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预习提纲 1、收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那些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师生共同板题,借机提示“翠”的写法。) 2、你对这种鸟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 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1)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3、总结: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 六、作业 1、练写生字。 2、有顺序的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背第一段。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二、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1、自学第二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2)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2、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 2、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 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三年级语文教案3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三年级语文教案4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重点)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词语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难点)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默读) 同学们,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你们学会默读了吗?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边读边思考。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小军: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小丽: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小妍: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同学们,一起读懂这三句话。 -65405168275 同学们,默读时一定要记得这样做哦!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个和“目”有关的字。你们看: (课件出示)眼睛图,“目”字演变:“目”字外面的方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两只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许多汉字都与眼睛有关。你们认识这些和“目”有关的字吗? 课件出示生字:睁 眨 瞪 瞅 瞧 2.同学们,这些字你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你能读准哪个带“目”字的字,就站起来领读哪个。正音:“睁、瞪”是后鼻音。 3.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①眨:形声字。表示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动作演示)时间久了,眼睛会不会累呀?因此,右边是个“乏”。 ②瞪:左右结构,形声字。“登”的意思是上,升。加上“目”表示睁大眼睛。(动作 演示) ③眶:与“框”区别识记。 ④睹:加一加的方法记:目+者=睹。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和“目”有关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同学们,你会读这些带“目”字的词语吗?同桌互读。 同学们,都会读了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比赛,比比这些词语哪组读得更出彩。 同学们,这些字词有什么特点?(都和眼睛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和“目”有关的`词语?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和眼睛有关的词语还真不少!无论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到眼睛。你们可要好好保护眼睛啊! 1.读读想想,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借助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准确含义,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①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②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③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三个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为什么?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陆续: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例如: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连续:一个接一个。例如:在大学我连续两年英语考了第一名。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例如: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 工作。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用词的准确性。 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 -654053625853.你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也知道了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接下来,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吗?自己试试。 把你写的句子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谁来把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个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三年级语文教案5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教案63.爬天都峰 谢家湾小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教案7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写人,还是写事;或是写景。 第二,审内容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习作限制。 1、弄清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记暑假中的一件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暑假,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暑假”里发生的事。 2、弄清地点限制 有的作文规定了地点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地点的限制。如记校园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地方,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写一件你想写的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记叙一件完整的事,这样的话就不能写两、三件事了。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个题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文具的'争吵》这个题目,主角就要换成文具了。 习作题目: 1 课余生活发生的事情 事 2 熟悉的人一件事(特点品质 事) 3 美丽的秋天 景 4 观察中的发现(日记格式 写事) 5 传统文化 6 风景优美的地方 景 7 创编童话故事 事 道理 8 自由选材 阅读 1、 要三读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词的读音、大意;第二遍读懂大致内容;第三遍带着问题后进行重点读。 2、 完成练习要注意:有的题目可以从文字中原词原句抄下来,有的需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3、 答问题要完整。 三年级语文教案8学习目标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 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案9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三、课堂小结: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默写这篇古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10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指名回答) 2、过渡语: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2)问:你看到什么?【有一位美国诗人把我们共同的愿望写出了一首诗——《最美的花束》(板书)】 3、齐读课题(美读)、质疑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3) 音(指名读、齐读)、形(学生提示)、义(质疑) 2、指名5位学生读课文(应注意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分组读课文(一二节男同学,三四节女同学,第五节齐读) 4、现在谁来说说“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诗文,体会感情 1、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说一说你从中知道或读懂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指导。 3、指名汇报,师生评价,师相机点拨归纳。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评价,“花、花冠、花束、花园“等的'含义)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出示课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据课文意思说话,体会主题思想。(出示课件5)(师相机评价、鼓励) (1)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2)_______和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书: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学生谈今后同学间、朋友间、邻居间应如何相处。 五、质疑问难 六、推荐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1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亡羊补牢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 、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三年级语文教案12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13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组词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五、总结: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六、课外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教学过程: 学习谚语: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笔下生花: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金钥匙: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自检,学会编目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课时总结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三年级语文教案14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三年级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数字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学没多久就开始着手选材,收集资料,制作平台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提高语文素养。课上,环节清晰,一环紧扣一环。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很丰富。特别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浓。然而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 1、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总结学法,提出自学步骤,让学生自学讨论,在交流时教师再作适当地引导。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机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由于这篇课文所处的位置较前,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间隔时间较长(中间隔了个期中考试),学生已经能把这篇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了,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而这时我非但没能用慷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反而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读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飞天的那部分积累语言,虽然以幻灯片的形式摆出来了,学生也会背了,但感情地激发还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另外,这里如果能加进一些图片的支撑,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更丰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