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
范文 |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复习提问】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收集方法 ①反应原理(药品) ②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条件 ④收集装置 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 ⑥检验方法 ⑦验满方法 ⑧放置方法 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不同发生装置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①确定反应药品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方法; ③验证和验满 下面大家能否根据总结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考虑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准备】 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不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______,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学生阅读信息后,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理解新知识。 【探究活动】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讨论并回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适合药品。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听讲,通过实验现象印证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板书】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发生装置可选----------,收集装置可选------(从第2页所提供装置图中选)对照已给信息的思路,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仪器装置的设计供选仪器:(课本p111的图)1注射器材2锥形瓶3平底烧瓶装4烧杯弓蛇影5试管6集气瓶(带玻片)7长颈漏斗8漏斗胆9分液漏斗胆10带导管的双孔胶塞11.带导管的单孔胶塞12.水槽13.铁架台14.酒精灯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上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引导交流】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板书】 1、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2、怎样验满?为什么? 3、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五)、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作业 1.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到二氧化碳吗?(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是酸)P112页第3、4、5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魔术——可乐喷泉 【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 实验探究一:溶解性 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旋紧振荡,观察现象。 介绍干冰,小结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难道就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么?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呢? 实验探究二: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滴入滴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析:是谁让滴入的紫色石蕊变红的呢? 猜想1:可能是水 猜想2:也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3: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演示实验,分析现象 实验探究三:水中滴入石蕊,与最初实验探究二的现象对比。 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当堂练习、布置作业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第1页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4一、发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①阅读课本p113—p117的内容;②思考有关提纲中的问题;③分组准备有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 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课堂中当我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课件后,接着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让学生回答(提纲1):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这样既化解知识,使其形象化,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打开学生思路,我接着用课件继续提问:在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哪些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在演示可乐瓶变瘪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然后提出问题(提纲第2题),听说一些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展示一瓶饮料(雪碧),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两个同学合作演示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补充检验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合作演示,既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我还让一位同学示范下面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往其中倒入二氧化碳,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倒入,同时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点物理性质?学生开始回顾前面知识点,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培养学生分析同一个实验的不同现象,从实验现象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多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老师分析指导:第一朵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第二朵第三朵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提出问题第四朵小花为什么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③还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接着开始(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展示方案。最后进行(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让他们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过这个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4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接着又提出问题: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生炭火盆的时候墙壁反而变潮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讲到这里我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并用课件展示。后转换思维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了解二氧化碳重要的用途,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自我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也有不足之处: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学生进行实验的节奏有点快,使个别学生有点措手不及;在学习“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应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5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实践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121页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归纳: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习。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6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2.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3.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教学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略) 9.教学反思(略) 【案例点评】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 【理论点拨】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7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察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8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放置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加热氯酸钾 3、分解过氧化氢 师: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板书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设疑。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三)出示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探究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指导:阅读教材113—116页的内容,弄清楚一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能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吗?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填写教材114页的比较表,通过比较、分析,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什么装置? 4、将教材114页的仪器依次编号,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想一想这套装置的优缺点是什么? 5、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如何检验和验满? 6、你能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吗?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同学们自学的很专注,收获肯定不小,在自学中你还遇到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赶快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时间为3分钟。大屏幕出示要求: 1、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顺序,力求各抒己见、愉快高效。 2、组长组织对有争议的答案进行讨论,鼓励成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达成共识。 3、重点讨论教材提供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你们组最终确定的装置是什么? 4、交流结束,达成共识后,组长确定本组参与展示和评价的代表。 (三、质疑再探 快速浏览教材,想想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预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钙?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稀硫酸呢? 2、如何检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 四、运用拓展 第一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 第三关: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或改正,并说明原因。 (三)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四)学科班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116页第3题、第5题。 2、课外探讨:教材11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二、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篇10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板书]: 实验药品: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提供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最好是动态的。) 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根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始随时停止的实验装置。 【结束】 提问: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