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家说课稿 |
范文 | 我的家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它由《我们一家子》、《我是幸福的孩子》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些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被父母呵护惯了的子女有时会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许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目标中的第一条情感与态度就提出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亲敬长排在了首位。据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 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 b) 通过开展“全家福”展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c) 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快乐。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我把孩子的家长们也请到了课堂,一起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另外,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巧妙的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到好处的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a) 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b) 介绍家庭,增进了解 i. 看 看多媒体VCD资源《我的家》中的《我们一家子》全家福照片。 ii. 说 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大胆地去说。 iii. 贴 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全家福”展板。 iv. 欣赏 欣赏多媒体VCD中“妈妈的爱”,再次感受家人的温暖。 c) 理清关系,升华感情 学生拍手玩对对歌 d) 巧巧手活动 让孩子在爸妈的配合之下共同去完成一件作品。 我的家说课稿2一、说教材。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 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 准备。 教师: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 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预计用时7分钟)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 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这样的设计,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用直观的图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体验,获得对家的认知与感悟。] (二)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预计用时11分钟)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环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设计紧扣“生活”二字,同时,让孩子们从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来,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家的认识、了解,] (三)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预计用时12分钟)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本设计根据这一思想,设计了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活动四 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品德与社会课程,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我的家说课稿3今天我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中的第一个主题。《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的家》这一主题的教学就是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的,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的情感,同时进行生活行为指引,引导学生平时要从小事做起去关心家人,让家更快乐、更幸福。遵循本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 一、课前作业感知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用A4纸粘贴全家福,并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日、生肖、特点等。粘贴全家福时,自然会回忆起照相时的甜蜜时光,而调查家庭成员的各种情况,又是孩子与家长的一次很好的亲子活动,因此在完成课前调查的同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感觉便在孩子的心中悄然滋生了。这种感觉从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来。这就是本课程所倡导的“来自于生活”。 二、堂上交流体验生活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是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的。进入课堂学习的儿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要注意发挥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作用,帮助儿童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主要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活动去体验自己的家庭生活。活动一是介绍自己的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兴高采烈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交流自己家人的信息,一种幸福的暖流在孩子的心中荡漾着。活动二是游戏“心心相印”,当孩子看到自己所写的答案与爸爸、妈妈所写的答案是一样的时候,是多么开心,多么自豪,感觉到自己与爸爸、妈妈真的是“心心相印”,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油然而生了。就这样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平时的家庭生活,他们的感情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最后以歌曲《我爱我的家》结束教学,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的情感。 三、教师点拨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除了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外,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的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这一种回归才是本门课程的意义所在,是以品德的形成为目的的回归。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情感内化、进行行为指导,让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今天的教学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平常的生活实际中体验自己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回归到生活中,平时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家人。堂上教学时,我结合了几个活动适时进行行为指导:让学生说出家人的生日后,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为父母祝贺生日;结合“心心相印”的游戏活动,以问题激发的方式诱导学生说说既然知道了父母的“最爱”,今后自己可以怎样做让父母开心,并让学生马上情境模拟,演一演来表达自己的做法。这样,表演的学生记忆深刻,看的学生也印象清晰;结合课本的例子,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平时生活中自己可以怎样做让家里人开心。通过这样的引导,我相信孩子今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所行动的。这就达到了回归生活的目的了。 我的家说课稿4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2/4拍子,情绪欢快的内蒙古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类型简单,具有蒙古民歌深远辽阔的韵味。通过学唱内蒙古民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风土民情。歌曲学唱起来并不困难,期中出现了一个大跳八度音程,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解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先不告诉大家,一会你就知道了!我们不坐汽车不坐火车,让我们骑上马儿出发吧!(这时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的风光和民俗的画面,并以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师问:到站了,我们刚刚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有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叫什么吗?那就是那达慕盛会。你知道关于那达慕盛会的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师小结:每年的七八月份蒙古族人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谁来模仿一下盛会中的3个项目。(边展示摔跤、骑马、射箭的图片,边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为表演配上声音。此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此环节我以情境法导入,提高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在表演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使之在玩中体验民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创编过程中,采用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旋律,为下面歌曲学唱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 (1)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善良勇敢,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祝福他们为他们献上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好不好?