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深虑论翻译 |
范文 | 深虑论翻译 《深虑论》原文: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 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 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 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 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 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 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 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 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 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 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 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深虑论》翻译: 思考天下大事的人,经常考虑困难的一面,而忽略了容易的一面,防备他们认为可怕的事,而不防备他们认为不用疑虑的事。然而祸乱经常是产生于他们认为不用疑虑而被忽略了的那些方面。是他们考虑得不周全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能考虑的事物都是在当时人们能够认知到的事物。人的智力所不能涉及的,则是当时人们不能够认知到的事物。 当秦国消灭诸候,统一天下的时候,秦国的统治者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诸候国强大。于是设郡县而不封诸候国,认为这就可以内部不会发生战乱,天子地位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却不知道出身低微的刘邦在乡间起义,因而灭了秦国。汉初的统治者认为秦朝不封诸候国而孤立无援,是灭亡的原因。于是又分封诸候国,以为各同姓诸候有亲缘关系,可以相互依托而延续汉的统治。却没有想到七个同姓的诸候国萌发篡夺汉中央政权的阴谋。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分析发生判乱的原因是诸候国势力过强。为防止再有诸候国谋反w而消弱了诸候国的势力。以为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却没有想到王莽篡夺了汉政权。汉光武帝吸取王莽篡政的教训,魏朝吸取汉灭亡的教训,晋朝吸取魏灭亡的教训,都在政治上及其他方面做了防范。但他们被灭亡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他们没有想到要防范的方面。 唐太宗听说姓武的会杀戮他的后代子孙,把官中所有相关的可疑之人除掉,却没有想到日后杀戮他的后代子孙的人会是每天陪伴在他左右的武则天。宋太祖看到五代时期住扎在各地的将领势力过于强大而制约中央政权,而解除他手下各将领的.兵权,使各将领势力弱小而容易控制。却没有想到他的后代徽宗和钦宗成了金国的俘虏。这里说到的那些开国的统治者都有超人的智慧和盖世的才华,他们对于治乱存亡思考得周祥而谨慎防范。但是祸乱没有产生于他们周密考虑的那些因素,而是发生于他们没有想到的那些因素,导致后来的灭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在于人的智力可以谋划人能认知的事物及可预见的变化,却不能谋划人认知不到的事物和不可预见的变化。好医生的儿子多因病而死,好巫师的儿子多死得怪异,难道好医生好巫师都只善于给别人治病驱邪却不善于给自己的儿子治病驱邪不成?不是的,是因为他们可处理当时遇到的力所能及的事务,却无法预见他们的儿子们会因什么而死,做提前的防范。 古代圣明的统治者们,知道事物以后会怎样变化不是当时的认知水平能够考虑周全的,也不是当时采取的方法能够限制的,所以不敢凭空想象来谋划算计,只能是积诚心用德治,从而得到“天意”认可,使“天意”眷顾他的诚心和德行,就象慈母保护自己儿子那样不忍心遗弃。虽然他们的子孙有一些愚钝不俏到足以亡国,而“天意”却不忍心让其快速灭亡,这才是考虑长远的。如果自己不能顺“天意”,而想以微不足道的个人智慧,安排好所有事务,就可以保长治久安,绝无此理,这就是“天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