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回乡优美散文 |
范文 | 回乡优美散文(精选2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优美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乡优美散文 篇1一次放假,让我又有机会接近那个远方的故乡。天还未亮明,列车就缓缓地驶进了这座小城。 清晨,当星星还未闭上它们疲乏的眼睛,当东方的天空还未现出一丝鱼肚白。南方的小镇,阴雨绵绵,天气是别样的湿冷。我一个人,把自己裹得紧紧的,背着背包,在汽车站的站牌下来回踱步,等待着回家的第一趟班车。大街上,街灯依稀亮着,小商贩们也开始摆起他们的摊子,远远的,几个环卫工人正在街灯下扫街。 多少次了,我都是站在这个站牌下,等着回家的班车,可在这料峭的清晨还是第一次。此刻,天空用黑暗洗去了城市的喧闹,大地用寒冷拂去了城市的狂热。在这个充满寒意的清晨,我是第一次感到这么清醒,第一次感受到了回家的凉意。一时间,我竟不敢相信我是在这个老地方等着回家的班车。 没错,当我拿着我的车票在出站口等待检验时,我发现,车票上显示得没有错,我是在回家;当乡音再一次响在耳际时,我已不再胆怯得不敢问来人。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我这是在回家,在回到我阔别的家乡。可是家乡对我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四年前就习惯了一个人独自飘泊,我甚至对家乡有一种漠然的感觉。回家、离开、再回,离离合合,仿佛是无休止的轮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回家已经不能再给我增添特别的意义了,我像是为了要完成功课一样,机械地做着这些事儿,年复一年。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我不远千里来投奔它,每每都带着一身的疲惫。 对于于返乡所带给我的感觉我已习惯,因为不能增加任何其它别的内容,这种习惯已让我有点木然。无可否认,家乡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的东西,我一切熟悉的清纯的感情无不来自于它。我的第一声啼哭,我的第一次站立。第一次歪歪斜斜地写上自己的籍贯,第一次甜美地爱上一个女孩。如果家乡对我来说只是我的人生准备阶段的话,我想我准备得已经充分,所有的由家乡所带给我的美好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血脉里,这些,已足以支撑我的丰满,足以推生出一个走出去的我。家乡是我人生的开始,而现在却不如起初的那样,它已不再是我的全部。家乡,我在你这里出生丰了我的羽翼,但像所有翅膀长成的鸟儿一样,我也要弃巢高飞了。我已经长大,我要走了,背离你,请不要怜惜和不舍,我也会毅然决然地上路。没错,是你孕育了我,我骨子里还有你的血,但你不再是我终生停靠的港湾。我愿意把你当作我生命中的一道熟稔的风景,当作一个故人,我会经常造访你,但你已不再是我的一切。 我常常想,我或许已经足够成熟,这种成熟使我对家乡有种与日俱增的敌对。假使我已不得不离开,我多想做一枚随风飘扬的薄公英,离开母亲,离开家乡,离开她,独自去流浪。 回乡优美散文 篇2十点半被“去哪儿”的购票提醒铃声吵醒,恍然间发现可以买回乡的火车票了,也就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踏上回乡的路途了,谈不上有多么欢喜,不过总还是期待着那归途上的风景,自然这是我选择火车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比较实惠。 就打算买一月十二号的票了,“”一天只能取消三次订单,选择硬卧,第一次上铺;第二次中铺,忽然一想其实没必要那么着急回家的,至少留一天时间去采购特产,便觉得推迟一天回家也可以,心里这样想着,那就明天买十三号的票吧;第三次下铺,我取消了。 回乡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欢喜的,对我这个略微自闭的孩子来说,那是多么混杂的情绪啊。我热爱着归途,渴望着浪费时间去穿越空间,可让我自己停下来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我自己的感受里,即便是那短暂的停顿都是那么可怕的。停下我要说什么、做什么?倒不如让我一直在路途想什么来的好些。父母亲,我倒是挺想你们,我知道你们无时无刻的不思念着我,这个少言的孩子。想念乡里,停留吧,至少那里可以确定没人会伤害你,对吧? 乡里,哪里需要担心什么,孩子体格好着,也在努力着丰满羽翼。何况我即将与你会面,那山应该会长高零点五厘米,又长出几棵针叶松,那水库水面结着五厘米厚的冰,看得到水下缓慢游动的鱼群。或许回家的时候,有一场雪,每家每户红色瓦片上覆盖着或薄薄或厚厚的雪。傍晚来临,仍旧是白色的空间,那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像是被冻僵了,慢慢的扭曲上升,到那灰色的云处消失了。 那条路还好吗?哪几棵树还撑得过这寒冬吗?家里还暖吗?姥姥身体还好吧?嗨,原来我更想家了啊! 回乡。 回乡优美散文 篇3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挂钱,怎么去迎接红红火火的大年? 回乡优美散文 篇4故乡是我亲情维系的根脉,是我魂牵梦绕的乐园,是我遮风挡雨的港湾,是我心灵所寄的宿营。 蜗居县城已十余载,城市的喧嚣纷扰、风尘辗转,使我对乡村生活无限神往。在县城的日子我似一匹永不停蹄的野马,为寻一顿草料和安身之所而呕心沥血,昼夜奔波。转眼间,已是金秋时节,正是思乡的季节,乡下的秋天正是硕果累累,满园丰收的景象。我的乡情也像金秋的庄稼日益饱满、日益沉甸。 望眼欲穿,归乡的路曲曲折折,蜿蜒逶迤,沿途高山流水,一路风景宜人,和记忆中的故乡比起来既熟悉又遥远,以前天然坐落的村舍已成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田间的羊肠小道已成为宽阔坦荡的马路。我开始缄默,城市的喧哗与功利在逼迫我风尘仆仆,不知疲倦地做一件件急功近利春风得意的事。我知道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境况。城市的纷争势利、浮躁芜杂在无时无刻驱赶着我去做一件贴满光环的羽衣,好让自己耀眼显贵,好让自己满足虚荣,那样我才在城市里活的风光无限,活的有滋有味,活的称心如意,活的像田野里的一株玉米、大豆或高粱在秋日结满丰硕的果实,活的像春天里姹紫嫣红的群芳骄人的艳丽诱人的芬芳。但殊不知人生如梦,只要做好自己,何必强求被人抬举,被人奉若神明。 当有一天,别人问我到底是不是城里人时,我才幡然醒悟,城市到底给了我什么?成功或是幸福?我扪心自问,乡村的生活在我心里有多少分量?寻根之情,畎亩之情,感恩之情是否已经消退?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我是农民的孩子,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这时我才明白我在城市摸爬滚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庄稼人,就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吃过红薯,就是为了走出生我养我的偏远山村,这又是一件多么悲悯的事。 我觉得我该回乡了,因为那里有我含辛茹苦地耕耘的父母,淳朴厚道的乡亲,耳熟能详的乡音,生生不息的一代代人,魂牵梦绕的水土。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太阳刚涨红了脸,我深情地踏上了归路,路上的庄稼似孕妇一样丰收着爱的喜悦,饱满成这个季节最让人心旷神怡的画面,把大自然点缀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沿途有大豆,玉米,高粱,地瓜,苹果,桃李,这才是自然界最原生态的东西,这才是返璞归真的乐园,这才是琳琅满目的景致。这些都是养活人类的粮食,这些都是祖祖辈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 走进故乡,天永远是那么的蓝,水仍旧是那么的清,人依旧是那么的亲。在那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轻狂游侠的少年,有我牵绊永恒的乡情。回乡的路是我不知不觉走过的,看着远在天边的路,只要把左脚抬起,右脚就到了,我恍然大悟,只要心有所系,情有所属,回乡只在一念之间,一步之遥。 