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道德作文 |
范文 | 关于道德作文汇编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作文 篇1道德是什么?我们都没有了解全面,在我认为道德只约束得了自己,约束不了别人。 有许许多多的事例说到了道德的约束。比如:捡到了一个钱包,而向失主索要好处费,出于道德的我们就该拾金不昧,但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捡到钱就该归还,归还时不该索要好处费等等,这些没有法律规定,但是自己的道德却约束了自己,拾金而不昧。 公交车上也出现过这样一例事件,一位没有座位的大妈,骂骂咧咧道:“这群年轻人真没道德,占着位置不知道让让座”这时的我特别想说到底谁没有道德了,自己辛辛苦苦占的位置,想让就让,这怎么能用道德来约束别人呢?不想让座就没道德了,这不是自愿的吗?怎么就弄成非让不可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道德来约束着自己,而道德不能这样理解,破坏花草树木,你可以认为没道德,随地乱丢垃圾,你可以认为没道德,骂人骂脏话等,你可以认为没道德。但我说的这两例不能全说没道德。 现在这个世界没道德的人很多,被别人以这样的事例说没道德的人也很多,有些时候我们也该反思,捡到钱虽没有任何东西规定要归还,也没有东西规定不能要好处费,但我会拾金不昧,这一项是中国人民的品质,让我做不到不归还或索要好处的,公交车上对于幼儿、老人、孕妇、残疾人等,我们该让时就让让,这也没什么,当然一切靠你自己的自愿,没人约束的了你。 道德约束了我,它约束了你吗? 道德作文 篇2道德在我看来只是虚伪,我更相信人们内心的良知。因为良知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内在审判,不需外在的逼迫,就能对我们的行为和心念做出判断。它会让我们痛苦,假如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它诉诸的是我们的感觉,而不是理智。我从不相信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我会相信一个有良知的人。但倘若一个人凭借信念而秉持了某种道德,我仍会对他保有最高的敬意。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有道德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能遵守某种普遍的约定俗成的道德。但同时,他们又是缺少道德的,遵守普遍的约定俗成的道德只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生存的前提,必须要遵守。因为你一旦违背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责难。 真正的道德是一种没有外在约束下的理性自觉,是一种你坚守了不会给你带来实际好处,也许还会带来损害,不坚守也不会受到责难的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应该是一种自我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的评判无关,只是源于内心,源于精神和信念。如果源于世俗和实利,那这种道德就是虚伪。当然,虚伪的道德也是一种道德,虽然它是一种假货。 一个人在独自内省时问心无愧,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但也可能是一个无赖,我们假设无赖也会内省。但一个人在独自内省时有了羞愧之心,他就离最高的道德相近无几了。 道德用羞耻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知耻是维系最基本道德的前提,同时,良知也是。堕落是对良知和羞耻心的冲破,所有人都有堕落的趋向,但几乎所有人都有良知和羞耻心,所以,大多数人都能维持最基本的德性。 有时候,我觉得只要求人们具有良知和羞耻心就够了,并不需要格外再去要求人们持有某种德性。更多时候,道德是一种只隶属于社会的外在说教,需要人们去遵守,而不是要求人们去内化。对社会来说,外在的道德比内在的良知重要,表面的遵守比内在的秉持重要。 说到底,道德是一种外在的标准,可以具体操作。一个人,无论他内在的品性如何,如果他在表面上做到符合某种道德,那在我们看来,他就是有道德的。 不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针对恶的人性的约束和制约,法律针对较严重的恶,道德针对较轻微的恶。道德还有另外一种功用,那就是通过对某种德性的持守,而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 如果一个人遵守某种道德是出于羞耻心,那么他就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人遵守某种道德是出于良知,那么,他是由于内在的原因。感到羞耻是怕他人知道,感到良心不安是怕自己知道。 当我们说道德时,一般指的是外在和群体,当我们说德性时,一般是指内在和个人。“道德”总是让人感到某种说教,而“德性”则让人感到某种虔诚和庄严。 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如果内省,总会发现内心有诸多不道德的念头和想法。所以,不敢妄称自己是有道德的人。内省总是带有某种审判性,即便那些念头和想法不会去实施,我仍然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骗不了我自己。 道德在审判自己时,靠的是良知,在审判他人时,靠的是义愤。而且,我们在审判他人时,总是站在更高的立场,我们没有那么高的道德水准,但我们却要求他人有。而且,当我们内心不道德的念头和想法被他人化做行动时,我们尤其恨他。但有时,我们也会公开表示理解和欣赏,因为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自己做了同样的事,也能得到原谅。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道德的念头和想法,只是有的人化做了行动,有的人没有。 实际上,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常态的发生,我们的很多行为谈不上道德,也谈不上不道德。