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范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复习:1.口算练习

2.解决问题: 有8根小棒,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可

以摆几个正方形?

有10根小棒,每5个摆一个五边形,可以摆几个五边形?

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二)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四)教师揭示:

摆小棒时我们发现了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 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师: 真的可以摆3盘吗?两个同学一组,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师:草莓分完没有,有剩余的吗?谁能把你分的过程说一说?怎么列算式呢?

3.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用 除法?6,2,3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这道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吗?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

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师:剩下的这个草莓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能丢掉不管吗?谁能把你刚才摆的说一说.这次摆的和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列算式呢?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2)交流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 1(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3 )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4)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5)合作探究

回到59页主体图:

1.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两人一组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 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摆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摆三角形,五边形呢?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和笔算),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见到同学们

,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高兴。一高兴我就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吗,前几天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秋游,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意图: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不再。 生:愿意。

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问题”

师:到了景区,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议去划船,我们一起来到了租船处。 出示幻灯片

二、课堂授课

(一)例题

1、读题,批画,分析题意(3分钟)

师:请你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找找,在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意图: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条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师:在你们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圈画,这种方法叫批画,就是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在面的问题中尝试使用。我们接着理解题意。

意图:交给孩子审题的要点 师:什么叫“限乘”?

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那你们猜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老师不知道租几条船?

师:你们真厉害,就是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那谁能将这个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我们找出了条件,也找出了问题,将条件和问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请你轻声地读题。 生:读题

师: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

生:有30条船,每条船坐4人,可以租几条船?

师: 这道题让咱们求可以租几条船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说不出来

师:学具演示,老师这有30人,4人拿出来坐一条船,那就是再求什么?

生:求30里面有几个4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求30里面有几个4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师:谁能列式?板书:30÷4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分钟)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汇报结果

预设:

(1)画图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7条船

(4)竖式计算

3、生汇报结果并比较(3分钟)

师:展示学生解题策略,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条船上坐4人,可以坐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0÷4=7(条)2(人) 师针对学生方法,进行评价

如果有学生没有使用画图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说说途中每个动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策略的方法,图形结合理解题意。

10分钟

情境创设:到了中午,我们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食物准备野餐,这时爱学习的小红给我出了一道她买东西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3分钟)

小红拿了20元钱去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观察法和画批的方法,标出重要的信息。 生:批画

师:说说你画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出示,强调问题我们要用曲(qū)线画出来。

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和问题放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谁能完整的把这道题读一读。

师:想一想我们求最多可以买几瓶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实际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师:下面请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没有思路可以按照咱们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计算(2分钟)

师:听了小红的提问,小强也给我出了道题?你们在帮老师解决一下。(3分钟)

师:请你按照审题要求在图中批画出重要信息。 生:批画,汇报

师:你们到找到了数学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点什么?

生:同学们所花的钱必须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师:那小强可能买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们小组一起来写写这道题,看看那组写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写完一种方案后要答清楚你买了几个什么。

生:创设自己的方案,5分钟 展示方案(3分钟)

总结买的两点规律

:(1)钱有剩余,

(2)钱没剩余 出示主题图

情景创设: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黄色的康乃馨,红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园丁阿姨正在扎花,我们就过去帮忙。可是阿姨说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赶快在你的练习纸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 课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细看图,我们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师:下面小组合作看看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

生:合作交流

预设:生学生做不出来,老师演示

生:在完成

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三、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和我一起重温了秋游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3

学情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这种密切联系,教学中通过操作和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也是为以后的试商教学作铺垫,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比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动手,理解余数及余数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摆正方形,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①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②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1、表内除法的含义

师:出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边摆边说,可以摆3盘

师:把摆的过程写成算式

生:6÷2=3(盘)

师:说说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表述、算式表示,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的含义,温故为了知新)

2、感知有余数的除法及含义

(1)动手感知:

师:出示7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呢?

生:摆(用学具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下一个,多了一个。

(2)合作交流

师:把刚才的过程用一个算式如何表示?

生:自主完成

师:指导交流,选典型例子板书

A、7÷2=3B、7÷2=3剩1C、7÷2=3多1

生:针对以上3种学生发表见解,并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

师:指导写法,明确余数。

(3)完善认知

师:对比刚才两题,有什么异同?

生:都平均分,一个有剩余,一个无剩余。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师:用小棒摆正方形,4根摆一个,请同学用手中准备好的小棒一个一个摆独立的正方形。

(注:课前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8-11根小棒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生:动手摆,动脑想,写算式。

师:行间指导。

2、组织交流

出示(按顺序)

根数摆法算式

8□□8÷4=2(个)

9□□19÷4=2(个)…….1(根)

10□□1110÷4=2(个)……2(根)

11□□11111÷4=2(个)……3(根)

12□□□12÷4=3(个)

3、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各种可能(及时评价)

师:引导讨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说说为什么?

