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 理解“之”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20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huìwéihúzhuófúyuē 诲惟鸿鹄缴弗若曰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2【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译文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启迪”。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1)读题,解题。 (2)认识作者。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孟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2、说说读文言文的方法。 3、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4、交流自读情况: (1)交流难读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2)指名读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1、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书中用的是哪句话呀? 2、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出示插图) (1)仔细看图,说说两人的不同表现。 (2)找出文中描写二人的句子。 a、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b、请用恰当的成语评价弈秋的两个弟子。(根据弈秋的这两个弟子的表现,先给他俩分别取个名字,再写出至少两个成语。) 3、你喜欢哪一个,从二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5、课堂小结:围棋也是一项体育运动,孟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诠释了体育精神,说明无论学习什么,都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四、朗读成诵 古人读书讲究吟诵,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表演《学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 安澜(lán)桥 缝隙(xì) 大堤(dī) 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介绍索桥的样子。 (2)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习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介绍索桥 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桥,引发思绪 点明中心,深化含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4教学目标: 1、了解十六字令词牌的格式特点,在诵读中体会长短句的节奏之美 2、感受作者笔下群山巍峨的气势、体会诗人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所刻画的巍峨磅礴的高山形象 2、难点: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读作者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利用课前的阅读课,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交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 2、教师补充并小结: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新中国的建立者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旦进入到创作的时候,他跟主席身份、身份、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担分开了,他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在长征途中写《十六字令&8226;山》也是比较典型的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天险,是长征中艰难险阻的象征,但他对于山的雄伟、险峻、奇妙,完全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它,而且写得十分磅礴大气由于十六字令形式过于短小,只有16个字,常常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没开头就结束了,就十六个字怎么写?但是毛泽东能写出来绝妙好词,而且成为中国诗歌十六字令里面的名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提醒学生韵字延长的读法;(找出韵字,尝试韵字略微延长的读法如:山,鞍,三;山,澜,酣;山,残,间) (2)确定重音强调的字词:有些突出表现内容、强化情感的词语要用重音并确定重音(如:未下鞍 惊回首 三尺三等 ) 4、全班齐读 四、朗读赏析、拓展深化 整体感知 1、说一说这三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山持抱的是怎么样的情感态度?(赞美) 2、出示毛泽东的其他关于山的作品,说说毛泽东的诗的艺术特点?并从本课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句?(从《十六字令》遣词用字赏析中体会毛诗“豪放大气”的艺术特点体会“大”的字眼,名词“山、海、天”,量词 “亿、万、千”,是他喜欢的字眼《十六字令》“倒海翻江”“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这里面大的景,大的数字,整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气势,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根据学生水平,还可补充一些毛泽东诗词的名句来赏析) 深入品析 1、第一首赏析要点 快马加鞭未下鞍”与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两种不同的境界比较: ——将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改为词中的“快马加鞭未下鞍”,写出了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这完全不同于民谣中对高山“须下得马来”的屈服从而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惊回首”中“惊”字的品读: ——这里的“惊”字用得极好:诗人的动感、神态、眼神以及高峻之山巅全都溶入这一字之间,显得尤其深邃、丰富而且这“惊”字也一贯到底,不但在第一首中写了惊叹山之高,而且在第二首中写了惊叹山之多,还在最后一首写了惊叹山之险,连惊三次,气势畅通,浑然磅礴 2、第二首赏析要点 山的动态形象品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使山如狂涛巨浪成翻江倒海之势,奔腾向前,连绵不绝,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腾图 学习这首小令中对山的描写: ——这首小令中运用“倒”、“翻”、“卷”、“奔腾”、“战”等词语,让沉睡着的群山一下子“觉醒”了,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磅礴无比、力量强大非凡 3、第三首赏析要点 从状貌和气概上体会山险峻之势 ——山高得可刺破青天,山高得可为天柱支撑起天顶天立地之山,既是写景又是象征着诗人及红军战士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4、知人论诗:现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有五十多首,其中大约用了五十五个“山”字直接以“山”作为标题者九首,如《西江月&8226;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五律·看山》等,长征途中的`七首诗词,更是篇篇都离不了山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 “山”呢?首先,与作者的战略思想及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环境有关从“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上了井冈山;五次“围剿”凭借“龙冈千嶂”,利用“白云山头”,始得“赣水苍茫闽山碧”;两万五千里长征,“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更喜岷山”;解放战争,一曲“钟山风雨”,唱彻“天翻地覆”;社会主义建设,登庐山、到韶山,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爱山,情有独钟由爱山到写山,把山写得千姿百态,出神入化“万山红遍”,“不周山下红旗”,有气吞八荒、包举宇内之势; “白云山头云欲止”,“黄洋界上炮声隆”,乃披坚执锐、势如破竹之勇“截断巫山云雨”,“天连五岭银锄落”,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妙香山上战旗妍”,状国际主义精神“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对比;“山下山下”,重叠“离天三尺山”,高也;“刺破青天锷未残”,利也;“赖以拄其间”,坚也“苍山如海”,宽也,“江山如画”,静也,“一山飞峙”,动也“要似昆仑崩绝壁”,其恨无穷“关山阵阵苍”,其美无比…… 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对象,又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胸怀,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的形象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 五、拓展练习 1、请选择毛泽东其他的诗中关于山的诗句加以品析,如:毛泽东在《沁园春&8226;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中对山的描写,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使本属静态的山一下子成了“活物” 2、用几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并摘录自己比较喜欢的毛诗名句段背一背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并完成《点击》练习 2、从毛泽东诗词中再选取一到两首你喜欢的,摘抄并背诵 3、请整理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下次进行课堂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