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音乐说课稿 |
范文 | 小学音乐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说课稿1!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的音乐教师刘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己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2一、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 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学难点: 能够以小组合作进行舞蹈,打击乐和演唱表演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坐上音乐列车去旅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题巧妙地展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到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不但了解蒙古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伴奏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歌曲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聆听音乐,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扎实、新颖,让学生爱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带声的演唱是我的目标,于是在导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马儿上山坡的音阶小练习.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音阶练习 师读: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师读:骑着马儿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师读:骑着马儿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师读:骑着马儿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师读:骑着马儿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师读:马儿马儿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用身体动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来做一下范唱,然后让学生按节奏读词,舞蹈欣赏等形式,学生在多次学习体验中一直在无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紧紧抓住了音乐教育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只经老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轻松学会歌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我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怎样唱歌会更好听?运用教学课件启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并运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 歌曲拓展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筷子,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共同感受蒙族音乐美、舞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 (四) 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组抽签来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务. 第一个蒙古包是让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要让学生听清要求:学生可以用老师教的动作或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无论怎么样跳都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个蒙古包的问题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听清要求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没有的同学请你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周围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音乐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个蒙古包的问题就是请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草原(如时间不够回家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坐上火车结束了我们本节课的蒙族之旅,紧扣“游”这一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快乐地结束了本节课.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3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资料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欣赏《马刀舞》《小步舞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一首激烈昂扬,一首舒缓优雅,构成鲜明的比较。并且两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许多电影电视中出现过,经过以往的记忆学生更容易理解欣赏乐曲,《马刀舞》富有快节奏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以优雅的舞步体会《小步舞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本事,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必须辨知本事,对于电影电视媒介中常出现的但没有留意的音乐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提起欣赏兴趣。 (三)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到达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预留出一片开阔的空间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管弦乐《马刀舞》,古钢琴独奏《小步舞曲》。经过迥异的风格比较讨论分析不一样风格的音乐描绘的是怎样不一样的场景,利用哪些元素来表现出不一样的场景。 (二)欣赏的过程中利用音乐软件辨别管弦乐的演奏乐器,经过舞蹈的形式体会小步舞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三)在《马刀舞》中感受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缓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首乐曲的特色欣赏与比较分析 (二)教学难点:课堂实践活动中三拍子的小步舞与《小步舞曲》音乐的节拍要 四、教法、学法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生动趣味的欣赏课,四年级的学生欣赏本事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教师知识情景引导为辅,经过教师的情景引导,语言提示让学生去发现欣赏过程中的亮点。在欣赏过程中采用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方式的体验欣赏教学方法,《马刀舞》从单纯音响和现场演奏两个角度去欣赏,不一样的欣赏效果比较十分明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乐曲,《小步舞曲》从听音乐欣赏到以舞蹈的形式来体会乐曲,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马刀舞》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知识,以对乐曲的听觉记忆为线索,共同探讨总结所听到的乐器,教师对其进行整理,将知识点慢慢具现化,由讨论到总结到梳理层层进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动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经过合作,教师来领舞带动全体学生,舞蹈的同时,用肢体与综合感官来理解音乐。最终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欣赏后的比较总结,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渐渐独立能够把自我在欣赏中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点 1、以描绘战场的视频资料导入,激烈的战争场景与教学资料主题相契合,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资料产生兴趣。 2、以音频与视频两个角度去欣赏音乐,单纯的音频资料熟悉音乐,演唱会的音响将音乐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弦乐队的整体画面,使学生有必须印象,利用动态的动画图片构成管弦乐队的缩略图,将管弦乐的分布简化,使学生能系统的记忆其分组,利用textbook软件为学生展示乐队中的各组别的演奏乐器,既能展示乐器外形,又能聆听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六、课后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资料较多,所以在课堂环节的分配和时光的把握上教师要仔细的拿捏,虽然,两首都是舞蹈音乐,可是《马刀舞》节奏太快,不适合学生进行舞蹈配合,所以尽量用《马刀舞》提升课堂气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双人配合,提议将该课分为两个课时。 小学音乐说课稿4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 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二、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伴奏。师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3)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师:给你们半分钟时间,请你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 (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4)齐唱全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用lu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五、表现歌曲:为每一段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齐唱+领唱+合唱) 在整堂课中,我都注重了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音乐说课稿5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号考生李便仙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忆江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课本中是初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文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开端感觉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辟学生的视野,感觉故国江山的优美。教学初志:中国事一个诗的国家,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宝贝。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有四十首古诗必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良好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迷恋于此中从而熏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紧张的。同时我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表现《语文课程尺度》的四个根本理念即:一是造就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发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在;三是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是设置装备部署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的、学生的认知程度、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简直定为: 1、开端了解词这种文学文体。