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
范文 |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牧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 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2课题: 《草原牧歌》 课型: 歌唱欣赏课 教学内容: 1、欣赏《万马奔腾》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3、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五、六题 4、复习歌曲《银杯》和《牧歌》 5、继续学习一、二 教学目标: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2、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歌曲及音乐知识,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实践与创作”第四题,感受、体验、判断马头琴的音色。 2、通过“实践创造第六题”,初步学习变换拍子的创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电子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上节课歌曲《牧歌》 2、提问: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乐器叫什么名?属于哪一类?(马头琴、拉弦乐器) 二、认识马头琴 1、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音箱为木制,呈梯形,两面蒙饰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制作,并张有两根弦。马头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居住的地区。最初的马头琴琴首的雕饰并不是马头,而是“马特尔”,传说此图像类似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龙马”,以示吉祥和幸福。而西部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马头琴的传说:牧人为了怀念已死去的心爱的小马,制作出了马头琴:用马皮蒙琴面,马头骨为音箱,腿骨做琴杆,马尾为琴弦和弓毛,并在琴首上端雕刻小马头像等。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最重要的乐器。 2、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善于表现柔和深情的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用马尾弓在琴弦外方拉奏,可奏双音,发音圆润,音量较小。马头琴除独奏外,还用于民歌、说书的伴奏,在伴奏民歌时,多用三度、四度的颤音来模仿演唱的特点。马头琴也常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三、欣赏《万马奔腾》 1、欣赏前认真查看曲谱中带有马头图像的旋律,并查看乐曲的拍号; 2、初听乐曲,感受三种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变化和马头琴在演奏“风吹”“马叫”时的音色变化及演奏方法。 3、观看高宝力现场演奏的《万马奔腾》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马头琴的演奏。 四、学习音乐知识,完成实践创造第六题 1、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变换拍子的拍号,一般都记写在拍子变换的地方。假如拍子的变换有规律的出现,也可以在乐曲开始处一并记出。 2、实践创造第六题 1)视唱《鄂伦春小调》的旋律,感受所具有的整齐划一的感觉 2)让学生将《鄂伦春小调》的节拍改为3/4拍(可以有多种改编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还可以分小组改编) 3)请学生视唱各种改变后的3/4拍乐谱,体会3/4拍舞曲般的感觉。更进一步感受2拍子和3拍子的不同特点。 五、继续练习“学习一、二” 六、课堂后下课!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