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3.培养探究科学现象的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 2 . 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活动过程: 1.摆积木。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2 . 不倒的硬币塔。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教师:小朋友,我想拿出最下面的一枚硬币,但是不能让硬币塔倒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教师用尺子迅速击打最下面的一枚硬币,最下面的那枚硬币弹出去了,让幼儿观察剩下的9枚硬币倒了吗?(没倒。)引导幼儿试着做一做。(有的幼儿可能会成功,有的可能会失败。)教师:为什么做的时候,硬币塔还是会倒塌呢?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 2.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故事磁带《青蛙的衣服》、彩笔、挂图《动物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情景创设:“笃笃笃!”什么声音?(敲门声)你们知道外面来的是谁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否猜出来,“身穿绿棉袄,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虫,丰收里功劳。”孩子们猜谜(青蛙),师开门因迎客人,一名幼儿戴着青蛙头饰来到活动室。(对话略) 2.观察青蛙的衣服,重点突出绿色和黑斑。 二、听录音故事《青蛙的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 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虫为什么马上就逃掉了? 2.小青蛙为什么只有穿上绿色衣服,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 3.了解绿色是青蛙的保护色。 四、出示挂图《动物的衣服》,请幼儿观察画面。 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衣服是动物的保护伞。 五、请幼儿说说我们生活中穿着的衣服具有的保护作用。 提示幼儿:解放军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弹衣具有保护作用;医院里医生穿着无菌服装,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车撞倒;…… 六、游戏“我们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儿模仿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虫。 七、请幼儿给青蛙穿上绿衣服。(播放轻音乐) 1.情景创设:一幼儿扮演一只没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师提问:小青蛙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它) 2.请幼儿给小青蛙穿上绿衣服(添绿颜色)。 八、游戏“青蛙回归大自然”。 1.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爱护青蛙的教育。 2.把画好的青蛙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庄稼地”里。 活动反思: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3、启发幼儿比较物体的多少。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卡若干张(颜色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贴有不同颜色和数量圆点的磁性筐子4个。幼儿《数学》P14页《采蘑菇》。 活动过程: 一、分一分地里的萝卜 1、将萝卜图片随意贴在黑板上。兔妈妈种了许多品种的萝卜,它想请我们将这些萝卜分分类,你能分吗?幼儿说说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叶子的多少分)。 二、收萝卜 1、出示磁性筐子 引导幼儿观察筐子上标志所代表的意思(6 个红圆点筐子是收6个有6片叶子的红萝卜)。 2、兔妈妈说想请小朋友能按它的要求把萝卜收到筐子里,教师示范收1个筐子的萝卜,但故意收错,让幼儿来检查发现,巩固对筐子上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的理解。另请4名幼儿上来操作。 三、集体操作,采蘑菇 1、翻开《数学》P14页,今天,兔妈妈又要叫小兔按筐子上的标志要求去采蘑菇,可小兔们不知怎么采,想请小朋友帮忙。引导幼儿观察筐子上的标志,并表达出来。 2、幼儿帮小兔帖上与其筐子上标志相同颜色与相同圆点数量的蘑菇粘纸。 3、引导幼儿用点数的方法检验自己粘贴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赶紧纠正。 4、引导幼儿比较哪只兔子采的蘑菇多,哪只采的蘑菇少。 5、点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一、预设目标 (一)自然智能 1、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景象。 2、喜欢亲近大自然。 (二)整合其他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在操场上玩游戏。 二、活动资源 1、活动材料:户外已经有了很多落叶,装落叶的大塑料袋。 三、示例活动 1、带领宝宝到户外有落叶的地方,边念儿歌边鼓励宝宝观察并感受树叶飘落的到处都是的景象。 师:秋风吹,树叶飘,红叶黄叶往下掉。一片一片拾起来,和我一起做游戏。 2、可运用优美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宝宝对大自然的热爱,加深宝宝对秋天到处都是落叶的美好景象的感受。 3、鼓励宝宝用动作或语言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感受,如学学小树叶飘。 4、给每位宝宝一个小筐,并带领宝宝找树叶、捡到的树叶放近筐里。 5、可请配班老师协助分组进行活动,注意观察宝宝的行动,保证宝宝在老师的视线内,注意宝宝的安全。 6、引导并鼓励宝宝在捡树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等。 7、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树叶的喜爱,如摸一摸树叶。 8、鼓励宝宝将小筐里的树叶到进旁边的大筐,根据宝宝的活动量适时调整活动时间,请配班老师协助将大筐带回去。 师:我们把树叶宝宝都送到大树妈妈身边去吧!大树妈妈高兴极了,谢谢小朋友把她的宝宝送回家。 四、活动指导策略: (一)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景象。 难点:喜欢亲近大自然。 (三)活动形式:谈话、户外实践。 四、活动观察与评价 各关键能力表现突出表现较好表现一般备注语言能力 感受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幼儿天生就是爱玩水的。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王利小朋友拿了一片落叶放到水池里,不一会儿听她说“树叶浮在水面上了,象只小船。”奇奇小朋友一听,拿来了一根小树枝放到水里,“咦,老师,我的小树枝怎么沉下去了?”其他幼儿纷纷学他们样,也很有兴趣地玩了起来。并且有很多小朋友问:“老师,还有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上来呢?”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为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因此,面对幼儿对物体沉浮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并结合《新纲要》,我们选择了幼儿所熟悉的蔬果开展了这次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培养他们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蔬果,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蔬果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四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桃、荔枝、西红柿、土豆等蔬果,四个水槽,托盘,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随音乐逛“蔬果超市”导入 “今天呀,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 “呀!小朋友们快来看,这里有好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小朋友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说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味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们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香蕉、西红柿、土豆呢?” 这时小朋友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开展活动之前,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为他们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让他们在不作任何提示下,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玩一玩,比一比 “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带领幼儿到操作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把各种蔬果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且,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讲一讲,议一议。