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 |
范文 |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1大姑是父亲唯一的姐姐。 最早认识大姑是在家里墙壁上。一幅被放大了的相片镶在精致的像框里,有些泛黄似素描。相片里的人物头戴着顶军帽,露着齐耳的短发,一双浓眉有神的大眼睛镶嵌在那圆圆的脸蛋上,微笑中露出洁白的牙齿,那姿式、那微笑很像是电影明星。已懂事了的我指着相片问爸爸那是谁?爸爸告诉我:那是大姑! 实际在此之前我曾见过大姑一面,只不过那时我只有两岁,所以对大姑没有记忆。后来长大了翻过家里的相片,我看到了一张大姑抱着我的相片。上边的一行字告诉我那是1959年。 听父亲说:大姑17岁那年就参军了,当上了一名女卫生兵。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黑夜行军百余里脚磨成肿泡也不掉队。淮海战役胜利后随军南下,继续参战到福建。转业后到厦门。之后大姑一生从事医疗行业一辈子。 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大姑绝对是个大孝女。从我记事起我家桌子有个抽屉专门装着姑姑们寄来的信件。那年月信件是家人唯一的通信联系方式。左邻右舍就属我们家的信件多,每当收到姑姑的来信,首先打开的就是爷爷,然后家人接连相看。我很爱看姑姑写来的信,秀美的字体和那亲切的问侯,使我看到了她对家人的牵挂和温暖。那抽屉里盛满着姑姑们深深的情和丝丝的牵挂! 从我记事起家里每月都会收到大姑寄来的十元钱。因那时我们家,已是祖孙三辈之家。爷爷、奶奶、父母和我们。十元钱虽说不多,但是在那个年代十元钱对我们家帮助不小。它可能是燃眉之急的一袋米,也可能是那燃烧之际的一捆柴。温暖着我们家里每个人。时间荫苒不知何时那十元钱逐渐变成了三十元。 每每收到姑姑寄钱后,都是爷爷去取。因为爷爷是当家人!姑姑孝顺爷爷、奶奶的心意,对我家的生活也有不小的帮助。也许姑姑所做的这些她觉得是应该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可是那时大姑已成家立业,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我和大姑一样都是家里的长女。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1976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做了一次很大的开胸手术。那时姑姑特意寄来一些钱。那时我已下乡了,为了照顾父亲特请了假回来照顾父亲。所以我知道了这件事,当时我很感动,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我提笔给大姑写了封信,可是遗憾的是我却没有把它寄出。不知什么原因这封信没有寄出,但那感谢之情一直珍藏在我心灵的深处。 头一次见到大姑是结婚那年的春节,两位姑姑特意从远方回来。大姑千里迢迢给我捎回来两床被面和一条毛毯,那里荡存着她对我的深深厚意。那毛毯和被面至今我还保留着。姑姑那时告诉我说:第一次见面时我还不会叫姑姑,把姑姑叫成嘟嘟。真是个笑话。 姑姑离休后有时间了,交通也发达了,回来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我跟姑姑的交流也多了。有次姑姑全家来滨城我从姑父那里才知道姑姑离休前是医院里的党委书记。她是个很谦虚的谦谦君子,涨工资时总是让着别人。姑姑和蔼可亲,说话的语音很温柔,一点也看不出她身上那种曾经辉煌的过去。就是一位普通的人。 再后来通讯方便了,我和姑姑经常通电话,有次姑姑主动给我打来电话:樱霏你啥时有时间来姑姑这里玩?我不加思索地告诉她:待我退休后!可是、可是沒曾想到的是,在我还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时,姑姑就突然间的离亲人们而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叫天堂! 