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4、及时巩固

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如果摆△呢?

师:组织学生讨论

①可能会剩几根?有几种情况?

②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呢?说说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①46÷5=8……..6( )

②63÷8=7……..7( )

③63÷7=8……..7( )

2、右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几?

□÷8=□……..□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的1题

(六)板书:

有余数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课后反思:

这节课总体感觉还不错,但是在学生活动的环节上,我预设不够充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在学生放手操作中出现了控制不力的局面,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在读懂教材和学生上下功夫,必须在控制范围内让学生动手,也就是操作必须在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又能凸显教师指导的`作用。

另外,课堂上由于是低年级教学,一味地知识学习,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有必要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资源,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灵活运用并会解题

本课的难点是:“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二、说教学过程

1、开火车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通过开火车游戏。(投影片出示)

1、口算

4×64×827÷924÷8

4×93×516÷224÷3

2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8÷3=□……□11÷4=□……□

12÷5=□……□65÷8=□……□

35÷8=□……□7÷2=□……□

3、在( )里最大能填几?

3×( )<224×( )<37

( )×2<11( )×5<38

4、不计算,在圆里填上最大的数

□÷5=□……○□÷7=□……○

□÷3=□……○□÷6=□……○

5不计算,在圆里填上最小的数

□÷○=□……8□÷○=□……1

□÷○=□……4□÷○=□……6

二、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余数”。

1、同学们,我们练了一会的题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报数的游戏,首先我请五位同学上来轮流保书,请你猜一猜,下面的数分别是谁报的?

2436488

31、32、33、34这四个数中( )是王耀报的。

2、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根据咱们班的人数、组数和每组的人数自己编一道关于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

3、看图列式(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含义。你是怎样想的

(1)□÷□=□(个)……□(个)

□÷□=□(盘)……□(个)

(2)□÷□=□(袋)……□(个)

□÷□=□(个)……□(个)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多媒体放出:

有17只花,扎成2把,平均每把有几枝花,还剩几只花?

2、请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计算后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交流。

请小朋友把计算方法和结果在小组里交流。(相互检查,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改正。)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的活动,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试商,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通过分橡皮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正确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盒橡皮、课本、笔、练习纸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观察法、猜测法、操作和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猜一猜)

(1)猜一猜。出示:各位同学好各位同学好……

(2)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猜一猜第10、17、31……个字各是哪个字?然后教师逐一作出回答,学生共同进行验证,发现老师说的很对,学生很惊奇。

(3)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因为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奥秘,想知道是什么吗?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能破解这个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分一分)

(1)有6盒橡皮,数量不等(15、16、17、18、19、20块),每个小组各一盒橡皮。

(2)小组合作:把你的哪一盒橡皮平均分给每一个同学,该怎么分?有剩余吗?并在小组里交流分的过程。

(3)合作把你们分的过程用图表示出来,并说出是怎么分的。

(4)各小组轮流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的,教师引出: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分配有余,这就是数学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列一列)

(1)根据你所分的过程,能不能试着列出横式和竖式,学生试列,教师进行点拔。

(2)评价所列的式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每个数各代表什么?谁能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组几个?所以商几?写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分掉了几个?被除数17下面写几?还剩1个,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跟读两遍)

(3)指导列和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

横式结果的写法17÷4=4……l怎样读这几个算式呢?

强调: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读作“商4余1”。让学生再齐读一遍。

(4)说一说你的试商方法?(用乘法口决来试商)

(5)对学生所列情况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列法。

四、教师引领,知识内华(算一算)

(1)教师出示例题2。

23÷5=4……3

(2)不用分,根据你刚才的经验,你能直接列出以下几个算式吗?

分别有21、22、23、24、25块橡皮,平均分给5人,每人可分几块,还余下几块呢?

(3)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的,为什么?教师出示结果。

(4)观察这些算式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5=3(块)

16÷5=3(块)……1(块)

17÷5=3(块)……2(块)

18÷5=3(块)……3(块)

19÷5=3(块)……4(块)

20÷5=4(块)

21÷5=4(块)……1(块)

22÷5=4(块)……2(块)

23÷5=4(块)……3(块)

24÷5=4(块)……4(块)

25÷5=5(块)

发现:除数是5,余数是1、2、3、4,余数比除数小。

(5)教师反问:“余数可以等于或大于除数吗”?学生举例说出理由。

强调: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综合实践,学以致用(练一练)

(1)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判断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4)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第10、17、31……个字各是哪个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字是什么吗?)

