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和做课文原文 |
范文 | 说和做课文原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和做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5、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①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②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③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①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②“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③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三、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①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②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③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⑤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明确: ①第一、二自然段。 ②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③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语句(略) ④“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⑤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②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③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他做了几件事?反应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二、探究学习: 问题: ①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②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③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明确: ①(略) ②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③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匪浅 ,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四、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