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 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较获取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父母矛盾与爱的情感。 体谅、谅解。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教学创意:三次调换全方位比较,比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三、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四、探究、明确;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 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五、扩展延伸 1、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3、小组讨论: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它们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从作者对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学完文章,我们感觉到,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用心灵去体验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渴望,我们就会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现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车,经历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声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获吗?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资料链接】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作业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的巩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课题: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内容 《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 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 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 教学难点 能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情景铺垫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哟!真可惜,动画片还没有声音。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面前的乐器为动画短片配一配音吧! 2.场景一:狂风呼呼(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请你看!风是怎样吹的?你怎样来模拟风声呢?你可以吹出不同的风吗? (由学生自由地表现微风、大风、狂风等等不同节奏和力度的风。)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吹一吹风。(提示学生注意风声的强弱变化) 3.场景二:小雨沙沙(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哟!你看,狂风过后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你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呢?(CAI放出歌曲小雨沙沙》,学生随乐演唱。) 师:小雨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x请一组同学模仿。)小雨还可以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出另一节奏型:xx请另一组同学模仿。)你还知道怎样唱歌吗?(引导学生创编第三个节奏型:x—请第三组的同学模仿。) 师:我们刚刚用嘴模拟了小雨唱歌,现在请你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小雨唱歌(出示小雨歌声图谱,分组轮流模拟,要求轻声。) 4.场景三:雷声隆隆(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小雨的歌声美极了,雷也忍不住想来练一练嗓子了!雷和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 师:雷声怎么模拟呢?(启发学生模拟“轰隆隆隆”的雷声)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雷声,你们听!(教师振动铁皮模仿雷声)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模拟一次雷声!(师生随着课件中设定的节奏来模仿演奏,并强调强弱的变化。) 5.场景四:大雨哗哗(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哗哗的大雨从天上落下来了,“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声音强弱的对比)小雨唱“沙沙沙”大雨唱什么?(“哗哗哗”)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大雨的歌!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分组接龙演唱和合唱) 师:那用乐器模拟呢?试一试!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用乐器模拟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材分析 本课将引导学生制订一个班级总的研究计划,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制订小组研究计划。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研究与班级总体目标的关系,加深体验科学研究的分工合作。 学情分析 造成小金鱼死亡的相关因素非常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志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分工合作的习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习目标 1.知道小组研究与班级总的专题研究的关系,树立合作的意识。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是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评价任务 制订一份专题研究方案。 教学准备 为各小组专题研究计划准备表格。 教学过程 一、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 1.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同学就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推测,大家谈到了水质、水温、放养密度、鱼食投放量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金鱼死亡。在今天开始我们的研究之前,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了哪些影响金鱼生存的新信息? (以上谈话及询问,一方面获取学生收集到的上节课没有谈到的影响金鱼存活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一机会,交流学生收集到的与水质、水温、放养密度、鱼食投放量等因素有关的详细信息。这为下一步全面和深入地开展研究设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掌握的相关情况。 (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可抓住发言中的关键词进行摘要性地记录,为学生后期制定研究计划的针对性和条理化做好引导性工作。) 3.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或收集到的资料对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原因已经有了一个间接的认识。为了获得第一手确凿的证据,查出造成小金鱼死亡的真正原因,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小金鱼生活得更好,我建议我们班开展一个小金鱼生存环境的研究。大家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通过哪些方式展开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4.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到部分小组进行必要的提示或指导。 (教师到小组个别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将可能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因素与研究小金鱼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便形成相关的具体研究方向。) 5.教师邀请学生汇报其讨论结果,并帮助学生梳理出相关可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6.讲述:当我们明确了可以开展研究的专题,以及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后,我们可以有步骤地来开展研究活动了。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结论、撰写报告等。在大家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前,老师送大家两件“法宝”,一件法宝是交流,另一件法宝是帮助。