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范文 | 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 (2)谁比他读得更好? (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平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7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8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 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 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 、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 )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举 砸 友 古 得救 机智《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1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3《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2.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3.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1.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3.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4.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5.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7.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5【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6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4.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戏”是什么意思?生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XX,一儿XX……”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文言文 机智勇敢插图 冷静沉着注释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7【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8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9【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0【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 你准备怎么读? ⑸ 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渎。 ⑷ 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 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