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梁实秋 读书札记 |
范文 | 梁实秋 读书札记 引导语:梁实秋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下文是有关他的《梁实秋读书札记》的读书笔记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梁实秋读书札记》读书笔记《亲切的风格》 亲切的文风要求写作如谈话,同时要字斟句酌,恰到好处。方言的使用多用于对话,更有韵味,行文还是通俗些的好。 他的这篇文主要是对英国批评家Hazlitt的文章《论亲切的风格(On Familiar Style)》的观点提出一点想法。首先,他肯定了作者的观点,之后他又拿出一句话说也还可以在加斟酌”。其实原文的意思跟他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他单拿出来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我觉得他的话只是对原文的一种细化和补充。当然,这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有一种精神是值得一学的,那就是对他人甚至是权威的质疑精神。这一点正是我所欠缺的,说白了就是在读他人的作品时缺少思考。(11.23) 《纯文学》 文章首先通过东方的王国维和西方的一些一些作家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没有太多附加的深意,仅以写景或抒情的文学表现方式。 接着又举例说明现在纯文学、纯文艺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同时讲到不能一味追求纯文学、纯文艺以致变得狭隘。 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不够纯,不是大病,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很多事情不能以绝对化的眼光来看,否则会变得狭隘。要与时俱进,也要保有初心。 《莎士比亚与性》 我认为莎氏原作猥亵处,仍宜保留,以存其真。在另一方面亦无需加以渲染,大惊小怪。”作者态度很坦然,的确,作品是怎样的,都是读者读出来的。你是个怎样的人,就读出怎样的文章。大惊小怪、刻意的改变常常适得其反。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即使主流如此,我们也得保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是吗? 《莎翁夫人》 从文学作品中挖取信息的能力是我欠缺的。有时不会深入去想,有时想了也懒得去求证。 这篇文讲了一个可怜的妇人,一场可悲的婚姻,别的没有看出来。 《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 所谓时代错误即是把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东西于其尚未出生、尚未发生或尚未产生的时候就提前予以陈述或提及。”(反之亦然) 该篇讲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些时代,错误和其他小瑕疵。这些都是极细小的点,像我这样的人压根看不出来,因为书读得太少,知识太浅陋,而且不会这么细致。 作者最后说而戏中这许多许多瑕疵,还任由它谬种流传,没有人能成功的予以纠正,其故安在,可深长思。”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人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抑或是没有对书本的怀疑精神……不知,不知。 《玛丽·兰姆》 之前看梁遇春写查尔斯·兰姆的故事,知道他有个患间歇性疯病姐姐,原以为只是个普通人,今天才知道原来也是个文学素养较高的。两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能设身想他人之苦痛,这样的人有着一颗怜悯之心,也是值得作为榜样的。(11.30) 《拜伦》 拜伦乱乱这是既定的事实,不应该大肆渲染,也不用刻意回避。事实如此,多说无益。其实我对这件事无感,我的道德标准从来只是约束我自己,甚少对他人有要求。于我而言,拜伦是个诗人,我只欣赏他的诗歌,至于他的为人处世,与我并无关联。或许会有人说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需注意,以免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可是我觉得只要自己心中有标准,难道会让别人带偏吗?其实现在的娱乐圈也是如此,常有些人说某某明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下面人一圈骂,又有一圈他们的粉丝出来维护,结果双方开始骂战,动不动就上头条。我觉得这很没意思,我觉得明星只要他演的东西好看,他就尽到了自己该做的职责,至于他的为人,我不关心。学好学坏最终决定权都在自己身上不是么?再说了,不道德的事身边到处是,何必抓着人明星不松手呢?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狗仔挖人隐私似乎更不讲道德呢。(⊙o⊙)…一不小心说偏了。作者最后写的后记承认自己无知,遇到他人指正错误可以及时改正,要学! 不是我不够好,不配居住在这个国家,便是这个国家不够好,不配留我住下来。”喜欢这句话。 《那施》 我知道了有个有趣的人叫那施(Ogden Nash),写了一本叫《The Golden Trashery of Ogden Nashery》的诗集。他写了一首有趣的诗。 日本人 日本人多么彬彬有礼; 他总是说,请原谅,对不起。” 他爬进了邻居的花园, 他微笑着说,我请你多包涵”; 他鞠躬,很友善的咧嘴一笑, 把他一群饥饿的家人招来了; 他咧嘴笑,然后友善的`鞠躬; 真抱歉,现在这是我的园庭。” 