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造成土地和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影响。 2、尝试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活动准备: 1、事先把《美丽村》电子书彩色复印,制成拼图。 2、《大嘴巴》儿歌。 3、小猪布偶。 4、老师搜集的垃圾箱图片。 5、大纸箱、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玩拼图游戏,然后描述图中的情景。 2、出示拼图,老师讲故事《垃圾太多了》: 猪爸爸今天休息,带着猪宝宝到游乐场玩。可是,游乐场堆满了垃圾,还发出一阵阵的臭味。猪宝宝失望地说:“爸爸,游乐场太脏了,我没法玩滑梯了。”爸爸说:“唉,不知道是谁随地乱扔垃圾,这样做太不好了!” 这时,他们突然听到“哎哟!”一声,原来河马先生正在河边钓鱼,可是却钓到一只破鞋子。河马先生说:“河里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垃圾,河水被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我都快没鱼吃了。”猪爸爸说:“我们喝的水也是从河里来的,喝了受污染的水会生病的。”于是,河马先生和猪爸爸决定请美丽村的村民一起来开会,讨论美丽村的将来应该怎么办。 3、与幼儿讨论:为什么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垃圾?游乐场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小河里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 4、 出示《大嘴巴》儿歌,与幼儿一起说儿歌,并猜一猜,儿歌中的“大嘴巴”是什么东西。 5、 老师可先与幼儿欣赏垃圾箱的图片,说说这些垃圾箱有什么特色。 6、 出示小猪布偶,表示美丽村的游乐场和小河附近都没有垃圾箱,请幼儿分组设计出有趣的垃圾箱。 7、 请幼儿利用大纸箱制作垃圾箱,还可以创作标语,贴在上面。 活动评价: 1、能说出造成土地及河流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影响。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 2、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金、银、铜的奖章与幼儿人数对应。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扑克牌)今天我们就要用扑克牌玩游戏。玩扑克牌游戏时要遵守下面几条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玩扑克的。 (教师用大记录表以分类、排序、比大小等形式总结、记录下幼儿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师:刚才我们总结出很多玩扑克的方法,现在我们要挑战“让两张扑克牌站立”,挑战的要求是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儿出示自己的小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师:原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有怎么多,从小朋友记录的方法中我们发现——两张互相依靠,竖立成三角形摆放在桌上,当两张扑克牌依靠的力一样大时站立最稳。 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作用及重要性,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能根据闻到的气味辨别物体,或找到气味的来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香水 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香水,引导幼儿闻气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寻找气味来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 2.引导孩子分辨气源,知道卫生间的名称及位置。 3.引导孩子闻不同物体,并说出味道。 4.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鼻子,以及安全闻气味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到处去闻一闻,说一说自己闻到的气体。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魏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多做 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树叶(小班系列活动设计)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