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父母的爱》教案 |
范文 | 《父母的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母的爱》教案1指 导 课 【教学理念】 力求体现在自由选材、大胆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情贯始终,情知结合,以“知”为出发点,以“知”为落脚点。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促进学生写作素养逐步形成。 【教学目标 】 1.激发表达情趣,乐于表达父母爱自己的事或父母和自己之间感人的事; 2.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觉得可说可写的内容很多; 3.能不拘形式地表现事情中感人的细微之处,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小学生之友》是广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刊物。能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习作是孩子们的心愿。借母亲节、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时机,以《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发出约稿信的形式导入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这项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向我们班同学寄来了一封《约稿信》,你们看!(课件:《约稿信》的内容据语文书上的习作内容编写。) 2.学生看后,师问:母亲节、父亲节快到了,这是约什么稿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师相机板书:写。) 二、激情拓思 (设计意图: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情绪,叩开记忆之门,搜寻、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教师引导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 1.另外,编辑部还让余老师带来了几幅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图画。想不想欣赏?(课件:“温馨图画”,教师伴着画面的出现,和着音乐简单描述。) 2.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用一、两句话简单地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吧! (以和同桌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的聊天方式,消除学生对习作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3.现在,谁愿意来说说?(开始学生说的内容一般集中在生病时、下雨时。这时,教师从生活上、学习上、困难上、快乐时等角度拓宽学生思路。) 三、顺学而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并不刻意地安排学生学习“怎么写”,也不用所谓的“范文”约束学生的表达方式,而是从学生的表达需要出发,在学生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发掘所说事情中的细微感人之处,引导学生把这些感人的地方说出来,然后让听的同学从自己听后的感受中拎出这些细微感人之处,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怎样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导”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不露痕迹,学生完全是自悟所得。) 1.同学们,你们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先在四人小组里和小组的同学原原本本地说说这件事。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这件事”的交流中,教师以情促说,学生产生了表达的愿望,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说。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原原本本说这件事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原原本本地说”是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操作的“伙伴语言”。让学生觉得这样说一件事不难做到。) 2.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得非常热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从学生说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清楚,二是感人。其中,说清楚是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要求,学生易达到。在这里提出是作为说感人的阶梯。这两个层次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寓“导”于学生的自悟自得中。) (1)清楚。 ①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这样说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很清楚。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不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问问听得不明白的地方,在生生互动交际中让发言的学生说清楚。再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的说,体会后来说的清楚了。 (2)感人。 ①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以师生平等对话的形式,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发言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然后引导师生、生生对话交谈听后的感受,在评谈中顺势拎出诸如“话语、拥抱、贴着、微笑、泪水……”等细微感人处并板书。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师生、生生对话谈听后感受,再顺势拎出细微感人处并板书。 ③教师在小结时要点出把板书中的细微处说出来很感人。 3.,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请看一段录相。(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相) (1)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什么礼物吗? (2)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课件:《游子吟》配古筝乐)(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另外,整合教育资源,把语文园地中的背诵内容适时渗入。) 四、激励习作 (设计意图:当学生争先恐后,谈兴正浓时,正是转入书面表达的良机,由说到写,直抒胸臆已是水到渠成。在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一气呵成。)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者们,还等什么!(课件:“投搞箱”)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别忘了给写的内容加个题目! 讲 评 课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编辑阿姨”的话──小结习作情况 (设计意图:与指导课保持情境的连贯性,教师以编辑阿姨的口吻小结习作情况,趣味盎然。)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给《小学生之友》的编辑叔叔、阿姨投过稿吗? 2.现在编辑阿姨打开投稿信箱。(课件:投稿箱)哇,妈妈为救女儿被车撞伤了;爸爸发高烧还陪儿子做作业 ;一家人开开心心去厚田沙漠搭沙雕;为给妈妈做礼物把手指划伤了。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 (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事例用简单的话概括,总体评价习作) 3.编辑阿姨还夸我们小作者的习作中运用了不少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太多。你们写得真是太好了! 二、“棒棒娃”──美文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习作搭设平台,围绕习作要求,在生生交流中学习表达、学会评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 1.编辑部的“棒棒娃”也很欣赏大家的作品,他还特别推荐了一位小作者的大作。想不想欣赏欣赏? 2.《……》是哪位小作者的大作?掌声有请,请上讲台来。 鼓励上台读大作的'小作者,“文章三分写七分念”,好好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感人?(板书:感受真爱) 3.小作者配乐朗读完大作后,引起生生之间的互谈感受。在生生交流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作,并用波浪线划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 三、“星星姐姐”──精彩句段(课件)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展示习作的面,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利于把同学习作的长处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实现资源共享。) 1.编辑部的“星星姐姐”觉得咱们小作者的作品都写得特别好,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精彩句段。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精彩句段用波浪线划下来。划下来以后,再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大声、自豪地读读这些精彩句段。 2.小组交流后,让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读完后,让组员说说为什么推荐他来读。其他组的同学听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另外,“星星姐姐”还特别推荐了小作者写的两个精彩句段给大家,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精彩句段)读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四、“大眼睛博士”──习作修改(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共同修改一篇自我推荐的习作,指导方法,激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互读互改,自我完善。) 1.编辑部的“大眼睛博士”看了大家的习作觉得挺不错,但希望能写得更精彩一些。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好,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不足。(板书:修改不足) 2.我们先来共同修改一篇习作怎么样?谁是勇敢者,想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来) (1)各位小编辑注意了,马上就要产生“最佳小编辑奖”了! 想得到这个奖吗?要得到这个奖可是有条件的哦!要认真听同学念,同学念了一段,你就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补充些内容,明白了吗? (2)教师营造生生、师生互动氛围,并相机指导修改符号“O”(错别字)、“______”(不通顺的句子)、“√”(增添一些内容)。 (3)评选“最佳小编辑奖”。 3.大家知道怎么修改习作了吗?各位小作者注意,马上我们就要评选“最佳小作者奖”了。想得到这个奖吗?那就听清要求,能够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一边读一边改,还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怎么改。改好了就找人自豪地读一读,以前怎么写,后来怎么改,改了以后感觉怎样。高兴找谁读就找谁读。(为学生提供实物投影等展示平台。)评选“最佳小作者奖”。 4.要是大眼睛博士看了咱们小作者修改的习作一定会非常满意的。他还让余老师带了一句话来送给大家。来读读吧!(课件:“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5.回家后,想念给爸爸妈妈听吗?那回家后,念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的修改意见,再改一改,越改越精彩! 《父母的爱》教案2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作为学生首先会想到父母,但真正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对父母理解的却比较少,对来自父母的关爱,体会更少。很多学生不理解父母,乱花钱,心思没有用不在学习上,学习用功程度不够,个别时候还顶撞父母,如何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加以引申,转化为回报父母的实际行动,是本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准备: 1、制作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感恩卡片。 2、动手搜集一些关于感恩的图片、背景歌。 3、为家长做家务的录像和照片。并向全班同学提出倡议书。 4、用诗歌、唱歌、绘画和书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用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6、老师搜集并整理的感恩父母的12种方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师导入) 人生在世,谁无父母,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当你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时,你是否为自己拥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而心存感激,每天,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暖暖的衣服,背着书包走向学校时,你是否从心底说过感谢同学们我们最应该感激得人是谁呢(学生回答)对,是他们让我们体验了生命,是他们伴我们健康成长,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宝贵,可是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周围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同学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乱花钱,不好好学习,个别时候还顶撞父母,为此,我们开展了以“感恩父母,谢谢您的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经过三周中的实践体验,同学们都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的实践作业呢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实践作业,感知并回报父母的恩情。 1、第一组同学:同学们展示一下亲手制作的感恩作品:手抄报,卡片,绘画,书法(几名学生谈设计意图及心里话) 教师:鼓励学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爱的人是父母,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2、第二组同学:搜集亲子图片,谈父母的辛苦工作,感知父母的爱。 (1)展示照片感知父母的爱; (2)由学生谈父母的辛劳 请几名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教师总结并引入 3、第三组同学:帮助父母做家务,回报父母的爱。 (1)展示学生在家做家务的照片, (2)为家长做一顿饭的录像, (3)班委会提出倡议书 教师总结并引入 4、第四组同学:分别以唱歌、演奏乐器、诗朗诵等形式感恩父母。 (1)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2)二重唱歌曲:《童年》 (3)诗朗诵:《献给母亲的诗―――如果》 5、第五组同学:体悟亲情,心灵交换 (1)学生朗读写给父母的信 (2)学生代读父母回信(感恩活动的成效) 教师总结并引入 三、回报父母的方式 根据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的感悟,老师收集并整理的12条回报父母的方式。请看: (1)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 (2)主动承担家务; (3)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4)遇到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5)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苹果; (6)节约,不乱花零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7)多倾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8)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9)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10)改正一个父母最讨厌常令他们生气的坏习惯; (11)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2)通过今天我当家的方式,体验父母的辛苦。 四、教师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虽然接近尾声,但是它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应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心存感恩,回报亲情,让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为,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我们感恩亲情,携手同行。 五、全班合唱手语版《感恩的心》 《父母的爱》教案3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三、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译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生涩,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语句弄清课文结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来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发言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母对孩子的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老师以下水习作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面对父母,感谢父母最后励志升华,把对父母的爱变成一种推及社会的大爱,做一个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的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歌名吗?《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流行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一直以来,长唱不衰你从这段音乐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视频播放) 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无怨无悔的付出; 孩子对母亲深情的歌颂和感恩 是啊,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唱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 )感知课文 1 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两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 2 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 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 13 段 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 48段 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 910段 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 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板书: 心形 孩子的爱—————————————————父母的爱 爱的能力 ← ← 灵魂成熟 ← ← 爱的对象 爱他人,创造爱 综合母爱:无条件、自然世界、生活 父爱:有条件、思想世界、成长 (三)、课文阐发与探讨 虽然这篇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行文方式都与我们平常接触的汉语有很大不同,但文章理性的智慧仍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 文章10个段落,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此段让你最情有独钟?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事实,每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进行交流探讨 前三段内容 成熟的爱: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主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爱是原因,是前提条件 爱的能力的发展(大屏幕显示) 年 龄 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问题点拨:你觉得你现在的爱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为什么? 我的儿子,在爸爸和妈妈中会选择更爱妈妈,在爷爷和妈妈中的会选择更爱爷爷他这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 (这要看谁更宠爱他,谁更能满足他的'要求) 48段内容父爱母爱的不同 母爱①无条件代表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 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的作用: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 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父亲的作用: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 问题点拨:同学们,你的父母或者你知道的父母,他们是这样的吗?感悟或质疑 母爱也不一定无条件,父爱也不一定是有条件,父母的严厉慈祥兼而有之 无论你知还是不知,无论你爱还是不爱,父母都会对你不舍不弃无论你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漂亮还是丑陋,他们都一样的爱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 问题点拨:为什么要综合父母呢?