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王维《终南别业》 |
范文 | 王维《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作品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作品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终南别业》赏析: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 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