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范文 |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值牧方凇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作业纸、数学书; 教师准备: 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 小组讨论。(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 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课件出示下表)本数时间(秒)90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上表。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出示书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学计算,并保留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小结: 数一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太长了……) 三、再次经历估计 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各组组长上来,每三个人一组负责测量,注意方法正确。 其他同学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静。 (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时注意,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尖量到第10个同学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12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算了。 (出示表格,师生一起推算) 人数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长度(米)12120再算一算,这个长度有几个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 出示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20000000÷1000=120000 (个)回过头来比较学生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再次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计再推算,最后比较,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五、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组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单位,与刚才的估计进行比较,进一。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教学目标: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讨论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过学生的计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二、尝试中规范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 × 800 – 400 ÷ 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规范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 三、质疑中发展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再思考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组的人数和美术组的人数) 美术组的人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美术组的人数应该怎么做? (没告诉,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列示8+6=14 14×2=28)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综合算式84÷(8+6)×2对吗?(小组交流) 反馈:不对,因为(8+6)×2是美术组的人数,所以这里要用中括号。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后讨论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四、巩固练习 下面的运算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订正。 36+65÷5-20 =100÷5-20 =0 ( ) 320÷[(24-16)×4] =320÷8×4 =40×4 =160 ( ) 48-(36+350÷50) =48-(36+7) =48-43 =5 ( )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 )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板书) 广场 花坛 瓷砖 长: 30米 3米 0.3米 宽: 20米 2米 0.2米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 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能在放个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几个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展示幻灯片中飞机、蜻蜓,蝴蝶的图片生:它们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师:是的,还有吗? 生:从中间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说得真棒!像这样对折之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动画展示飞机、蜻蜓、蝴蝶从中间对着重合过程)那么生活中还有像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师生总结出:美丽的树叶、剪纸艺术、车标中的轴对称设计、北京奥运会的图标五环、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等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的大自然因这些轴对称图形变得更加美丽绚烂。 师展示一片轴对称叶子的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的动画,并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师: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生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在每个轴对称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同学们掌握得可真好! 二、探索新知师: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个是轴对称图形 生2: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生3:A与A'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总结:对称轴图形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相互垂直的。 三、知识运用师: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师生共同画出这些里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学会分辨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圆形有好多条永远折不完?,我们就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3.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想要顺利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步:标出点A和点B; 第二步:通过数格找到对称点A'和B'; 第三步:顺次连线。 四、巩固提升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生根据掌握的画图方法和步骤成功画出了这个图形的完整样子(确定对称轴后,先找到对称轴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入:PPT展示几张照片,幸福的一家四口,韩老师想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红手链。如果我要编这样的手链,需要什么材料? 预设:红绳和珠子 2、提问题:1条手链需要红绳0.2米,我家里有半米的红绳,你们觉得够吗? 预设: ①0.2×3=0.6米,大于0.5米,所以不够 追问:为什么你想到乘法了呢? 预设:1个0.2米,3个就是0.2+0.2+0.2=0.6米,表示3个0.2相加 ②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1个手链需要2份,3个手链需要6份,半米也就是0.5米,就是5份,所以不够 ③半米是5分米,0.2米是2分米,2×3=6分米,6分米>5分米,所以不够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得出了红绳是不够的,韩老师还需要再买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模型支撑,突破算理 寻求模型表达,剖析小数乘法算理 1、出示淘宝页面,让学生提取信息:1个珠子0.4元 2、问题:要买3个珠子,要付多少钱? 列式:0.4×3=1.2 3、独立尝试:你们从算式到结果一定有不一样的想法,那现在把你独特的思考过程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展示给大家 学生预设(选样,上台版书): ①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 0.4元=4角,4×3=12角 12角=1.2元 ②化为小数加法 ③计数器 ④面积模型 ⑤竖式0.4×3=1.2 4、交流算理: 交流的几个层次及核心追问: 从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加深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都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 直观图形:“1”怎么来的?(满十进一),从其他作品中能不能也找到1? (从图形中直观的体会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满足“满十进一”的规则) 小数乘法竖式中跟小数加减竖式一样需要数位对齐吗? (学生的解释有道理即可,让学生了解3表示3个0.4,也就是12个0.1,计数单位的个数可对齐可不对齐,通过后续的学习,会对它有新的理解) 联系的看每个作品,或者全班40中作品,你都能找到什么?(3×4=12),它又表示什么意思?1条、1角、1颗……这种不同形式的1表示什么意思? (本质归到都有12个0.1,只是每个作品中的0.1长的不一样) 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 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交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内容: 小数加减法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1、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2、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3、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5、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6、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沏茶”“烙饼”等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应该要珍惜的是时间,要珍惜时间,就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运用优化的思想去学习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板书课题:优化)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一:沏茶问题 1、问题导入: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 2、课件出示情境图,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3、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引导,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 4、同桌合作,设计方案。 5、互相交流,展示方案。 课件出示流程图: 方案A:一件一件的做: 方案B:几件事同时做: 6、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 小结:看来,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要考虑先后顺序,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像这种使用最短时间沏好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这种思想就是“优化”思想。 情境二:烙饼问题 1、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组织活动:接下来进行一次烙饼比赛,看看谁是最聪明的烙饼师? 引导学生用硬币或纸片摆一摆,再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展示烙饼的过程,说一说用了多少时间。 课件出示烙饼示意图: 3、小结:这样的安排,用时最少,也就是最优化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探索烙4张饼,5张饼……所用时间的规律。 知道了烙3张饼最优化的方法,那么烙4张饼、5张饼的最优化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讨论操作寻找最优化方法,并记录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四、联系生活,当堂训练 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最新苏教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2【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4y=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t;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