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范文 |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颐和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长廊、横槛,画舫”等词语,并能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2、能理清作者游览路线,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通过抓重点字词的方法感悟长廊的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长廊的美,并能有所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一.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游览一下几处名胜风景,请你联系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猜一猜这是哪里?出示学过的课文图片,如西沙群岛,长城等表现我国名胜风景的图片,回顾旧知。 引入课文,师: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叫做“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写,提醒学生注意“颐”里面是一个口。(描红口字)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读、齐读。出示图片理解什么是横槛 2.快速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题,齐读 3.师:现在难度升级了哦,看看你能否填正确呢?出示作业本第5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充分,那你是怎么知道作者先去了长廊再去了其他的几个地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找找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作者游览顺序 师:作者先去的地方是长廊,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师:你是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发现的,真不错。那么接下去作者去的这些地方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出示四句话,师:作者先去了___,再去了___,接着去了_____,最后去了_____。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生说:顺序)也就是说,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的,这是本单元我们要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一下批注。如果刚刚的题目有错误的,也请你马上把它订正好。 2.整体感知 师:刚刚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那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师:哦,这是在夸赞颐和园,还有哪句话也在夸赞颐和园呢?(1.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话一句在课文开头,一句在课文结尾,两句话又都是在夸赞颐和园,我们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写法啊?(首尾呼应) 四.品读课文,游览长廊 师:作者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先跟随作者去游览长廊吧。板书长廊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长廊美在哪里,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预设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圈圈画画有关词语,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呢? ① “绿漆”、“红漆”,有红的有绿的,颜色很鲜艳,很分明是吧,那就请你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② 一眼望不到头。这说明了什么?(长廊很长)师:是啊,长廊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长之美。你们有没有过一眼望不到头的这种感受?(大海)。当你远眺大海,一眼望去,也是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多叫几个朗读) ③ 作者又是怎样把一眼望不到头写具体的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师:你真会学习,能够联系下文去理解。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请你再圈圈有关词语,作者是怎样把一眼望不到头写具体的?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用上了数字之后就把长廊写得(跟具体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说明文中见到的一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 出示长廊图片,看,这就是长廊,师:我刚刚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声,赞叹声,那就请你们再带着惊叹,带着赞美的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B、预设二:你还感受从哪里到了长廊的美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预设1.画数量多。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圈圈画画有关词语,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多。 每一间 都有 几千幅画 师:是啊,画的数量真多,你能不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多叫几个读读) ②预设2.画内容丰富 你从哪儿读懂了画的内容丰富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师:是啊,内容这么多,而且每一幅画都是各不相同的。想不想看看横槛上的画呢? ③出示图片,看着这些多姿多彩的画,你想说些什么呢?当想到古代的能工巧匠们能在小小的横槛上画出了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④小练笔,假如你是颐和园内的.导游,你会怎么向游客讲解长廊上的画呢? 各位游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长廊上的画吧,大家请看,这一幅幅画___________,你们看,特别是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出来) 小结: 这些彩画没有文字说明,但我们却能从中读出一段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每一幅画都足以见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工匠们的鲜血与智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预设三: 周围环境美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长廊两旁花木很多)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呀? (栽满,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是啊,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首写花的歌谣,正月梅花? 师:长廊不仅很长,画很美,连他周围的(环境)也很美。 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环境之美吧。炎炎夏日,你漫步于长廊,忽然一阵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风中还夹杂着一丝丝甜甜的荷花香,用力深呼吸一下,立刻冲去了身上的暑热,你有什么感受啊?这就是神清气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荷花还没凋零,雪白的栀子花又静静地开放了,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酝酿,让我们一起深呼吸一下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五.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走在长廊上,向前望去,生读___________,向上看,生读___________,环顾左右,生读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把长廊的美写了出来。 师:当走在长廊上,手抚摸着五彩的柱子,想到我们的祖先没有先进的工具,却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建筑,此时你又有怎样的心情?(骄傲,自豪)那就请你骄傲地读一读。配乐齐读。师:读了整段话,你发现了吗第一句话和其他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分)你观察地真仔细。希望同学们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多用用这种写法。好吗 六.小结:仅仅一段长廊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相信园中的其他景色也一定会让我们更加流连忘返的。 颐和园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 3【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 4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体会同为游记但《记》与《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学生在颐和园中照的照片,说一说你们去过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 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 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 读课文中的词语 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 同学互相交流 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 自己练写生字 全班进行交流 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请同学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把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批注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订正 再读全文,思考《记》与《颐和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发言。 2.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认为能够解决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 最后提出解决不了的 三、巩固 朗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语 作业 收集有关的资料 课后小结:帮助学生比较了《记》与《颐和园》的写法的不同,并且进行了分段,还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颐和园》的例文,学生更是对写作的顺序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新授 1.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么特点? 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要求突出景物的特点;语言简练。 2.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独立背诵。 3.出示两个句子比较,体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不同。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用法的不同,练习朗读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 以竞赛的形式训练词语积累。 课后小结: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十分容易理解,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请学生多读书的方面上,采用了品读,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能够感受景色的壮丽与优美。 颐和园教学设计 5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三、课时分配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①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 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②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四、课外拓展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五、教学赏析: 1、《颐和园》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2、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总写 长廊 长、美、奇 颐和园 分写 万寿山 雄伟壮丽 昆明湖 物多景美 总写 颐和园教学设计 6教学目标: 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 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 (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 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2)画多,漂亮,美丽。