姑姑的身躯虽说已离我们而去,而她的灵魂却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亲爱的大姑你在天堂过的好吗?我在心中深深的为你祈祷!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2大姑婆是老公的姑姑,也是小姑子的养母。 村口的柳树下,她站在那里,右手拢在额前,张望。看见我们的车,小跑着上前,那张干瘦的脸笑成了麻花。 “哎呀,又买这多东西!”见我们打开后备箱,干麻花涨得通红。拎起那箱苹果醋,奔向院里。我们拎着几盒点心跟在后面。 拴在木桩上的小黄狗,见我们进来,叫着咬着。井沿边的红色的月季花开得零零落落,韭菜莲、绣球……在门前的杏树周围堆着开着。窗台上的,几把刚摘下的枸杞子红通通,安静地躺在那里。 “吃点啥?”没等我们坐下,大姑婆早已从西屋端出一个小簸箩,花生、大枣、糖块、饼干、江米条……装得满满的。闺女什么也不要,只顾着逗小猫。大屋里,四五只可爱的小猫在老猫身边蹭来蹭去,老猫只顾着低头舔牛奶。 “你大妹子生了,八月初十生的,六斤七两,剖的,你们不用惦记着,你大妹夫还有她婆婆好几个人伺候着……”大姑婆倚在炕沿边,满是兴奋地说。“可惜,嫁了那么远,我也没法去看看,死丫头找那么远……”她抹抹眼睛,声音弱了下来。 “大姑,我做饭吧!”我打断她,“随便吃点就行” “排骨,早就买好了,买三百块钱的呢!”说着,走进西屋,打开冰柜让我看。一个个塑料袋,分装着,摆放在里面。我知道,每个来看望她的人,都要吃到炖排骨她才会心安。 “炖排骨太慢了,随便吃点吧!”老公也跟过来,把大姑婆拿在手中的排骨硬塞回去。 “这是我炖好的,就怕你们来了着急,我先炖好一锅冻了起来,就是不新鲜。”她一边絮叨着,一边从冰柜的另一角端出一小盆炖熟的冻排骨。 “要是你大妹子在家,不用你也不用我。”看我蹲在灶间烧火,大姑婆找来围裙帮我系上。 “嗯,她怀孕了还那么能干!” “嗯嗯,她把稻畦边的草割了,把后院的垃圾也倒出去了……” “排骨锅里还放菜吗?” “放——她临走给我买了感冒药,买了好多吃的,把棉衣服都洗了,手电筒的电池也换了……”她站在那里,专注地说着。 “大姑,柴火在哪?” “门口东边,那是你大姑父活着时候捆好的” “唉,你大姑父活着,啥也不用我”她搬个板凳坐下来。“临走,还告诉我别摘高处的枸杞;柴火不够了,买点烧。前两天,托梦告诉我,白菜该绑了,别累着……”透过烟雾,大姑婆坐在小板凳上,像一尊佛像,每道褶皱里都刻着生活的艰辛和过往—— 据说,小姑子被抱来的时候只有五个月,嬴弱得只有拳头大小。那些年,计划生育追得紧,婆婆被逼打下这个孩子。不能生育的大姑婆听说了,赶紧跑去抱回来。别人劝她,这孩子养不活啊,想要抱养孩子,男娃女娃都有,十里八村随便你挑。大姑婆却说,这孩子扔了白搭一条命,太可怜。何况,还有血缘,搭个起来更亲。就这样,小姑子走进了她的世界。冬天冷,就把孩子揣进胸脯里,没有奶粉就靠一滴滴米汤,一口口嚼烂的小米粥,喂养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姑子奇迹般地活下来。一天天长大,逐渐成了她们的唯一。后来,卖苞米,摘枸杞,供她到外地读书。大姑婆就掐指头算着哪天回来,准备啥好吃的。后来,就嫁到了邯郸,成家了。再后来,也就是今年夏天,大姑父也走了,剩下她自己,守着屋子。 饭菜好了!大姑婆盛了满一碗大米饭夹几块排骨,端进屋里,小心翼翼地放在板柜上。我抬眼望去,那上面摆放着大姑父的照片,正坐在板凳上微笑着。紧挨着的是,大姑婆的一张照片,也正抿嘴笑着。一盅白酒,一支旱烟,半块月饼,两瓣煮好的鸡蛋,炖肉块,……一碗碗,排列在照片前。我的鼻子一酸,转过身,大姑婆正喃喃地说,吃饭了,侄儿侄媳妇都来了。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我和老公叫大姑婆一起回老家过中秋,她怎么也不肯。她说,大姑父自己会孤单的,小姑子会打电话给她的,过节她要烧香上供的,初一十五她都吃素的,…… 吃过饭,我们要走了,她从柜子里拿出一箥箩鸡蛋,说是三姑和我们每家20个。推辞不过,她又给孩子装好了大枣,把摘好的豆角和茄子,放在车上。 车开动了,大姑婆追出了很远,嘱咐着下次来提前打电话。