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一定会出现这样人格上的缺陷呢? 父母的爱都有优缺点,有不同的作用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孩子也就有一千对父母父爱母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千差万别,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但有句话永远是真理: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唐山大地震》视频 (四)、真情告白 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们懂得了接受爱,更懂得了爱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而对于父母,我们有着太多的亏欠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了父亲节(配乐深情朗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记忆) 父亲节 父亲节,早忘了 朋友提醒我说,今天是父亲节,别忘了给你父亲打个电话 早上, 电话打过去,没人接 中午,再打过去,还是没人接 下午快三点了,电话通了正好是父亲 家里怎么总是没人啊?我问 花生地里草都把苗给荒了,我和你妈锄草去了 父亲不知道有父亲节,只知道精心侍弄十几亩土地父母经常天不亮就下地,半夜才回家吃晚饭六十多岁的人了,黑瘦干瘪得像秋收后萧索的田野 跟父亲聊了几句,始终没有说“父亲节快乐”——那样说显得别扭和做作 我说,端午节没回去,过一段时间我们就放假了,到时我带孩子回去看你们 父亲说,乡下蚊子抬人,别回来 事实上父母很想看到外孙的,当然还有女儿女婿每次我们回去,父母都容光焕发母亲一会吩咐父亲找这,一会交代父亲买那高兴地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刚进了客厅,又慢慢退出来,嘀咕着:“我要去拿什么来着啊?”等到突然想起,再噔噔噔跑进去 父母总是说,你们没有时间就别回来于是我们真的就不回去了父母生日不回去,元宵清明不回去,端午中秋不回去;回去只会在五一,十一,暑假,春节算下来,陪父母的时间一年也不过十来天 每次看到我们离开,他们又会抱怨,回来才呆这么两天,还不如不回来几多失落几多遗憾! 每次我都会说,忙事实上,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有时只是托词离开家乡并不久远,但老家已经让我感觉那么的不习惯,不适应从老家回来,我们经常会带回一些小毛病:便秘,拉肚子,长满身的痒疙瘩,诸如此类如今家已经越来越远了陌生,隔阂,逃离,背叛,这些让我从心底感到愧疚自责 父亲说,晚上你妈老是喜欢把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大 妈的耳朵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呢? 她耳朵倒没啥,就是心里冷清得很进进出出,只有两个人有了电视的大声儿,家里热闹多了 顿时,我心如刀割,只想抱头痛哭一场 我愧对生我养我父母! 下次,我一定回来! 父亲节,祝我的父亲母亲节日快乐!祝那些不知道父亲节母亲节的父亲母亲们节日快乐!祝天下所有父亲母亲永远快乐! 翻开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对于含辛茹苦的父母,你做过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真情告白 真情大胆告白,感动无处不在一定要告诉我们的父母:正如你们爱我一样,我永远地爱你们! (五)、升华励志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爱我们社会上的每个生命,这才是一种大爱 (补充板书 :爱父母 爱他人 爱社会) 让我们大声诵读巴拉塞尔士的这段话,做一个懂得生活懂得爱的艺术的人: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 对一件事了解得越多,爱的程度就越深 《父母的爱》教案4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 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二、 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内容及要求。指生读 问:怎样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父母的爱呢?(板书:真 情实感) 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在我们第六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中,哪几篇写了父爱?哪几篇写了母爱?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样的父爱和母爱?作者是怎样体现父母的`爱的?生汇报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描写来写这次习作,老师这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想欣赏吗?生欣赏片段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浓浓的父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也可以借助机会,与父母说说心里话,还可以给父母提建议。(要求:说父母爱的同学要讲清楚父母对你爱的一件事;说心里话的同学希望你敞开心扉,提建议的同学要把意思表达明白,语句要连贯。) 小组说,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给评价) 过渡: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把父母对你的爱铭记在心里,并且知恩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你们刚才所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佳作,写好这次习作不仅激励着你,而且感动他人。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写好? 三、 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老师真为你们感 到高兴,老师没有可送给你们的,就送给你们几句名言警句吧,我们一起读读。课下把作文完成,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些名言警句恰当地用到你的作文中 最后让我们在崔京浩的一首《父亲》中结束这节课吧! 《父母的爱》教案5年 级: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课 题: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设计:小劲 一、设计理念: 交际性是口语交际最本质的特点,如离开了交际性,口语交际就如同那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因而,本节课力争将交际落到实处,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多边互动,在交际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本节课尝试用情来打动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动而辞发,促使学生在有温度的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打动他人。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父爱母爱的故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父母的爱,培养感恩之心,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3、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并在交际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学会通过具体的父爱母爱的故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2、难点: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并在交际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 2、教师准备:课件、搜集歌曲《懂你》、《烛光里的妈妈》和《感恩的心》、公益广告短剧《给妈妈洗脚》、相关视频以及背景音乐。 五、口语交际的过程 (一)、情景导题,激发交际兴趣 1、伴随着背景音乐朗送诗歌《妈妈,我爱你》: 妈妈,我爱您/在静静的夜晚,我依偎在您身旁/亲爱的妈妈,你叫我快快长大/您说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好/我说:来了,来了/我是您的小宝贝/妈妈的怀里最温暖/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全给了我/让我大声的说:妈妈我爱您! 2、学生自由谈感受。 3、同学们人间正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这么美好。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板书题目: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二)、创设情境,引发交际欲望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播放视频《游子吟》。听完你想说什么呢? 评评刚才谁说的好。(板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等) (三)、回忆感人事例,重温父母的爱 1、同学们,父母给我们的爱你们是否用心去观察过,去体会过呢? 你观察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在你们的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关于爸爸妈妈关心你、爱你的感人的故事。同桌交流感受,说你一件爸爸、妈妈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提醒交际要领) 2、学生发言。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相片)。 3、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谈的比较多的'可能是生病时的照顾,节日买礼物带来的快乐等。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学生谈母爱多,可引导学生谈父爱;如果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尽量使他们同所有的学生一样感受到亲情和爱) 4、过渡: 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才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才拥有了自己甘美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大地和天空的感恩,所以才拥有了自己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拥有了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我们要感恩父母,就像小草要感恩那沉默不语的大地,是他们用纯洁的父爱和母爱,为我们遮风蔽雨,给了我们一片洋溢着爱和温暖的成长原野。因为,父母的爱永远是伟大无私的。 (板书:父母的爱 伟大无私) (四)、交流汇报,感恩父母 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播放多媒体,欣赏一则短剧《给妈妈洗脚》。边看边想: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为什么? 1、你想用什么方式去回报父母的爱?和小组同学交流。想好在全班交流汇报的方式。 2、全班交流汇报。(可以用各种形式汇报) 3、评议。 