回乡优美散文 篇5五一小长假,孩子们都放假了,我和老伴儿也有了闲暇时间,便驱车回乡,看望老母亲,参加同学、老知青孩子的婚礼,与老朋友相聚。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愉悦、快乐、欢欣相伴左右,累并快乐着。 一、看望老母亲 老妈患脑干出血后遗症已经八年了,前几年由大弟、弟妹照顾,最近几年由老弟、老弟妹照顾。老妈很刚强,虽然身体已经很衰弱了,她依然坚持每天都坐着,看着满屋的花草和窗外的蓝天。整洁干净的卧室里一点儿异味都没有。 每当节假日,我们都回来看望老妈,她看着我们大家说说笑笑地逗她开心,脸上总是堆满慈善的笑容。妈妈不能说完整的话,有时候思维很糊涂,但是可以做到有问必答,即使回答的话语不甚明白,我们也很开心。 弟弟、弟妹,妹妹、妹夫,还有从哈尔滨回来的大侄子,围着老母亲说这说那,不管她是否听懂,大家都去和她老人家说说话。老母亲最疼我,因为我是老大,小时候家里困难,等家境好转了,我也出嫁了。所以妈妈总惦记我。弟弟、妹妹们问老妈:您最喜欢谁啊?妈妈回答:我大姑娘。那天,我站在妈妈面前,问道:你大姑娘在哪儿呢?她看看我说:这不在这儿呢!我激动得用双手抱住妈妈的脸,心中一股热流涌动,我觉得好幸福啊,年迈的老妈的记忆里总是偏爱她的大女儿,是我的幸运,是我的福分啊!谢谢老妈,我们爱您! 看望老妈,也是我们姐弟聚会的日子。老弟准备好各种食品,大弟和二弟做菜,满满两大桌子色香味美的菜肴和白酒、啤酒,一大家子团团围坐,和谐、欢乐的气氛在屋子里荡漾着,浓郁的亲情与香喷喷的酒菜媲美。我们共同举杯祝愿老妈长寿安康,祝愿我们的大家庭和谐安宁。 二、喝喜酒,聚旧朋 五月,是个美好的月份,不仅仅是花红柳绿,更是充满喜气的月份。好多人都选择五月初给孩子办婚事。我的同学和老知青中,就有三份结婚的。喜酒连上顿的喝,老友天天聚,很是开心。由于这几份婚宴连上了,要多呆些几天,老伴儿自己先开车回市里,我自己留下参加婚宴。 我的同学伟的儿子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电信总公司工作,36岁了,才张罗结婚,伟夫妇都是我的同学,他们煞费苦心,几经周折,才找到了9位同学。有的已经英年早逝了,有的在外地投奔儿女,有的重病在身不能前往。我们几位相聚,真是感慨万千啊!当年在泰来一中上学时,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如今年过花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唯有那神韵还保持着孩童时代的轮廓,也早已是历尽沧桑。我们互相留下联系的号码,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争取保持经常联系,聚一聚,聊一聊,寻找青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在美好回忆中汲取快乐的甘露,滋润老迈的年华。 李大哥是我们的老知青,老伴去世,女儿还是抱养的。他自己在养老院居住,在他的弟弟和老知青的张罗下,为她唯一的女儿操办婚事。我们老知青们大多都来参加这个与众不同的婚宴。参加婚宴的人数不多,唯有我们老知青这个群体人最多,大家凭的是老感情,知青情。他的家人很感动,分别来给我们敬酒。李大哥因身体原因,只能坐在轮椅上呆呆地望着我们…… 贤惠也是我们的知青姐妹,她的儿子准备在外县结婚,她先邀请老知青们提前喝喜酒。还专门约我老伴儿回来给她主持酒宴。五月五日,气温达到28摄氏度,我们都换上夏装,高高兴兴地来参加喜宴,一共聚了二十二位老知青,十四位男士,八位女士,坐了满满两大桌子,没等酒宴开始,就热闹非凡,还有一位刚从威海回来的,正巧赶上了,也给酒宴增添不少乐趣,我风趣地称他“海归”,说说笑笑,开着玩笑,大家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女士们一个劲儿地唠嗑,说不完的话;男士们一个劲儿地喝酒,说不完的笑话。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没有任何的隔阂,没有任何的拘谨,只有开怀的笑声和欢愉的话语。 三、朋友相聚,情意浓 得知我的老同事、原秘书长逸人兄回家定居了,也是乔迁之喜。因他家原来的楼房动迁,盖了高层,今年才回迁入住。用秘书长的话说,在外漂泊三年,终于回自己的老窝了,很值得庆祝一番。我和梅妹一起张罗着与几位老朋友聚一聚,没想到这聚会逐步升级,第一天吃火锅,第二天吃大餐,第三天竟然到乡下去吃农家鲜。 秘书长有三个优秀的女儿,都在外地有着很好的工作,这三年来,他们夫妇就在三个女儿家居住,哈尔滨、上海、安徽来回的转,那里的条件都比县里好百倍,可是老两口就是想念家乡的小城,如今回迁入住了,心里特别高兴。人们常说,人年纪大了,要做到四有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有一个老伴儿,有一个老窝,有点老底儿,有一帮老朋友”。这话真有道理啊。人老了生活习惯与年轻人不同,老两口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心才踏实。自己有储蓄,生活不用愁。有和自己贴心的老朋友,生活不孤独。 这几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着往昔一起工作的事情,更离不开当初互相关照,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大事小情。我们相聚的人数不多,都是秘书长的铁哥们,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这些人都曾经在领导层做过主要领导,都是比较正直、智慧、谨慎、敦厚的人。回首往事,无怨无悔,经历充实,心里踏实。谈笑风生中,互相交流着做人、做事的真道理,交流着如何面对人生,面对退休生活的经验和体会。我们曾经是同事,如今,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 走进五月,春意盎然。走进五月,神清气爽。饮美酒,聚亲朋,叙友情,话人生,乐在其中。远眺鸭绿鹅黄,近看流水潺潺,闻草香淡淡,听鸟鸣声声。美哉,五月,美哉亲情友情! 回乡优美散文 篇6终于踏上回乡的路。 客车出城十几里就开始了盘山公路,不是在半山腰七弯八拐,就是在山顶匍匐前行,要么在山脚左摇右晃。客车在这崇山峻岭间行驶,人,像坐在摇篮里。 清早的太阳斜照着青山。山,格外郁翠,格外明丽。看着这样的美景,我的心情也格外清灵,格外祥和。群山绵延起伏,崇岚叠嶂,蓊蓊郁郁,林海苍茫。汽车穿行,白云后移,山峰倒退,我思绪袅绕,过往飞驰。 这条回乡的路我步行走了四次。此时每一次都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第一次是我十六岁那年的正月母亲陪我走的。那年正月初下大雪,眼看离我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积雪还是很厚,还是不通车。那时通往县城的客车每天只有一班,说是客车,其实是大卡车改造的简易客车,就是车厢四周安有木板,中间有铁杆,去得早,就能抢到“凳子”。我们把这客车叫做“代客车”。可是那年正月到我快上学的时候了,这“代客车”还是没有,一家人都很着急。到正月十四去站口打听依然没有,母亲就决定步行送我上学。这条通往县城的路,母亲也没有走过,又是雪路,走去,很难哦,我对母亲说晚几天去,母亲不同意。就这样母亲打点好我的行李,正月十五一早就陪我走向县城的路。 从我家到县城有一百二十几里,山路,雪路,一天肯定走不到。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天已经很黑了,我和母亲都很累,可是离县城还很远,只好找人家住宿。大山里人户本来稀少,那时住在公路旁的人家并不多。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人家,那天那户人家很热闹,一问,在过事情。主户不能安排我们母女住宿,倒是一个走人家的婶婶在一旁听了很爽快地叫我们到她家去住。没有想到她家住在山脚下,我们跟着她绊着很深的雪,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第二天我站在婶婶的门前看着远远地快到山顶的公路,想好远啊。那户人家至今还在,后来多少次我坐在车上,路过这里,看着山脚下的那户人家,那夜绊着大雪和母亲走下山林小路的情景总在眼前浮现。 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只有四十几里了,客车一驶进家乡的边界,我就倍感亲切,倍感温暖。这四十几里山路我不知走过多少次,从我十三岁考到镇上读书就开始走这条路。在这条路上,哪段可以超近走小路,哪个地方我装着吃的背篓放在上面歇息过,甚至哪个地方坡陡因大雪我摔过跟头,都一一记得。我更不会忘记每两个星期放一次假上学时,母亲天刚刚亮就送我上学,一直送我把那长长的阶梯似的山路走完,站的山崖口对我说:“明啊,我就送到这儿了。”