回望,七十二岁的她,正站在村口抹着眼睛,秋风掀动着她的衣襟,瘦弱的身影在夕阳中,宛若一株随风摇摆的稻草……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3一、 大姑逝世多年了,想起她的模样依然倍感亲切:白皙的脸庞,明亮的大眼睛,浓浓的眉毛,黑发后面盘着拳头大的小发籫,头上爱围个头巾,一身朴素的农家人打扮,说话快人快语,带着朗朗的笑声……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岁月中大姑的一幕幕关爱出现在我的梦里,那一刻,大姑是我魂牵梦萦的思念。 在爷爷庞大的家庭中,爹爹排行老二,和大姑,大爷三人是爷爷的亲生孩子。后奶奶来后,又生下三个姑姑和两个叔叔,在爹爹亲姊妹三人中,大姑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定的威望;大爷家大娘为人圆滑,能说会道,很讨奶奶喜欢,又住在别处,避免了和大家庭的纷争;爹爹脾气暴躁,娘性格木讷,不讨家人喜欢,家里一大帮孩子,一贫如洗。因此,亲人之间没有那种血脉相通的亲近感。 唯有大姑,才是我们的贴心人。大姑家在城市的郊区,每次来奶奶家,都是迈着一双大脚,风风火火地走上几里地的路程,风尘扑扑地来到奶奶家中,问候了爷爷奶奶,再来到我们家中,被冷落的家中,便有了大姑的郎朗笑声。一家人心有灵犀的感觉,在绽放出来的笑声中,总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让我觉得好温馨。她那充满厚爱的声音像泉水一样,一点一滴流进了我的心田。 大姑是个朴素的农村妇女,为人很随和,在我们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像娘一样让我感到很亲切。那年冬天,大姑来了,我穿着单薄的棉衣从外面冷缩着脖子走进家门。大姑见了,慈爱地用手摸着我的棉袄,埋怨娘道:“她二嫂,不是我说你,这么冷的天,给孩子穿这么薄的棉衣,把孩子冻坏了,你可给她看病吧!” 娘叹了口气,说道:“哪里有新棉花给她添加?只是旧袄拆洗了一下重新做的。”大姑听了,眼睛红了,默不作声地记在心中。等她再次来家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里面是雪白的新棉花。看到大姑手中的新棉花,我眼前一亮,我知道,我的这个冬天不会再挨冻了。 我穿上娘重新给我做的新棉袄,身上暖融融的。那个冬天,我对大姑心中充满感激,我没有理由不快乐。 每到冬季,大姑都让哥哥到她家里拉些白菜回来。那年,我和哥哥到大姑家拉菜。哥哥充满活力地推着一个小推车,幼小的我在上面坐着,一路上走街逛景,看尽风光,渐渐远离了繁华的城市,来到了荒郊野外,一片寂静荒凉之地。我感觉路途是那么遥远,我不敢相信,已经年近六旬的大姑,每次用怎样的毅力,步行这么远的路途,来往在奶奶家。小车进入村子,在坎坷的乡间土路上颠颠簸簸来到大姑家,大姑正站在家门口,用手遮在眼帘上,在不安地向远处张望,看到我们来了,惊喜地迎上前去说道:“你俩可来了,担心死我了!”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姑家。院子具有农家小院的风格,几棵果树,高堂的房屋,几个表兄表妹,一院子幸福和快乐。老姑给我们盛满了一小车白菜后,我们怕娘惦记,急着要走,大姑说什么也不让我俩走,忙着围上围裙,给我们包饺子。原来,大姑早早地调好了馅,和好了面,单等着我们的到来。那一天,我们在大姑家里吃上了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猪肉大葱饺子,那满口流油的饺子,馋的我垂涎欲滴,拿起筷子就“大开杀戒”,一口一个,噎得上不来气。大姑笑眯眯地看着我:“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让你吃个够。”一大碗饺子,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喂得饱饱的,味蕾过足了一把美味瘾。 大姑的爱,像照片一样保存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心中的刻痕。 