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串,指名分行读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花)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3、倭瓜是什么?(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4、齐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排都是动物,昆虫类。第二排都是植物,第三排都是劳动。都是农活。(你们发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再读读课题,还能发现它们和园子,有什么关系——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有什么?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打开课文,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 二、感受我之快乐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你们是不是特别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喜欢她的什么?(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淘气),请迅速默读课文,拿出笔,找出哪些地方看出那个小姑娘调皮?在书上表上序号。 2、交流:大概有四五处,请读课文告诉我们, ①第3小节种菜: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感受到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反而被我踢飞了。”那里是种菜啊,简直是在帮倒忙啊!菜种被我踢飞了,调皮不调皮?谁也想来读一读,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 ②第四小节: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写我干什么的?(铲地)我是怎样铲地的?“爬在”“乱勾”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这哪里是铲地啊,真是淘气。 指名读,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着傻事的小姑娘。 ③第8小节;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浇菜都把水浇到天上去了 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 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练读,个别读。不敢洒吗?胆子大一点再指名读,全班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 是啊,你们的发梢还滴着水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④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你看,我在这院子里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读着这段话,你们想到了什么通话故事?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3、小姑娘在园子里这么调皮,如果在家里你也这么调皮会怎样?但是祖父 当我把水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当我玩累了,随便找个地方睡找了,他管不管? 当我铲地时,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草留着,他管不管?(管) 怎么管?用心读读5——11,看看祖父是怎么教育小孙女的?静下心来读读,用心体会? 交流:很有方法,不打不骂,用事实说话。 慢慢地,圈出来,为什么慢慢地?(不着急,很有耐心。) 笑够了,大笑,还是笑,三个笑,看出了什么?慈祥,即使是批评也……只有怎样的祖父才能这样?只有心中充满爱的祖父才能这样,真是什么样的祖父?体会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板书:慈爱) 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祖父给了我一个怎样的园子?(快乐自由) 4、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1、不仅我在园子里是快乐、自由的,就连园子里的花草、动物,一切都是快乐、自由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园子的段落,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 2、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色彩斑斓(找出描写颜色的词白、黄、大红、金、绿。作者抓住了颜色写出了园子的美) ——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的轻声地再来读读。争取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4、都进园子了。在园子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13自然段,自由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5、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齐读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院子里的谁活了?谁也是自由的? a、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b、出示图片: 引读:我就是倭瓜,我愿意——————就—————;我就是玉米我愿意—————就—————;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就———————; 这里面活还有什么意思在里面?说明这些东西都长的──(生答茂盛)。用一个词说植物疯长了是吧?祖父把它们伺弄的多好呀多旺盛呀。活了 出示组图: 我就是———,我愿意—————就——————— 练说:我也是自由的,我要————就——————(愿意—————就——————)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c、还有什么活了。蝴蝶也活了吧?蝴蝶怎么活的?你来读读?你来读。(生读)。随意的飞可以看出蝴蝶很自由。这个活了还有自由的意思。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切都活了。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旺盛,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惬意。读出活劲儿出来。 现在你就是园子里的花朵、小鸟等,说说你的自由。 “我就是园子里的,我可以,”来说说。 6、她写自己的自由,为什么要写花草等的自由?(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来突出我的自由,是的,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心中是自由的,看到的就是——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花草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等身上,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法,理解了这种写法,再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句子“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这里仅仅写天空吗?仅仅写天空的蓝悠悠吗?仅仅写天空的又高又远吗?天空那么开阔,白云小鸟那么自由,正如有句话叫,天高任鸟飞,透过这景物的描写,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的心境。 指名朗读,齐读。 作者笔下天空、太阳、花鸟一切都有情感,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课后再去好好品读。 萧红快乐着温暖着,想到这个园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因为她快乐温暖,园子也快乐自由。我们也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板书:乐园) 四、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板书: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 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有才华的女作家萧红,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有这么三个问题需要在今天的课堂上解决。(出示三个问题指名读题)有信心完成吗? 二、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2、13)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的第2和13小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出示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板书:自由) 3、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解“我”之自由。 1、过渡:在这热闹、美丽、充满自由的园子里“我”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3—12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3、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我哪里是在种小白菜,其实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写出了“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4、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出这种自由和快乐,自己试试。 5、我跟着祖父在田边劳动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快乐呀!(板书:快乐) 四、细读,悟祖父之爱。 1、那我在园子里为什么会这么自由,这么快乐,这么无拘无束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划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明他很有耐心。 ③祖父大笑起来,笑中包含着慈爱与宽容。 