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陋室铭》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作练习,掌握“铭”这种文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教室取名“德馨陋室” (教室布置时取名)吗?这个词有何意义呢?这个名称是由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禹锡的《陋室铭》。(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柳”、“刘百”、“刘兵客”,作品《竹枝词》、《秋词》等(学生根据预习介绍)。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2、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座右铭”、“墓志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感知,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时理解文意的基础。) 学生自由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准、读顺。 听教师范读,对照字音、停顿,纠错。认真听并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抽生单独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后进行评价。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提醒学生注意勾画重点字词,写好笔记)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该环节为按照预先设计实施,主要由学生逐句翻译。)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名:著名。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案牍:官府的公文。 鸿儒:博学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强调“形”是使动用法,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有何之陋?) 3、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先由说“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b、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 答:不是,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虽写陋室却表现了“陋室不陋”。 c、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写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适。 d、作者明写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而且还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答:引古代贤士的名室来证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样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却以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写作手法分析: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思想) 五、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文言字词积累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水 陋室 环境之幽雅 名 灵 德馨交往之儒雅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情趣之高雅 类比 课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成颂。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四、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课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