二、 那年,父亲在毫无征兆中蓦然离世,在爹爹的棺柩即将入土的那一刻,大姑一屁股坐在了尘土飞扬的爹爹坟前,哭的鼻子一把泪一把,用双手拍打着自己的双腿:“我的兄弟啊,你这么早就走了,让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啊……”大姑的眼泪像小溪一样流淌着,让人听着撕心裂肺,让我们孝子孝女看着心疼,恐怕大姑伤心过度哭坏了身子,停止了啼哭,劝拉起大姑来。秋风吹乱了大姑的鬓发,我清晰地看到大姑头上根根白发在抖动,悲恸的泪水模糊了她那秀气脸庞,细微的皱纹里都灌满了苦水。风凄凄,草戚戚,树上鸟的哀嚎和大姑悲恸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爹爹走后,丢下刚到中年的娘和我们一大帮不大不小的孩子。家里没有了爹爹压阵,更没有人把我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了,本来冷落的亲情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家门门可罗燕。娘的叹息声回荡在屋子里,满屋子忧愁,一屋子寒气。 家里常来的亲戚是大姑。她每次来的时候,有时候手里拿着一块自己纺织的粗布单子,有时候手里拿着一双做好的棉鞋,一小兜子小米,几个果子……东西虽少,让饱经无情风暴侵袭的家里有了阳光的温暖。是大姑,让娘悲凉的心有了慰藉,让倍感世态炎凉的我们感到了一缕亲情的温馨。“该走的走了,活着的还要勇敢生活下去,人不能总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在大姑的劝说下,娘的心情开朗起来,金色的阳光射进屋来,洒在她们身上,娘的眼中不再有阴云,只有单纯而明朗的开心。两个情同手足的老姊妹谈天说地,平常的对话,平常的日子,像是一场又一场欢宴,冷清的家里有了欢声笑语……是大姑,让娘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勇气。 如果说我们家是漂泊在海浪中的一只小船,那么大姑,是保护小船的帆;如果说我们是孱弱的花朵,大姑,是保护小花无忧无虑成长的参天大树;如果说我们是未发芽的种子,大姑,就是那肥沃的土地,包裹着我们…… 三、 岁月在不经意间几年过去了。几年后,爷爷、奶奶相续去世。在家产的分配上,娘和姑姑叔叔发生争执。一时间,亲情关系在那个时期几乎冻结了。大姑,多次在其中斡旋,但由于矛盾的根深蒂固,亲情链连接起来很艰难,甚至面临着断裂的危机。 那年,城市里开始在百姓中普及殡葬改革。老辈子沿袭下来的土葬制度被废除,地里的坟头被平整。哥哥在给爷爷奶奶烧纸的时候,望着一马平川的黄土地,一脸的迷茫,哪里是爷爷奶奶和爹爹的坟头?他也拿不准,只能按照自己记忆中的坟墓位置烧了纸。可没想到,姑姑叔叔回来后,说哥哥没给爷爷奶奶烧纸,怨恨的言语传到哥哥耳边,哥哥怀着一腔怒火找到叔叔家评理,这一下子捅了蜂窝。小叔叔怒火冲天地找到家里,对着娘大吼大叫,说娘教子不严,哥哥没有教养,不尊重长辈。娘忙给他陪尽笑脸,等他们走后,一巴掌搧在哥哥脸上,哥哥更是委屈了,对娘吼着:“我明明给爷爷奶奶烧了纸,他们冤枉我,欺负咱们,你也不理解我,我不活了……”哥哥满腹委屈要向墙上撞去,娘急忙拉住哥哥,哥哥挣脱出来就要去找小叔叔算账,眼看一场家庭殴斗一触即发,娘急忙拉住了哥哥。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诚实的,可在失去理智的叔叔面前,娘剪不断,理还乱,百口难辨,只有把气撒到哥哥身上。 大姑来了,听了哥哥的哭诉,叹了口气:“唉,傻孩子,你可能把爷爷奶奶的坟头位置弄错了……”大姑说着,脸上的表情又严肃起来,“可不管怎么说,我相信孩子是个孝顺的孩子,不会不给爷爷奶奶烧纸的,你们这样不是让外面的人不看笑话吗……”说完,大姑转身走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小叔叔来了,他羞愧地对着娘说道:“对不起了,二嫂,我给您磕个头,我不该这样对您……”娘百感交集,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哥哥的火气也消失了,我在一旁眼眶不禁湿润了。 大姑走了进来,说道:“家和万事兴,整天家里吵吵闹闹的,像个什么样子?从今以后,前勾后抹,旧事不能再提,都得往前看,这才像一家人……” 一场风波过后,家里的每个人开始反思自己。