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
范文 |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活动准备: 1.一串布制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或挂图、幼儿用书第一册 教育活动: 1. 教师出示一串布制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 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无声课件,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论听了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2设计背景 我根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大班幼儿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体验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 2、发展幼儿动作灵活性。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动作灵活性 活动准备 猴子服装,通知家长告知家长活动规则,儿歌 活动过程 怎么玩: 1、游戏在一个大房间里玩,告诉幼儿这是湖,不能跑到外面去,跑到外面就算是输。 2、爸爸和妈妈扮演两只猴子,幼儿扮演月亮。 3、爸爸和妈妈手掌交叉,成半圆状,不能松开,去捞“月亮”。幼儿躲闪,如果被抓住就算捞到“月亮”,游戏结束。 提示:可以交换角色,重新开始玩。再念一首儿歌:月亮月亮怎么了?月亮掉到湖里啦!猴子猴子别急呀,齐心协力来捞吧。 教学反思 教师的参与不可少。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5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 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 ) 到( ) 候( ) 劳( ) 娃( ) 倒( ) 猴( ) 捞( )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在树上,()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着,()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直()井里头,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2、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老师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故事的趣味。 2、理解倒影与水的关系。 3、锻炼语言描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五册第9-13页。 2、挂图《猴子捞月亮》。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讨论 ——教师:为什么猴子们要去捞月亮? ——教师:月亮到底在天上还是在水里呢? 二、边看挂图边分析再听一遍故事,探讨细节。 1、幼儿与好朋友面对面坐好。 ——请幼儿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在一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特点。 ——教师: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们来仔细看看好朋友吧。 2、说说好朋友什么样子。 ——是谁发现月亮掉进水里了?学一学他的样子。 ——猴子们是怎样去捞月亮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月亮被捞上来了,可是为什么又打破了呢? ——猴子们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三、回到故事的整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喜欢这些猴子吗?为什么? ——他们是聪明的猴子还是傻猴子呢?为什么? ——夜晚的水里除了月亮的影子,还会有什么影子呢? ——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从水里看见影子吗?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播放故事《猴子捞月》让幼儿加深印象。 2、进行故事表演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导幼儿表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对小孩不能宠爱。 教学时间l课时 教学重点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1.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2.让学生读一读。 3.说说什么是故事的“大概内容”。(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说话的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一一捞月亮。 2.指课题提问设疑。(导引;①什么叫“捞?”②月亮能捞吗?⑧为什么能捞月亮?在什么地方捞?谁捞?④怎样捞?⑤捞的结果怎样?) 3.说明;捞月亮足故事的题目,也是我们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 三、第—次听故事,粗知故事大意。 1,老师讲故事(后附),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用小黑板出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讲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上面的思考题。 四、第二次听故事。把握故事大概内容。 1.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说说原因,经过、结果。重点说说“经过”部分。 五、讲故事大概内容, 1.说明讲故事的要求; ①原因、经过、结果要说清楚; ②说故事的声音要响亮,姿态要自然大方; ③说话要通顺连贯、没有语病。 2.按课文中的“第三步要求,指—名优等生说。 3.评议后,再抽几名一般的学生说。 4.比较评议。 5.问桌互说。 6.指名较差的学生说。 7.教师以肯定、表扬为主,评议同学所说的。 六、明白故事告诉的道理。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是从故事中的“我”去考虑;二是抓住故事中外婆所说的话去考虑。从“我”中可以体会到做事要动脑筋的道理,从外婆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对小孩不能事事顺从,过多宠爱。 七、小结。 围绕教学目标议论。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10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 4、猴子头饰多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 3、学生反复读字生字。 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个别指导猴倒脚接。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借助插图体会。 指导重点句子。月亮/好好/挂在/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挂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挂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他们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老猴子了,当它的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大班语言水中捞月教案 篇11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 (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 (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