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峨眉拳源及其拳路技艺哲理初探 |
范文 | 峨眉拳源及其拳路技艺哲理初探 峨眉拳是四川峨眉山僧道所传习的地方性拳术。自明代见诸文字以来,一直繁衍不息,它以顽强的生存能力流传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实为人们公认的中华武术中的重要技术流派。可惜,时至今日,研究峨眉拳源与技术体系者甚少,探索其拳路技艺哲理者更是少之又少。笔者为着继承、发扬峨眉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造福人类,特拟写此文,以供武林批评斧正。 一、峨眉拳源考 在近几年来全国大规模的武术遗产挖掘、整理之中,使深藏在民间的峨眉拳术得到整理和推崇。大量文中资料证明,神秘而玄妙的峨眉拳术,不仅存在于民众之中,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技术体系,并流传在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福建、广东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和东南亚各地。有些地方,如广州市、香港、台湾等还成立了峨眉拳研究社(会),从事峨眉拳之研究与传播。笔者生长在峨眉拳之故乡,探讨峨眉拳有年,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先后发表过《峨眉拳初探》、《峨眉派五虎拳》、《峨眉缠丝拳》、《峨眉派稀有拳种简介》以及专著《蹲桩拳》等数十篇有关峨眉拳技艺文章和著作。承全国各地武林志士和峨眉拳爱好者之鼓励和帮助,近年来峨眉拳技艺研究虽有进展,但探其拳源、论其拳理、剖其拳艺、概其拳击很欠深度和广度。尤其对于峨眉拳源更缺考证。过去唐豪先生对峨眉派进行过研究,仅作了了般性考证。随着时代的前进,武坛上研讨峨眉拳文章渐多,这对揭开峨眉拳神秘面纱,发扬其精粹技艺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研讨峨眉拳的论理中,有的以一拳路而统称峨眉拳者;有的则自称为峨眉拳之正宗;有的引文断意失去研究价值。笔者虽著文独说,仍难免有管窥之见。可知,研究峨眉拳源难度之大,好在当今武坛,广开言路,谬误逢有公论。 峨眉拳,作为峨眉武术精华而流传于世,自明代以来,历时数百年,不断继承、发展成为一大技术体系,被武林公认为中华武术三大技术流派之一。 峨眉拳源远流长,有关踪迹,散载于一些史料文摘之中。例如: 其一:《太平宇宙记》记有“巴族廪君善投剑、精弓矢。”《吕览》载:“宾人好武,善铁使棍”。《华阳国志·蜀志》有“蜀族五丁举万钧”之记载。上述引证说明自古以来,四川境内蜀民尚武、巴人善剑,成为峨眉拳源。有关峨眉拳械见诸文字则始于明代;明人唐顺之在《荆州先生文集》卷二中写有《峨眉道人拳歌》,对峨眉拳技艺和峨眉道人之功夫进行了精辟的描述;明人程冲斗著有《峨眉枪法》一卷,称其枪法由峨眉高僧恩所传。据《清人述异》记载:“明遗民陆孚庭先生精通武艺,其所擅长梅花枪法,为蜀中峨眉高僧所传。” 峨眉拳以内练气血运转、外练击法为主,讲究神形兼备、内外兼修、功法一体、亦刚亦柔,刚柔相济。因此,峨眉拳常以峨眉气功为内修之根本。故,峨眉气功历史悠久,据《峨眉山志》记载,唐代供都进士在峨眉山观看道士表演《玄鹤功》后,曾写到:“古称天柱连九天,峨眉道士栖其巅,近闻教得元鹤舞,试凭除却青芝田。”元鹤舞即玄鹤功,属峨眉气功之一。据巨赞法师著文所载,峨眉气功之精髓荟萃于《峨眉十二庄》之中。巨赞法师说:“南宋时,峨眉山白云禅师初本道教徒,后削发为僧,他运用道、医两家对人体的阴阳虚实、脏腑盛衰原机理,结合佛门中的动静功法,经过多年探讨,创造出了这套峨眉十二庄功法。”上述引证,说明峨眉拳源历史悠久。为再深入探考峨眉源源,特再引文佐证。 佐证例:其二、据中国奥委会新闻与出版委员会、香港国际企业公司出版的《中国武术》说:“峨眉武术因源出于四川省著名佛教胜地峨眉山而得名,长期流传于四川民间。可惜流传不广,不少套路和功法已经失传或濒于失传。峨眉派源起年代已无砍鉴史料可考。据说,此派的形成晚于少林和武当两派,是兼采两家之长而独树一帜的。” 其三,成都体育学院习云太教授所著《中国武术史》(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第二部分第十三章拳术第四十一节四川地方拳中写到,四川峨眉山“山上寺僧,在早晚参禅念佛之余,常弄枪使棒,踢腿、练拳。