老师还为它配上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生欣赏歌曲,观看老师表演加深歌曲印象) (2)熟悉歌词。(由于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有限,教师将领学生读歌词,请大家看看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 (3)学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民歌风格特点。 ①学唱歌去之前,发声练习。 ②老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 ③师分句教唱或学生跟琴演唱。(唱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八度音程可以分组寻找解决办法或求助老师) ④师生对唱、学生齐唱或表演唱等形式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目的。 (4)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引导学生对歌曲加入感情处理。 由于之前导入的充分铺垫,学唱部分占用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加上歌词旋律简单易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三、拓展延伸 三个环节完成:“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1、学生讨论按自己的方法怎样给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用身体为歌曲伴奏打拍子。如:拍手、跺脚、拍肩膀等都可以。也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边欣赏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边唱边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个“擂台赛”看看哪一组赢得大家的掌声最多,哪组就是擂主。此时以学生互评评和师评为主,师评时多给予鼓励。对于二年级小同学应多用肢体动作进行赞美:如:竖起大拇指,一个惊讶的表情,和满意的微笑等等。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气氛达到高潮。 这部分是集情感体验、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前面的影响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这时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编过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比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啊? 生举手回:最后在播放歌曲的旋律中结束这堂快乐的音乐课。 我的家说课稿5《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语言凝练、生动,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深切的爱都浓浓地融于其中。词作者火华曾经感慨地说:“1975年我随兵团来到向往已久的锡林格勒草原采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草原,草原美景如画,蓝天、白云、绿地,风吹草浪,鲜花点头微笑。它那么坦荡,辽阔,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大地万物都包容于此,真有一种想喊想唱的冲动。我并不是在草原长大的,但是对它的向往、新鲜感和亲切感,到后来的熟悉感,让我真正觉得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这份独特的美,感受到牧民对草原那份深切的爱,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5给生字,会写7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 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不了解。因此我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具体流程为: 一、歌曲引领,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是你想到了什么? 2、你去过草原吗?能不能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教师配乐朗读,生边听边感受。 三、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草原究竟美在哪呢?谁能说一说? 2、找出文章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书后的词语,想象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四、难点突破,拓展延伸。 1、幸福的生活哪里来?体会“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含义。 2、请你做小导游,介绍美丽的草原。 五、总结学习,课后拓展。 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听歌曲,并让孩子说一说印象中的草原的样子,为学生想象,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草原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落实基础的字词。 3、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歌词是抽象的,学生的语音积累有限,能感受到草原的景象,但未必能用生动,准确的语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语音才力求丰富、准确、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受到熏陶。 4、在聆听与欣赏中感悟诗歌,培养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从中感受草原的独特的美。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读词想象画面,结合画面,反复读文,在读种思考,领会,提炼,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 6、注重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要成为一扇窗,打开它,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只有我们愿意动脑,就能看出最美的花朵。 我的家说课稿6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程中二年级音乐三册中的第四课《跳起舞》。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其中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课本中只为学生选用了歌曲的主体部分,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 二、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课内容的安排,我将这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4点: (1)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2)通过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健康心态。 (3)通过对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学习,认识XX、X节奏并进行节奏创编练习。达到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性潜能。 (4)能准确表现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进一步了解藏族歌舞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喜爱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为“情景导入”、“创造表现”、“引导体验”三大部分。 情景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中也是这个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否在导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带领小朋友再次到藏族做客,和藏族小朋友一同享受快乐和幸福,边演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边跳起藏族舞蹈走入课堂, 紧接着,我利用班内正好有一位藏族小朋友的优势,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家乡”的谈话情境,既让学生轻松的步入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控制能力,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为后面创编家乡的歌词这一环节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的特点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两次播放了《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的基础上再次设置一个悬念,故意把乐谱的次序打乱,注意边听边领着学生找次序,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运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让学生积累了关于四二拍的强弱规律的感性经验。学生在演唱是既能跟上节奏,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知识。 引导体验:让他们的表演基于这种发自内心的爱。然后是歌曲的演唱,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歌曲,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听范唱时,感觉到它的欢快情绪,以学生自我的体验为出发点。再者,在学生演唱时,我总要边作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舞蹈性,最后是歌曲的表演,有了前面的这些基础,无论是打击乐器的同学,还是演唱的同学,还是舞蹈的同学,他们都是在表演,都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这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总的目标。 最后就是节奏的学习,我先让学生用手里的打击乐器,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也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但我又提出了书中的建议节奏。我刻意这样说:“书中建议。。。。。。”目的就是不否认学生自己创作节奏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创作的足够信心。接下来就顺利成章的以一种成熟的合奏方式,来表演歌曲。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和声的感觉,使歌曲更完美。 创造表现: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再创造,老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要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例如:让学生分组表演要求队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表现,既能发挥集体合作的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模仿、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法: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重点: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的歌舞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深邃莫测、琳琅满目、浩无际涯。