六、畅谈收获,回归生活(说一说)

(1)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说给你的同伴听!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3÷5=4……3

在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饼干等食品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平均分若干个草莓的活动中,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要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每生20个圆片,2张作业纸,1张小测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喜欢郊游吗?小强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一起看屏幕。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食品?他们想怎样分?谁能先来找找这些信息?

生交流找到的信息。

师提问:他们带来的食品可真丰富啊。你能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预设: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

有7根香肠,平均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根?

有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列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在这些算式中,你最会计算哪个?(12÷3=),得数是多少?

生交流。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交流。预设:表示12里面正好有4个3。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4、3分别被称作什么?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尝试动手平均分,感受余数的产生。

师:12个草莓,每个小朋友分4个,刚好被平均分给了3个小朋友。那剩下的这些食品也能像这样被刚好平均分掉吗?我们先来看分10片饼干试一试。

师:下面,拿出你提前准备好的圆片,用它来代替饼干,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在动手之前,先看几点: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的要一样多。分完以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自由操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生展示。师追问: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

生交流。预设:因为10里面最多有3个3,剩下的1个不足3个,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说得太棒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剩下1片饼干。

(2)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自己试试看,把它写在作业纸(一)上。

生自己写。师巡回发现寻找例子。

师:我这里拿到同学们的三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预设:

方法一:10÷3=3(人);方法二:10÷3=3(人)——1(片);方法三:10÷3=3(人)剩1(片)。

师:在刚才的式子中,方法三表示的很明白。只是,我们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作“余数”。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这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

生。预设: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师: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余数。那这个算式中,你能说一说10叫什么?这两个3呢?后面的1呢?

生交流。预设:10被除数,等号前面的3是除数,后面的3是商。1是余数。

(3)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以及读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商3余1”。表示的意思是: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余下1片。所以,我们计算时,一定要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注意写对得数后面的单位。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再来规范地写一些算式。

10÷3=3(人)……1(片)

(4)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

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吗?将你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自己解答。

师生交流并强调根据算式的意思注意单位的书写。

活动三、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动手操作,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如果有13个、14个、15个或16个呢,又可以分给几个人?下面小组展开活动,合作要求:①用圆片代替草莓,摆一摆,②并把表格填写完整,③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组合作活动。

展示交流。预设:

12个草莓:12÷4=3(人)

13个草莓:13÷4=3(人)……1(个)

14个草莓:14÷4=3(人)……2(个)

15个草莓:15÷4=3(人)……3(个)

16个草莓:16÷4=4(人)

师:你能根据得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分类。预设:有余数的一类,没有余数的一类。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猜测---验证17瓶酸奶)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生交流。预设:每多出4个草莓,就可以多分给一个人。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也就是说如果除数等于4或者大于4,那么分的份数就会增加,也就是商就会有变化,因此,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2)判断正误,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师:有了这个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只要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相等,这道题一定计算错了,这可以用来初步检查你的除法做得对不对。下面我们给小明当个小老师,帮他判断一下他的做法对吗?

10÷3=2……4

16÷4=3……4

21÷5=4……1

师生交流,边判断边修改答案。

活动四:巩固练习,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带着你的收获解决一下自主练习的这些题吧。

练习1:11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练习2:这道题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几?

练习3: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7个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

活动五: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同学们,秋天不仅是适合野营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谁能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具有数学的头脑,不仅善于思考,还乐于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陪伴你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用好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拿出课堂小测,进行自我检测吧。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4=3(人)

10÷3=3(人)……1(片)

余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表达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在操作中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并能对除法作出合理解释。

2、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含义,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3、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长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准备学生准备圆片20个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盆?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询问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3)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用圆片代替盆花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D、仿写除法竖式

三、动手操作,建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湓,结果会怎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盆花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揭题:有余数除法

4、学生试写横式

5、思考:

A如果有17盆话,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如果是18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式怎么写?先在头脑里摆圆片,再列算式。

B现在有21盆话,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C交流、评价。

6、小结

四、生活应用

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精灵想带同学们去运动会看看,用所学的知识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五练习

1完成书本第51页的做一做

师生校对正确填写形式

2出示小黑板:老师给你20元钱,请你给运动员们再去买几瓶矿泉水,已知每瓶矿泉水3元,能买几瓶,还剩几元?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0月14日《课堂》P22选做《特训》P33-341-5

说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9: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