寺僧练武吸取了四川地方拳术的等点并逐渐形成了峨眉派拳系。”并指出“峨眉派拳系,是四川土生土长的拳术,远在明代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中就有记载,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形式。”“说明远在明代,峨眉拳已引起人们重视。” 其四,著名体育记者李高中在其《峨眉真功夫》(1985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专辑中说:“峨眉山,不仅是‘佛门仙乡’,也是名扬中外的峨眉武术发源地。”“峨眉武术兼备佛家与道家之长,既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又有佛家神修的基础,独狼子野心了一套动、静相结合的练功方法,这种方法与各种拳术、器械及散打技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峨眉派武术体系。”并强调指出“到了明清,峨眉山寺僧逐渐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峨眉武术。” 其五,据《湖南省武术拳械录》下册记载“湖南峨眉拳属外来拳种,我锉四川传入,据说是四川峨眉山龚真僧所创。”“岳阳地区的平江、临湘一带,据传是清光绪初年有四川武士吴艾,在长寿、金龙等地传授峨眉拳艺。又1909年峨眉武士洪椿湘在平江传下峨眉拳术。”“武罔县刘朝监,原笈四川荣县,1917年跟表叔吾飞真人学峨眉拳术。”可见,峨眉拳艺在清代已流传到四川以外地区。 其六,峨眉拳除流行于湖南各地外,还流行于素以“武以地名,地以武显”的中州地区。据《河南省武术拳械录》第九集二十五《峨眉拳械》一节记载,流传于许昌、周口地区的峨眉拳秒四川峨眉山普济禅师所创,后经慧觉禅师传入河南,继承人有孟宪超,后传芦绍庆等人。 其七,据《四川体育史料》武术专辑(1984年第5期杂志)所刊《峨眉武术初探(初稿)》一文说:“峨眉武术,是以四川的名山——峨眉山而命名。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峨眉武术的体系。”并较肯定的说:“峨眉武术形成之后,得之于四川峨眉山。峨眉二字,广而言之,为古巴蜀(今四川省)之称。因此,无认结实去和现在,凡在四川内流传久,根基深,具有地方风格的拳种,均属峨眉武术。” 除以上引文外,对峨眉拳源还有各种议论。例如:孟宪超曾著文《峨眉拳》发表在《武林》杂志1986年第4、5期(总期55、56期)上,该文说:“我在重庆十三中读书时,曾学过一段拳术,属峨眉拳法,并抄记一些拳谱。”“我认为这是一门女子创立的拳术。其理由有三:其一,拳志言:“”祖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其二,以峨眉刺应为女子头上的发簪为据;其三,拳术中招式名称多与女子有关为由。”“所以我认为峨眉拳应是一门女子创立的拳术无疑。”像孟宪超之类的论点,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例举。 综上所述,峨眉拳源最晚也起于明代,因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追溯其源将上逆至蜀族的蚕丛时期。放眼当代,峨眉拳仍保留着四大类(即峨眉高桩拳、峨眉矮桩拳、峨眉客架拳、峨眉法象拳等类)、八大门(即僧门拳、岳门拳、赵门拳、杜门拳、洪门拳、化门拳、字门拳和会门拳等)、十八家拳(即火龙拳、余家拳、峨眉剑手、钱家弦虎拳、峨眉六合拳、峨眉八卦连花拳、峨眉猴拳、峨眉罗汉拳、盘跛拳、缠丝拳、峨眉派蛇拳、虎爪拳、绿林短打、青城洪拳、满手拳、梅丝拳、鹞子拳、峨眉地功拳等)。 峨眉拳技艺以关、盘、跛等手法作点穴、拿筋、断骨、攻喉、截足、挫肋、击打、踢踹为主要击法,讲究手快、眼明、步活、身灵。常侧身进击,单边攻防,借力巧打。尤其突出五峰(即头峰、肘峰、肩峰、臀峰、膝峰)、六肘之运用,峨眉拳谱说:“见拳出拳需用腿,封裆锁脚肩肘沉,心似寒潭静如水,气似长虹贯日月,势如猛虎出山岗,疾似渴龙奔大江。”总之,峨眉拳技艺的共同特点是:拳法多、腿法少,身法灵、步法活,“功法一体,以气摧力,内外兼修,亦刚亦柔,动静结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