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虽然没有恢复到那种血脉相连的亲密关系,但彼此相安无事,一大家人见面也有了久违的笑脸。 黑夜,是可以被爱点亮的!原来,冷漠是可以被真诚代替的。 四、 爷爷奶奶死后,大姑来我们家的次数少了,我们和大姑见面的机会也少了。娘,不断督促哥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带着礼物去看望大姑,每次哥哥回来,总是着急打听大姑的身体怎么样?听说大姑的身体安好,娘便松了口气;听说大姑的身体有恙,娘便忐忑不安起来,嘴里总是叨念着:“你大姑不知身体好了没有,这么长时间也没消息。” 在无情的岁月中,大姑家中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先是患难几十年的丈夫惨遭车祸而死,之后最贴心的大女儿病逝弃她而去,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把大姑击倒了,她陷入悲哀中不能自拔。听到哥哥从大姑家回来的诉说,娘泪眼婆娑,她为大姑不幸的命运叹息。她是多么渴望像爹爹死后大姑安慰自己那样,给大姑心灵安慰啊!但因为路途遥远,她无法到大姑面前亲自安慰大姑,只能用一颗虔诚的心,默默地为大姑姐祈祷:祈祷她最亲爱的大姑姐保重好身体,度过人生的坎坷。 后来,大姑积忧成疾,得了眼疾驻进了医院,娘带着我来到医院看望大姑。见到大姑时候,大姑眼睛刚刚做完手术,两只眼包着纱带,听到娘来了,两只手在摸索着找向娘,娘忙拉住了大姑的手,在自己的脸上摩挲着;大姑一声叹息,似乎对娘有无尽的话语。娘在好言安慰病中的大姑,大姑不住地点着头,然后,她们拉着手,默默无言地传递着手中的暖流,一直待了很久。暖流,解冻了她们的记忆,一望无际的往事润湿了她们的思念…… 我看到大姑,心里一阵难过:她曾经丰满的面容被折磨的一脸憔悴,乌发罩上了一层雪霜,嘴里的牙几乎全落了,一双粗燥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从横交错,好像刻记着70多年的千辛万苦……这还是我那个可敬可爱的大姑吗?岁月啊,你太无情了,我宁愿把我的青春分给我的大姑,让大姑重返以前的模样,我还要我那个性格开朗,面带慈祥,端庄秀气的大姑! 从医院看望大姑回来不久,不幸的消息传来,由于手术失败,大姑的双眼彻底失明了。听到哥哥带回来的不幸消息,娘震惊了,说了句:“唉,可怜的大姐啊!”便凝噎无语。从此后经常站在家门口,遥望着大姑家的方向,一站就是半天。她无法想像,曾经那么能干要强的大姑姐,该怎么样面对以后的黑暗生活,远方那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大姑姐,让她充满心疼地思念。 最后一次见到大姑,是在大姑的三女儿家。娘听说大姑住在离家不远的她三女儿家,坚持让我带着她去看望大姑。可由于我和表姐疏于来往,只好凭着模糊的印象,在陌生的街巷中一路打听来到她三女儿家。听说娘来看她了,大姑在床上双手摸索着要下床,娘忙过去搀扶起大姑,一同走出院子。坐在庭院的树荫下,大姑情绪很不稳定,拉着娘的手,一会哭,一会笑,一会唉声叹息……脸上的泪水始终不干,手里的手绢也是湿淋淋的。娘哽咽着劝大姑:“大姐……您……想……开点,不要这样……” 大姑的嘴唇痛苦地颤动一下,面颊在微微痉挛,浓密的睫毛下又流出眼泪,停留在面颊上:“唉,是啊,反正已经这样了……”说着,泪水又像泉水一样般涌了出来,她的双眼极像两眼不见天日的深井,里面盛满了尖锐的隐痛,稍微一触动,便有无尽的苦水涌出。 临走的时候,大姑不再流泪,让女儿搀扶着送我们,她强装出微笑,用故作轻松的`话语对娘说道:“她二嫂,你以后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跟着孩子好好过日子吧……”又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嘱我道:“以后好好孝敬您娘,您娘这辈子不容易……”大姑絮絮叨叨的话语一直随着我们走出院门口,在街边又依依不舍地话别半天,好像是临终的病人在安排自己的后事。那一刻,我隐约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次见面也许是我和大姑在世间的最后一面了…… 不幸被猜中,一个月后,传来了大姑病逝的消息。