在这四十几里的上学路上就是这段山路最陡,我们叫它“梯子坎儿”,公路当然是绕山走,若走公路要多走五、六里呢。走完“梯子坎儿”剩下的二十几里就好走多了。客车开过“梯子口”,母亲的话语,母亲的身影,母亲说话时的神情,母亲在风中飘飞的额前头发,母亲凝望山脚公路的眼神,都一一在我眼前闪现。 这条路上不仅洒下我求学的汗水,留下母亲伴我求学的身影,而且见证着我的很多苦和乐。比如我在镇上工作,每逢下雪走着回家走着上班的情景;那年母亲突然去世,我在镇上找不到车,我一路跑着回家,半路遇到一辆货车,跪地拦车的情景;比如我和他恋爱了,那正月下大雪他走着去我家,又和我一起走着上班的情景;比如我们背着小小的儿子正月回娘家的情景…… 我没有调到城里这条路我是经常要走的,即使在镇上安了家,尽管回去匆匆,也隔不多久。 记得我调到城里的调令来后,我回去告诉父亲和哥哥嫂嫂,哥哥说:“小妹,到城里了,也要经常回来。”嫂嫂接着说:“小妹再忙也会回来的,这条路断不了。”嫂嫂的话我心里明白,她不是说我回来看望他们。一是父亲健在,二是母亲葬在这里,我是万万都要回来的。是啊,时隔十几年想起当时嫂嫂的话,泪水依然盈满我的眼睛,依然无法抑制心中的悲伤。 健在的亲人我都看得到,他们也常常到城里看望我,父亲除了炎热和寒冷不愿来城里外,其它美好的季节都会来我这里小住。唯有我的母亲安息在这田边,那矮矮的坟头我怎么不会念念不忘呢?时间长了没有回去,这矮矮的坟头总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我只有回去亲眼看看,亲自祭奠,才会在我脑海里消失。 如今哥哥嫂嫂也在城里买了房子,将来也会在城里长住,可是,回乡的路怎么断得了?回乡的路的那一头连着母亲矮矮的坟头,那矮矮的坟头连着我的心,即使我活一百岁,我也要回去祭奠母亲啊! 回乡优美散文 篇7月刚离去,金色的阳光便铺满整个乡村大地,曾几何时绿色的林荫也被染成了淡黄,一点点泛着金光。轻听,不远处传来阵阵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很沉、很亲,却又很欢欣…… 一个唯美的梦,带我走进了久违的故乡金秋,恰值晨初,清风云淡,颇有些微冷,一缕缕凉风轻拂而过,正如神笔马良舞动着神笔,站在崇山峻岭之巅,站在潺潺溪流之畔,站在广袤的云贵高原,站在原始丛林深处,站在枫叶浸染的山谷之间,站在稻香四溢的金色田埂之上,尽情挥豪墨彩,一点点勾勒出这乡秋的别致与静美。 拂晓时分,沿着晨风飘来的,是淡淡的泥土的腐香味道,夹杂着不知名的很浓郁的气息。仿佛,那是早已在记忆里淡化的稻穗飘香,寄托在秋季绚烂的日子里,在五彩斑斓的金秋时节中飞舞,在延绵盘绕的深山丛林之中不停回荡。只见一群刚醒来的鸟雀梳抖着翅膀,继而从枝头上似离弓之箭划下,伴着薄雾拂过清爽的晨空,为着寻觅丰富的早餐,一个劲儿朝着大地俯冲而来。草丛里正专心啃食着残叶的蚂蚱急忙钻进枯叶下面悄悄躲藏起来,接下来便是听从命运的安排了,也不知道谁会成为鸟雀的腹中餐 。 梦回乡秋,城市的纷绕早已不知所踪,在这烟云涌动的乡间,远望去,薄雾轻纱内片片泛黄的秋叶如霞丝般在微风中摇摇欲坠,似起舞的仙子从天边迎来,只为在人间留下些许足迹,再搀一缕清晨乡间的烟火,而后悄悄离去,等待着下一个秋天。荷塘里,一滴露珠还没有干涸,沉睡在莲叶怀间,折射着阳光晶莹剔透,像极了传世不朽的珍珠。一群肥蛙在夜间觅食结束,此时正躲在莲叶下酣睡不醒。只有那秋荷,仿佛被伤透了芳心,正渐渐消逝昔日殷红的容颜,花瓣陨落消香,玉泪无痕,与尘世竟变得越加地遥远啦…… 静听晨鸡欢歌鸣唱,林间“唰唰”碎叶声也竞相而来,杂乱却又不失韵律,打破了秋晨的沉寂,乡秋热闹的一天或许就从这开始啦,此时恰巧遇见忙碌的身影。一位老汉正挑着两旦沉实的稻谷打荷塘边上的小路路过,汗水淋漓直奔着村庄方向阔步走去,褶皱的脸颊布满了丰收的喜悦。我不禁向前问道:“老乡,您何时去了稻田收稻,如此之早便已有此收获?” “趁早,趁早……”,简约而短促的答复,却迟迟萦绕在耳边难以销迹。 赶着老黄牛的牧童,正背着泛黄的帆布小书包,手持一柄长鞭,慢悠悠朝着山里走去,嘴角还不停地念叨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秋之景,吟春之诗,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却渐行渐远,继而模糊消逝了。 轻听,不远处传来阵阵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杂乱却又不失韵律,那是金秋的乡音罢,记忆,早已模糊未曾眷留,唯相见梦里,念乡音,诉乡情,怀梦想,铸青春…… 回乡优美散文 篇8童年在行程里渐行渐远,往事在路途中随风飘散,而故乡却一直都在心上,不曾遗忘。尽管那里早已找不出当年的人事,但是,山水草木依旧,没有丝毫的改变,荡漾着堆叠在我心里的情感。 思念故乡,思念那个欢乐多于忧伤,热闹多于寂寞的地方。儿时伙伴的笑声,还在耳边铜铃般响起,田间人们劳作的模样,还是那样清晰。每一个夜里,我总会回去,再遇当年的人,重复从前的事。 那里的每一天,都是普通人家的日子,白天追赶太阳,夜晚陪伴星星月亮。可就是在这平常的日子里,我们都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跟吃的糖是一个模样。人们把简单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脸上始终保持着满足的微笑。 有山水的地方,就会温润滋养,人们就会柔和善良。那里教给我人事最真的概念,教我最本来的生活方式。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我始终保持着从故乡带出来的性格习惯,用从前的方式过着现在日子,心始终从容淡定。 看过繁华万千,就会想念故乡花草树木的朴素简单。厌倦了车水马龙,就会惦念故乡虫鸟野兽的合鸣,想念那份自然纯粹。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他也惦念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在他的陪同下,我们走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风尘仆仆,归来时,在儿童不相识的相见里,见证了丢失最初模样的心酸。不过,这也不会过多的影响我们寻找当年的信念,稍作整理,继续向前。 头上是今朝的霜雪,脚下是在当年的小路。我认真的走着,脑海里显现出的是,小时候常坐的那块长着苔藓的石头。朝它的方向稍微张望,我心欢喜,狂奔过去。它依然呆在原地,像一位留守的老者,应该很久没有小调皮在它身上穿梭了吧,身上的苔藓长成了梅花状。 坐在当年常坐的石头上,往事涌出心头,我找到了儿时和儿时的自己。那是一段沾染着雨雪风霜,又沐浴着灿烂阳光的日子,我依旧是日子里快乐的小公主,蹦奔来跑去累坏了羊角辫上那两朵蝴蝶花。 转过角落,见到当年自己种下的那几棵柳树,卫士般的守在房后。在日月交替的日子里,它们长成了栋梁之木。静守多年,不见岁月沧桑,竟这般伟岸,是在等我吗? 我和父亲转山转水,走遍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角落,那里都还留着犹新的记忆。每一个不舍之间,都有些一段温暖人心的往事,依旧温暖我心。 我们是带着思念回来的,现在想要带着希望回去,留下点什么。我和父亲清理完房前屋后的杂草,再次栽下几棵柳树,给我们一点年来的盼头。 回乡优美散文 篇9想家时,想家里的一瓦一木,想家里父亲母亲忙绿的身影,想家里入暮时的狗吠声,想家里晨起时的鸡鸣声,想家里热乎乎的饭菜,想家里暖暖的炕头。也想家乡的山与路,还有那方养育了几代村人的水泉,那潺潺的泉水声如同优美的音符总会一遍遍地敲在我的耳边,萦在我的心田,带我漫过时空的界限,回到那段喝着甘甜的清泉水成长的时代。 从我有记忆开始,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是挑水喝的,而取水的地方是一方小泉,我们那里的人都称她为“水泉”。 水泉是由泉眼,聚水坑和一个能让水流出的豁口组成的,说水泉不大,主要是因为聚水坑的容积不是很大,聚水坑的形状类似一口碗,当然是没有碗那么规则的,深不到两米,口径也就三米左右。 泉眼位于聚水坑上方的一个坡棱上,有源源不断的清亮泉水从里面流出来,流入下方的聚水坑中,而在聚水坑的一个边缘处与泉眼相对的位置上,开了一道窄窄的豁口,能使聚水坑里的泉水流出,从泉下方的水渠里流向离水泉有十米远左右的水坝中,这样便使水泉里的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保证了泉水的清新。 听村里爷爷辈的老人说,那水泉是他们的上一辈人挖的,他们也都是喝着泉里的水长大的,直到我这一代,这水泉已经养育了四代人了。 水泉不在村子里面,位于一处农田较多的地方,离村子大概有近两里路的距离,相对我们的村子来说,地势是比较低的。