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的写法──简短的故事里寓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3、学习本文精美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难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教学设想】 1、学生对寓言这种体裁比较熟悉,可以从以前学过的寓言导入,然后通过比较了解寓言的特征。 2、故事学生比较喜欢,但本文重点与难点之处在于:寓言与人生的关系要弄明白作者着意表达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然后再提示出寓意,最终要让学生明白,效果应当比较好。 3、本文语言精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故事里寓含的道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温习旧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说一点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长》,真有那么傻的农人吗?那么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 2、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手法,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学的是现代寓言。 二、揭题审题 本文题为《人生寓言》,发现没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读后思考,为什么要加这二字?(这个问题可以放在最后解决,当作一个悬念)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学习《白兔和月亮》 1、故事内容复述。 2、问题探究: ⑴ 白兔对待月亮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月亮原先不属于自己,现在属于他了。 你能从文章找出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吗?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么?为什么又成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东西吃了,当然高兴了。为什么得到这么美好的月亮却反面担心呢? ⑵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为什么不题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拥有青草,就像天空拥有月亮一样自然而然,而拥有月亮实在是不配拥有。 以《白兔和月亮》为题,因为传说中,月亮中有白兔,顺着这个意思写。 讨论后,就可以明确认识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话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这里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义所在,作者写作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从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 让学生说说和白兔类似的事。如捡到很多钱 (通过扩展,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五、学习《落难的王子》 导入:周国平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故事复述。 2、问题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没落难前听到别人遭受厄运是怎么说的?自己落难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各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设置为王子?怎样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别人落难时,王子落难时,我落难时三次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运时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说说你自己或身边的哪些人怎样坚强面对不幸的? ⑹ 天有不测风云若今后你遇到厄运你会怎样做? 3、有关厄运的名言积累: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六、两篇寓言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七、课外练习 读几则寓言,然后说说寓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表现呢?认真读短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痪浠埃?傧胂胨?囊馑肌?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一句话。) 根据回答帖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三、创设情境,读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情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词:睡觉) 小雨点怎么一到池塘就睡起觉来了?(看图回答) (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句读第二句。 (2)、理解散步。(出示词语:散步) 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和我一起散步? 师生共同表演。 (3)、读词语。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引导想象) (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读,指导读: ①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出示奔跑读词) ②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引导说) (4)、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读第四句。 (1)、自由读,指导读。 (2)、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听出来的?理解跳跃。 (3)、反复读句子。 5、齐读课文 四、复述课文 1、背诵: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2、把你作的诗读给大家听。(评点) 六、写字指导 板书 雨点 (池塘图)睡觉 (小溪图)散步 (江河图)奔跑 (海洋图)跳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 2.扫除文字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 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 1.“春”美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 2.学生可能回答: (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 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 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 (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 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 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 “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 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 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 (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 “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 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 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 (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 3.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 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 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 预设以下赏析的点: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或把“钻“换成“长”、“拱”,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3)写野花用了什么手法?为何那么传神?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的表达效果。 “密密地斜织着”中的 “斜”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一词,“绿得发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生词,并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 【设计意图: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出示课题《酸的和甜的》,大家齐读。 