2、课前老师搜集了这么一段资料,(出示资料: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她;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她的头,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指名读) 3、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板书:爱)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童年生活,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2、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童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出示小练笔) 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和那段拥有自由快乐的岁月。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爱 自由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趣”之所在,并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 2、指导学生随堂练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指课题,生齐读。 师: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给同学们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说:自由、有趣 师相机板书:趣 师:还记得小作者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吗? 生说:栽花、拔草、铲地、浇水…… 师:你栽过花吗?你拔过草吗……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咋就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这么有趣了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感受其中的“趣”,并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 师出示自学要求: 要求: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3—12节,找找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朴实自然、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学生自读自学。(4分) 交流汇报: 师:你觉得哪儿写得最有趣? 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相关文字。 第3节: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生说 师引导,抓住: (1)怎么瞎闹的?再读读这节。(师板书瞎闹) (2)注意这里用了这样的句式:(哪里……不单……反而……)教师用鼠标点成红色。齐读这句。 (3)从这节文字你读出了什么?(顽皮) 继续交流,还有哪儿有趣的? 第4节: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那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师引导,抓住: (1)乱勾,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乱勾”,该勾的没勾,不该勾的却被勾掉了,真是乱勾。 (2)这里又用了一个“哪里”。红色显示 (3)齐读“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 第12节: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学生说,师板书:乱闹 可以看出是乱闹,跟谁闹?生说: 师:不管是栽花、拔草、溜土、铲地,还是浇水,小作者都是在瞎闹、乱勾、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 生说。 如果是你这样瞎闹,结果会怎么样? 生说 师:作者萧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园子里有? 大家来读读这一段对话,出示: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从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师板书:爱 师:我在园子里之所以这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样快乐、幸福,皆因为有一位爱我的祖父。如果说是园子给了我这一切,还不如说是祖父给我了这一切。文章除了写我在园子里的生活的趣,还用两节文字写了园子里的景物趣,为什么写生活?还要写景物呢? 请大家读读这两段话,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生读 师出示第2节文字: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从这节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说。 美丽、色彩缤纷、充满生机。 读好 再看这节,师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师:你读出什么?生说。 抓“一切都是活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作者是怎么写出活的? 你来读读这几句:“花开了……”花活了吗?鸟活了吗?虫子活了吗?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花活了,鸟活了,虫子活了,一切都活了?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用三个拟人句写的。 师:这样写真是形象生动。总之一句话,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在这里作者写了哪些东西是自由的?谁来读读? 生读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句子有个特点?生说 这里连续使用“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什么句子?生(排比) 师:作者写这些景物的自由与自己童年生活的自由有联系吗?生说(这点学生说的不好) 师:这里是借景物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自由,即借景抒情。也就是人家常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一节中的“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来写写小萧红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 生写 交流 如果每个同学用这样的写法,写你现在的生活,能写出来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经历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写作财富,希望你们用心感受生活。 作家萧红,从小父母亲、祖母都不喜欢她,母亲死后,后妈更不喜欢他。在作者的眼里,只有祖父,是祖父给了他幸福的童年。 咱们来看看作家卡片,出示: 作家卡片——萧红 “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 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写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她31岁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 学生自由读。 咱们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至于作家矛盾为什么称这本书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需要大家课后去读读《呼兰河传》,你会发现,原来乐趣的背后也有许多不幸!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中小姑娘的调皮可爱和祖父园子带给“我”的无穷乐趣。 2、感受祖父对“我”的疼爱,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3、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体会文中小姑娘的顽皮可爱和浓浓的祖孙情。 2、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童年》歌曲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吗?(生答:《童年》)这首歌唱出了童年岁月里美丽的回忆。童年的时候,一个风筝、一串冰糖葫芦,都可以让我们高兴半天,那如果一整天都在一个美丽的园子里玩心情该有多高兴啊!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看一看乐一乐。 二、读课文 1、师:一走进祖父的园子里,你看到什么?(自由读课文) 2、师:来到了这个园子,你最想做什么?(玩)老师也想去玩,跟着祖父玩一玩,做一做,祖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请大声朗读课文 生大声读课文 3、师:刚才我也认真读了课文,每次读我总是忍不住想笑,我觉得文章中的小姑娘实在是太有趣了,小姑娘做的事实在是太有趣了。这么多的趣事你最喜欢做那件呢?(读课文并同桌讨论什么事最有趣) 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 4、师:你觉得什么事最有趣呢? 拔苗(认不得哪棵是苗,那根是草,谁也想来做这件事?(出示文字个别读)这个小姑娘可真是个小糊涂!谁还想来当当这个可爱的小糊涂? 师:再读课文,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拿不动,爬在地上铲……) 师:爬在地上是什么样的?(一点一点往前挪)谁来读? 师: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爬在地上,铲一铲!(齐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作者怎么样?(天真、调皮)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呢?(扬、喊、拼尽了力气) 谁来读?读出她的调皮! 师:谁能和小姑娘一样调皮?谁来把小姑娘的动作做给大家看看? 师:来,大家和小姑娘一起把水扬到天上,一起读! 师:这场雨下在你的脸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凉丝丝的……) 师:这场雨下到了你的心里了,再一起把这里读读,感受那种清凉。 师: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呢?生读交流(跟屁虫) 男生读祖父,女生读小姑娘。 交换读 师:和祖父一起玩了一天,你觉得快乐吗? 师:大家知道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她一直写到这个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摘黄瓜,追蜻蜓,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读课文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三、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a 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各自造一个句子。 b 回忆一段自己儿时的趣事,象作者一样用快乐的笔调描述出来,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章细腻有新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