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们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课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修筑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长廊两旁给你怎样的感受? 自然美景。风景美。 全班齐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呢? 从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走完长廊,作者还去到哪些地方呢? 读一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我们先看第三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万寿山上的景物:佛香阁、排云殿。 介绍完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万寿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从万寿山下来,我们跟随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景点了,你们有没有对哪些景物是特别喜欢的。 现在: 自学要求: 1.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把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用“_______”划出来。 2.划完后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汇报要求: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2.读一读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3.讲一讲景物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有谁喜欢佛香阁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阁仅仅给你们的感觉是高吗?佛香阁的外形是怎样的啊,黄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说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只回答了外形:老师给你们提示:从“耸”字感受到佛香阁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阁,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学是喜欢排云殿的呀? (学生汇报)雄伟壮观。“一排排金碧辉煌”。 那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观察点是什么? 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离开了排云殿,我们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欢昆明湖的同学又在哪里呢? (学生汇报)静、绿。 还有哪里写出了昆明湖的“静”? 我们看一下这句的“滑”字,如果老师将“滑”改为这个“划”字好不好呢?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个“滑”字会显得更静?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这样的滑,湖面的波纹痕迹会很大吗? 如果用“划”,你们想一想,划船的时候,船桨使水荡起波纹,这种时候你们会觉得湖面是静的吗? 所以,这个“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哪里呀?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离开了美丽的昆明湖,我们看到了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谁喜欢十七孔桥的呢?(学生汇报) 哪里看出了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阳光评价2.小练笔 3.家听、抄词、拼音 五、板书 长廊(内-外) 颐和园 万寿山(下-上,上-下) 颐和园 (又大又美) 昆明湖(远-近)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 7【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学设计 8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3。 八、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教学设计 9【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 10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吧!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大花园的美丽风光吧! 2、“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第一句话)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第3自然第一句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话)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话) 3、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A、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B、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1、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的过程中感悟颐和园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去游览其中的一个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 2、板书课题:颐和园,和学生一边说一边写,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里面是一个口。让我们响亮地读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释题:“颐”是什么意思?“和”呢?“颐和园”又有什么寓意?(“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颐和园”三个字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再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播放课件,配乐朗读,欣赏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导游,让她带领着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遗产颐和园。欣赏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 )的颐和园 2、让学生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3.出示生字词,生认读。 4.指导书写生字。 5、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批文入情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生汇报: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教师小结:文中第2、3、4、5这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做游览顺序。 2、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2)同桌互相讨论:课文中哪里直接写了颐和园美丽?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教师: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汇报: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总结全文。 (4)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生汇报:开头段和结尾段意思一致,首尾照应或首尾呼应。 (5)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赞叹)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3、给课文分段落,概括大意,学习行文结构 (1)请同学们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或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生汇报:①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分述:写长廊的景色。 ③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④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⑤分述:写昆明湖的景色。 ⑥总结:作者抒发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总——分——总) (2)请同学们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分述: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写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教师小结: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今后我们也要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 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和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你喜欢颐和园的哪一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超市(四选二)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修改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4、查查资料,了解更多 “我国的世界遗产”。 七、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大 (总起)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 说不尽 (总结) 颐和园教学设计 12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1.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颐和园教学设计 13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难点: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了颐和园(随机出示主要景色的图片点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作者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呢?(说到地点变换的句子,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质疑探究。 1、思考:这个人间天堂——颐和园总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齐读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品味语言读了课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能从课文中体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课文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物的特点。 4、小组合作探究: A:其中哪个景点最吸引你? B:在小组内读相关语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C: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5、小组内交流,班上汇报交流。 6、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真不愧是“美丽的大公园”,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很多,请您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胜古迹资料。(指名汇报)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达标检测。 