4、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可爸爸妈妈今天不在现场,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把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小卡片上,“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咱把小卡片张贴在班上的展室里,邀请爸爸妈妈来参观展室,到时候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大家说好不好? (五)、总结升华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同学们不但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深深的爱,也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希望同学们要勇于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可以。 (六)、感悟于心,情感喷发 1、 这时候,我不由地记起了一首歌,叫──烛光里的妈妈。 (播放音乐)在这首歌中,一个女儿的深情诉说,表达了一个女儿对妈妈的爱。我也是妈妈的女儿,可我长了这么大,却从没有给爸爸妈妈亲口说声:我爱您!也许你曾经很幼稚,让爸爸妈妈担心,也许你曾经很顽皮,让爸爸妈妈很操心。也许你曾经很固执,让爸爸妈妈很伤心~~也许~~孩子们,在这样的时候,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 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心理的话说一说吧(同时屏幕显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抽生读读他对自己父母说的话,及时给予肯定。 2、教师寄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3、用《感恩于父母的心,祝福父母》的诗歌视频朗诵结束本节课。 (七)、作业 回去后选择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对爸爸妈妈的爱。 附板书: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表达清楚,流利,完整 《父母的爱》教案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 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评价:学生在导入时融情入境,谈到爱的话题,无人不感到心里温暖。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 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认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二)检查学情 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 清凉的风滴落的泪 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 体会情感 (一)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二)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 (评价:通过朗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几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略。 4.学习第五小节。 (1)小组讨论学习:体会妈妈教育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爱我们的祖国。 (2)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三)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做错事了,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爱更是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熏陶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并利用写小诗、写亲情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作业 1.写一篇亲情日记,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利用这次教育机会,召开家长亲情会,并请孩子在家长会上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妈妈听。 《父母的爱》教案7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 ,感知课文, 明确文章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10) 三、细节探究。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2.母爱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母爱父爱有何本质的区别?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你更喜欢谁。这时候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谁在那一段时间里经常满足你的要求,谁更宠着你,你就更喜欢谁。 这就是费罗姆所说的不成熟,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那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5分钟时间,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 无被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用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期 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期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2、我们来看,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就包括了“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 母爱 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 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3、“我爱,因为我被人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4、 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母爱 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温和 独立 父爱 给孩子信心 指导孩子生活 理智 自信 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又学会去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圆形的过程。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圈点勾画,概括要求全面、具体。明确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要达到的高度。 明确: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四、 延伸拓展: 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你又该如何为心中这两个世界而努力呢?这两世界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 课后写一篇反思作文。 《父母的爱》教案8一、教学目标: 1、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别人的感人的事。 2、拓宽学生的感受能力,积极通过各种感受方式,用真情实感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3、促进学生关心长辈,主动关注家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回报长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选择典型材料进行习作。 2、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吗? 生:记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位母亲写的给孩子的话。 1、课件出示一段话,学生朗读。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筷子、吃东西;教你耐心系鞋带、扣纽扣;教你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让我怀念不己。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会的第一首儿歌吗?还记得每天总是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许多温暖涌上心头……” 师:孩子们,谁的爱才是无私的、伟大的、无微不至的? 生:父母的爱才是无私的、伟大的、无微不至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组习作《父母的爱》。 2、齐读课题:第五组习作《父母的爱》 二、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1、学生齐读作文题目。 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师:同学们,读了作文题目后,你知道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写作的内容是什么? 生:用一两件事,一是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父母是怎样爱我们的?我们能感受得到吗? 板书: 感受真爱 生: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 师:父母这样深深地爱着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爱他们呢? 板书: 感恩报答 生:同时还要表达真情实感。 师:什么是真情实感? 生:就是要说真话,写真实的事例,吐露自己的真情。 板书:真情实感 三、说父爱、母爱——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师:爸爸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的为我们操心、操劳,却从来无怨无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浓浓的父爱母爱。 1、展示图片,感受父母的'爱。(音乐伴奏) 2、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在生活里,你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请同学们选择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母爱是 父爱是 父母的爱是 学生发言: 母爱是炎热的夏天为我扇扇子,送来阵阵清凉的风。 母爱是我的脚受伤时,妈妈把我抱进医院。 父爱是考试不及格时,爸爸给的勇气。 父母的爱是我在遭受失败时,父母给我的鼓励。 母爱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 父爱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 父母的爱是我生病时,在病床边那彻夜难眠、无微不至关怀、照顾的身影。 父爱是我失落时,爸爸的一句安慰,让我有了找回信心的勇气和力量。 母爱就是深夜里为我盖上温暖的被子。 父爱就是一座山!你跌倒时有力的大手,是你哭泣时亲切的关怀。 母爱是寒冬里给我送来温暖的棉衣。 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真感动。我感受到我们爸爸妈妈的那无声、无私、无价的爱,也感受到了同学们一颗颗美丽、纯真的爱心。同学们最想讲的这件事都想好了么? 四、引导写作,抒发真情 (一) 写作热身一 1、小组讨论:请选择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1) 你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 记得有一次 (2)父母这样深深地爱着我们,我们怎样爱爸爸妈妈呢? 爸爸过生日的时候 今天是母亲节 2、小组讨论完后,学生代表说真实的事例,然后大家作评价。 