藏族歌舞就是其中最瑰丽的珍宝之一,它烁烁发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关注不同民族的艺术,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呢?因此,在本节课教师将带着学生走出自己的“家”,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创作简单的踢踏舞旋律,并进行表演。总之,这是一节集听、唱、动、创为一体的综合课,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将自己自己在音乐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同时,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表演,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多民族意识。 我的家说课稿7一、说教材及学生 1、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民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教材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族风情、音乐、舞蹈。 (2)能力目标:a、学会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感情的演唱。 b、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随音乐作简单的即兴创编表演。 (3)情感目标:a、通过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培养学生对草原及蒙古族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 b、通过集体创编表演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难点:锻炼学生表演的能力,能够用悠扬的歌声和优美肢体动作来表演歌曲。 4、课前准备及学生分析 施教班级为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一年级学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水平还较低,处在初级水平,有待于教师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经验。另一方面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嗓音自然、形体灵巧,适合采用歌、舞、图片、表演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1、模枋法 音乐新课标中提倡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通过模仿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本节课设计:抓住一年级学生好模仿,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蒙古舞动作;模仿马蹄声、射箭声进行节奏练习;根录音模唱等环节,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模仿中学会演唱表演,提高其音乐素养。) 2、体验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表演音乐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蒙古歌舞,并学习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等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体验蒙古歌舞的特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力、表现力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合作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在二声部节奏练习中合作及集体创编表演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 4、综合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本节课设计:以音乐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民族知识综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更直观的理解音乐,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话筒、磁带、钢琴等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探究的能力,更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学习兴趣。” 因此在学法指导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体验中积极自然的去感知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再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作出了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详细的教学过程。 (一)律动游戏,激发兴趣。 1、通过师生问好律动,端正坐姿,投入课堂。 (利用自然的节奏律动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在有节奏的模仿动作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 2、听音乐,猜歌名。通过聆听有关草原歌曲并说出歌曲名称,练习低年级学生的聆听、听辨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美丽的大草原。 3、认识草原:通过讨论、看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大草原及蒙古族,引出课题)。 4、结合课本与课件图片,说说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些什么? 讨论小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草地、牛羊多、骏马奔驰、雄鹰飞、还有善良的蒙古人。 (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看图片,师生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了解草原,最后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明确小结了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节奏练习 提问:草原上的人喜欢做什么?放牛、放羊、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 节奏练习: xx xx xx x xx xx x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骑 马 (生)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xx xx xx x 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射 箭 (生)嗖 嗖 (分部练习-->二声部练习-->边做动作边念) (利用综合法将节奏练习渗透到民族知识介绍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模仿骑马声,射箭声,积极主动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节奏感,符合了新课标中1-2年级学生创造标准中的要求,能够运用人声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二)学习歌曲,激活行为 1、听歌曲录音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聆听、听辨能力培养) 2、熟悉歌词 (1)听歌曲录音,说说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培养学生听记能力。 (2)教师按歌曲节奏的以小快板的型式念歌词,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打节奏边记歌词,以此培养学生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唱歌曲(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完整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1)教师用钢琴伴奏范唱。(借助学生对蒙古歌曲的学习兴趣,自然的进入演唱教学,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歌曲学习。) (2)师生一起拍打节奏,听录音模唱。(通过模唱完整学习歌曲) (3)跟琴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演唱。 (三)合作表演,展示才能 1、通过欣赏简单的蒙古舞,加深学生对蒙古歌舞的体验感受,及学习兴趣。 2、请同学来表演蒙古舞中的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体验蒙古舞特色。(骑马、扬鞭、摔跤、鹰飞、耸肩、前后肩等) (1)分组讨论怎样把同学表演的动作套入到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中去。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表演。(最后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主的愉快的演唱表演,从而即让学生以音乐表演中获得愉快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在学生愉快的表演中自然的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在这一个环节里,教师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蒙古舞动作,以及表演,培养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及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巩固知识 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组织讨论本节所学,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在讨论中总结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便于教师查漏补缺。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敏锐的特点的,我设计的板书力求简洁、直观、易懂,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具体设计如下: 草原就是我的家 放牛、放羊、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 六、说教学预测 在课堂设计中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我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猜歌曲游戏、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让学生体验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在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利用拍打节奏、歌唱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在舞蹈表演时,我放手将舞蹈的创编放给学生,留给学生创作和表演的空间。 