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 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 买卖 出售 驮着 构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饭馆 一堆 一模一样 付钱 标准 牙齿 莫西奥图尼亚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 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 (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 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 (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并能用语言描述化简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口答 (1)6m减去5m的差; (2)8b减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与2x的和再加上3。 小结: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书店里购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x元,小胖买了3本,小丁丁买了2本。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决问题一: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交流、反馈:3x+2x;(3+2)x 师:你能将式子3x+2x用更简单的结果表示吗?为什么是5x?(3个x加上2个x就是5个x。) 板书计算过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们一共要付5x元。 师:式子3x+2x可以用简单的5x来表示,这就是对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简,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化简) 提问:想一想,将3x+2x化简为5x,运用了以前学习的什么运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小结: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决问题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师:你能将3x-2x化简吗?(3个x减去2个x是1个x)写出化简过程。 板书计算过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试一试 化简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结合律化简 1、出示:每本练习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亚各买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馈,结合学生反馈板书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结:将33x化简为9x,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试一试 化简:5x4 34a+6a 三、练习 1、化简下列各式 刚才的这些算式哪些能化简,怎么化简? 6m-5m 8b-5 7x4 5x+2x+3。 再来两题难一点的 92x-3x (15m+9)3 2、判断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选择题 长方形的长是3a厘米,宽是2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将一个式子化简后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小朋友在每个季节的美好愿望。 3、熟练运用鼠标“单击”“拖动”等方法打开课件、利用课件学习。操作游戏来巩固识字和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作游戏巩固识字,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生字“熟、温、街、脸、尝”的识记方法。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树”。 【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电脑这个朋友吗?今天我们就和电脑这个朋友一起学习一堂语文课。 2、看图引出课题:(打开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上面有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有什么? 生:图上有一位小朋友在画画。(画太阳)(画风景)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的课文就与这位小朋友的画有关。 (操作课件,课题出现在图上)好!我们一齐读读课题吧。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即利用电脑来学习语文课。看图引出课题,目的是借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课文写了什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一定想读读课文了吧。请大家打开书第81页。 谁能说说,刚开始读一篇打捞的课文应臬读? 生:要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借拼音多读几遍。 师:好!同学们很会学习!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识生字: 师:课文大家读通了,文中的生字大家认识了吗? (操作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条)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生:(自由读生字) 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小小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生:我来开!我来开! 师:(操作课件,逐个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小火车”开得可真快!谁能给生字组组词? 生:我给“街”组词:街道;我给“伙”组词:伙伴; 我给“温”组词:温暖;我给“熟”组词:成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 (操作课件,进入游戏页面) 师:大家看清了吗?老师是怎么进入这个游戏的? 生:老师是单击了小兔子旁边的“游戏”按钮进入的。 师:(单击“开始”按钮,游戏开始,演示游戏的操作方法:小天使手拿气球飞来,气球写着一个音节。若单击相应的生字,小天使便飞走,另一个天使飞进。若单击错误,便飞不走。) 师:请同学们自己操作鼠标,玩游戏吧。 生:动手操作游戏。 师:(巡回指导) 设计思路:运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课标》强调: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认字这一环节上设计“小天使“的游戏。