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
范文 |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 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研究好吗?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长方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三个栏目。"比一比"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个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说一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 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以原有知识系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计意图:引出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 (1)每个小组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我的发现是___。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板书:长宽高) (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标有a、b、h的长方体积木)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V=abh(板书) (设计意图: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独立完成) (1)(幻灯出示)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2)(幻灯出示)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4、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 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引导学生明确: (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3)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出示标有字母的正方体)字母公式为:V=aaa 教师提示: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5、运用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体积公式)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总结重点,揭示课题。) 三、巩固发展 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要计算数学课本的体积,就必须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但计算出了数学课本的体积,同时体会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小结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4一、教学思路: 《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练习应用 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习惯上的分组方法。 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 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 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三)创设情间,感受位置 1、课件出示电影院座位的排列情况。小组讨论并汇报:你发现电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 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练习应用 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 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 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三、教学评析 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 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习形式。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P27~29例题1~2 1、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