为了怕娘过度伤心,参加完大姑的葬礼,表哥表姐嘱咐哥哥对娘隐瞒住不幸的消息。直到一年后,娘才得知大姑去世的消息,性格坚强,从不在我们面前流泪的娘泪流满面…… 大姑和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她只是她的一个大姑姐,可她们在贫寒的岁月中,彼此用爱温心,抱团取暖,在岁月中凝就的那种真诚友谊,堪比一些亲姊妹要强百倍。大姑,是我在这个世上除了母亲外,唯一给我们母爱的亲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是大姑的点点温柔,似一股股暖流润了我们的心,润了我们的生活。心灵有条路,洒满大姑的爱;心灵有盏灯,闪着大姑的光;心中有个绳,系着大姑的情。岁月可以逝去一切,可大姑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不会磨灭。 遥望天空,苍穹中那颗最闪亮的星星仿佛是大姑那明亮的眼睛,用真挚、热切、博爱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我发自肺腑地在心里呼唤着:“大姑,下辈子我还做您的侄女,我们还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4清晨,天上飘落一阵细雨,把马路上弄得湿漉漉、油亮亮的,风,裹夹着丝丝寒意在楼群中窜突,老去的枯叶经不起这摇荡,纷纷告别母体,随风飘落。这一刻,在这老秋的早晨,走在树丛中的我,面对着枯枝败叶这满眼凄凉,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了在这个季节早逝的大姑,想起了我们相处那短暂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大姑是我家第一个知识分子,是我家的骄傲。 大姑小时候应该说是很幸运,早早进到城里开始了读书生涯。要知道,依照那时农村的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女孩子能够读书,并且还是在城里读书那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我真不知道我那没文化的爷爷奶奶何以如此开通。大姑的书一直读到了长春邮电学校,应该属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那时候人才奇缺,所以很顺利分到了多伦县的大仓乡邮电所,并辗转于黑山嘴、大河口乡,后来因为夫妻两地分居,并且还有了孩子,才几经周折,调入锡盟邮电局。从这件事上还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事部门还是很近人情的,要是搁在今天,以夫妻两地分居为理由调到一起是断无可能的。 我是高中转学到锡盟才与大姑有了更多的接触的,先前只有年节的时候大姑回家探亲才能见到她。有几年,大姑把表妹寄养在我家,因思女心切,虽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姑姑也是每年都要回去,我也就通过姑姑回家时接触过那么几次,当然谈不上多了解了。 高二临毕业那年,我从东北农村转学进了锡盟蒙中,在大姑家住了半年。说真的,这样一个大小伙子的到来,对于当时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工薪家庭来说确实负担不小,况且,当时粮食肉类很多商品都实行供给制,根本没有我这外来“黑户”的份,所以事实上我等于分食他们的口粮。但是姑姑一家非但没有怨言,而且总是把我的一切打理得那么好。我从小养成了不看书就睡不着的毛病,在姑姑家依然如此,所以常常看着书忘记关灯就进入梦乡,这时候都是姑姑算好了时间,在我睡着后悄悄走进我的卧室把灯关掉,从来也没因此说过什么。大姑是个慢性子,也因此做家务的速度显得慢一些,但是慢有慢的好处,那每一顿饭,每一顿菜都做得精致可口,即使多数为粗粮,在她手底下也都捣鼓的细致可口,让人胃口大开。