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课稿 |
范文 |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说教材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 三、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设计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很巨大,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设本课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介作者 1、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 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疏解疑难字词,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也为下面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①流落荒岛时,鲁滨孙面对什么样问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他找到了哪些活下来的理由? ②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生活下来,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两个问题的设计围绕“生存、物质、精神”三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 (五)深入探究 ① 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 ② 课文为什么要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 ③ 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④ 鲁滨孙是怎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鲁滨孙这样的人呢?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本环节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生活积累的不同,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新课标中阅读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筛选、表达、组织能力。以点带面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上课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其中第4个小题的设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主人公的精神,把握人物形象。 (六)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师小结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自己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经历风雨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 以歌曲的形式和教师的小结相结合,结束本课的教学,形式活泼,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共鸣的作用。 (八)作业布置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终点站,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六、说板书 荒岛余生 笛福 开始伤心绝望、怨天尤人 珍惜生命 生存问题 调整之后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 计算日期 勇于创造 物质问题建造围墙 寻找食物意志坚强 搬运东西 务实肯干 精神问题记日记 阅读《圣经》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结构力求合理,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结构 观察研究食物的活动是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的。记录一天的食物,指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各种各样的食物,从而发现食物的多样性和主要种类。这是本单元教学指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希望学生在完成小组内的统计后,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如此的丰富,这会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陆续发现我们要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最后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在食物的选择、营养的获取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帮助学生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研究态度,而不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就让学生进行反思。 二、说教材内容 教材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并让学生把食物一样一样分解开来。当几十种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么去观察研究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第二个活动,给食物分类。 给食物分类,方法很多。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是按“味道”分,可以按“主副食”分,可以按“早中晚餐”分,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但都是较为主观的,分类的结果因人而异。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的分类方法:如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和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教材中的素食和荤食的两幅插图,可以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这两类食物的区别,有助于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了解荤食和素食的主要种类,使孩子们对食物分类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说设计理念 这堂课我主要想以孩子们一天当中吃的食物为载体,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为了认识和解释这些内容,也要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他们不断深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说重点过程 1、比一比:课前导入活动。通过课前对比交流的谈话拉进师生情感距离,放松心情,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努力的方向。 2、说一说:自己的一日三餐。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进行一次统计,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学生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了一个小结式的认识,还能交流记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促使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3、动一动:给一天的食物分一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一种无认识的状态逐渐摸索、实践到一种形成认识的状态。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老师积极关注学生寻找、收集、整理信息和证据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生去进行归纳、分析。同时让学生自选标准给食物分类,目的在于调动他们已有的认识储备,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知道食物的种类很多。在汇报分类情况时,各组也只要说出分类的依据,分类结果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就这样通过实践、交流、实践、交流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食物的丰富性,还让学生学会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最后是想一想: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通过学生这种自我反省式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过程的回顾,对食物的探究,提升学生学习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本单元下一步教学作一个铺垫。 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提灯女神》。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提灯女神》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而又难忘的故事——出身贵族家庭而且位居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小姐,不顾世俗的偏见和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护理病人的工作。为了这项她挚爱的事业,终身未嫁,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故事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了,但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所以,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南丁格尔为何被称为“提灯女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通过联想练笔,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音乐和诗歌展示,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欣赏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2)感受南丁格尔的伟大精神,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朗读、音乐、诗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2、理解南丁格尔为何被称为“提灯女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自主学习。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读懂课文,理解内容。其中渗透学法并总结学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重点突破,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演示,理解课文,体会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部分,我先板书课题,接着学生质疑,即: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2、提灯女神指什么?3、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自然引入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让学生想快速进入文本。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南丁格尔为何被称为“提灯女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之后,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默记,好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循环: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⑴自学质疑:学生细读课文。 ⑵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见解。 ⑶展示评价:A:小组代表串读课文。 B:小组代表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个循环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这对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也为理解的内容和体会的主旨做下了铺垫。 第二循环: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这几自然段写了南丁格尔哪些事?画出有关的句子,旁批感受,小组内交流。 ⑴自学质疑: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⑵合作释疑:小组交流批注。 ⑶展示评价:代表回答。 ⑷巩固深化: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这个循环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能力。要想训练这一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几自然段写了南丁格尔哪些事,然后才能很好的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过渡:(出示南丁格尔年轻时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年轻时的南丁格尔。她美丽、善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她本来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豪华生活,但她放弃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人的偏见,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这一切都源于她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劳动去减轻别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她带着这种信念又去哪儿救助病人了呢?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三。 第三循环: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1、默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写了南丁格尔哪些事?把你最感动的语句勾画出来,写下感受。 2、小组内交流: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1)、自学质疑:学生自读课文,书写感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3)、展示评价:每组的3号代表回答问题。 (4)、巩固深化:指导朗读。 这个循环的设计理念同上个循环一样,也是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能力。同时,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标画、批注,去想象、体验感受,不断将知识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第四循环: (六)、出示自学指导四 自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画出南丁格尔的成就。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最敬仰她的是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1、自学质疑: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写一写自己想对南丁格尔说的话。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展示评价:A:小组代表回答南丁格尔的成就有哪些。 B:小组代表读自己写给南丁格尔的话。 4、巩固深化: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这个循环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最敬仰她的是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这一环节。 ⑴指导朗读。 ⑵出示一组图片,教师小结:这里的护士、交警、人民子弟兵、人民教师等等都像南丁格尔一样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因为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都有着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表达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请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一首小诗。 ⑶出示诗歌,加深了解。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拓展,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摄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陶冶学生的情感。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观察你周围的一个人,运用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来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真实感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我注重学以致用,在学习中积累,在实践中运用、提高。又因为在本节课中,刚刚学习了“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这一写作方法,所以,我就设计了“运用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来写一个人”这一题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28 提灯女神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这个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南丁格尔的那些典型的事例就是为了突出她的这些精神品质的。 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说课稿 篇5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 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 早早来到 早已准备 追逐 灌 泼 (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 唱 歌 跳舞 赛龙舟 放烟火 说课稿 篇6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金属》这一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属》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4课。本课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性质”的相应内容编写而成的。是以金属为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即金属的共性。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的金属属类,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用金属制作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性质,即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最后,以拓展的方式补充常见金属性价。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 《金属》这一课安排这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讨论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利用实验探究金属性质; (3)、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考虑它们的性能,还要考虑它们的价格等因素。 3、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于金属并不陌生,但对金属的性质、价格、性能、优缺点并没有作专门的研究,虽然是很熟悉的常见材料,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金属》与前面的几课相比,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介绍一些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4、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 虑价格等其它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金属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难点是: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 6、教学准备: 本节课用到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很多很特殊。要用到开水、铁丝、铜丝、铝丝、水槽、小锤、石块、塑料棒、竹筷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由老师准备,并把烧杯换成塑料保温杯,各组加一个水槽,防止学生实验时弄倒杯子,被开水烫伤。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金属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刚刚接触科学,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导。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具体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根据“先学后教,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按照“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即独立自学、互动交流、总结评价、运用拓展。 1、独立自学: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学生比较常见的金属制品铁碗和铜号,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再导入本节课课题,然后接着出示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即问题生成单。这样教学的好处是实物展示能引人入胜,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各种金属制品,迅速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的欲望。接着出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心里 感受,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引下,限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参与学习。 2、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每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本节课我分三个小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引导交流常见金属制品。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同时补充金属制品的图片,接着出示铁碗和铜号,提出:“为什么铁碗用金属铁做,铜号用金属铜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制作?”的问题。这个环节我先采用创设感官情境,期望学生发现金属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运用,揭示其金属的优越性。同时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对金属共同性质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引导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领学生利用三个实验来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金属有金属光泽实验: 我让学生用砂纸对铁丝等进行打磨,让他们仔细观察,得出金属有金属光泽这一特性。在这一组的实验活动当中,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实验,再加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金属的性质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学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时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金属容易传热实验: 这是学生所做的第一个有关金属导热性的实验,需要用到开水,而要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所以,我把烧杯换为塑料保温杯,各组加一个水槽,在实验时,把保温杯放在水槽里面,防止学生弄倒杯子,使开水烫伤学生。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安全实验,又能保证实验有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用手去触摸,发现铜丝、铝丝很热,而塑料棒和竹片没有变热,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铜丝和铝丝很热呢?这热是从哪来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来热通过铜丝和铝丝传到了我们的手上,揭示金属容易传热(导热性)的性质。 (3)、金属延展性的实验: 关于金属延展性的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让学生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地观察,认识金属的延展性。我为学生准备了铁锤、石块, 铜丝,铝丝等实验器材,但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只选择比较容易敲扁的铝丝给学生敲打,实验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显。在这一实验中,学生未必能准确说出延展性这一概念,我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直接揭示,因为我认为科学课堂上,有时候,一些准确的科学概念,是有必要向学生直接传输的,而不能始终停留在一种模糊的操作阶段。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谁知道哪种金属传热最好?哪种金属延展性最好吗?哪种金属最昂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学生更能准确地获取知识。 3、总结评价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简要进行学习总结,然后老师进行点拨评价,补充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运用拓展 我让学生做三题巩固练习题,做一题拓展练习:(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其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目标检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本课时,最后形成的板书是: 有金属光泽 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京剧脸谱》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能运用绘画表达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符合《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的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观察不同的形态、色彩,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结合《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状况的发展特点,根据教材本身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需要和能力,我将本次活动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于: 1.认知目标: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不同颜色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脸谱萌发对京剧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根据三维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设立了如下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活动难点:了解脸谱的基本知识,知道怎样给脸谱上色表达不同类型的脸谱。 二、幼儿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大班幼儿虽然抽象思维正在萌芽,但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定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这样有助于幼儿细心观察,从而能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京剧脸谱》的内容就符合这一特点,孩子们能够通过对京剧脸谱的观察与体验,让幼儿在回顾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它的表现手法与特点,敢于大胆作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三、活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表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让幼儿在视、听、讲、做的练习中领会京剧脸谱绘画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所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从而实现由教师被动的教到幼儿主动学的转变。 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通过用心观察、共同讨论、围绕主题想象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看、说以及绘画的环境下不断尝试艺术表现,逐步的掌握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大班的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本次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大胆表现。本次活动准备有视频《京剧脸谱》、图片若干幅、勾好线条的脸谱人手一份、水彩笔人手一份、音频《京剧脸谱》。通过视听觉相结合,加上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艺术表现掌握程度,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来组织本次活动,基本流程为以下四部分: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以视频《京剧脸谱》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通过视频观看,引起对视频中大花脸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 (二)观察图片 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手法设置提问,“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一样?”“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了解脸谱的形态与色彩与我们脸的不一样性,明白脸谱对称的特点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观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红色、黑色代表好人,黄色、白色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色、银色代表神话人物。 (三)指导幼儿绘画 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肯定幼儿心中自己的规划,无论是金色神仙还是黑色老爸,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教师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作画出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其提高,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角色扮演 萌发对京剧喜爱之情。通过对幼儿作品的互相评价,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倾听幼儿对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萌发对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愉悦活动中结束这次绘画活动。 六、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此次课程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家园共育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