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 |
范文 |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1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甘蔗有多高》一书。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给予我很多的启示。 “甘蔗有多高?”这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然而,对于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他们整整化了五个月的时间,这可谓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里程。 该书详尽描述了幼儿学习测量概念的过程。孩子们在田地里研究稻米,看到了田边的甘蔗,引发了孩子想去量一量甘蔗是否长高的学习动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儿所遇到的各种与数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幼儿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促进了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提供了机会,当幼儿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数概念的建构才有了可能。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也并非只是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创设环境,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特别是把握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能让幼儿在“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掌握数概念的水平。 本书中,教师一直本着开放、尊重孩子的态度在进行课程教学。其中一个个的转折,教师虽有计划中的课程,却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而进行弹性调整,支持孩子们勇于冒险地试一试。 该书让我们看到,原来孩子们的学习也可以如此精彩,原来课程也可以如此丰富而深入。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2《甘蔗有多高》这本书,我是一气呵成的,越看越有味。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像平时看有些教育类的书那样乏味,倒像是看一本趣味性的小说,那么轻松,那么流畅。 看完这本书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书中提到的那两位老师是如此的明智,孩子们是如此的聪慧。书中提到了老师在学生探索中的角色,就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果没有那两位老师的支持,以及老师在活动中给学习提供的种种思考的机会,就不会有孩子们那种“不放弃”的精神,也就不会有孩子们对甘蔗、“爱弥儿”、木头等的测量的探索。 书中前面提到,刚开始,老师是带领孩子们去看稻米的,结果孩子们对甘蔗产生了兴趣。由于两位老师的有心、用心,将“甘蔗”生成了一个新的主题,一味的支持,而且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的方法,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我在平常的一些活动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可结果又怎样呢?想到这里,我非常的惭愧,深深地反思:当时,不能再用心一点呢?说不定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一个教书匠,还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3看完这本书《甘蔗有多高》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书中提到的那两位老师是如此的明智,孩子们是如此的聪慧。书中提到了老师在学生摸索中的角色,就如《课标》中所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果没有那两位老师的支持,以及老师在活动中给学习提供的种种思考的机遇,就不会有孩子们那种“不放弃”的精力,也就不会有孩子们对甘蔗、木头等的测量的`摸索。 书里真实记录着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像平时看有些理论书籍那样乏味,倒像是看一本趣味性的小说,那么轻松,那么流畅。书中提到,刚开始,老师是带领孩子们去看稻米的,结果孩子们对甘蔗产生了兴趣。由于两位老师的有心、用心,将“甘蔗”生成了一个新的主题,而且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来孩子们的学习也可以如此精彩,原来课程也可以如此丰富而深入。对于正在做主题教育活动的我们也是有许多可以思考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在做主题活动中,我们总是不断的在寻找课程来源,教师绞尽脑汁想课程做主题网络,当想继续跟进预设活动的时候,却发现往往无法前进了,那些生活中难以真实寻找到的事物,看似“高大上”的课程,却往往忽略了生活、忽略了学生兴趣点、忽略了生活即教育的意义。 《甘蔗有多高》一书中,起初两位老师也和我们有着厚此薄彼的想法,自作聪明的预设好了课程---稻米,而这无非是老师想要做的,并非幼儿所想要的。所幸的是,两位老师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甘蔗。更值得庆幸的是,两位老师有支持幼儿的心态。否则今天我们也不能看到这样一本写实的好书。它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源于幼儿的兴趣点的、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感受到、触摸到的事物。书中所写的那根甘蔗,再普通不过了,可也就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样东西,伴随着一群孩子一年多,就是这么一根普通的甘蔗,使孩子们探索着、尝试着、创造着、学习着。获得了由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一些道理、知识。 生活即教育是给我们最好的启发,抬头看天时,也不忘低头看看身边的事和物。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4看到过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甘蔗有多高》,这是一本看起来有声有色的小书。 这其实本质的意义上不能称之为“书”。它是爱弥儿幼儿园的一份教学记录,就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观察分析与记录”。它的作者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里面记录着这些小朋友围绕着测量甘蔗这一主题的学习进程,它浅显易懂,富有童趣。 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其实很简单,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观察稻米,亲近自然,孩子们在观察稻米的途中对路边的甘蔗起了兴趣,老师在幼儿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了他们帮助:孩子们的兴趣从“稻米”转到“甘蔗”上后,老师支持他们把甘蔗种进了菜圃里;当孩子们测量甘蔗的时候,提供了需要,当孩子们发现A4纸太小而无法记录时,在他们的要求下老师提供了全开的海报纸;当孩子们想要保护甘蔗时,老师带他们去买木料做栅栏等等。 有了老师情感态度上的支持,有了老师直接的材料支持,也才有了一根甘蔗陪伴孩子们的一段难忘的历程。 这种“支持”从始至终,只有书中可以“读”得到。 我们总是觉得我们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事物不够细致,,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们提不起兴趣,深入不了主题是因为课程太无趣,其实不然。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草一米一花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有时候他们在捡地上的落叶、飘落下来的柳絮,你怕有细菌、怕脏,让他们抓紧扔掉,其实这也是他们的兴趣,他们捡起来的那一瞬间可能是在想落叶为什么飘下来?如何飘下来的?什么方向的风能让它飘向哪里?这一些,其实都是他们的兴趣,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支持,都可以衍生出一个个不同的主题开展下去。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教育。没什么教材比来自生活更贴近自己、更富有魅力。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世界对他们而言也充满挑战。所以“低下头,看看眼前”也会发现自己的脚下正踩着一个如此丰富精彩的世界!! 就像我们的主题活动,我们总是“点到为止”,一个主题不应该囫囵吞枣的让幼儿去感受去学习,碰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提不出幼儿想要的问题,提供不了他们需要的东西,于是深入不了,提不起兴趣,没有自己的成就。 我们的幼儿个个都是探究方面的小天才,这是他们从出生就带来的本领。当他们发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等待、应该减少插入、应该适时引导、应该给予时间,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没关系,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们的每一次今天都收货得比昨天多,他们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学会了探索方法,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懂得了甘蔗到底“有多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