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 |
范文 |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课元宵节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的元宵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知道豆面灯碗习俗的由来,了解蕴含的寓意。 3.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乐趣。 活动准备 载歌载舞的莱西人ppt、花灯会、猜灯ppt、有趣豆面灯碗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情景。 提问:元宵节你吃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我们莱西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1.提问:视频上的人在干什么?能记住里边有谁吗?他们的表情、服装、头饰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相互交流看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2.观看视频花灯会,了解灯谜的起源历史。 3.观看豆面碗灯视频,了解灯碗的由来、种类及寓意等。 (三)师幼一起分享交流视频内容,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2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形成幼儿互相关系、友爱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将幼儿事先收集的花灯布置在教室内,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若干简单的有关灯的谜语。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下我们一起布置的教室,请幼儿说说看:谁知道这样的布置是什么节日的'特色呢? A、幼儿回答 B、教师总结: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意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它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息。 2、请幼儿回忆过去过元宵节的时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四、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等。 1、教师出示花灯,提出请幼儿观赏灯的要求: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等。 A、可与同伴自由结伴观赏花灯,并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B、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灯的名称、外姓特征等,也可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C、教师总结,帮助幼儿了解花灯的特点,并且告诉幼儿:扎灯是一们民间艺术,是中国人特有的本领。 五、活动结束及延伸: 小游戏:出示关于灯的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看。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带幼儿到湖外玩灯,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爱惜灯,注意安全,鼓励幼儿用礼貌用语同伙伴进行交往。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3活动目标: 1、能根据儿歌形式创编内容。 2、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请幼儿带一些灯笼来园。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花灯谣》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那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那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花灯谣) “我们大家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幼儿齐念儿歌。 2、创编活动。 ①提问: 师:“元宵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灯?” ②幼儿相互讨论。 ③请幼儿大胆发言。 ④将幼儿喜欢的花灯创编到儿歌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好朋友听。 3、教师简单小结,用小红花鼓励积极创编儿歌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宝宝和浩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体验欢快的节日氛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是感受儿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地发出姥、闹、摇、浩等音。可通过活动也发现孩子们对儿歌的押韵始终比较难理解,对“闹”这个读音也始终有部分幼儿读不准,使得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解。我想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诗歌中押韵的字“姥、闹、浩、谣、宝”等用有颜色的笔画出或做一标记,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发现押韵这个特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从而有效地达成每一个教学目标。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4活动目标 1.知道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根据谜面提示猜出答案。 3.体验经过思考后猜出谜底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赏灯猜谜) 2.教师小结: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二、互动赏灯,相互介绍 1.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幼儿从花灯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简单的介绍。 3.同伴间相互介绍各自的花灯。 三、创设情境,尝试猜谜 1.教师讲解猜灯谜的方法,听懂谜面所表达的意思。 2.将幼儿的花灯悬挂起来,装扮成花灯的'展台,营造一种赏灯猜谜的气氛。 3.介绍赏灯猜谜的游戏玩法,教师当主持人,幼儿竞猜,猜对的给予颁发奖品。 4.展开竞猜灯谜的活动,比比看,谁猜对得多,得到的奖品就多。 5.教师给与简单的提示,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谜。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5主题说明: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执教: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 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 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6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种类、形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灯笼,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龙。 2.课件(灯笼会),人手一件灯笼制作用具(废旧盒子、胶水、丝布、松紧带) 3.各种自制灯笼范例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欣赏花灯,认识元宵节。 提问:灯会上都看到了什么灯?你能说出几种灯的名称吗? 小结: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尝试制作灯笼 (1)出示各种灯笼的范例,示范一种灯笼的做法。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及灯笼形状进行制作。 3.挂灯笼装扮教室 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制作作品。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7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 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8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时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1盏花灯,教师在部分花灯上粘贴灯谜,再将花灯摆放在各小组的桌上,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2.五角星贴纸若干。 3.与厨房联系好,将元宵作为早点。 4.幼儿用书:《快乐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欣赏花灯。 1.出示花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开灯展,每组的桌上都有许多盏花灯,我们去看一看吧。可以拿起来看,但是要注意轻轻拿,轻轻放回原处。 2.幼儿自由观赏各组的花灯,教师巡回观察,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描述看到的花灯,初步了解花灯的外形特征和名称。 3.请幼儿分别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看到的花灯。 教师:灯展结束了,请小朋友上位。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灯? 4.教师将幼儿说到的不同种类的灯拿到展示桌上排一排,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灯。 教师:请你来说一说,分一分吧。 (二)和幼儿玩“猜灯谜”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元宵节的风俗。 1.教师拿起一盏贴有灯谜的花灯:这盏灯的下面有一张纸条,上面还有字,猜猜是什么? 2.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告知这是灯谜。 3.教师读灯谜,幼儿猜测,给猜对的幼儿贴上五角星作为奖励。 (三)教师利用幼儿用书,介绍元宵节。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看花灯、猜灯谜,是为了庆祝一个节日,你们知道吗? 教师:元宵节不仅有看花灯、猜灯谜这些好玩的.活动,还有好吃的食品,猜猜是什么? 教师结合幼儿用书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四)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教师(请保育老师盛好元宵):瞧,厨房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元宵,洗洗你们的小手,吃元宵喽。 活动延伸: 环境创设:收集幼儿带来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里,将幼儿在元宵节吃元宵、观赏花灯的照片布置成“元宵节真快乐”主题墙。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里帮助幼儿制作简单的花灯或带幼儿参加元宵节的活动(如看烟火、看花灯、玩花灯等)。 劳动课元宵节教案9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