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八年级数学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
范文 | 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3、会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组中值的定义: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上限+上限)/2. 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2、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①、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②、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 3、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图. ①、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过程中体会利用统计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②、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4、利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值 这部分篇幅较小,与传统教材那种详细介绍计算器使用方法产生明显对比.一则由于学校中学生使用计算器不同,其操作过程有差别亦不同,再者,各种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都有详尽介绍,同时也说明在今后中考趋势仍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不是利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确实可以运算变得简单.统计中一些数据较大、较多的计算也变得容易些了。 5、运用样本估计总体 要使学生掌握在哪些情况下需要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一是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二是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教材P142例3,这个例子就属于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的情况.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