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草原图片的欣赏时,可以加入新授歌曲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不仅能为歌曲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更能把学生的饿情绪来到蒙古草原中。 2、在表演的时侯,如果能给学生适当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舞蹈将会跳得更到位、更有美感。 我的家说课稿8在小学学段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散文的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是考查的重点篇目,文章从草原的风光与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草原美景。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范例以供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一、说教材 我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条理清晰,作者从风景到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这样写景抒情类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顺势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通读全文,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适时讲解生字“渲”字,并板书:风光,人情,渲。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最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且对于文章的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读 这一环节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学生通过刚刚的朗读比赛,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会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两个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选一处的进行精讲,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难舍难分”的感情。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重点明确。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家说课稿9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上册音乐活动课《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创作歌曲。歌曲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简洁,自然流畅。歌曲是2/4拍,曲式结构为一段体。全曲只有四个乐句,音域为八度,而且每一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其旋法运用了音阶级进的创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对幸福家庭的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2)、创编歌词,不同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体验一字多音歌曲的优美。 (2)、学生自己感受歌曲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旋律。并且能够懂得爱家人,关心他人,尊敬老师。 (3)、愿意和同学一起进行歌词创编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唱给大家听。 4、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生活实践进行歌词创编。 (3)、一字多音处。 二、说教法、学法: 歌曲比较简单,可以采用随录音哼唱、完整学唱、有感情的演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掌握和理解。注意一字多音处音值要唱准确,而且要连贯、流畅。创编歌词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讲讲家人对自己的爱心故事,自然创编。唱歌时,要启发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 本课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分四个步骤进行的: 首先是创设情境。听歌曲《吉祥三宝》进入教室,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紧紧抓住本单元“幸福的家”这一主题,选择了这首同一题材的歌曲。然后师生打节奏问好,很自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渗透时值的长短,同时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二步学唱歌曲。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虽然是点睛,却不占用太长的时间,学生只要是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在歌曲的感染下很快学会演唱歌曲,目的也就达到了。这首歌并不难演唱,有了前面的铺垫,感受情绪也是水到渠成,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示、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怀着幸福快乐的心情演唱歌曲,以此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注意一字多音处唱准确,而且要自然、连贯。 第三步进行歌词创编。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并唱给大家听。 最后是拓展。将爱延伸到对班集体、老师和同学的热爱,学会懂得珍惜他人对自己的爱,并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课后让学生回家唱给家人听,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用歌声表达感情,让音乐美化生活。 总之,这是轻松、充满了感情色彩的一节课,通过一节课的艺术活动,师生都对家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感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家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边的幸福呢,我觉得,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了。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简单设计,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家说课稿10一、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学难点: 能够以小组合作进行舞蹈,打击乐和演唱表演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坐上音乐列车去旅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题巧妙地展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到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不但了解蒙古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伴奏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歌曲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聆听音乐,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扎实、新颖,让学生爱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带声的演唱是我的目标,于是在导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马儿上山坡的音阶小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音阶练习 师读: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师读:骑着马儿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师读:骑着马儿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师读:骑着马儿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师读:骑着马儿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师读:马儿马儿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用身体动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来做一下范唱,然后让学生按节奏读词,舞蹈欣赏等形式,学生在多次学习体验中一直在无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紧紧抓住了音乐教育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只经老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轻松学会歌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我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怎样唱歌会更好听?运用教学课件启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并运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筷子,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共同感受蒙族音乐美、舞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 (四)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组抽签来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务。 第一个蒙古包是让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要让学生听清要求:学生可以用老师教的动作或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无论怎么样跳都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个蒙古包的问题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听清要求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没有的同学请你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周围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音乐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个蒙古包的问题就是请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草原(如时间不够回家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坐上火车结束了我们本节课的蒙族之旅,紧扣“游”这一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快乐地结束了本节课。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