那时候物资供应很紧张,别说收入低,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计划外的食品,尤其是细粮和肉类,所以平时基本上都是玉米面、高粱米之类的粗粮。在农村,一般吃的都是当年产的新玉米,这样的玉米,外表光鲜红润,视觉上就能唤起人的食欲,再经过传统工艺在石磨石碾上加工,烹制出的食品才香甜可口。城里人吃到的大多都是陈年旧粮,其中玉米的馨香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飘走于九霄云外,有的还掺杂着库存过久的霉味,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不说,还常常让人感到烧心胃酸。为了大家能够开胃吃得饱,姑姑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她在玉米面中掺入少量白面或莜面,然后经过发酵,加入少量食用碱,蒸制出“二代王”,吃起来松软香甜,口感就细腻多了。有些时候,姑姑还把发酵过的玉米面烙成发面饼,虽然这其中的程序麻烦一些,但也会增加人们的食欲。只有到了周末,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吃一顿饺子。也是那时,在姑姑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剁馅包饺子等一些做饭的手艺,让我在后来的单身和成家后的生活大大受益。 大姑除了上班,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忙碌着,就是偶尔去几个要好的邻居家串门,手里也总是拿着毛线活,一边聊天,一边忙碌着。那时的人们都穿自家编织的毛衣毛裤,甚至毛线也是自己用传统的工具纺出来的。当然,这纺线和编织都很费时间,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但很多成年妇女都乐此不疲,而且经常凑到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姑姑编织毛衣的手艺非常细致,几乎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稍不如意就拆掉重来,所以做出来的毛线活总是那么平整匀称,精致漂亮,令单位姐妹和朋友们羡慕夸赞。 姑姑虽然也是上班一族,单位工作也不轻松,但家里的事务一直料理得井井有条,相夫教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总是做得那么到位。不仅如此,她在单位也一直是业务尖子、技术权威。记得第一次去姑姑的办公室时,我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满脸写满了惊奇。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确实是如此,那是1975年,整个中国还很落后,整个中国工薪阶层的办公条件都很落后。整个锡林浩特一座城市只有盟公署和军分区的办公的地方是楼房,其他地方甚至连阿纳旗的旗长们都在贝子庙那的平房里办公,还点着土炉子,地上铺着粗糙不堪的红砖。我姑姑的办公室不但在楼房里,暖气也是热乎乎的,而且地面还铺着地毯,那屋里既温暖又整齐干净,真可以说是纤尘不染。当时我真是羡慕不已,心里想将来若有姑姑这样一份工作和这样的办公条件就足矣。 由于她业务精湛,工作上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以赢得了同事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我虽然去她办公室的次数就是有限的几次,但每次都看到姑姑的同事或徒弟们毕恭毕敬地称呼姑姑为师父,内心变升腾起对姑姑的崇敬。当然,除了技术原因,这其中也有姑姑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个人性格的缘故。姑姑是个温婉的人,从不与同事争吵,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说话语气温顺,态度和蔼,这样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气和更高的威信,也因为这些,姑姑曾数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而受到表彰。 