一方面巩固学生认字,另一方面熟练了鼠标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自由控制节奏、次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三、分析、记忆字形 师:(在黑板上贴出“生字树”,树上的每一个果子写着一个生字) 同学们,“生字树”结果子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果子上面的生字。这些果子就是你的了。请大家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生:(小组内交流)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伙”,大火的“火”加单人旁就是“伙”。 师:还有哪些字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 生:“伴”、“因”、“季”、“挂”、“冻” 师:(把果子分别送给发言的同学)剩下的生字还能用什么方法记? 生:用“孩子“的“孩“去掉子字旁换成言字旁就是“该” 师:(请发言的同学上来摘果子) 看来剩下的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记,我们一齐来请教电脑朋友吧。请大家单击打 开“字形”按钮,看看电脑有什么好办法? 生:(自己操作,打开字形页面分别点击“熟、温、街、尝、脸“观看课件演示的五个动画) 师:现在你记住这几个字了吗?怎么记住的? 生:把“行”分开,中间加两个“土”就是“街”; 把经常的“常”字下面的“吊”换成“云”就是“尝”; 把“热”上面左半部分的提手旁换成“享”就是“熟”; “温“字像太阳下面有一盆水,水在蒸发,冒出蒸气。 “脸”左边月字旁,右边像一张脸。 设计思路:基于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去记忆字形掌握识字的方法,养成识字的能力。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运用“生字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五个较难识记的字拿出来,设计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获得信息,找到方法、规律,体现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哪个季节?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把答案用操作游戏的方式告诉老师。 (打开“送太阳”游戏,告诉学生操作方法:运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按课文内容,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拖送到四个季节的图片中去) 生:(动手操作游戏) 2、逐段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 指导学习第一段: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谁能给他提点建议? 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指名读课文) 师:谁知道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把绿太阳送给夏天? 生:因为夏天很热,如果有个绿太阳就会感觉非常凉爽、舒服。 师:(操作课件,出示夏季清凉图)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夏天都能这样清凉该多好啊!谁能再读读这一段,让大家能感受一下清凉。 生:(指名读) 师:(范读指导) 生:(齐读) ⑵ 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有感情朗读。若读不出感情,便进一步进行引导: ① 师:金黄色的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高兴,因为有很多水果可以吃。 师:我们一齐读出这种高兴的语气来。(或进行范读) ② 师:在最寒冷的冬天,红太阳会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温暖。 师:对!冬天,红太阳温暖着大地,我们再也不会冷了。听老师读第三段,你能听出暖和的感觉吗? ③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想给春天画个什么样的太阳? 生:我画个粉红色的,我希望到处开满粉红的花; 我画个绿色的,我希望大地充满生机; 我画蓝色的,我希望天更蓝、海更蓝。…… 师:你能赞美一个春天吗? 生:春天真美啊! 春天百花齐放,柳红花绿…… 师:我们一齐用赞美的语气读读第四段吧。 生:(齐读) ④ 齐读全文。 设计思路:由于全文这四段结构基本相同,我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二、三自然段,通过检查朗读来检查自学的效果。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自己操作课件,欣赏四季图。最后一段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给春天画太阳,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类。 五、拓展练习 操作课件,打开儿歌“种太阳”。 师:请同学们课下自己读一读这首儿歌,下节课读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揭题导入: 1、 出示课题:老师:今天我们学习-----《杨氏之子》。指名读题,齐读。 2、 解题: 老师:知道题目意思吗? 学生:杨氏的儿子。 学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马老师父亲姓马,马老师就是------生(马氏之子) 老师:(指名) 你父亲姓 ----王,你是-----王氏之子 老师:你是----李氏之子 你是---- 二、节奏诵读文言文: 1、 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觉得可以了就举手示意。 2、 检查自读情况。 老师:有人读就有人听,读文言文时要要有停顿,同学们要仔细地听。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读得太快。 学生:句号处要停顿。 再指名朗读,评价。 老师:有没有什么地方和他们读得不一样? 学生:…… 老师:有些地方没有标点,但你们有停顿,是哪些地方? 学生:孔君平 ? 诣其父 中间有停顿 (老师马上在中间处打上问号。) 学生:家 ?禽 学生:杨氏子? 儿? 父? 3、再读课文,释疑,读出节奏。 老师:文中有个多音字。为wèi 而不读wéi 同学们,有问题我们就要读课文,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看注释,想想意思,你肯定会有收获。 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读着读着,想着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自学互助,读好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学生:孔君平是人,后面要有停顿。 老师:孔君平是去干什么? 学生:拜见杨氏。 老师:拜见,怎么知道的? 学生:下面注释写着诣就是拜见。 老师:现学现用,马上就知道字义了。 学生:孔君平拜见杨氏,杨氏不在,把他儿子叫出来。 老师:再读这句,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吗? 学生:解决了。