《林肯告别春田》 作者说,凡讲演词及正式文告之类要直截了当,不可空洞冗长,惹人厌恶。要修辞立其诚。深以为然。林肯的《告别春田》是个好例子,反观现在的许多讲演和会议讲话,我只能呵呵了。 《沉默的庞德》 庞德是一位沉默的观察者、倾听者。作者对他的才华很欣赏,对他站在法西斯一面感到惋惜。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李白也是醉死的。他企图抱月,在黄河里。’滚滚黄河里还能看到月亮!”不懂其深意。 《绥夫特自挽诗》 讲了一个有趣的人——绥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作家)。他爱国,爱讽刺,爱用反语。 《布劳徳斯基的悲剧》 一个有才能、深爱着家乡的诗人,只因为他的诗、他的人不能、不愿为当局所利用不得不离开。因为有头脑、有骨气被当政者排斥,是多么悲剧啊,作者为之愤愤。(12.1) 《约翰孙的字典》 写了个极有个性的人物,第二段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从外貌、神态、动作到他的性格,点虽小却活灵活现。 他的字典一方面是他的博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的体现。 《造谣学校》 对女人最狠毒的诽谤往往是来自女人。” 流言止于智者……可惜的是,智者究竟不多。” 虽说我不会造谣,但有时还是会跟个风。希望我能够改变,成为智者。 说闲话的,貌似大都比较无能,要尽早脱离这个群体,从外而内,循序渐进。 《奥杜邦》 从奥杜邦画鸟栩栩如生,作者猜测他是一个爱鸟之人,然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极爱猎鸟的人,作者大跌眼镜。 接着讲述自己和外孙对小动物的爱护,然后写外国教育中爱护小动物和猎杀动物娱乐之间的矛盾。作者对西方社会猎杀取乐的行为十分不耻。 我对小动物没有特殊的感觉,从不与它们亲近。它们不碍我最好,讨我嫌的时候也只是会把它们赶开。遇到受伤或死去的也只是稍稍心紧一下,很快就忘却了。想来我是个冷漠的人吧。 《沙发》 诗的题材,俯拾皆是,不分雅俗。雅俗全在诗人。 这篇文我我不懂,也不求甚解,因为无感。 不过没想到又看到了《疯汉骑马歌》,梁遇春在文章里提过,似乎作者(库泊)是个极有个性洒脱的人。 《猫》 对动物无感的我直接略读了。但似乎写得蛮好的,果然有无感情对一些文章还是很重要的。 《大街》 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提供答案” 这本书好像还不错,夫妻之间该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模式?两个价值观迥异的人可以在一起吗?丈夫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女性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还是回归家庭……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布道书》 不了解,不喜欢。 《亚瑟王的故事》 书读得太少,没看过这个故事,看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桑福德与墨顿》 十八世纪英国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教育故事,看看挺好的。用作者的话说一部作品之禁得起时间考验,必有其永恒之价值。” 这部小说是受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影响,但在自由主义的教育精神之外,又加上了道德教训,这就是英国民族性和法国民族性不同的地方。”(12.03) 《不管怎样》 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的,想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了解那个时代。但是有种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还有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那就是人性的力量! 一个真正的诗人,不需要太多正规教育,但是不能少了奔放的热情、独立自尊的性格和自然的诗歌的禀赋。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英国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与独立平等的要求,也是维护人类尊严的有力呼声。 《扫烟囱的孩子》 扫烟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在了解了背景后再读布雷克的两首诗,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与讽刺的手法,令人倍感辛酸。 《虹》 古时虹蜺二字连用,似乎是指近于龙的一种动物,雄为虹,雌为蜺,色鲜盛者为雄,暗者为雌。”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随着阅历的改变而变化,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这时才算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吧。 自然是个神奇的存在,细细发掘会有想不到的神奇,但是,总得保持着一刻尊重的心吧! 《忽必烈汗》 无感略。 《尘劳》 对诗歌的形式什么的没有太多关注,我只知中国古代诗歌格式较严谨 。西方的诗歌、现代诗在我看来似乎都是随性而作。我更关注其内容。这首诗反对过度的物质享受追求,主张归真返朴,是我认同的,这样子人似乎可以更有幸福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