师:多么感人的一个个故事,老师感到你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谢谢你们! (二)写作热身二 师:那么好的文章必然有一个好的题目、好的开头、结尾。 1、假如你的作文题目是: 2、你将怎样写开头呢? 师:同学们,老师提示你们几个文章开头的小窍门。 (1)开门见山法。 如: 每当听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那爱我的妈妈。 (2) 引用诗句法。 如: 有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赞美母亲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3)抒发感情法。 如:人们都说母爱似海,可我认为父爱同样无私,同样令人感到温暖。 3、那么,你会怎样写结尾呢? 师:同学们,老师提示你们几个文章结尾的小窍门。 (1)表达心情法。 如:让我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2)画龙点睛法。 如: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母爱是值得敬佩的。 (3)抒情总结法。 如:爸爸爱我太深了,虽然他不常用语言表达 , 但是我却从他的行动中懂得他对我的爱。爸爸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呀! 五、出示范文,交流评析 1、展示范文(请同学们认真读下面两篇文章,你认为哪一篇写得好?好在哪里?) 文章一: 父爱是无私的 我有一个爱我的爸爸。 有一次放学回家,忽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只好望着同学们打着雨伞回家。我就等爸爸来接我。 爸爸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了。爸爸让我上了车。我钻进他的雨衣中,坐在车后座上,雨点打在爸爸的腿上,他的裤子都湿了。爸爸骑着车往前走。我发现了爸爸的膝盖渗出了血。我明白了原来爸爸在路上摔倒了,膝盖受伤了。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爸爸真的很爱我。 文章二: 父爱是无私的 人们都说,母爱似海,可我认为父爱同样是无私,同样令人感到温暖的。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天气突变,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带伞,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高兴地打着雨伞回家的身影。我想:爸爸应该下班了,他怎么还不来接我呢?爸爸不会把我忘了吧? 正在这时候,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是爸爸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了。我有点不高兴,说:“爸爸,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接我呀?” 爸爸一言不发,让我钻进他的雨衣中,我干干爽爽地坐在车后座上,雨点却毫不留情地打在爸爸的腿上,但他依然骑着车吃力地往前走。突然,我发现了爸爸的膝盖渗出了血。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爸爸在来接我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膝盖也受伤了。我真后悔,不该这样怪责爸爸。两行热泪从我的脸上滑落下来。 爸爸爱我太深了,虽然他不常用语言表达 ,但是我却从他的行动中懂得他对我的爱。爸爸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呀! 2、交流评析 学生发言: 第二篇文章写得好,好在以下几方面: (1)第一篇文章语句比较生硬,而第二篇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 (2)第一篇文章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而第二篇写得具体详细,语句生动。 (3)第一篇文章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而第二篇文章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4)第二篇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好,用抒情的方法父爱是多么温暖,多么伟大,多么无私! 3、佳作赏析《我给妈妈买礼物》 五、学生堂上写作 1、同学们,现在请你提起笔,我手写我心,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写写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生堂上写作。 五、课堂延伸,表达真情 同学们,作文写完以后,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出评语和“星级评价”。 板书设计: 感受真爱 父母的爱 < —————> 真情实感 感恩报答 《父母的爱》教案9一、教学目标 1.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 2.通过回忆、表达,感受父母的爱,及我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上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师:你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真是孝顺的孩子。从大家一脸茫然的表情看出你们不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是上星期母亲节,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2.你为没能记住母亲节并献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感到遗憾吗? (师:那反你的这种遗憾深埋心底,来年一定补上,不过父亲节还没有错过,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天正好六月日。到时一定要向你的爸爸问好哦。因为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二、激情拓思。 1.同学们拿来了几张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照片。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课件出示温馨照片。学生自己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2.再出示<校门口接着孩子>图,一边让学生看,师一边描述画面内容。 3.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 当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爬山爬不动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不想学习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我们就来说说喂饭这件事。谁来说说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清楚。 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清楚。 (2)感人。 1)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2)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之处并板书。 师:妈妈说时是什么表情?妈妈又是怎样做的?你听了妈妈的话心理是怎么想的?(随机板书)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 (有一次我生病人,没胃口不想吃饭。妈妈在一旁很关键,很我想能多吃一口饭,拼命地劝我:“孩子,你就再吃一口,看,这有你喜欢吃的菜。来,张嘴,再吃这一口。”在妈妈不住的劝说下,看着妈妈一直举着筷子要喂饭给我的情况下,我只好再吃了那么一小口。我心想:妈妈实在太烦人了。后来妈妈把我吃的剩饭都拿去吃了。) 师:瞧,我们只要通过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写好一段话啦。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时、生病时、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都能体会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激励习作。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家们,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写,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如果能用上这首诗或词语,你的文章会增色不少。 出示词语: 生动笔写 师生共同点评 3.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请看一段录像。(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 (1)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什么礼物吗? (2)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 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 语言 学习 神态 饮食 动作 《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父母的爱》反思 《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课中,我更多的投入不是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感恩,懂得爱,会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受益很大,自己也受到启发。 本课是习作指导课。使学生感悟到要真实表达,学会把内容写具体,还要表达出真情实感。通过这次课,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首先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课前序曲,渲染亲情。先刺激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爱的欲望,利用情感上的延伸,把学生带进浓浓的爱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导入情景。让学生感觉到不是为了写作文而写,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进行交流。就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了。紧接着再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更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 在指导写文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想写的事写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从学生的成文情况看,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的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个别还有重点写了自己当时的表现的。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指导之前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如果再次教学这篇习作,我会在此环节指导中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让学生虽然反复练习讲同一件事,但每次都讲得都有激情,因为要求细致明确了,讲的内容就更精彩了,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就更有兴致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提问,将事情说具体。 