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阅读《暴风雨》练习题及答案
范文

阅读《暴风雨》练习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算得上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暴风雨》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练习题及答案1:

练习题:

(1)闷热的夜,令人______,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______。

(2)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______甲,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3)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______乙。

(4)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5)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6)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______躯体。

(7)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8)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______丙。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9)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______丁,使人心潮激荡。

(10)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11)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12)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3)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疲惫 惊恐窒息 B. 惊恐窒息 疲惫 C. 窒息惊恐疲惫 D. 惊恐疲惫 窒息

2、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 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 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C. 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D.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

3、第(6)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4、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雨后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有________。

5、本文和高尔基的《海燕》都写到“暴风雨”,将两者作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者都有象征意义。 B. 前者没有象征意义,后者有象征意义。

C. 前者有象征意义,后者没有象征意义。 D. 两者都没有象征意义。

6、本文题为“暴风雨”,却用相当篇幅描写了雨后的美景,由此可见,作者意在表现_______。(不得超过15个字)

答案:

1、C

2、甲D;乙A;丙C;丁B

3、暴雨小雨比喻

4、鸟儿唱着宛转的歌;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5、B

6、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和谐美。

练习题及答案2:

练习题: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________处应填的动词是_____。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4.这篇文章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这样构思的意图是什么?

5.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6.品读全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昨夜;今晨;

(2)暴风雨变成小雨;

(3)D

(4)经过“暴风雨”的洗礼,第二天才会出现“更加绚丽的早晨”,文章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暴风雨清洗世界、冲走污秽的作用。

(5)123456789/10

(6)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的芳香;

题目解析:

(1)从“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能入眠”和“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黎明的来临”两个句子可以得知具体的时间。

(2)分析比喻句蕴含的深意,指明它的比喻意义。

(3)解析:“擦拭”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雨冲刷后,天空洁净如洗、明亮清新的感觉。

(4)结合文章要表现的中心,仔细体会“暴风雨”和“更加绚丽的早晨”之间的关系。

(5)第一层是写景,具体描绘了由“闷热的夜”到“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的清晨时的景物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层是议论,说明暴风雨虽然令人“惊恐”,但它能清洗世界,冲走污秽,大自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6)在写景的文章中,为了使描写生动细致形象,作者常常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如在本文中,不仅有视觉(“漆黑的幕”)、听觉(“一声清脆的霹雳”)的描写,还有触觉(“闷热的夜”)、嗅觉(“艳丽的玫瑰发出阵阵的芳香)等描写。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