧化碳的气体保护焊,具体有斜立焊和立焊等方法;(3)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用钢结构柱为支撑的力量,一旦高层建筑的整体高度到达一定的比例时,建筑钢结构柱的数量就需超过24根。 2.4地基与测量技术 (1)由于各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建设就会存在差异性。如高层建筑的地基土质比较复杂,持力层较深、地下室埋置的深度不深时,一般可用桩基础对施工建筑进行稳定。选择桩时,在地下水位较高处,可使用预制的桩。最理想的是采取现浇桩,这是因为其具备造价低、适应性强和噪音小等优势;(2)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前,需对施工测量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并准备好测量仪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建立科学的控制网。另外,还要按照各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比较科学的施工方法,从而确保施工测量中的正确性[4]。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高层建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等的不断涌现,也为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不但要做好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在全面掌握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的同时,还要更新施工技术,从而为高层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大海,祝立锋,陈伟.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3(11):72-73. [2]刘凡.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3(23):108. [3]孙德华.如何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45. [4]曹艳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03.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