最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能够自己总结出说具体的方法。虽然本课是习作指导课,但指导中评改也是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边写边纠正,边写边改。对学生评文的方面,角度的训练,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做好。 《父母的爱》教案10活动设计背景 情感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让每个孩子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是多么惬意、美好的事情。为了让中班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去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特意举办此次爱的活动《了解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难点: 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并能口齿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一星期给幼儿每人一个鸡蛋,随身携带,尽量保持它的完整。 2、材料准备:制作一个妈妈抚育一个小婴儿一天的录像。 3、环境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相互关爱的资料,布置区角。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1)请小朋友出示照顾一周的蛋宝宝。 (大部分小朋友的`蛋宝宝破裂) (2)说说这一周你们是怎样照顾蛋宝宝的。 (3)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老师:对呀!照顾一周的蛋宝宝很不容易,你们很小心地呵护可它还是有可能会破,把蛋宝宝照顾很好的小朋友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你们知道吗?你们照顾的仅仅是一个蛋宝宝,你们小时候可比蛋宝宝更难照顾,我们现在了解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好吗? 2、看录像: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 (1)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想? 老师:是呀!妈妈照顾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仅仅是一天,妈妈是长年累月地照顾我们,我们才能茁壮成长,知道了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我们也要同样去爱妈妈。我们可以怎样爱妈妈呢? (2)献爱心,照顾托班的弟弟、妹妹,给他们喂饭,帮他们入厕,带他们游戏。 活动结束 1、了解爸爸妈妈的生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 2、开展有意义的募捐活动,体验关爱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自由感受爱的氛围,并能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包涵的爱的情感。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在表述的过程中语言描述不完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提升。第二,在引导幼儿将以往经验与儿歌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升,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知识迁移能力更应该从小培养,这一方面的思维训练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父母的爱》教案11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深入理解并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条理、清楚地讲述生活中的事情,联系当时情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表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故事中感受,在感受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切身理解、感悟和回报父母的爱。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口语交际要注意“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怎样把事情讲清楚完整,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得体文明地进行交流等方面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另外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这次交际中应多给那些交际能力欠佳的学生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1、联系生活,谈话导入,激发口语交际兴趣。同学们,请问你每天吃的可口饭菜是谁为你准备的?你身上穿的干净的衣服,是谁为你洗的?你生病了是谁照顾左右? 2、师小结:(深情地)没错,父母的爱情深似海,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舞。从你们哇哇落地那一刻起,到教你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当你们取得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绩,父母亲便为你感到骄傲,自豪;当你们生病或伤心时,他们又是多么着急心痛啊!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爱中一天天成长的。 二、交流三个小故事,理解父母的真爱 师:今天我们就以父母的爱展开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板书课题――父母的爱)。希望大家能积极地参加到我们的交流中来,大胆发言,(板书:大胆发言)尽可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风采。 下面先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小片段。(多媒体出示两个片段) 片段一:妈妈很爱刘明明,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她做,连书包都是妈妈帮着整理。有一次,妈妈出差,几天不在家。刘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片段二: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师:谁来读读这两个片段?(指名读两个片段) 师:同学们,听了这两个片段,你对片段中的父亲或者母亲的做法,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 生汇报。 汇报时,师提出要求:让听的学生评价,从而指出发表看法时要表达清楚,其他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板书:表达清楚,认真倾听) 假如刘明明的妈妈或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她(他)呢?你想劝说谁?师扮演妈妈或爸爸,指名来劝说。(师引导:对于父母,我们说话时应注意什么?对,文明有礼。)可随机让学生请一位男老师扮演爸爸。 师:其实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颗深深的爱心,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相同罢了。 师:刚才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个片段,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第三个片段) 同学们自己默读,看了这个片段,你觉得李路杰的爸爸做得怎么样? 片段三: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的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 生:李路杰的爸爸真好!当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锻炼了李路杰的动手动脑能力。 师总结:第三个片段让我们明白父母应该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那样,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像李路杰爸爸一样,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自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最爱我们的人是父母,最疼我们的人还是父母。父母的爱体现在生活点滴里。我收集了部分与同学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图片,请大家用心观看!(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播放歌曲《懂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联系生活,诉说故事,学会感受、理解与沟通。 师:孩子们,看了这些图片,我很震撼,不知你们有什么感想,是否也勾起了你对往事的回忆?你们是否能把你们生活中的父母的爱的故事告诉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呢?(多媒体出示话题)大家请看这些话题,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自由发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想好怎么说,注意把话说清楚完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在认真思考,后陆续有些同学举手)师:嗯,已经有许多同学跃跃欲试了!这样,下面请同学们先跟同桌说说,注意,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询问你的同桌。(师巡视,并指导说) 师:好,很多同学都说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故事!挑选同学代表上台和大家分享故事。 师小结:从你们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也感受到大家深深的自责。此时你们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和爸爸妈妈说,下面请拿出你的笔写一写你对父母想说的话吧。 五、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完成小练笔 写一写你对父母想说的话。 师小结: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吧! 六、课外延伸,体验关爱 1、选择其中的一则小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他们交流看法。 2、把你写的对父母想说的话大胆地向父母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把课堂延伸至家庭,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些与父母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融洽与父母的关系。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大胆发言表达清楚 认真倾听文明有礼 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节课中,我反复引导与鼓励学生,使他们较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授课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说得不好,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从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找出让他们张嘴的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进而做到得体。