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蔡伦造纸》教案 |
范文 | 《蔡伦造纸》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蔡伦造纸》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蔡伦造纸》教案3篇1【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造纸的故事。 2.知道造纸术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3.体验自己动手造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纸做成纸浆。 2.准备细网筛、清水、胶水、水盆、木棒等。 3.准备教育挂图《古代造纸流程》《现代造纸流程》、蔡伦的画像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激趣 提问:你们知道吗?纸是谁发明的?激发幼儿了解古代造纸的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 1.出示东汉蔡伦画像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蔡伦,记住蔡伦的名字。 2.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3、提问:蔡伦是哪个年代哪国人?(东汉桂阳人) 蔡伦是用什么材料造纸的?(禇树的树皮、麻缕等) 后来又加入什么材料造纸,让纸变的更牢固,不容易撕破?(破布、;烂渔网等) 三、了解造纸术 1.出示古代造纸术的流程图,引导幼儿认识古代造纸的过程 2.出示现代造纸术的流程图,引导幼儿现代的造纸术的过程。 3、比较古代和现代造纸术过程的不同。 四、幼儿尝试自己造纸 1.教师出示《自制再生纸》的教育挂图,并进行讲解 2.提供细网筛、纸浆、等造纸工具、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造纸。 3.教师巡回知道,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安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高成功率。 4、将幼儿自制的纸放到走廊等地方晾晒。 【延伸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造的纸和其他的纸做比较,看一看更像哪种纸。 2.把幼儿自己造的纸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利用自己造的再生纸进行绘画与制作。 3.在科学区里投放造纸工具与材料,让幼儿继续“造纸”。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造纸厂,了解现代造纸工业。 《蔡伦造纸》教案3篇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3.理解故事,并能将故事画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造纸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1)师: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2)师: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蔡伦为什么要造纸? (3)?纸是用什么做的? (4)纸是怎么做的? (5)师:谁发明了纸? (6)他是怎么做纸的? (7)播放蔡伦造纸的视频。 3.请幼儿用连环画方式画一画造纸过程。 4.欣赏、评价。 延伸活动 1.将幼儿连环画“蔡伦造纸”放入幼儿阅读区。 2.对纸有兴趣,不断探索纸的奥秘。 《蔡伦造纸》教案3篇3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 3.知道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了解蔡伦如何发明了纸,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会认字的音,会写字的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龟”与“鱼”的字形。 2.正确书写“纸”字。 四、教学准备 1.纸的演变过程和蔡伦造纸过程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 3.学生收集各种纸张。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入手,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请大家拿出事前准备的各种纸张,用手摸摸、掂掂、说说这些纸是怎么来的? 2.你们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 3.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老师一起走进课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看、边标出自然段、边想:是谁发明了纸? 4.板书课题,练习读课题。 5.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会认字词语读一读。 造纸刻写龟甲兽骨木板十分(重) 虽然很贵汉朝决心终于 3.指读会认字。 4.老师指导学生读准两个多音字。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四名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通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蔡伦为什么造纸? (2)课件演示: 甲骨文(刻写很不方便) 刻在竹片、木板上的书(重) 写在白绸上的书(贵) (3)配合着课件演示再读课文。 ①请你在文中找到,人们最早是怎样写字的,读给大家听。(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板书:龟甲、兽骨。追问:它的问题是什么?板书:不方便 ②后来人们又是怎样写字的呢?从书上找到答案读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板书:竹片、木板、重。 ③人们又是如何解决“重”的呢?(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板书:白绸、贵。 教师谈话:你们看,没有纸多么不方便!现在你们知道,蔡伦为什么造纸了吧?(用自己的话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 (4)请同学们看板书,教师进行小结: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不足就进行改造和创造,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就是这种动力使得蔡伦下决心改进造纸术。那么蔡伦要造一种怎样的纸呢?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完成填空。 蔡伦是()朝人。他下定决心,要造出又()又()的纸来,供人们写字。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问:纸是怎么造的?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知道的? (2)读第三自然段。 (3)全班共同讨论:“很多办法”“不断地实验”说明了什么?“终于”是什么意思? (4)请你用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再读一读。 ①板书或课件演示造纸的过程: 板书:泡打铺晾揭 ②指导朗读。 (5)蔡伦造出了蔡侯纸,他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好办法?你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读清楚。 ①教师范读,读出重音。 蔡伦想了很多办法,他不断地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总结:正因为蔡伦不灰心,不断地实验,终于造出了纸。 (6)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投影: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读一读) 再出示: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小结:四大发明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请再次拿出搜集的纸,看看纸已经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作业:搜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有关资料,弄清它们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准会认字的读音。 小组学习: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识字卡片,大家帮助不会的同学。 全班反馈:开火车读、齐读、抢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纸”。 教师强调:“纸”下边没有点。 想一想蔡伦造纸的原料,说一说纸为什么是绞丝旁。再用歌诀记忆:一张白纸没有“黑点”,谁要点“点”废纸一张。 3.比较学习:“鱼”与“龟”。 (1)读一读比一比,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2)怎样记住字形? (3)出示繁体字“魚”与“亀”,告诉学生为了简化把鱼下面的四个点写成了“一”;龟是省去了中间部分“日”。 4.学习其他字。 种: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中”帮助记字音。 决:提醒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注意与“央”区别。 终: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冬”下边的两点要向右点。 于:与“干”区别,可以叫做“干勾于”。 (三)巩固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词比赛。(5分钟)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指导书写。 (1)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找出来,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龟,上面的写小些,中间的“日”要写得扁些,最后一笔竖弯钩在竖中线上。 纸:左窄右宽,右边第四笔是斜钩。 (3)练习写这些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