所以,挑水去的时候,是担着两只空桶,悠哉悠哉地晃荡着,但挑着盛满的两桶水往回走着上坡路的时候,就有些费力了,往往挑一担水就要花去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也就显出了水的来之不易。因此,长辈们从小就会教育我们要省着用,不能浪费每一滴水,直到现在,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了很多村里人一种潜意识里的生活习惯。 每天清晨,村里的人们就会早早地起来去挑水,于是,在村里到水泉的那段路上,就看到一个个或直挺,或佝偻的挑着扁担的身影,络绎不绝地忙碌着,在彼此迎面相遇时,你问候我一句,我调侃你一句,伴着清脆的鸟叫声,在朝阳的普照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一群同龄的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及周围各处玩闹,而水泉跟前便是一处我们爱去的地方。我们总会好奇地围坐在水泉边的路上讨论那泉眼里为什么总是有流不完的水;我们会学着电视里看到的情景,在水泉边演绎不同的画面,泉水常常也会成为我们所用到的道具;我们会在玩得渴了的时候,用树叶折成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趴在水泉边上,舀水喝,那时,那清凉的泉水就如同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口腹。 大人们因为担心会发生意外,是禁止我们去水泉周围玩的,会看着我们,因此,调皮的我们就会和大人们斗智斗勇。我们在结伴出玩的时候,会走在与水泉相反的路上,然后再拐道去水泉边上,可又往往因为不够机智,总会露出一些破绽被大人们发现,那时,总是免不了挨一顿批评的。 等稍大些开始上学了,也就没有时间再去水泉周围玩了,但总还是惦记的,每到放暑假的时候,也还是会去的。 等再大些,就不太会惦记玩了,但水泉已经成为记忆里一块独特的地方,被保存在脑海里。每次有其他地方的朋友到我们家里做客时,我总会带着她们到水泉边上走一遭,让她们看一看那养育了我们几代人的泉眼,听一听那流动的潺潺泉水声,好像那里已经成为我们村一处不可不去的风景胜地。 后来,村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家家户户也都通上了自来水,人们好像也更加忙绿了,村里的壮劳力大多也都外出打工了,去水泉里挑水的身影也慢慢地消失了。 直到我上大一那年的暑假,我回家待了几天后,向母亲提起想要去水泉边走走看看,才被母亲告知,水泉在我上大学那年被人填了,填水泉的人家在其周围有农田,那家人考虑到村里的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就用不着水泉了,便填了水泉和水泉边上的一些空地,以扩大他们家农田的面积。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先是震惊的,而后有一股莫名的愤怒和压抑,我问母亲:“水泉是村里人公用的,他们家怎么能说填就填了,就没有人提出质疑吗?”母亲回答说:“村里有人问,人家说村里人都不用那水泉,就那么将其搁置在那里也是无用的,便顺手给填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沉默了良久,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所有的发声在这样的一个现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沉默之后,我还是起身去了水泉所在处,映入我眼帘的不再是清亮的泉水,而是一片玉米地,响在我耳边的也不再是淙淙的水流声,而是在风里飘出的刷刷的玉米叶的摩擦声。 之后,那养育了几代人的水泉就只能是我记忆里的一抹风景,在某个我想家的夜里,随梦一同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回乡优美散文 篇10叔叔要干的活还不止这些。 我们这个家族,父亲同辈的本家兄弟有七个,除了父亲当兵外,还有几个在外地当工人,大都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逃荒到外地,形势好转后就地留下的,他们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有限,一些脏活累活便责无旁贷的落到叔叔头上,比如说给猪圈出粪,浇地什么的。如果说自己家里的活还可以将就一下,打个马虎眼,那帮这些本家嫂子干活,必须随叫随到,而且不能打折扣,报酬不过是管顿饱饭,叔叔肩上的负担可想而知,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行文至此,我几乎要为叔叔一声叹息了。 奶奶活着的时候还给我说了一件叔叔的事,让我唏嘘不已。农村里盖房子盖屋,需要大工,也就是泥瓦匠之类,叔叔心灵手巧,干这些活不在话下,但叔叔有恐高症,别人可以在几米高的架子上健步如飞,叔叔只能战战兢兢的趴在架子上一点一点挪,奶奶感慨的说,你叔叔挣个钱可真是不容易。 我和叔叔从小不结缘,印象里,在老家生活的那十年时间,叔叔几乎没给过我什么笑脸,这个与叔叔无关,完全是我的原因。我性格里有木讷憨直的一面,天生不讨喜,和我相反,弟弟乖巧伶俐,聪明活泼,谁见了都喜欢,更大的区别还在于,弟弟不馋不懒,眉眼活络,我是又馋又懒,不顾人。 比如,饭桌上有馒头和窝窝头,我肯定去拿馒头,有时就被弟弟夺了下来,大声嚷着,“这是给爷爷奶奶吃的,不是给你吃的”,我讪讪放下,旋即又被奶奶笑着递了过来;比如菜里好不容易放点豆腐,我会专门去挑豆腐;咸菜里有豆子,我会专门去挑豆子。叔叔干一天活回来,又累又饿,有点好吃的都被我挑走了,有时气不过,就拿筷子拨拉我,拨拉完了,我两眼一耷拉,照吃不误。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没脸没皮,没羞没臊的人,因此,叔叔的反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弟弟,叔叔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每到村里演电影,叔叔就会让弟弟骑在他脖子上,高高兴兴,有说有笑的走了,闪了我一人,郁郁寡欢的跟在后面。 冬天的晚上,外面天寒地冻,屋里一灯如豆,漫漫长夜无处可去,叔叔便带着弟弟去捉家雀,麻雀也怕冷,晚上一般栖身在屋里的犄角旮旯处。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盖的,土坯和土坯之间,并不都是那么严丝合缝,有些就有些间隙,麻雀有时会藏身在那里,大多是在放藏粮食以及农具的偏厦,那里平时没人去,里面杂七杂八,麻雀也好藏。用手电筒一照,有时能看到麻雀那肉呼呼的圆圆的小脑袋,在灯光的照射下,傻傻的,笨笨的,不知道躲闪,用手很容易捉到,但这种好玩的事情叔叔从来不带我去,都是带着弟弟,两个人欢天喜地的。 叔叔结婚后很长时间没有孩子,非常想让父母把弟弟过继给他,但奶奶吸取了三叔的教训,坚决不同意,后来,叔叔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老家的那个弟弟。 叔叔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十年前,那时老家有个旧车市场,从外地搜集报废的车辆,改头换面,粉刷一新,当好车卖出,或者大卸八块卖零件,有些人很是发了大财,在这种赚钱效应的示范下,全村人都卷入了买卖旧车的狂潮,老实巴交的叔叔也被携裹进去。一次叔叔来济南家中做客,正在喝着酒,突然瞄到楼下墙外有一辆锈迹斑斑的旧车,车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一看就属于报废的车辆,叔叔像看到金元宝一般兴奋,两眼放光,酒也不想喝了,饭也不想吃了,立刻就想下去找找旧车的主人,将它淘换回去。 叔叔最得意的一次是卖了一个整车,挣了一万多元,那是叔叔生平挣的第一笔巨款,他突然发现,钱原来还可以这样赚,比辛辛苦苦种庄稼来钱快多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每次喝酒都要唠叨一遍。还有一次喝酒,叔叔美滋滋的说,前几天在车场打扑克,来了个要零件的,一转手就挣了三百多,坐着不动就把钱给赚了,这对于从小习惯吃苦受累,一个汗珠摔八瓣的叔叔来说,是从没有过的体验,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自得,那种小富即安的神态,至今还历历在目。 叔叔那几年大概攒了有七八万块钱,这在十年前,也还算得上一笔“巨款”,后来,老家的弟弟结婚,离婚,又结婚,这笔钱便像手中的沙子一样,慢慢流走了,流走的不光是钱,还有叔叔的心气劲。