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
范文 |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乐趣。 2、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验。 3、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验。 活动准备: 1、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师生在腹部带好底下青蛙上边蝌蚪遮盖的学具; 2、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 3、游戏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幼儿做动作说儿歌进入教室,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 二、情境游戏 1、播放课件,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图片(播放课件,教师讲解)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慢慢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边看边旁白)。 2、小蝌蚪游玩 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边玩边说儿歌“小小蝌蚪游啊游,圆圆的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北边游南边游,快快游,慢慢游,活动活动尾巴、活动活动头……”(活动5分钟左右),活动有点累了,我们到荷叶边上蹲着休息休息吧。 三、导入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游玩了(放课件) 大家看,小鸭子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多高兴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蝌蚪们互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可是谁也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问一问鸭妈妈好吗? 2、课件场景一:鸭妈妈游过来了蝌蚪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鸭妈妈:看见过,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蝌蚪: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3、课件场景二:金鱼妈妈游过来(旁白)金鱼妈妈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蝌蚪:妈妈!妈妈! 金鱼妈妈: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我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小蝌蚪说:谢谢您!金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4、课件场景三:大乌龟游过来(旁白)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 蝌蚪: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四条腿!四条腿!这回可找到妈妈啦! 乌龟妈妈: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我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到前面去找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面游过去。) 5、课件场景四:白鹅妈妈(它们遇见了白鹅妈妈) 蝌蚪:白肚皮!这回可找到妈妈了?妈妈,妈妈! 白鹅妈妈: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到前面去找吧! 6、课件场景五: “娃娃,娃娃,好娃娃,妈妈来了”。 小蝌蚪:为什么我们一点都不像你呢? 青蛙: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又会长出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那时候,你们就可以跳到岸上去捉虫吃啦。 小蝌蚪(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7、场景六: 师:我长出后腿来了。生:我也长出来了; 师:我长出前腿来了。生:我也长出来了; 师:我的尾巴不见了,我的衣服变成绿色的了。 生:我的`尾巴也见了,我的衣服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我们现在可以跳跳了,可以跳到荷叶上去玩了,(师生同跳)。 四、看课件,巩固故事 我们跳到荷叶上休息休息,大家休息一下,看着图,老师完整的和大家讲一遍我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图讲述故事,师大声,幼儿小声共同完成) 五、课堂延伸: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大家可以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好朋友们和家里的爸爸妈妈听,我们要学会分享快乐。 2、我们刚才在池塘里玩,把池塘都弄脏了,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把它收拾一下吧。师生整理卫生,把垃圾带走。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综合课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 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 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 ”,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问鲤鱼阿姨 错把乌龟当妈妈 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教后记:[ 内 容 结 束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小青蛙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随文认识7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小青蛙变化成长过程。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读,引出课文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歌(《小青蛙写诗》)里,有这样一句,“小蝌蚪游过来说,我给你当个小逗号。”为什么“小蝌蚪”(板书)能当小逗号?你见过小蝌蚪吗?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他的样子。 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今天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找妈妈(板书) 二、 初读,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先读一遍这篇小童话故事,同学们要关注一下你在预习时圈画出来的生字,是否与老师的发音相同。 2、学生自由读文 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到他们的妈妈啊?(找到了)课文写得真有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自在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多读几遍。 3、指名分段读文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了,共有几个自然段啊?(五个) 现在老师就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来朗读一下,别人读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呢?(学会倾听,当好小老师。) 再分段读一遍。 4、分段读给同桌听 还想读吗?这样,让大家都有读的机会,每人一个自然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比一比,看谁的读得字音正确,句子通顺。 5、认识生字 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有一群小朋友都被感动了,想和大家认识认识,请同学们轻轻放下课本。 集中认识:色:新部首,刀字头。记字方法,尾巴上长把刀。黑灰色,你还知道什么表示颜色的词?说一句话。 身:扩词。 他:与“她”写法区别,与“她”、“它”用法区别。 阿:方言,还有称阿妈,阿姐等。区别语气词“啊”的用法 。 三、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请你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小蝌蚪们的心情怎么样呢?(快活) 学习“活”字。快活,找个近义词,快乐。说一句话。 学习“甩” 字。表动作,像动物甩着长长的尾巴。做甩手的动作。 重点词:游来游去,仿说, 来 去。 2、学习第2自然段。 长着黑灰色身子、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接着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一看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了。 阅读提示:(1)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用“---”画出小蝌蚪说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鲤鱼妈妈说的话。 了解小蝌蚪身体的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 理解“迎”的方向,是向对面去。 分角色读句子。 学习“食”字,在哪见过,扩词。习惯养成教育,不要多吃零食。 3、巩固1、2段中的生字,开火车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四、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色:上下结构。撇稍长。 身:独体字。第四、五、六笔都是横。第七笔撇要出头。 (1) 学生跟老师书空,观察;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五、 总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4+1=5 鱼5-1=4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同学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同学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生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考虑: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考虑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局部;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由四组同学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同学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同学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身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身——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同学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身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同学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同学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考虑: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和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同学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维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同学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和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和时对同学进行褒扬) 四、总结课堂。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