(老师划去先前画的问号) 老师:是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好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那 夫子家 ?禽呢?我们现在家禽要连起来,指什么? 学生:鸡鸭鹅 老师:听说过养孔雀吗?(没有)孔雀是指什么?(鸟,会飞的鸟。)那么夫子家禽就是---- 学生:夫子家的鸟。 齐读。 老师:知道句子的意思吗?指名说。 学生: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父子家养的鸟。 读好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老师:君家 后面要停顿吗? 学生:要 学生:君在古文中是对别人的称呼。 老师:这里谁为谁设果? 学生:为孔君平设果。 老师:谁为孔君平设果?( )为( )设果,果有杨梅。课件 学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老师: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之后感觉怎样?学生:简洁明了。 师 :为什么不是孔君平为杨氏之子设呢? 学生:应该主人为客人设。 老师:你很会学习,感谢你。 老师:同学们,读读注释,想想意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会意文言文: 1、 齐读课文。 2、 了解文章大意。 老师:古文跟现代文写法上有些相似,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是围绕一个句子来写的,哪个句子? 学生:第一句。 老师: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 学生:子九岁。 老师:是吗? 学生:聪慧 学生:十分聪慧 指名读,齐读。 老师:甚聪慧就是--- 学生:很聪明。 老师:这么简单的故事,杨氏之子甚聪慧又从哪儿知道的? 四、领会妙处,运用文言文: 结合学生的体会,引入人物对话,感受语言的精妙。 再读课文,杨氏之子甚聪慧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从对话中看出了他的聪明。 老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以下是师生合作读的内容。) 老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笑。 老师:为什么会心地笑? 学生:老师一次比一次读得重。 学生:比较好笑。 学生:老师说个没完了。 学生: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同学也把提示语去掉。 老师:你觉得老师在刁难他吗? 学生:不是。 老师:你更感到什么? 学生:他们两个在开玩笑。 老师:孔君平把玩笑开在哪里? 学生:开在姓氏上。杨氏姓杨,杨梅中也有个杨字。孔君平的玩笑开在水果上。 老师:琢磨一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他把杨氏子和杨梅联系在一起,杨梅和杨氏成了一家人。 老师:这么会听的孩子。用一句话就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老师:仅仅表现他会听吗? 学生:他还很会说。 学生:也跟孔君平开了个玩笑。 老师: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杨氏子说,------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老师:杨氏子真会听,回答得如此巧妙。他的聪慧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应声答曰就是马上回答,脱口而出。 老师:还有其他词吗? 学生:不假思索 毫不犹豫 老师:多么聪明的孩子!不仅会听,还会应答。这真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感受一下。老师是孔君平,你们是杨氏子。角色朗读。 老师:我们换一下,老师是杨氏子,你们是孔君平。角色朗读。 学生:此是君家果。 老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这样可以吗? 学生:不可以。 学生:未闻不仅让孔君平下了台阶,还不让他尴尬。 学生:不能去,杨氏子是个小孩,应该有礼貌。 老师:语言要婉转,像张老师这样,太没礼貌了。 老师:杨氏子只有九岁,但他却说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真的很聪慧。 五、背诵积累,延伸拓展: 老师:这篇文章出自一本书《世说新语》,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看看。文章中的生字我们再来记一记。出示课文填空题。 此时铃声响起。 老师:课文填空题同学们可以课后填一填。 老师:这篇古人一共只有55个字,会背诵的同学面朝下面听课的老师背诵一下,不会的也没有关系,可以看着读一读。 老师:谢谢聪慧的孩子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媒体】 PPT 【教学方法】 发问与质疑式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已知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论证: 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 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 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 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 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评析文章 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下列三个问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 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 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 参考提示:对下列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部分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 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王子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 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课堂实施: 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 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 (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 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 四、延伸拓展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课外阅读《发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较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