当我们谈论某个人某件事道德不道德时,就意味着这件事这个人触到了我们的良知和羞耻心,或者道德义愤。不过,我们的良知和道德义愤并不总是醒着,它们可悲而又可怕的麻木了。 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但有些道德标准却是永恒不变的,即使你不把它当做标准,即使你把它踩在脚下,它也仍是一种标准。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世界外部,而是来自人的内心,没有了它们,人将不再是人。 探谜者 人类在整体上只是生活,至于向未知不断发问和探谜只是少数人的专利。他们疏懒于具体实在的世俗生存,而只对晦暗不明的未知抱有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求知,并把晦暗不明之物明朗化视做至大的幸福和至高的欣喜。或者说,晦暗不明的未知对他们有着恶魔般的诱惑,而努力找到通幽的曲径对他们有着更大的诱惑,他们生活在这种诱惑里,在此处,又不在此处。 看到混沌未开的孩子,常常想,他们眼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也一定以为世界就是他们眼中的样子,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所能知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他们未知的、以他们可怜的头脑所不能知的世界。而这也是整体生活世界的人所处的真实处境。人陷于最基本的无知,只知道有一个生活的世界,而不知道还有一个好奇心的世界。只知道有一个寄身肉体和感官的世界,而不知道还有一个寄予智慧和精神的世界。 具体,实在,可感知,能操作,伸手可及,最主要的是与自身“息息相关”,这是生活世界的特征。而如何供养一个身体和一个感官,是生活的人的特征。生活的人生活在生活世界里,就如同一个自闭的人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生活的人是自闭的,以“自身”为壳体,生活世界是封闭的,以与人息息相关为锁链。双重的封锁,人被围困在生活之城里,生活,然后还是生活,并且由于生活之惯性,人已失去了生活之外的所有可能。人不知道除了生活之外还有其它方式寄予自身。所有选择都是生活之内的选择,或者是关于生活的选择。从出生之日起,人便堕进了这个生活之世界,被动或被迫成为一个生活的人,被捆缚在生活之轭上,至死方休。 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之轭便自动加身,但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为了生活,生活只是一个必要的前提,而不是目的。如果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生活,那你就是白白走了一遭。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之外,只有当你的目光从眼前的生存之欲中离开,去关注更加高远的存在,你的生命才会有些意义,你才是真正在活。如果你终生没有一次痴迷醉人的夕阳,没有一次被永恒的星空深深震撼,没有一次被变幻万千的云霞晨雾所吸引,产生无边的遐想,你就没有真正活过,你的人生就是汲汲于生存和当下之欲的苟且。 在忙碌或者沉滞的生活的间隙,去欣赏美的和与灵魂共鸣的事物,就是从生活世界短暂逃离。在那一刻,生存被诗化了,活着被升华了。我们所享受的是生命之欢娱,灵魂之欣喜。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人,我们是灵魂和神性本身。 从生活世界到好奇心世界有一条通道,那就是对存在之谜的永恒不懈的兴趣和认知。从肉体感官的世界到灵魂的世界有一条通道,那就是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和欣赏。前者引导我们去不断揭示存在的谜底,后者让我们从欲望之累走向纯净和单纯。这个不由我们选定的世界,从一开始就做为一种前定的宿命,决定了我们不论是做为探谜者,还是做为美的事物的欣赏者,必要地前提都是生存。而在我们生存时,不可避免的都要过一种生活,而这个世界由于生活的缘故,也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个供应生活的世界。但生活绝不应成为我们活着的目的,它只是我们借由的工具,借由“活着”,我们看到了世界之广大,灵性之纯美,万物之永恒。 时代与人生 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虚伪,因为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人将学会伪装,以符合它的需要。相反的命题也成立,即: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真诚,总会有一些人会为“时代的主题”献身。如果你伪装在时代的主题之下,你就外在的失去自我,如果你献身在时代的主题之下,你就内在的失去自我。当然,每个人都无法脱离时代,所以,每个人都无法完整的保有自我。 如果一个时代过于脱离人类生活的常态,那么,这个时代即可能崇高,也可能虚假,还可能虚假和崇高并存。如果一个时代过于贴近人类生活的常态,那么,这个时代即可能真实,也可能堕落,还可能真实和堕落并存。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是永久的时代,但时代与时代的递转和嬗变有时会突然而至,有时又是一个不易觉察的渐进过程。也许,在时过境迁的某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时代已然发生了变化,而在当时,我们却没有丝毫觉察。对大多数人来说,时代只是一个大的氛围笼罩,不管时代如何,人们总是在生活。人们会预料到世界会发生变化,但变化成什么样子总是一些想象和猜测。人们会说五年后,十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不会说世界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世界倘不毁灭,它就不会停止发展变化,但也许毁灭才是它最终的图景。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它都只是一个暂时的世界表象,终究都会时过境迁。