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七巧板 (3)拼指定图形。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课时:十几减8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教学计划 周光道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评价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