2、练笔:你们和家长也一定游览过名胜古迹,请您模仿今天学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 14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瑞悦作好记录,对于任务完成、回答问题积极并正确的同学,每人次加一分,我们要来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今天表现最好) 二、创设情境、激情引欲 播放光盘,教师随即朗诵: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城约15公里。这座世界名园悠久历史,原名清漪园,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全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占地约290公顷。其中各种造型精美的楼台亭阁、园林建筑共有三千余间。园中山清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板书课题:颐和园)在此,要强调“颐”的写法。 出示“学习目标”,找学生读。 字词 1、课下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下面按照我们学案的内 容,快速检查。(出示对学要求:同桌互查) 2、出示字词,集中检查。 生字词的检查看大屏幕,课文的朗读,看课本,我们看看哪一组同学在5分钟之内能完成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每次连读两遍。(由“远眺”引出各种和看有关的词。) 衔接:字词的认读,文章的朗读完成的还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文章的脉络你理清了没有?(出示群学) (群学):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并完成板书。 板书:总写美总 (移步换景法)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分 再总写美总 2、通过开头和结尾都是写颐和园的美,引导学生理解,在写作方法上叫“首尾呼应”。整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中间部分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跟随作者游览的步伐来写,这叫“移步换景法”。 3、根据文章脉络,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自己找,让学生回答) 4、出示过渡句,全班齐读。 小组交流(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及交流提示) 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任选一个,按照所给的提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画(5幅),让学生直观认识长廊(边出示边用文中的句子解说) (2)出示段落,引导选择的小组逐一回答。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直接用原句回答:“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长廊的美。 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作者主要抓住了长廊的“长”、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来写,还运用了数字,进一步说明长廊的长。这就是抓住食事物的具体特点来写。 第四个问题: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感受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 第五个问题: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形象地说明长廊两旁鲜花竞放的特点。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三四自然段: (1)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出示万寿山图片,根据学生所说,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及其特点。最后出示段落,齐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回答问题,再出示昆明湖的图片(1张)。 3、第五自然段 出示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主要抓住了“长长的堤岸”“湖心的小岛”“十七孔桥”来写。 十七孔桥上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那么多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说明狮子多,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生读课文,再出示图片(3张)。 自己谈感受: 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感受到了它宛自天成的风光胜景。在园中漫游,处处都有置身画中之感。(出示谈感受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像这样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出示谈感受2)那么,当你了解到这些古迹都出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你又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领略了颐和园的美,还从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最后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在一起来感受颐和园的美。(播放视频) 作业(出示作业) 1、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下完成“反馈测评”及“课后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 15【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把书看懂,但多数学生要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教师有方法的去引导。如果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效的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法: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以读促读法: 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找出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课件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课件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颐和园教学设计 16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 17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知道这是哪吗?(出示图片)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中的景物。 (1)那我告诉你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你会怎么读课题? (2)今天的颐和园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美丽的大公园,你又会怎么读课题? 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去游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1、出示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移步换景的提示语。 (1)教师:作者就是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慢慢看,寻找打动自己的特色景物,这种移步换景的顺序特别适合于参观游览和描写古典园林。 (2)其实,在颐和园还有很多的美丽景物例如:(出示换灯片)边出示,教师边叙述:“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西堤六桥”据说比苏州的西湖的“苏堤”还要美。但是作者就选取这“三种”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3、交流总分总的顺序。 (1)教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把这两句话调换吗?体会总起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和总分总的结构。 (2)通过比较,教师总结:第一句是引出颐和园的美,让人去欣赏,去读,是引出下文。最后一句是游览之后,作者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对全文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作者是由情入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正像写景文章中所说的“此时景语皆情语” (三)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特点。 (1)教师:那就让我们进入颐和园,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出示学习指南) (2)体会长廊的“美”“长”。 “美”:花、画的数量多、颜色多、内容多。 “长”: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 (3)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教师:我们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内容。(出示换灯片)教师: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1)抓住佛香阁形状的特点,排云殿“金碧辉煌“的特点。体会古典建筑的“宏伟”。 教师:站在宏伟的佛香阁前面,居高临下之间,你又看到了什么? (2)抓住颜色:红的、黄的、金的,体会皇家建筑颜色上的古香古色。 (3)去掉湖水中比喻和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比喻的形象,让景物的姿态生动的跃然纸上。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4)出示《桂林山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5)出示《观潮》描写了潮水的哪些方面? (6)出示《望洞庭》体会古诗中怎样描写水。 (7)小练笔:写一写你见过的江河湖海中水,写一段关于水的描写。 学生进行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选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五)教师小结:其实颐和园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我们的祖国更是美不胜收,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运用上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就会创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老师留一个写文的作业:运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不要忘了修辞这个法宝。写一写你游赏过的美丽的景色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 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 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 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 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览顺序 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2、领略长廊之美 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长 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 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 读句子 美画 (内容多、题材多样) 花(品种多、数量多) 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3、领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阁高 耸立 美形状美八角宝塔形三层 颜色美 闪闪发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辉煌 ③小结,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回忆当时的游览顺序,写一段话。 六、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期待下节课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旅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 19【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阁()漆()昆()殿()爽() 提()各()膝()混()臀()大() 栽()堂()廊() 裁()党()郎() 载()赏()朗()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 20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