在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正处于人生的盛年,不但身强体壮,而且心高气傲,有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弟弟的结婚离婚,叔叔这股心气劲也没了,再加上后来旧车市场屡屡遭到政府打击,生意也不好做,再想赚那么多钱就难了,叔叔变得有些消沉,有些低调,酒桌上再难看到他那踌躇满志,容光焕发的神采,叔叔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旧车市场生意的艰难,弟弟家庭婚姻的不顺,只是在精神上消磨了叔叔的斗志,婶子的不幸偏瘫才彻底改变了叔叔的生活。 以前叔叔能干,但也只是忙活外面的营生,家里烧火做饭、洗洗涮涮是用不着他的,但自从婶子致残以后,这些活全落到叔叔身上,一辈子没做过饭的叔叔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等,里里外外一把手,婶子的生病将叔叔能干的潜能彻底激发了出来。有次回老家,中午在饭店吃过饭后,叔叔不让走,非要等三四点再吃一顿才行,叔叔在此之前早就调好了馅,手脚麻利的给我包了一顿老家传统的韭菜馅饺子,味道还真的不错。叔叔的变化之大令我瞠目结舌,看着他高高腆起的肚子,弥勒佛一般的笑容,我真的无法将眼前的叔叔与那个年轻时暴躁易怒的叔叔联系在一起。有时静下心来想想,上帝对人也不公平,比如叔叔能干,可到老了还要忙忙碌碌,有的人不能干,却一辈子游手好闲,优哉游哉,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去年春节前,叔叔从家里集上买了点牛羊肉来济南看望父亲,中午酒桌上喝了不少,下午我送他去汽车站坐车,路上,不善言辞的叔叔给我说了很多话,口气也远比小时候那般亲热,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心中自咐,要是小时候能有这个待遇该有多好。 叔叔对目前的生活很是满意,他和婶子都已年过六十,每个人每月有百十元的老年补助,还有八十元的医疗保险,不用的话年底可以提出来,自己又在村里大队部干些零杂活,加上给别人打打零工,杂七杂八加起来每年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这个钱紧够他平时买油买盐,抽烟喝酒的。叔叔两天一包烟,一天半斤酒,烟是五块钱的将军,酒是农村散装的白酒,两块钱一斤,一次买三十斤,用塑料桶盛了,静静的立在墙角,叔叔看它的眼神充满了柔情蜜意,比看见粮食都亲。有了烟和酒,叔叔的生活便有了滋味,再苦再累,每天中午晚上来上那么一杯,烦恼和疲惫也就随着缓缓下肚的酒液,随着袅袅升起的香烟渐渐远去了,单调的生活里也有了那么一丝温暖和亮色,如果不出意外,叔叔今后的生活几乎可以一眼看到底了。 岁月真的像一条长河,几十年的流淌,将叔叔这块棱角分明的砾石冲刷得温润如玉,年轻时,这条河如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壮年时,这条河如大河奔涌,静水深流;现在,这条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小溪,平静的,和缓的流淌。 每次回老家,我总有种黍离之悲,兴亡之叹,眼看着老辈人一个个凋零殆尽,年轻的后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走在大街上,已没有多少人能将我认出,而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记忆中的老家分解得支离破碎,老家还是那个老家,但已不是我心目中的老家,那个带有童年温馨美好记忆的老家已与我渐行渐远。 但只要还有叔叔婶子在,老家毕竟还是那个老家,亲情在,故乡就在,不管我走到哪里,我的心飞翔有多远,我的根始终在那里。 每次回老家,我都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凝视着这块土地,默默关注着这块土地上生死劳作的乡亲,我尽量用稚嫩的文字,白描的笔法,客观的立场,书写他们草芥般平凡的一生,历史不都是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书写的,历史更多是由千千万万像老家叔叔这样的平凡人书写的,他们的生老病死,他们的喜怒哀乐,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当代生活画卷。 每次回老家,都会勾起我浓浓的乡愁,尽管故乡就在眼前,但心里总有那么一丝惆怅。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挥之不去,萦绕心头的离愁别绪,是一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然若失,是一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苍凉心境。 故乡在哪里?故乡其实就在我们幼时的记忆里。 回乡优美散文 篇11因父母打算在老家重建房子,恰逢周末,便回趟老家看看。 默默算来,自上班以来好几年都没回来过了,而自上初中以来有十多年都没见过春天的家乡了,想来还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 客车只到镇上,从镇上到村里还有十来里。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沿途的风景依稀还是旧时模样:山中桃花杏花竞放争春,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路边麦地里更是翠绿如翡,偶尔闻见鸟雀低吟浅唱,好一派生气勃勃的山村春日图!唯一感觉变化的大概是这公路了,看起来似乎变窄小了,或许它也没变,只是因为我羁旅中见多了宽阔大道,成长里眼界在变高吧。 这是连接乡村到乡镇的唯一道路,十多年前我无数次走过。那是我上小学时,村校没有五、六年级,村里的孩子们读完四年级后只能到镇小学读书,因为离家远便寄宿在镇小学里,每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于是每周我便会在这路上走两趟。两年时光,季节更替,沿途的风光也四时不同:春天桃李红粉,麦绿花黄;夏天的绿树成荫,蝉鸣悠然;秋日的蔬果遍野,黄叶满山;冬日的暮雪千山,层云万里。一路走来一路赏,最是乡间好风光!那时大概十一二岁吧,正是爱笑爱闹的年纪,同窗好友,儿时伙伴,采花戏蝶,谈笑风生,一路走来倒也惬意,最后一下午时光就消磨在一路欢歌里了。可爱的人儿,怡人的风景,那时的岁月虽清苦却简单美好;如今,一路风景不改,然看风景的人呢? 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村庄,未变的山水,破旧的村居,还村口那片桃园,红粉争艳,如雾似霰,倒是故景依旧了,只是人烟难见,人声不闻,偶尔一声鸟鸣,给山村平添多了几分落寞。想来春节过后,青壮年外出就学就业,山村便沉寂了。路口遇到邻家婶子,婶子赶紧招呼道 是李家姑娘回来了啊!稀客哟!到我们家坐啊!,我笑言是。相比人际陌生化的城市,还是乡里乡亲的山村更有人情味,人们总是那么真诚热情! 跨进院子,母亲已经在门口迎着,接下我的行李便不停问路上可好,饿不饿冷不冷,想吃点什么;晚上休息前,母亲又在念叨着床太硬被子太重,不知我可否睡得下一时间鼻子有点酸酸的,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有位母亲对将离家上大学的孩子说,再回来就是客了,我当时不理解,这会儿却是有感触了,父母那一瞬的手足无措还真让我有点客居的感觉,可是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家呀,是我旅居在外最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又怎会不习惯!说来惭愧,都是因为回家太少了啊! 母亲听说我第二天一早便要离家回城里了,天还没亮就起床准备早餐了。我看着桌子上新鲜出炉的包子,温热的煮鸡蛋,还有一盘盘的菜肴,无奈里又有点难以言说的酸涩,母亲还在一边劝我多吃点,说都是乡里特有的,在外面吃不到呢。我不忍拂了母亲心意,坐下来吃了近几年来最丰盛的早餐,母亲笑得很是欣慰。有句话母亲倒是说对了,在外面确实吃不到,不是因为食材难得,而是因为这是母亲亲手做的呵! 离家时,天灰蒙蒙的,许是春雨将临。回望寂静的村庄,殷殷凝望的家人,竟有了久违的离愁别绪;他们太寂寞了,以后再也不要离家久不归了吧,嗯,待夏日绿荫成便再归来吧! 回乡优美散文 篇12今日是三叔的七十寿辰,顾不得昨夜的疲倦,不到七点便乘车去洛碛老家赴宴。 客车从空港换乘中心出发,沿绕城高速公路经沙坪然后再上高速公路直奔洛碛。初上车时因昨夜睡眠不足一会便睡着了。不知何时感觉浑身冰冷,再也无法入睡便戴着耳机看窗外的风景。只是车外的景物平日里早已看厌甚感无聊。 穿过长长的玉峰山隧道客车转过一道小弯,窗外的地形豁然开朗,一片高低不平的的斜坝郁郁葱葱的铺向远方。