所以,与时代保持相对疏离是必要的,这样,你才不会失却必要的清醒。当你以一个清醒者的身份观察所处的时代时,你就以最深的印记烙印进了时代,同时你也就超越了时代。而如果你考察的基点是整个宇宙,那么,你就会有一种超越人类世界的目光。 平常的人投入生活,不愿平常的人投入时代,而智者投入世界和人生。我总在想,不论什么样的时代,它总是在脱离世界之本然和人生之蕴藉,带有明显的暂时性和易逝性,只是“应时之需”,而无法“永久”。但也许恰恰因为此,时代才被称为时代。 我并不否认个人与时代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但我同样也不肯承认个人与时代存在着某种实质必然的关系。如果某个人觉得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已经实质必然化,那就说明做为一个人,他已经完全外化,不复再有心灵。 时代只是人的一种外在情境和处境,虽然人无法置身其外,但人可以选择相对疏离,以免在不自知中失去自己。做一个不合适宜的人要比做一个赢得整个世界,却失去自我的人,要幸运得多,也幸福得多。 时代与时代当然有所不同,但对于一个独立自我的人,所有的时代都没有什么区别,都不过是生命不足道的外观。茫然而视,我们看不到历史,只看到古往今来的所有时间。 人本质的活在时间和空间中,只是现象的活在社会和历史中。对于人,时代只是表象之表象,只可外在的顺应和观照,而不可投以生命和心灵。所以,对于时代,保持一份内在的省察和静观是必要的,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评判者的身份是必要的。以免堕入时代的虚伪和蛊惑,以及相反的:堕落和平庸。 道德作文 篇3爷爷一辈子喜爱读书,尤其看一些经典著作。近几年爷爷总爱看老子的《道德经》,有时还讲给我听,开始我听不懂,他就用白话给我解释。自从我有了《道德经》这本书,我就慢慢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虽然还是看不懂,但是有了爷爷的帮助,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爷爷说《道德经》浩浩五千言,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圣人,可孔子却特别崇拜老子。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我知道天上的鸟会飞,水里的鱼会游,地上的兽会走,可它们都会被捉住。而天上的龙我不知它会乘风而上天。我见到老子,它就象龙哇!”这段话爷爷读的原文,经他一句一句解释,我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说《道德经》充满了做人的道理,有着很深的爱民思想,特别是讲了人和自然怎样和谐相处,社会如何发展的深刻道理。我觉得《道德经》就应该是讲道德的,一定对我们有教育意义,有空我就看看,实在看不懂而字典里面又找不到的,我就翻看爷爷的那本《词源》,那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里面有一百多万个词汇,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人物典故应有尽有,这样再看书就会方便多了。 于是我对读经典著作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爷爷常说一个人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他会做坏事危害社会的。而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要好好读书,特别是象《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著作,从小就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长大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德作文 篇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香。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一份诚信,一腔热血。 一曲诚信,一阕高歌。道德因诚信而存,诚信,乃道德之根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着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诚信乃做人之本。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 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诚信,乃至一个国家存亡的关键。 一位老学者说:“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 而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更是藉诚信做人立世的。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朋友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读得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等着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第二天,宋濂要去还书,谁知出发时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说:“天气如此恶劣怎能出远门呢?再说,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延误了还书的日子,无疑会失约;失约,就是对朋友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友人家里时,友人感慨万分,说:“宋濂啊,像你这样守信好学,将来是必有大出息的。”