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 |
范文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教学方法:本课定位为“自读课”,采用让学生“边自读边说”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出”文本,形成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3、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找课文中的语句,培养和提高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2、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2、难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投影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然后提问:为什 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明确答案: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引入课题并板书。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小说、童话来说,显得枯燥些。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事实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关于论点题的答题规律总结: 1、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2、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 3、分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提出的,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一篇议论文的几个分论点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材料。 4、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六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5、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因为此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初步学习议论文的基础上,这节课进一步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掌握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三)了解作者生平 王力,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语言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义学、诗律学、汉语史有精深研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字,内容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且多有开创性。他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他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普通话的审音、正音及汉字简化工作中,卓有成绩。主编《古代汉语》(四册),著有《中国音韵学》、《汉语史稿》、《王力文集》等。 (四)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录。因此它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表面上看似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脉络非常清晰。 (五)检查预习,读准生字词弄巧成拙(zhuō),圩堤(wéi),以讹传讹(é),娓娓动听(wěi),斟酌(zhēnzhuó) (六)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 同时投影自读时的任务: 1、找出文中列举语言使用不当的句子。 明确答案: (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 (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2、讨论:左右两组各出了什么毛病?请结合文章的话来回答。 明确答案:(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 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书面语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想要华丽、文雅,结果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 (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使用了口语,但是没有经过认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准确、不规范。 同时投影思考的任务:1、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2、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明确答案: 1、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书面语言的使用问题。) 2、——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 ——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一句。 投影问题:1、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答案:分论点一“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分论点二“书面语应当是规范化的” 投影提问:2、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你认为哪一项更准确(C) A.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B.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 C.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D.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 投影问题: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举例论证(3、4、5、7、8、9自然段) 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通过自读、讨论、提问等多种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针对课文难点,本环节做了精心的设计。因为本文是一篇谈话录,有一种特殊的风格——表面上看似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而且本文的中心论点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化为两个分论点,而两个分论点也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寻找论点的难度。 (七)联系生活实际 请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错误的例子: ——例如:“大概十点钟左右”“大约八九岁左右”“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误。 以上这些错误说明了: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语言的毛病出现在哪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八)合作探究 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投影问题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答案: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观点比较庄重。而且在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时,谈话通常是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了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的。 投影问题2、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答案: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主张“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告诫人们应当重视使用语言的基 本原则。 投影问题3、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答案:⑴章法严谨,观点鲜明,脉络清楚; ⑵语言大雅似俗,风格朴素。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九)实践运用 1、帮帮我!当前一些广告语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规范化,请恢复我的面目: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其乐无穷 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一鸣惊人 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刻不容缓 地酒天尝(白酒广告)地久天长 2、中考题回放 学校将开展“写规范字,用规范语”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三个店铺名是你们班同学搜集的活动资料,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4分) 大浪桃纱衣衣布舍爱不饰手 (1)从上面挑选一个店铺名字,把正确的成语书写出来。(1分) (2)请从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此类店铺命名现象的危害。(2分) (3)如果让你为一个服装店(或书店、文具店)命名,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语言规范、行业特点的店铺名字。(1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有针对性地把学与考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学与考脱节。 (十)课内(外)作业 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印发讲义)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5.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由课内的学习转入课外的阅读,提高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时间紧张,学生无时间做。 处理方法:1、留作课下作业。 (十一)结束语 学习这课,我们不仅要了解语言学家王力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要自觉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掌握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的兴趣和习惯,激发我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