掩映着几处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远处环拥着许多因为太远而显得低矮的山峰,此高彼矮,层叠错落,近翠远黛,极目处烟云缥缈峰顶若隐若现。因山并不高,故天空分外清高辽阔。一条乳白色的公路蜿蜒逡巡于群峰和斜坝之间宛如一条玉带将它们串联。我们的车便轻盈地在这条玉带上向远处那些低矮的山峰滑翔而去。 车速颇快,转眼便转过了山头。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众多的山峰被远远的甩在了车后,眼前惟有两座高耸入云的山,中间夹着一块狭窄细长的坡地,顺着山势回转弯曲。坡面上被勤劳的农民改造成了梯田,一层一层的,每层都蓄满了田水,白亮亮的水面,黝黑齐整的田坎,远远望去层层叠叠宛若水晶铸就的登山梯。 我正惊叹风景如此秀丽之际,客车已疾速冲进了华山隧道。眼前顿时一片黑暗,美丽的风景瞬间即成过往云烟,留下无尽的回味及惋惜。 华山隧道很长,客车的车速虽然很快,但似乎总也开不出去,我恨不得立即看到洞口的曙光,因为我迫切的想知道,漫长的黑暗之后会迎来什么样的场面,是继续秀美如诗的田园画卷还是平淡无奇的普通山村容貌? 眼前一片豁亮,客车便出了隧道。 右边的山峰突然变得挺拔峻峭,路是直接从山腰凿石穿过,从车窗仰望,倍感巍峨雄壮,似乎不亚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峰间云雾弥漫,早晨刚下了雨,路面湿漉漉的,雨水汇集成溪水顺着崖壁,沿着泥沟和石缝从云间流淌下来。满山碧绿如洗,清翠直滴。碧绿的竹,墨绿的树,偶尔几处农舍随着云雾的飘伏而时隐时现。一条小河依着山脚弯弯曲曲盘旋远逝。小河的每个转弯处都有一座小桥,但这些桥的造型各异,显然是依据地形和沿河风景精心设计的。沿着河畔是大片的水田,田间偶有人在辛劳着。 这条路我乘车经过了无数次,从未仔细瞧过窗外的景物,今日才发觉沿途的风景竟如此的优美怡人,恬淡雅静。 这一路的风景像极了丰子恺先生的山水画,莫非他就是欣赏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才绘出了那么绝美的令人陶醉的山水画来? 我总想着去新疆看空中大草原,计划着去西藏欣赏天际风云,咨询着新马泰的价格,憧憬着欧洲浪漫的中世纪风情,却没想到自己故乡的景色却是如此的美不胜收!他乡异域的风土人情固然情趣盎然,浪漫优雅,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便如哺育自己的双亲那样从不曾被自己在意,总要在外受尽了苦楚时才知道父母的亲爱,尝尽了人间冷暖时才想到了亲人的关怀。 寿筵完毕,我乘坐大哥的车回两路。本想再欣赏一次沿途的风光,可是他的车速实在太快,加之昨夜睡眠不足,昏昏沉沉的,早晨来时的景物竟是什么也未看清便到家了。下车后怔怔的很是遗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去欣赏我的故乡风景。 回乡优美散文 篇13决定陪同母亲回乡时,已经决定放弃了很多原本安排的行程,母亲思念家乡的心情我能体会到,她时刻都挂念着外婆,外婆身体虽然还很硬朗的样子,但毕竟年岁已大,记忆停留在往日,对于新近发生的周遭的一切是一概记不得了,所以母亲对于外婆总是很担心,母亲也60有余,出行我也不能放心,正好赶上我决定出游,所以把原来定的行程全部改成了蓉城之旅,好好陪母亲回乡,也完成我20年来的心愿,不想故乡仅仅停留在梦中。 母亲对于飞机有抗拒,所以选择了坐火车,虽然时间上对于我来说有些紧张,但是我知道坐火车是母亲第一的选择,因为回去的铁路是父母年轻时候曾经抛洒青春的地方,大秦岭里有过他们许多的不眠之夜,很多的东西我没有经历过,但是那些童年孤寂的岁月里,我对于这些荒野之地曾经充满了梦想,有恨,但更多的是思念,这是长大后才知道的感情,曾经我以为我对于这些地方是充满仇恨的,因为它们剥夺了我享受父母关爱的快乐童年。 母亲说要坐硬卧就可以了,我坚持买软卧,母亲接连打了几个电话说,要节省,说铁路提速,回家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再不用那么劳累,坐硬卧就完全可以了。出门在外处处应该节俭,平时我的生活也太娇纵了些,不应该如此浪费。我坚持买了软卧,怕母亲的身体经受不住长途的颠簸,最后母亲只说,花销太大了,以后不能这样奢侈了。我只能答应母亲,我知道自己平时的生活确实太过小资,对于母亲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节俭的生活是父母一贯坚持的,虽然他们完全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但是父母绝对不会在生活上放松几十年来的原则。 母亲说这次在列车上可以给我讲述很多她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难忘的故事,现在想起,依然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我都是来自于报刊杂志,听母亲亲自讲述,这还是第一次,毕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很多,在她年轻的时候,我生活在外婆身边,生活在学校里,在她年老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另一个天地,能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这次能陪母亲回乡对于我们都是难得的。 回乡优美散文 篇14北京昨天还阴雨绵绵,今天却乍然放晴,阳光肆虐地照射,几乎让我有些睁不开眼睛。这样的强烈,一如我回乡强烈的心。 终于决定要回乡的时候,心中那郁结了几年的心结就如冰封的雪水,突然就消逝了,那样的无影无踪,我是该早就回去的,那么心中就不会这样地时时烦闷,就不会总是在梦中淌着思乡的眼泪。 儿时的回忆就是那时时晃在脑海中的旧电影,模糊的,久远的,却是无比亲切温馨的。也许它是存在的,也许它是幻想的,但那痕迹却是烙在内心最深处的,你可以不用经常去触摸,它会永远在那个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你摸的时候,就会感动地想哭,尤其是你最脆弱的时候,它是你心灵休憩的角落,给你最平静的抚慰,让你最尽情地宣泄。 多年的都市生活,那些喧闹的日子,总是让人忙碌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厌倦着,却无法彻底地割舍,就如同毒药,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内心,你无论如何地想逃离它,它却如影随形的跟着你,任凭你百般的努力终成东逝的流水。于是在抗挣中妥协,在妥协中退让,最后彻底的卷进那滔滔的洪流,任意的随它漂流,冲击。 只有想起家乡的时候,才会有那种暖流如流星般滑过心房,带来些许的慰藉。也就这些点点如星光般点点的慰籍,使得心灵暂时的平静。 你可以很久也不去碰一些东西,甚至在你的生活中没有它丝毫的痕迹,但是,它却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时光流转而殆尽。 刚刚踏上车,它就扑面迩来,满车厢里都弥漫着它,浓浓的,是如此触手可及的亲切。那久藏的,多年也没有碰过的,这个时候就这样自然的倾吐出来,原来它真的是存在的,存在我的心最深处,只有当它遇见同样熟悉的一切的时候,它才会这样欢快的蹦出来。 我的川话还是旧时的模样,虽然有些生涩,但在这些弥漫着乡音的车厢里,它越来越纯熟,就连旁人也未识破我这久居异乡的同乡人。 乡音是心中最久远的那首童谣,可能岁月的年久,有些不那么顺口了,但是当别人唱起来的时候,你也慢慢的就全回忆起来了。 虽然偶尔也能听见这样的乡音,但是却是蜻蜓点水般,不若这般浓烈,浓烈的我还没有到达蓉城就先感受到了它最亲近的一面。 还是操着满口的川话,让我有雨后的清爽。我就是那还奔跑在田间小路的女孩,我还是那喜欢翠竹林里捉红蜻蜓的幺妹子。忽然想哭了,在这浓浓的乡音里,我真的想哭,感动来临的时候,不是你坚强伪装的外表的冷漠,它冲垮了你最后的防线,它是最真实的,来得这样的自然,流泪也这般的亲切。 回乡优美散文 篇15夜半时分,忽然一阵急促的劈里啪啦的雨点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来蓉城的第一个夜晚,长途的跋涉本已经精疲力竭,原以为可以有一个甜美的沉睡。 雨声越来越大,滴滴达达敲打在我的心上,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动人,如这个夜晚里最美的交响乐,使得我从床上爬了起来,走到窗前,凝望夜色中的蓉城。灯光在雨幕中忽闪着它微弱的光芒,使得这样的夜更多了几分的柔媚与温和。即便是如此的夜,它也娇怯怯,如洗浴中的新娘,清新而美丽,质朴而脱俗。 雨夜中没有什么人在街道上行走,更何况如此的深夜,与我一样听见这雨声不能入眠的人不知道能有几个。