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明白词的意思,想象词所刻画的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4、造就学生具有开端观赏本领和富厚的想象力,引发热爱古诗词的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凭据词所刻画的风景,想像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2、有情感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履历,已经积聚了肯定的诗词,对付学习古诗也有了肯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串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觉古诗词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的和富厚的人文内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绪熏陶得到头脑启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情感,诗重想象,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显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睁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眼前目今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柔美的诗句,学生的情绪就悠然而生。再通过睁开想象,把好像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觉,用自己的诵读转达出来,从而化语言笔墨的标记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简练,笔墨精致,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富厚的头脑情绪内在。凭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的,学情等,着眼学生生长,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感觉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受到情绪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绪、美读意境,进步欣赏古诗词的咀嚼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想、缅怀)墨客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明白(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明白(你看到好像了什么)以此来开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互助读。在明白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重复吟读,互助读、比拟读细致咀嚼,才气让学生确当代生活、情绪、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绪、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孕育发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2、云云风景,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照旧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明白“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想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蜜意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重复朗读中咀嚼语言,想象情境,领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绪。末了,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领会浓浓的缅怀之情。 2、墨客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老师出示资料,学生在相识墨客的配景资料之后,信赖肯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领会。墨客忆的不但是江南景,另有江南人、江南情。在重复频频的情感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致奇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墨客又怎能忘记?在明白了墨客表达的头脑情感的底子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保举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加强学生的课外积聚。 小学音乐说课稿6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二、教 学 目 标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 学 过 程 (一)组 织 教 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二)学 习 新 课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 3.复习已学过的三种音符:X X X.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一拍、两拍、三拍。 4.全体跟唱第一声部歌谱,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设问:哪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随着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 8.再学唱一遍,请找出难唱的地方。 9.请会唱的同学或老师帮助教唱难唱之处。 10.教师指挥,随着录音伴奏,全体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课 堂 评 价 请学生评价演唱的情况。 (四)课 堂 小 结 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 置 作 业 回去复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声部的演唱。 小学音乐说课稿71.问好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我的学科是小学音乐,我的题目是《美丽的家乡》。 2.总结语 本次说课我将从先讲理论再讲实践的方面展开我的说课。理论方面包括我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法的选用;实践方面包括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下面开始我的第一部分讲解。 3.教学分析 教材是教师进行授课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我将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美丽的家乡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的曲目,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演唱歌曲,并能进行表演,这首曲目锻炼了学生的演唱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4.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热爱家乡的思乡感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提高自身审美,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的演唱本歌曲,学习双声部演唱。 5.学情分析 好的课堂不仅仅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我教授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仍然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玩、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把唱歌和律动互相结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教学教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理解重难点,我将会采用示范法和提问法来进行教学,都说教学有法,学无定法,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我说的分析都是为了教学,以下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 导入 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教授的小学5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被外部情绪所感染,所以请允许我展示我的导入方法:‘同学们好,我们都说美术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片,那么老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好不好啊,这幅图是什么啊,对他就是解放桥,那这一幅呢?嗯有人说了是世纪钟,那下一幅我们一起来说他是什么,对他就是瓷房子。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风景,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家乡的歌曲好不好’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 新授 接下来是新授的环节,首先我会让同学听一遍本节课的歌曲,进行初步的体验,然后再提出问题,这首歌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能不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这样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可以更好的感受音乐,接着我会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轻声哼唱,我会在结束之后给予点评,并鼓励学生自己单独演唱,唱歌的过程中我会对比着让同学及时改进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之后我会将学生分为2组,引导学生边唱边跳,用唱歌的方式来介绍家乡,比一比哪一组更有创意,比赛结束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和小组互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良性竞争,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 小结 在小结环节当中我会和同学一起复习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体现学生为主体我会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回答问题的能力。 作业 最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小任务,回家跟自己的父母唱一遍本节课的歌曲。 8.板书设计 都说字不如表,表不如图,我会在黑板上画出需要唱的内容,歌曲里展示的内容,并在下面写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同学们一目了然更容易记住,如果没跟上看到板书也能回想起本节课的内容。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音乐说课稿8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第一课欣赏《天堂》。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二、彰显主体 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三、精选教法 激趣乐学──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参与活动 丰富体验──说过程 (一)兴趣导入──感受美 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乐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学生介绍: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它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接着播放《天堂》伴奏带,带领学生表演一段极具蒙古族特点的筷子舞,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让他们在观赏中激发起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学生们通过视听,能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品味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民族特点。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以致用,完成课本上的作曲练习。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辨、品、练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受鉴赏能力,品味了蒙族音乐的美。 (三)丰富体验──表现 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节奏,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通过进行草原小骑兵,那达慕盛会,农场挤羊奶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模拟音响、表演动作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中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创造美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篝火晚会”为情境,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并分组,如骑兵组、筷子组、演唱组、挤奶组等等,通过深化体验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共同合作来表现歌曲,绘画组的学生画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诵读组的学生收集并诵读有关诗文。师生共同创造音乐美。