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
范文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4篇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 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2一、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课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显得十分生动精彩。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孩子们的好奇天性,在感受故事神奇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通过积累和体会课文中的词语及精彩句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意识,体会盘古为征服自然,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二、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将以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为出发点,多方面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抓语言,细品读,领略神话语言的精妙为基本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在神话的王国自由飞翔。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关键词语,渗透复述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许多的神话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你曾经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开天辟地!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民主导学 过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老师将目标分为了两个学习任务,我们先请一个小组朗读任务一。(出示并指名小组朗读任务一) 任务一: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先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小组分段朗读 2、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 3、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渡: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勾画重点字词 展示交流:1、指名小组阅读课文。 2、小组展示重点生字的读音:辟、丈、柱。 3、小组展示重点生字的字形:柱、拢、竭、厚。 4、小组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精疲力竭、纵横交错、皎洁。 过渡:看来大家的生字和词语掌握的都相当棒,接下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将任务二也完成得非常好。(出示并指名小组朗读任务二) 任务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文章,找出概括故事的句子 2、根据找到的句子思考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3、组内朗读2—4自然段,并完成课后第4题 过渡: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任务二,完成好的举牌示意老师。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1、概括故事的句子是: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总结。 3、这些都是包含互为反义词的句子。其他类似的句子有: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过渡:大家任务二也完成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检查下大家本节课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 (2)指名读,错的纠正 (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四、学写生字 作业: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 学生:喜欢 教师: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1: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学生2: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学生3:智慧女神雅典娜、哪吒、西游记……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的精彩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释题 教师:大家都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1:就是把天地辟开 学生2:把天和地辟成两半 教师:”开天辟地”就是开辟天地的意思,指宇宙的开始。 3、齐读课文2遍 4、质疑 教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1:是谁辟开的天地? 学生2:怎么开天辟地的? 学生3: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能过质疑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 (2)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3)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在回答时看谁能把时间、人物、事件说清楚,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3)你认为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划为一大部分?并说一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老师我是这样划分的: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孕育在大蛋里。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四自然段,讲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使开地分开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说的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教师:你真的很聪,回答地非常准确。现在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的去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交流、探究解疑 1、研读第一部分 师: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一部分。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1)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2)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2、品读第二部分 师:盘库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看看哪些话能看出天地是怎样分开的? 学生读句子 (2)出示重点句“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抓关键句,从词义到结构理解句子) 要求: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1:这句话里有很多的反义词,比如:轻-重、清-浊、阳-阴、上升-下沉、天-地 学生2:这些反义词在句子中很形象地说出天和地的不同。 学生3:我觉的这些词的运用很准确,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谁能仿照例子说一句话。 学生:奶奶病的加重,为了减轻奶奶的心理负担,我总是唱歌给她听。 (充分肯定,循循善诱) (3)过渡句: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但你们知道吗,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一直在奋力支撑着,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师生交流:出示“他也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便倒在地上,死了” 师:盘古为什么会累成这个样子呀?请你读读课文,在重点词语下面加点。(抓住重点词,从词义理解句子) 学生1:顶天立地, 教师提出要求:请一名学生表演这个动作,其他学生猜猜盘古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2: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还站在那一动不动的支撑着。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盘古,你看看盘古累成什么样了?谁来采访他一下? 学生3采访:盘古,你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那么累,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 学生2:我真的是好累呀,我不能休息因为我没有时间休息。 教师对学生2说:盘古,你要休息吗?为什么呀? 学生2:不行呀,我要是休息了,那天和地不就合拢了吗。 老师引导:同学们,你们也许也曾经累得倒下去过,但是你们一定会站起来。然而盘古倒下去了,就再也起不来了。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盘古累得倒下去这句话。 师:谁有本事把这个词转化成一幅画用自已的画说出来。 (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4)自由朗读,谈谈你对盘古的感受 过渡句:同学们,盘古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再读读第三部分,经过盘古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什么了? (再启发,用“看到了什么”去引导) 2、齐读第五自然段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盘古伟大之处的? (2)选择你最震撼你心灵、最让你感受动的地方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感动。 3、让我们怀着这种万分感动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练习复述 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已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1、同座练说。 2、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拓展练习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会对无私奉献的盘古发出怎样的感叹呢?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抚摸着盘古的汗毛。 我想――――――(学生练习仿写,多数学生想象的比较贴切,个别学生写的不准确,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才成功) 3、把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六、总结全文 盘古用自已的整个身体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宇宙。而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盘古高大,健壮的身体,我们再也听不到他洪亮如雷的声音了。同学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无私奉献的盘古。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