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样的雨声中睡去的,这样的雨声,已经有相隔了快20年,今天刚刚抵达蓉城,就这样飘然而至,它是欢迎我这零落他乡的游子吗?它是多情的,它是懂得情的,否则它如何能如此通晓我的心境? 曾经在多少的睡梦里,我无数次的梦得,梦得这样的雨夜。只是每次的醒来不过都是枕边的泪,泪水就是夜梦中求得的那场蓉城的雨。 昨日到的时候,还是潮湿而闷热的,以为不会这样快的就迎来我回乡的第一场雨。如今,它真的就这样的来了,我忽然有种感动,那份感动,不是酸楚,也不是快乐,是一种莫名的惆怅。离开这些年里,虽然有许多次回乡的机会,却在每次的阴差阳错中擦肩而过,每每都悔恨交加,却每每总是无可奈何。叹息中,只愿求得下次的机缘,却总是不可得。 如今,终于把一切都抛开了,我回来了,那些无根飘零的日子,让我的心总是飘忽不定的,我总是不能把自己最好的溶入每一个落脚的城市,有些东西可能就是根深蒂固的,如我血液中流淌的永远是川人的血液,任时间岁月的流逝而无从更改。 走的时候,还是一个天真烂漫不知道愁滋味的少女,可是我始终无法改变乡音,和川人的性格习惯。即便普通话说得如何的标准,可时不时的还是能流露出川人的声音,尤其是心情激动的时候,那乡音更浓。无论如何的掩饰深藏自己,那火辣辣的性格,那热情而侠义的性情,是终会在最后的时刻暴露。江南几年的生活,没有使我变成如水的女子,那骨子里的辣是变不得的,如同失去辣椒就失去生活的滋味一样,我就是蓉城的`女儿,无论在他乡流浪多少年月,我骨子里流的终是川人的血。 雨敲打在我依偎的窗上,冰凉凉,雨水顺着窗滑落成雨帘,我看不清了窗外,窗外是灯光雨幕混合渲染而成的水墨画,我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黯然的昏眩的光。我看见了吗?手心忽然一阵冰凉,却原来是我的泪水,泪水打湿了眼帘,我望见的是自己模糊的泪呵。 雨就这样轻奏着它动人的乐章,我的心泪就这样肆意的流淌,雨声还是心声,我已经醉了,醉在这个雨夜,不用去管明日是否还会是天涯,天涯那是明日盛开的花,无论她如何的娇艳,如何的夺目,我只想这样静的享受这个雨夜,这个雨夜,让我再次聆听雨的声音。 回乡优美散文 篇16被清雨洗涤后的街道分外的洁净,放眼望去,哪里都是清清爽爽的。树木是格外的青翠,枝叶上还有晶莹的雨水,滴滴坠落,宛若美丽的珍珠,那样透着光,闪着亮,可爱极了。 柔情万种的细雨,总是不能就这样的完全退去,它那么的多情,多情的轻吻着我的面庞。就这样行走在细雨中,那份温柔的感觉似乎更浓了。 街道,已经再不是旧时的模样,我也无可追寻那往日记忆中残存的痕迹,一切都变了。处处都是新建起的房屋楼宇,儿时的班驳的青瓦房,破旧的木头门,青石板的路,都是记忆中的模糊,我怎么都拼凑不起来了。 这里已经如同我走过的任何一座城镇,变化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却又如此的迅猛。我不知道该是感叹还是惋惜,一时之间竟有些茫然无措,继续的前行,还是折回去看看新鲜的风景,犹豫彷徨中,忽然看见了远方微露的一座塔尖,是它,还是它,虽然它仿佛已经被修缮一新,但是,我还是看出来了,那就是儿时玩耍的那座塔。曾经它的美丽传说伴随了整个的童年,那是我唯一可以触手可及的传说。 香烟弥漫,香火是这样的热闹非凡,跟旧时的冷寂已经截然的不同。曾经这里没有任何的烟火,因为那是封建迷信被扼杀,这里一度是这个城镇的一所最好的中学所在。父母曾经在这里相识相知结伴同心,这里留有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它这样的崭新,崭新的以为它是新建的,如果不是它身后那些古老的殿堂,我是怎么也不会把它跟儿时那破旧的古塔联系的。 寺庙的院落里,有许多的老人和孩子在这里休憩散步,更多的都是坐在树荫里,围着桌子打麻将的,下棋的,悠闲自得,家乡的人就是这样,在安逸中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天,或许很多东西是在变化中的,但是很多的习惯却继续的沿袭着,这就是家乡的人最可爱的地方。这份怡然自得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去追寻的,惟有在这里你可以不必去想那些匆忙而紧张的都市生活,那些让你烦恼的工作,那些不顺心的事情都可以暂时的抛诸脑后。 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儿时常玩耍的公园。公园也变了模样,添置了更多的景观,不过那湖水是还在的,还隐隐记得妈妈带我在这里划船,戏水时,湖水打湿了衣裙,我放声啼哭的样子。只是它没有记忆中大了,记忆中它是海一样的宽阔,今天一看,它却原来并不很大,只是一个可以划船的湖。 公园里有很多漂亮的花,是我在北方所看不到的,它们招展着,艳丽着,惹来了许多好看的花蝴蝶,飞舞着,轻灵着。 很多记忆中的老街再不能寻得,心中不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看见家乡人满足的笑脸,我却又是高兴的,就让儿时的回忆留存在梦里,时时打开,都是温馨的甜美。 回乡优美散文 篇17连日来,都是表妹陪着我到处乱逛,自己却鲜有机会独自走走看看。亲戚总是络绎不绝的,总也看不够。在北京这么久了,已经对于走亲访友这样的事情淡漠了,仿佛从来与自己无关似的。 其实亲戚是该时常走动的,但如我这样远在异乡,是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的。所以能这样的总看见一张张似陌生,却又亲近的面孔,总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乡下的日子是回家乡这些日子中最觉得难忘的。 泥泞的小路早已经被柏油马路取代,人们也再不用行走数里地进城了。公交车是极其便捷的,不过5,6分钟就有汽车,几站地20分钟就抵达了。 从前在乡下的时候,我是十足的野丫头,光着脚丫田间地埂乱跑。如今穿着高档的凉皮鞋,走在柏油的路上,再找不到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了。 竹子依旧是翠绿的,风姿婆娑,把整个的小村庄掩盖在竹林深处,隐隐绰绰的,但被砍伐的痕迹让人触目惊心。竹林自生自灭,已经显然少有人答理,只是凭借着她顽强的生命力,依然挺拔高傲着。 原来依偎着竹林四处散落的泉塘,如今是剩下不到两个了,看上去也快干枯了。小溪水早就干了,唯一浅浅的河道里,还残存的一些鹅卵石还述说着过去的时光,曾经有清水流淌。再不能把脚丫放在清冽的溪水中嬉戏,再不能看着波光闪动中的人影依稀,那俏皮的模样再不能溪水中重现,洒落在溪水中的笑声,永远的走了。 美人蕉却是一年一年灿烂的怒放,红的,白的,黄的,相依相衬,娇媚动人。黄果兰的清香在微风中轻送,飘飘缈缈,沁入心中,那甜甜淡淡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满村庄里都是这样的味道,把那些鸡鸭鹅粪和乡村特有的那些异样的味道就这样消褪而去。 田地里是惹人眼的红红的辣椒和各色的蔬菜,还有那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稻田,绿浪滔滔,偶尔翻滚如潮,阵阵由远而近袭来那久违的稻田交响曲,是会让人在这样的天籁中沉醉不醒。 老水牛已经不多见了,看着它在树阴下摇着尾巴悠闲自得的模样,不禁童年的回忆又被拉扯得近了。那个骑在水牛背上的小丫丫,那个手拿枝条在牛被上晃悠的小丫丫,是我么? 童年的伙伴是一个也没有寻得的,是回故乡最大的遗憾。她们都还好吗?她们的记忆里还有我吗?如我这样,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一些忧愁无法抵挡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伙伴,想那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日子。 有些记忆不能消逝,荷塘里的荷花正开得娇艳夺目,一枝枝,一朵朵,红蜻蜓飞来飞去,抖动着她们闪着光的翅膀,如同天使的精灵,就这样嵌入内心,镌刻在那里,定格成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家乡还保留有不多的青石瓦房,墙角长满了青苔,一些兰色或黄色的野花夹杂其间,却也芳姿卓卓。连日的细雨,使得整个的空气中都是潮湿的,润润的,荷花的幽香飘散而来,把屋子中沁浸的淡雅而芬芳。 风的歌声,蛙的清鸣,偶尔的犬吠鸡叫,让村庄满是生气。看着袅袅的炊烟升起,看着村庄在夜色中渐渐的隐藏,点点的灯火光烛的跳动,心如此的清宁。 或许以后的日子,这样的清宁难以寻的,但至少在今天,我还拥有。 回乡优美散文 篇18夜色包裹中的故乡,我是有二十年没有看见了。 今天难得没有邀请,可以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村庄里漫步。 