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做过实验了,并知道了结果,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让幼儿分别回答,这一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幼儿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 “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比如说,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间呢?” (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来解决。) 五、活动延伸 “这些问题我们小朋友都帮忙解决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 妈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苹果浮到水面来?” (幼儿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要不断的开展、延伸下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表格(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操作材料、测量工具(木棒、棉签、回形针)、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测量了5步?(小老鼠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叫它测量工具。) 老师示范测量,上一次的测量是下一次的开始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脚步) 阿力走的长度,谁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测量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3.师小结: 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我们用一个更加规范的词叫做“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五步,测量了五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4.绘本画面七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5.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呢,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来发现一下。 三、幼儿测量 1.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以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3.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 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 为什么? 4..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四、欣赏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活动反思: 1.目标的修改:对活动目标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改为“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前者注重幼儿的测量技能,能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测量的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通过测量来进行验证。这与我们活动的重点及活动过程不相符合,经过修改后的目标,更能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通过测量活动,发现测量次数、长度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2.活动材料的修改:第一次活动时,提供长短不一的相同类型小棒;第二次活动是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若干。第一次的材料过于单调,活动过程中,只要求幼儿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于测量结果,通过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小棒的长短过于明显,测量过程中的探索性不强,而语言的总结性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第二次圆形测量工具的提供,不太科学。首先是圆形物品在作为测量工具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圆形物品之间的比较都是大小比较的,但作为测量工具,应该是长短之间的比较,不规范。第三次活动时,提供幼儿三种测量工具:回形针、棉签、小棒。三种测量工具属于三种物品,幼儿在长短上要通过比较,再来概括,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且,让每个幼儿用这三种工具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在测量的过程中,有了比较,就有了发现,于是产生疑问,仔细研究,发现秘密。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规范,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目标: 1、能仔细观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生长过程。 2、乐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资料,蝌蚪若干。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种春天里的动物朋友,你猜一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讲述) (2)我们来请它出来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蝌蚪”) (2)你在哪儿也见到过小蝌蚪呢?它长得什么样? 2、观察、认识蝌蚪。 (1)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师在每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会儿请你可以轻轻的走过去,先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的样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动的?(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学一学小蝌蚪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配合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3)小结:小蝌蚪长着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东来游到西,真快活呀! 3、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吗?(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消失,最后就变成了一只青蛙。(边小结变播放多媒体课件)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1)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 (2)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3)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5)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5、提升经验,保护青蛙 (1)小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捉田里的害虫)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虫都捉掉,保护庄稼,那如果我们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办法,真了不起,请你回去后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8活动准备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活动过程 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 二、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三、水的变化 四、引出绘本 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是透明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两杯都是透明的东西,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用你们的小鼻 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3)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让幼儿操作,并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