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范文 |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400厘米=()米 3米=()厘米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归纳计算方法,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较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将计算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和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教学内容】: 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具体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够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才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揭示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数一数 回顾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边 边 边顶点 边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 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 找朋友。 3. 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课 题: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 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