村庄里的灯光是远不会如都市中那般流光异彩的,它们就是这样隐约可见,却又星星点点,快乐的眨着眼睛的。我是被这样温暖的灯光指引了我最快乐的童年,看见这些光烛,心中的温暖驱散着早间的暴雨清袭带来的缕缕寒意。 走在村庄里,我没有夜行都市的胆怯。 透着微弱的灯光,想穿越竹枝的遮挡,看见远处的荷塘夜色,却也有些过于痴了。依偎着村庄的荷塘是不是如我今夜的寂寥与闲逸,谁还会在这没有月光洒落的晚上,还如此痴心的想一睹它的芳颜。 静,静的我只能听见自己心房跳动的声音。间或蛙儿扑腾入水,竹叶儿脱离竹枝,在空中打着卷,不经意的轻落肩头,却也如此清晰可闻。 村中的人都已经停止了一切的外出活动,早早的收拾停当,坐在自己院落中拉着家长里短,不多久,就该入眠了。 仿若天地间,就我一人独守着苍穹。这个夜晚是属于我一个人,还有的,就是那些不肯在这样的夜晚早早睡去的小精灵们。有它们做伴,我不觉孤单。 一个人,守着夜,真想把自己的身体溶进这夜中,哪怕溶进这大地,把耳朵紧紧贴靠在草丛,我是不是就能听见虫子的呢喃和荷塘心波的荡漾。 我不是诗人,我写不出动听优美的诗歌,我也不是歌者,唱不出悦耳轻灵的歌声,那么,我还能为这样的夜晚做些什么呢?只能这样做她最忠实的观众,欣赏着,聆听着。 绿妆红盖,水染了荷香。望不见接天连叶无穷碧的盛景,我只看见了满眼的荷花在夜风中摇曳,皎皎婷婷,与风缠绵,柔情款款,与夜倾诉。眼睛忽然湿润了,为这脉脉的温情,为这化之不去的夜的弥漫。 今夜没有月光如水,今夜没有残红冷香,今夜没有雨落荷塘,今夜静若处子,今夜温柔若仙子,今夜让我的心在故乡的天空自由的飞扬。 回乡优美散文 篇19多年从山底下望见的那三棵树就立在我的面前。虬龙刚劲,枝叶婆娑,直耸蓝天,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起舞。然而,那苍老的根须狠狠地抓住岩石,纹丝不动。在我的远望里,它们似三只小鸟,扑棱着翅膀,栖息在这高耸入云的山头。但当我走进它们时,又觉得它们如一位历经千年的历史老人,慈祥而又亲切,在向我讲述着山云变幻、古往今岁。它们脚下的小树郁郁苍苍,枝叶繁茂,相互交通,好似它们众多的子孙,依偎在一起。一两声鸟啼,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也逗引出了它沧桑的记忆。 山顶不远处就是人们常常讲起的铁山坪,是川北乃至四川境内杜姓的发源地,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杜姓家族的中心。据《杜氏家谱》记载,宋初湖北人杜桂被任命为西水县令,后卜地于此,繁衍出杜姓旧七大房和新十大房,散居到附近的各州各县。据我按图索骥得知,我乃新十大房中第七房,始祖居于离此十里之遥的西河岸边大坪头,后又翻山迁徙到我现在居住的榨湾头。如果我的祖先果真是西水县令杜桂的话,那么我祖先的历史是清晰的,也是值得骄傲的。有了这一位县令祖先,我就可以有值得炫耀的资本,同时,也可以成为我努力上进的精神源泉。 但我还是比较清醒的,我知道写历史、志书,尤其是编撰家谱的人,总爱把自己与古代同姓的名人联系起来,以提高自己家族或姓氏的地位。我无意也无能力把我的家谱考证清楚,我觉得我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不论是姓杜姓李,历史给我的生命就只有那么一点,我应该倍加珍惜当下,而不必去为姓氏较真。 但我也可以借此抒怀,遥想我的先人们怎样在此披荆斩棘,开拓自己的生存领地的,又历经了怎样的历史风云在此立足,繁衍生息的。传说中,十大房分迁的时候,祖先把一口大铁锅从高处扔下,恰好被摔碎成了十块,他们各自捡到了一块就上了路,作为杜氏家族联系的见证。十大房的第一代始祖死后又回葬于此,现有十大墓碑为证。 我当然被卷入到这种种的传说中。 但我对我的祖先的来源另有看法。记得大学时我读过一本民族史志的书,说川北一带有一个姓“度耳”的部落,在秦始皇派司马错南下夺取巴蜀的过程中,度耳部落曾帮助过秦朝军队,平定巴蜀后,就免除了这个部落的傜役,这个部落就逐渐繁盛起来,其地点就在阆中西陲。我推测,这个部落的位置正好在我老家这一代。再则,从语音词汇看来,一点儿也没有湖北湖南楚国的味道,完全是地道纯正的本乡本土的语言。 但我还是在这三棵大树前流连忘返,想探寻一点历史的痕迹,可惜是,夕阳西下,时间已近傍晚,我们就要下山了。我的祖先果真是从这里出发向西河边进发的话,足见古人对生活有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这足以令我久久敬佩和瞻仰! 这三棵树,就是我们活着的祖先,他们将看着我们在历史长河里继续前行! 回乡优美散文 篇20婆家二哥添了孙女,早几天就邀请我们去赴满月酒席。 农村的喜事儿大都请了厨在家里办,场面又红火又热闹,支起的大棚、垒砌的大灶台,火旺旺的,人忙忙的。进入十二月了,但太阳一直很好,温暖地照着二哥家偌大的院子。院里摆满的桌椅板凳,早来的亲戚坐在桌旁,就着瓜子喜糖和热茶聊着天,他们的孩子在桌椅间跑闹着。门口不时有信的亲戚来,刚进门,就被二哥二嫂迎住,接过礼物引进屋里,然后看孩子、说些生产时候的情况。 孩子长得很俊,尽管她一直睡着,但可以看见她长长的眼线和线条很好的小嘴,小脸蛋嫩嫩滑滑,比煮熟的蛋清还光滑,还要她父母的高个子,想她将来一定很漂亮。 农村开席的时间一般较晚,我便走出来,顺着北边的一条街就上了沁河堤。婆家离沁河很近,堤下便是。结婚第一次来婆家的时候就上了沁河堤,那时候经过的街道是土路,而且窄,两边是土墙土房子,印象中的土墙还靠着一排晒干了的玉米杆儿。现在不同了,路宽,还是水泥路面,两边都是砖混的新房子,有紫气东来的门头还有宽宽大大可以进车的铁大门,很气派。从半开或敞开的大门,我看到好多家院里都有小菜地,出的菜苗密密的,绿绿的,很喜人。有一家院里的菜地里没有这种绿,却有几株菊花,开得很是金黄耀眼,不由地雅起来,想起孟浩然“还来就菊花”的诗句,只是不认识这家人,没法“就”了。还有一家院子里种着一棵桃树,树下拴着一条大狗,看见我,挣着铁链子“汪汪汪”地叫,不认识我的样子。 其实踏上这条街就看见了街头的大堤了,还有一条人踩出的上堤的路,我就沿着这条路上了堤。堤下是宽阔的,有绿色的麦田,还有黄黄的沙土地,沁河的水不多,但远远地能看见。堤上是一条沙石路,随着沁河的河床有着很柔和的曲线,其实堤明白,自己就是一条河流。堤上无人,往东往西都不见人影,只有远处的滩上有一两个人在干着什么,再远一点的高速路桥上不时地驶过一两辆车。 堤两旁种着高大杨树,这样的季节已经落完了叶子,枝条清晰,就看见了树枝间架着的鸟窝,一会儿露出一个小黑鸟头,一会儿翘出叉着的黑色尾巴。“喳喳喳”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叫着,在东边的一个树上落下、“喳喳”另一只喜鹊在窝西边的一棵树上迎合。窝里的飞出来,明显是一个小喜鹊。多幸福的一家子,在这温暖的冬日阳光里。堤的南边是个斜坡,枯黄的草上落了许多杨树叶子,在阳光下安静地卷曲着,做着沉睡中的一个梦。堤下的房屋许多没人住,但曾经的窗台和门户能让人依稀感觉到过去生活过的痕迹。有的临着后院,收拾得整齐,也干净,让人赏心悦目,心之向往。 前边转弯处有所房子,红色的墙,四角挑起的屋檐,看布局应该是庙。早就听说村里有个庙,一直没走到过,原来距河堤这么近。从堤上下来走到庙门口,只见门头写着“遇仙观”,旁边竖着一块石碑。这几年出去多,知道石碑的作用,就站在石碑前细看介绍。余秋雨说:人站在石碑前,石碑就有了生命。这块斑驳的石碑就像一位老者,在我的注视下清晰起来。这庙最初建于元代,这么久远是我没想到的。现在的庙是温县县政府在1998年进行了重建,碑上没介绍什么离奇的传说,只说祖先建庙是想让后代在这里繁荣昌盛。爱人说,这庙里原来有个金佛像,老人传说曾吐出过金元宝;大姑姐说她小时候曾在这里上学,院里有口深井,传说井里经常漂出木头。大凡民间的传说都是这么简单、美好。 时间不早了,我顺着庙前的路往回走。正是晌午饭时,三三两两的人沿袭着农村过去的习惯,端着饭或蹲或站在门口吃饭,看碗里大多是面条。一个小女孩蹲着吃面条,旁边站着一条半大的小狗,一边摇尾巴,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女孩儿的碗,从它嘴巴下地面上的湿痕,就知道女孩儿刚喂过它,它还等着再分享呢。不远处有一只更小的狗,四条小腿跑动还不很协调,让人看着就心生怜爱。它围在一个胖胖的农家妇女脚下,我看它那么小,就多看了它两眼,谁知它不买账,竟然对着我“汪汪汪”地叫起来,声音稚气得很。没想到它会叫,就指着它说:那么小你还叫?结果把那个妇女说笑了,吵了它一句,它就蔫蔫地跑一边不吭了。 正不知道回去的路对不对,突然听见那家栓着狗的叫声,心里释然。附近的院落飘过来西红柿面的香味儿,真好闻。一个半开的院子传出一个女人的说话声:舀饭咋不舀锅底呢,锅底都是肉。现在生活真是好了,连农村都不在乎吃肉了,想过去农村是亲戚来才割肉,而且还要堆到碗上面叫人看见。 电话来了,爱人说要开席了,我忙加快速度,走进了二哥家喜闹欢庆的院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