还有就是当学生感觉自己无话而说时,老师要创设情境,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分享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时,就搜集了一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再加上老师的生动介绍,相信一定勾起了学生对往日的回忆。这就是创设情境,打开思路。另外,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了,所以教师要把口语交际渗透在平常教学的点滴中,对班级的每位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有熟悉的了解,然后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这样才能制订出完善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点滴中无形地锻炼口语的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说话表达清楚、得体,应对自如。 《父母的爱》教案1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2、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是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而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一些小故事来消除理论著作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浅入深,由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哲理的理性认识。 主要教学 方法按品读感知、对话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倡导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信息整合包括阅读时使用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同时还动笔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及时收集整合信息,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思路)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资源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导题音乐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回忆有关母爱与父爱诗词营造情境,从最熟悉的感悟入手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 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10) 快速阅读, 明确文章的思路,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做准备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不过不要紧,只要能跟上思路,思考问题就行。) 三、研读讨论: (一)探讨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1、提示:文中哪些段是写母爱,这些段中哪些关键词语句子体现了母爱的特点? 学生找出词句后一起总结: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只要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就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是一个高贵的公主,还是一个杀人犯;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母亲都会无条件的爱你。 (故事一: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学生找出词句: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圈圈点点,勾勾画画,逐渐明晰母爱的特点) 要真正有效的看书,就需要动笔,在勾画过程中让思路成形,从而高质量获取信息。 三、研读讨论 2、提示:父爱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找出词句后一起总结:父爱是有条件的。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亲的爱却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学会生存、生活。要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如纪律、秩序、法律等;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父爱让我们在社会立足,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故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学生找出词句: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讨论、自由发言,找出句子。有效获取信息,认识父爱的不一样。 三、研读讨论3提问:如何解读“严父慈母”中的“严父”之爱? (故事二:弗利克斯回来了弗利克斯是美国的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很爱他,他的父亲常时不时揍他几下。这年圣诞前夕,他的母亲正准备小香肠,家里没有芥末,父亲叫正在摆弄廉价相机的弗利克斯去买。弗利克斯正沉浸在自己的相机世界,被父亲轻轻打了一巴掌,才拿起瓶子恋恋不舍走出家门。他一出门就把这事忘光了,在街上一直逛到商店打烊,才记起自己是出来买芥末的。这时他不敢回家,因为他不想在圣诞节挨耳光。这样,他父母在怒气中吃完了没放芥末的小香肠。八点钟了,他们开始担起心来。九点钟他们跑出家门,去按弗利克斯朋友们的门铃。—─圣诞节的头一天,他们报告了警察。一连等了三天,音讯杳然!他们又等了三年,仍不知所终!久而久之,他们的希望破灭了。最后,他们不再等了,从此陷入了绝望的忧伤之中……打这起,圣诞前夜成了这孤寂的老两口生活中的忌辰。这样的日子过了多年,直到有一天,照例是圣诞,老两口照例吃着没放芥末的小香肠,身后传来一个颤抖的声音说:“买来了!这是芥末,爸爸!”接着,一只手从二老之间伸了出来。一点不假,一个满装芥末的瓶子放到了桌子上……母亲双手合十,深深地低下了头。父亲擦着桌子站起身,虽然热泪盈眶,却微笑着回过身来,举起胳膊给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说道:“去了这么长时间!你这个调皮鬼,坐到那边去!”) 自由讨论,直至火候才抛出故事二和故事三,学生自述经历或另有感人故事亦可。这里应是课堂的高潮,通过故事或自身经历的讲述,学生能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母爱与父爱的区别,也能更深的领悟到平日忽视甚至反感的伟大的父亲之爱。 (故事三:贝多芬几乎是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贝多芬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贝多芬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接受严苛的音乐训练。贝多芬除了练钢琴之外,还要练小提琴、中提琴,贝多芬喜欢随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大骂他一顿,说:“你还没到达随心所欲的程度,现在好好给我一个音一个音照谱演奏!”父亲的教育严格,甚至常有时候是不合理的,但他还是为儿子神速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骄傲,而且非常肯定将来他的儿子一定是个伟大的音乐家。) 小结:泰戈尔说:“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的交织在我的生命里。”父亲之爱,也许就体现在他的严厉、刚强和不动声色中。故高尔基说得好: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人生。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母爱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独立 父爱给孩子信心指导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又学会去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圆形的过程。 结合第八段,水到渠成的总结概括,享受专注阅读带来的快乐。 为下一步质疑作准备 四、深入质疑: 提问: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提示:如果只有母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只依赖于别人,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会爱别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喜欢暴力、走极端等。也不会爱别人。 明确:成熟的人应具有的特点: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圈点勾画,概括要求全面、具体。明确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要达到的高度。此步质疑很有必要。通过反思,学生不仅更深理解父母之爱,还学会如何塑造自身成熟而健康的灵魂。事实上,到这个环节时,学生似乎都比昨天长大了好多。 五、延伸拓展: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父母之爱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希望?假如你是父母,你又预备怎样履行父母的职责?(可选择一个问题回答) 课后周记让学生反省,对父母之爱上升至理性高度。 自我反思 这篇文章我自己非常喜欢,弗罗坶的《爱的艺术》让我感悟良多。因此,我也力图要通过教授这篇课文来告诉学生,爱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可以被人爱,还要学会爱别人,包括父母,老师,朋友,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能有意识地去爱别人,就意味着你已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双边交流较多,全堂课基本以师生对话进行。基本做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课堂伸缩自如,能收能放。学生兴趣盎然,感触颇多。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课文有所取舍,放弃了“爱的成长过程”的理解 《父母的爱》教案13【训练要求】 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表现在: 引导自由表达,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宗旨得以实现。 [导写过程] 一、忆父爱、母爱——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吟颂诗文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引入。 你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吗?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3、闭目回想。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那件事情再回忆一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说父爱、母爱——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感受最深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深的印象呢?(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说说原因。