进入晚年,大姑也从岗位上退下来了。退休之后,大姑一心埋头于家务,每日打理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整个一个家庭主妇。那个时候,我住在乡下,妻子正要临产,为了安全起见,姑姑把我们早早邀到她家,并给我们在医院的妇产科约好了床位,只要出现征兆,马上入院。那些天,姑姑就像一个婆婆,也像一个母亲一样精心照料着妻子,每日的三餐精心地搭配伙食,并不断给传授孕妇、产妇以及育儿要注意的事项,让我和妻子感动不已。临产日期已到,可是妻子那里仍无反应,恰好此时妻子调动事宜或得批准,通知我去办手续。期盼已久的是,终于有了头绪,自然欣喜异常;可是她原单位离市区一百多华里,那时道路情况不好,交通极不便利,来去至少要两三天,这边妻子正面临生产,做丈夫的我怎敢离开?看到我的犹豫和为难,大姑说:“没事的,你去吧,这边有我们呢,医院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有了动静就住院,医生比你有办法,你就放心走吧。”听了姑姑的话,我终于心里有底了,于是我放心地离开,并很快办完调动手续,于第二日返回。也是在大姑的精心呵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我们的长女健康地来到人间。 大姑晚年非常不幸,患了脉管炎,并且双脚皮肤开裂,出血不止,总不愈合。当时的医疗条件及其落后,大家也没多少医学常识,甚至好长时间都没诊断出结果。那年秋天,远在东北的父亲大概想我们了,拍来电报,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们回家。临行前,我们姐弟四人曾去探望了姑姑,告别时,姑姑竟然流下泪来。当时我们真没多想,只是觉得人老了容易伤感,看到我们回家,姑姑也动了思乡之情。谁料,这一次相见,竟成永别,姑姑在我们回乡的稍后病情加重,住进北京的大医院,并被查出是脉管炎。做截肢手术,大姑犹豫再三,不忍心成为残缺之人,让自己余生成为家人累赘,最终没能同意手术,结果病情急剧恶化,引起血液感染导致败血症,年仅58岁便匆匆离世。 其实,除了脉管炎,大姑几乎没得过什么疾病,身体一直是很健康的。据大夫说,这脉管炎也并非先天遗传,而是后来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大姑吸烟,而且历史悠久,据说还未成年就已成瘾。这几十年的吸烟史,导致了体内血液中血栓形成,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下肢坏死。其实,这病要是早预防,早治疗是不会到最后的严重地步的,只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人们的医疗知识贫乏,最重要的是大姑只关心他人,对自己关心重视不够,到最后怕截肢残疾给亲人带来拖累,致使病情恶化,诱发了败血症。 有时候,我真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要早早夺去像大姑这样好人的性命,而一些品行恶劣之人却能够好好活着,甚至长寿呢? 风,一阵比一阵强劲,树木,摇晃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地下的落叶被裹夹着飘到远方。我知道,这一刻他们对母体是多么的留恋和不舍。如今,我敬爱的大姑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想象,当年她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是该多么的留恋家乡,留恋亲人,留恋人间啊。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样的时刻,我们只能幻想,已经早逝的大姑羽化成仙,在天国那边过着更逍遥更快乐的生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