2、你们还记得课文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吗?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展出4个小动物的图片,依次排开。 3、这4个可爱的动物之间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你们想听听吗?赶紧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吧!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很好的巩固回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容易进入主题。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三、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听老师惟妙惟肖的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内容。 2.提问:听完了朗读,谁说说这4个小动物谁认为葡萄是酸的,谁认为葡萄是甜的呢?(板书:狐狸、松鼠、兔子认为葡萄是酸的,猴 子认为葡萄是甜的) 【设计意图:范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不准,识字不准等问题。】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2.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3.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4.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5.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6.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7.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 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表演课本剧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表演的过程也是内化语言的过程,通过表演,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17. 酸的和甜的 狐狸 松鼠 兔子 猴子 酸 酸 酸 甜 吃不到听 听自己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 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 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敢不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深情厚谊 ---深---送---(抒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gu)、醋(cu)、布(bu)、兔(tu)。 3、在游戏表演中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绕口令《打醋买布》的图夹文、教师使用的图夹文一份。 2、图片道具:老爷爷、鹰、兔;实物道具:醋、布。 3、字卡:顾、醋、布、兔。 4、小鼓一只;幼儿已会做“百家姓”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百家姓”。 1、老师问:“喂喂喂!侬姓啥?”幼儿回答:“喂喂喂!我姓times;。” 2、老师说:“喂喂喂!姓张的在哪里?”所有姓张的幼儿起立回答:“喂喂喂!姓张的在这里。” (游戏中,幼儿的左手放在耳边做打电话动作。) 二、出示图片“老爷爷”、字卡“顾”,学习朗诵绕口令的第一、二、三句。 1、师:小朋友,百家姓的游戏玩得开心吗?(开心)你们的笑声引来了一位老爷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老爷爷姓什么呢?(顾爷爷) 2、展示第一句的字卡,幼儿跟念“有位爷爷他姓顾。” 3、师:顾爷爷今天要上街去买些东西,如果你是顾爷爷,会买些什么呢? (表演游戏:幼儿扮作老爷爷,教师扮作小朋友,两人在路上相遇,互相说对话,) 4、(出示实物道具:醋、布)师:看!顾爷爷到底买了什么?(引导幼儿通过“闻、看”,说出物品的名称,并与相应的字卡对上号。) 5、(出示绕口令的第二、三句以及第四句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并在4、快速念、慢速念。(老师使用小鼓打节奏。) 5、竞争活动“我是绕口令大王。”鼓励幼儿自己单独朗诵这首绕口令,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延伸活动:为幼儿提供纸张和彩色笔,引导幼儿为绕口令配上好看的图画) 附文: 打醋买布 有位爷爷他姓顾, 上街打醋又买布, 打了醋、买了布,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醋,搁下布, 上前去抓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打翻醋、醋湿布。第四句的末尾加上“思考”的动作。 三、猜想活动:老爷爷回头看见了什么?看见的是开心的事情还是危险的事情呢? 1、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鹰、兔”以及相应的字卡)揭示绕口令中顾爷爷看见的事情,并朗诵第四句。 3、讨论:如果你是顾爷爷,回头看见“鹰抓兔”,你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五、第六句,集体完整朗诵。 四、辩论活动:你认为顾爷爷能抓到鹰和兔吗?为什么? 五、出示绕口令第七句,以此宣布最后的结果。 1、师:飞了鹰,跑了兔,顾爷爷什么也没有抓到,反而还发生了一件倒霉的事,是什么倒霉的事呢? (老师用手指向放在地上的醋和布,再无声地演示“鹰飞、兔跑”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想“醋瓶子倒了、破了,瓶子里的醋流了出来,把布给弄湿了。) 2、出示绕口令最后一句“打翻醋、醋湿布。” 六、小结“什么叫绕口令?” 1、师:这几句话真好听!猜猜看,你觉得今天我们学的本领是故事、谜语还是绕口令呢?(绕口令)对了,这个本领就是绕口令《打醋买布》。绕口令就是把一些差不多发音的字放在一起,考考你念得是不是清楚、准确。 2、师:现在请小朋友做评委,老师先来念一遍,如果你觉得老师念得还不错,就给点掌声好不好?(好) 3、倾听老师朗诵一遍绕口令。 七、多种形式完整地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 1、集体朗诵一遍。 2、听爸爸妈妈朗诵一遍。(或听客人老师朗诵一遍。) 3、对白轮流朗诵——老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 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二、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ie üe和ye 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 üe的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指名认读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读后说说复韵母发音的口形特点。 2.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3.指名认读音节:nülü和juquxu,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的儿歌。(小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念ü。) 二、提出教学任务 上一课我们学了3个复韵母,进一步掌握复韵母发音时口形的特点。还学会了带复韵母的三拼音。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个复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还会带调读。 三、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板书ie。 2.教学ie的发音,记清形。 ie老师是怎么读的呢?(先发i,紧接着向e滑动,i重e轻,就成了ie。)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板书ye,教师讲解:ie是复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e跟复韵母ie的读音一样,写的时候,要把i换成声母y。 4.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练习。(自由读、抽读、组词读) yē 椰树 yé 爷爷 yě 田野 yè 叶子 四、教学复韵母ü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范读üe,出示复韵母üe。 3.看老师念üe,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ü音,很快地向e滑动。ü重e轻,就成了üe。) 4.读准音。(范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板书yue,yue与üe的读音相同,复韵母üe,整体认读音节yue。写yue时,要把ü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y。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ü的两点?(大y来带头,小ü擦掉眼泪笑嘻嘻。) 6.ü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ü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念ü。) 7.练习üe与声母的拼音。 8.四声练习:quē(缺点) qué(瘸子) què(退却)(喜鹊) 五、巩固练习 1.看卡片认读:ie üe ye yue 2.打乱次序认读带调ie üe ye yue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六、指导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 :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