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道德之本,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因为诚信是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点浩然正气,千里快哉风! 道德作文 篇5道德犹如娇艳欲滴的生命之花。带着雷锋的奉献开遍神州大地;道德犹如甘甜可口的生命之水,应着雷锋的“钉子”精神流遍大江南北……“道德”这词早已在雷锋身上发光发亮,而现在,“雷锋”这二字也是光辉的。 雷锋精神,大家都烂熟于心,可是又有谁做到了呢?——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上车了。车上早已座无虚席。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老奶奶,然后又转头假装视而不见,谁都不愿让一下位,包括我。虽然我也蠢蠢欲动,不过后来还是无动于衷地占位……无道德多么可怕啊,幸好还有世人没有让“道德”失传。 偏僻的山区里,静谧得闻不见一丝噪杂。我的大伯他的家就坐落在这个花鸟虫鱼的世界里。我来大伯家,为的是看看大伯这孤身老人。进入大伯房间,大伯在喝粥,看到我们来了,手扶着桌子,艰难地站了起来。大伯十分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过了良久,大伯离开了房间。爸爸担心大伯身体不适,便让我跟着。我轻手轻脚地跟着。只见大伯到那简陋的厨房里拿了几个面包和一碟花生米,装在盘里,又转身离开了厨房。我一惊,差点被大伯发现。大伯继而来到了家门口,把小盘端在手里,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突然,远方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出现在大伯面前。一看便知是个神智不清的野疯子。大伯把盘子递给他,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便傻呵呵地笑了几声离去了。我恍然大悟,大伯的形象顿时在我心中熠熠生辉。 雷锋精神照耀着勇拦惊马的刘英俊,照耀着舍命救老人的张华,照耀着身背工具箱的徐虎,照耀着以“当代雷锋”郭明义为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他们一律拥有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他们一律拥有着心灵最深处的关爱,他们一律沉浸在雷锋世界,他们似还未长大的萌芽,心中只有乐于助人的爱的种子。只有他们“吟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只有他们懂得,什么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他们或许家徒四壁,或许金钱如山,又或许他们无父无母,但他们最起码知道:和雷锋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亲朋好友”有用的人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你便完成了一件道德大事。当第一抹阳光阳光射入窗口,新一天内,以雷锋为目标,多做一些行善的事,多做一些道德的事! 道德作文 篇6小的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要做一个道德的人。那时,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含义,直到渐渐的长大,我们开始明白: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还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奶奶过马路,不小心摔倒了,可是周围的人却没有一个去扶一下,我看着很揪心。“难道没有一个人去扶一下吗?”我心里想着。唉!这应该是不道德的吧?所以我心里一直想着一个问题: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多面性的词语。总之,道德是靠人为的。 还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一辆车,走近一看,原来是自愿献血车。只见许多好心人正在献血。咦?我在想:这个场景为什么跟上次的场景不一样呢?难道人与人不一样?这个差别有多大啊!也许这就是道德的意义吧。 这就是道德的意义,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刻。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作文 篇7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多人都觉得很难。其实,道德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比如,见到老师时说声您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等等。我相信,每个人都做到的话,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冬天到了,下了几场大雪,兔妈妈要出去找食物,它担心小白兔孤单,就和小白兔堆了一个白白胖胖的雪人,雪人一下子活了,它调皮地眨着眼睛,朝小白兔笑呢。兔妈妈跟小白兔说了些话,然后就走了。小白兔跟雪孩子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玩了一会会,小白兔觉得有些冷,就回到屋里,点燃柴火,呼呼地睡着了。屋外的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蹿出的火苗,急匆匆地跑过去,勇敢地冲进屋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融化了。 多么善良的雪孩子,为了救出小白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雪孩子虽然融化了,但我们相信,它一定会永远留在小白兔的记忆中。它提醒小白兔,也提醒我们每个小朋友,在危难之中应如何对待朋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