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有关“爱”的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很生动,也很精彩,能把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父爱、母爱——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一件事或发生在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人的一件事,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父爱、母爱——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①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②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父母的爱》教案14一、本次队会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关爱父母、学会孝敬的具体内涵,懂得这种品德是青少年的重要思想素质。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学会结合日常实际生活,为关爱和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关爱和孝敬父母的感情,激发崇尚关爱、尊敬长辈的精神,保持“为父母长辈尽一份心”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讲不尊敬父母的话,不做让父母长辈烦恼的事。 3、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实现爱的传递,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达到道德的升华。 二、感恩教育的情感背景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说到感恩,我们最先要感激的是自己的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会去爱谁?“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要感恩,更何况我们是人!世界上的父母是最伟大、最辛苦、最无私的。 三、队会环节的设计意图 让孩子学会感恩,要培育感恩意识。一年级的孩子还小,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进去的,在课的开始,我就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感恩父母》中的故事,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也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因此,在“回忆被爱”的环节中我设置了三个活动:语言交流、做“鸡妈妈”、演唱歌曲《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吧》。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育过程中,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 有了前面的`铺垫,在“表达感谢”环节我设计的是诗歌为主,配乐朗诵。在良好的氛围中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用背诵感恩的诗歌来教育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感恩之情。 最后是“承诺爱心”环节。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父亲节”和“母亲节”。通过前面的活动,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并不容易,引导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也能发生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做进一步的引导。 一、激情引入。 1、播放《感恩的心》歌曲。 2、过渡: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我们今天队会的主题就是——感恩父母的爱。 提问:什么是感恩?学生交流。 3、师:你们理解的感恩就是感谢别人,感恩就是这么简单吗? 师总结:“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二、回忆被爱。 1、你的生活中有什么让你感觉幸福的事吗?学生畅谈。 例如:爸爸、妈妈接送你上、下学吗? 你穿过妈妈织的毛衣吗? 2、活动:你是一个合格的“鸡妈妈”吗?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鸡蛋。蛋宝宝只能随身带着,不能放在除身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保管时间为一节课。参加任何活动,做任何事,都不能丢下蛋宝宝。蛋宝宝不能被损坏,哪怕是一点点。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他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建议:时间可放在早晨到校后开始。 3、歌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吧》。 三、表达感谢。 1、随乐《好妈妈》,诗歌朗诵: 甲: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乙:是母亲。 甲:是谁从小把我们养育? 乙:是父母。 甲: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日夜辛劳,含辛茹苦。 乙: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甲: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合: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源泉,就没有生命的可贵。没有父母,就没有了我们。 2、诗歌:《游子吟》。 3、歌曲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四、承诺爱心 1、师: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谁来说一说: 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我会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递一双拖鞋给他们,还给他们捶背。 晚上如果我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妈妈就可以去做别的事了。 在爸爸妈妈伤心的时候,说一些笑话给他们听。 如果我能自己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就可以少操心了。 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要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 2、母亲节和父亲节介绍。母亲节和父亲节给妈妈和爸爸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 3、宣誓:为了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恩,现在请同学们举手握拳做出承诺:亲爱的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 (男)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女)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男)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合)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知道了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也懂得了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感恩的心》歌曲声中结束队会。 《父母的爱》教案15【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如果要问对父母之爱的感受,恐怕每个人都可以象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滔滔不绝说上三天三夜。但老师现在要求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幻灯片)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如果说我们刚刚对父爱和母爱的感受是处在感性的,较浅的层面的话,那么弗洛姆则是用理性的眼光给我们概括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不过,弗洛姆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父爱和母爱的性质特点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 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幻灯片)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 (幻灯片)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很明显,在10岁之前,孩子还没有主动去爱的意识,如果说他爱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为像弗洛姆书本上说的“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爷爷之间,有谁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满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时间内他就会跟那个人比较好。是不是?这就是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说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们在坐的各位,有没有那个是10岁以下的?8岁以下的?刚出生的?就更没有了!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10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人爱,才去爱;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别人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幻灯片)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可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已经超过10岁的这样的人的时候,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还是孩子,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会爱了。想当然的认为,“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正如巴拉塞尔士说的: (幻灯片)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幻灯片)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同学们现在是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 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父母的爱,也想着应该怎么回报父母。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当你的心理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一致时,才可以说你时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