希望在研究中,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要及时交流、勤于交流,当遇到困难时,大家要互相帮助。 (班级总的研究计划并没有要求学生完全由自己讨论设计完成,其中有很多教师引导和指导的成分。其目的不是要替代学生进行设计活动,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后面具体专题的研究设计中。这样处理既能保证后续活动有效进行,又能保证后续活动深入进行。)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自主选择研究主题 1.谈话:开展不同的研究专题需要做不同的准备,比如研究水温变化对金鱼的影响,需要三个能控制水温的水族箱。那么其他研究专题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形成相对完善和统一的认识。 (明确活动所需条件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思考研究方法的过程,因此,充分地开展好这一活动,也是为后续制定研究计划铺平道路。) 3.谈话:在这次研究小金鱼生存环境的任务中,不仅需要我们从多个小专题去开展研究活动,而且每项专题又涉及不同的活动材料,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多人进行分工与合作。为了让我们这次研究取得成功,现在,我们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研究。每一个专题同学们可以形成一个小组,也可以根据情况组成多个小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 4.学生自由组合研究小组。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分组,做到能力均衡、人数合理。避免出现能力上相近的同学“扎堆”,要兼顾那些能力较低的学生参与到各小组中。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8人为宜,人数过多任务可能落实不到人,过少又不能充分体现分工的价值。每个专题有多个小组共同研究,还能增强实验的可靠性,避免因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情况的发生。) 三、小组讨论各自研究计划 1.谈话:我们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已经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组,现在,我们各小组需要商量出各自的研究计划,以便有条理地完成各自的研究专题。你们认为各自小组的研究计划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2.学生个别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所做的记录应注意条理性,可以按照研究计划应进行的步骤在黑板上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使得最后的板书记录就能成为专题研究计划的主要栏目。) 3.讲述:制定一项研究的计划,我们一般要涉及研究主题、小组成员及分工、研究目标、对研究主题的思考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下面,大家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商量自己的研究计划。 4.教师向个小组分发事先准备好的专题研究计划表格,学生商讨制定计划。 (专题研究计划的设计可以参考教材第47页的内容。教师在学生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可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并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的设计指导上。) 四、交流并完善计划 1.在大多数小组制定好大致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教师邀请一个小组向大家交流他们的研究计划。 2.谈话:你们认为刚才这个小组汇报的研究计划有哪些地方考虑的比较详细,哪个环节的设计还存在不足? 3.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说,并将评说的重点放在研究过程的设计评说上。 4.讲述:在研究过程的设计中,尤其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小组应该注意,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更容易发现问题。只是设计对比实验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对比实验的要点,那就是对比条件的选择,无论是对照组实验还是控制组实验,只有对比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同学们对照这一点,检查一下自己的研究过程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5.在学生针对研究过程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教师邀请其他专题的小组汇报各自研究计划。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让研究小组间取长补短,进一步全面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 6.讲述:为了解开“金鱼之死”的谜团,我们今天制定了各自的“侦破方案”。课后,请同学们做好实验侦破前的准备。预祝大家研究顺利,侦破成功!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2、读准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读音。 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批评的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省略句式。 教学难点 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 体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二、结合注解,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召公(shào)弭谤(mǐ)瞽献曲(gǔ)瞍赋(sǒu)矇诵(méng)耆(qí)隰(xí)阜(fù) 五、学生结合注释再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译文: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译文: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住、阻隔。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亲戚:古今异义。古:族内外的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译文: 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 译文: (省略句,例子如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医,使监谤者。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六、结合讲解和译文,学生三读课文,分析内容。 (一)解析第一段内容 1、请找出能体现厉王性格特征的词语,说说厉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国人莫敢言,是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浏览第二段 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谏辞。 1、召公对厉王弭谤的方法有何批评?(原文) 明确:是障之也。(随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 2、古代天子听政如何广开言路? 明确:直接的: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②瞽献曲,③史献书,④师箴,⑤瞍赋,⑥曚诵,⑦百工谏。 间接的:①庶人传语,②近臣尽规,③亲戚补察,④瞽、史教诲,⑤耆、艾修之 3、结合本段,说说天子听政为什么要广开言路? 明确: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即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三)浏览第三段 召公如此精辟的论断,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明确: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十、讨论题。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面对群众的意见你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面对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该怎么做?) 十一、小结全文。 《召公谏厉王》是先秦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名篇。文章描写了周厉王得知人民不满后,不仅不加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镇压,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终于流王于彘,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揭示出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历史规律。更向领导者提出一个真理理:要广开言路,多听群众的意见,听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工作、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十二、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同学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意见;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