五、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如夸张的眼神、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音乐说课稿9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歌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 2、处理、编词表演歌。 3、拓展歌,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老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习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 (1)学唱歌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 (三)、表现歌。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老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老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小学音乐说课稿10一、说教材 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保卫黄河》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它是冼星海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为2/4拍,全曲采用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赞歌,也描绘了抗日英雄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的分析这一阶段时期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向初中生过渡,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在教唱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保卫黄河》,感受歌曲描绘的黄河风貌及抗日斗争场景,学习中华儿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对轮唱的认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唱及其特点,能够背唱歌曲,并能完成二声部轮唱,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背唱歌曲。难点是了解轮唱及其特点,完成二声部轮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表现法、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在本环节我采用了音频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并提问:在这首歌曲中都听到了中国的哪些地方?学生进行自由抢答。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总结: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跟其中一个地方有关。从而引出新课《保卫黄河》。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为初步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并提问学生听完是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初听,学生大致可以说出音乐的力度坚定有力,节奏短促跳动。随后复听歌曲并提出问题:歌词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刚开始描绘了黄河两地的面貌,随着歌曲高潮的逐步迈进,描绘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学生对于曲作者也会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再趁热打铁,介绍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而《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通过初听、复听及提问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我将选择使用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背唱以及学习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嗓子。 其次,我会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体会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来,我弹奏钢琴,学生视唱乐谱,并自主找出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发现乐谱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点节奏需要把握,我会带领学生单独练习这些地方,并提问学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小的总结:是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层层推进的感觉,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学生熟悉了乐谱,就带着歌词完整演唱,并尝试着背唱歌曲。 最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习二声部轮唱。先通过听的方式以及我的一个总结了解轮唱及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口号游戏的方式体验一下轮唱的演唱方式。学生了解并练习了以后再融入到歌曲中试着轮唱第一句,并注意每个声部的力度处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轮唱的结尾两声部一定要同时结束,我会单独请学生练习结束句,先唱的声部到“保卫华北”的地方可将这几个字重复唱一遍。之后,就是学生完整进行轮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表现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的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识,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我会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黄河大合唱》的其他几个乐章,然后进行总结: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以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如诗朗诵、混声合唱等。最后,我会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编创小活动。每个小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将《保卫黄河》演出来,可以用诗朗诵、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后,小组上台表演,进行组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带领每一位同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我会进行一个情感的升华。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过去人们不怕牺牲,保卫着我们的祖国,才有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为建设美好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作业部分我将会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七、说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说课稿11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由于3-6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不断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进行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所以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进行了拓展教学。将《感受进行曲》这一教学内容带进了教学课堂。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材第8册第7单元的编创与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拓展教学。本单元通过聆听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这三种体裁的最基本风格特征。进行曲这种体裁在生活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如升国旗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迎接嘉宾演奏《欢迎进行曲》,开展运动会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所以我将《感受进行曲》定为了教学内容。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这堂课就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 进行曲是一首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主要指军营中用以弘扬军威、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进行曲通常由简单而鲜明有力的节奏和整齐规律的乐句构成。听起来雄壮有力而有行进感。为了配合行进时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进行曲按内容可分为军营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典礼进行曲、婚礼和葬礼进行曲等。为行进作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 根据对新教材和音乐新大纲的学习,为了指导学生体验进行曲这种体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加深感受和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多首进行曲的欣赏,学唱及队列表现歌曲《红星歌》,使学生感受和了解进行曲这种体裁的主要特点。 (二)、认识到进行曲在不同场合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欣赏素质。 (三)、通过欣赏“半个世纪以来第十三次大阅兵”的录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和了解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平台、课件、录音机、磁带、实物(一束黄花、小皮球、小三角旗、队旗、彩色的小指挥棒) 三、教学过程分析 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去探索,去实践。 (一)组织教学 学生按三个半圆形坐好。半圆形座位的设计,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 (二)对比欣赏,引入新课 播放《摇篮曲》、《jun队进行曲》两首乐曲,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乐曲风格的理解,并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然后点题。 (三)实验体会,加深感受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不仅包括音乐知识传授等外显的方式,尤为重要的是体现在音乐与学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上。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进一步让学生去感受进行曲的体裁特点,我通过三步实践操作来完成。1、随歌曲的伴奏录音边听边拍打节奏,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鲜明有力。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进行曲一般的情绪特点——雄壮有力。3、队列行进的创编和展示,感受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步伐节奏。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体验中获得对进行曲体裁特点的感受和了解,较好地避免了体验形式单一的单调性和感受的不深刻性。从而去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类比欣赏,拓展延伸 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表现的都是类似这样的情绪呢?带着这样的质疑,把学生再度领进丰富多彩的进行曲中,播放《葬礼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让学生聆听,并能体会其情绪,做出相应的律动。通过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学生的听域,使学生对进行曲体裁有更多地了解,认识到进行曲在不同场合的作用,在比较之中无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欣赏素质。通过欣赏“半个世纪以来第十三次大阅兵”的录像片段,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四、教法、学法分析 我的这堂课具有创新性,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音乐体裁与形式这一教学领域所留的教学空间是很大的,有利于音乐教师设计与组合多种形式的教学。因此,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进行了拓展教学。 在本节课中,我以探索为突破口,以听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体验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2、欣赏法与律动教学法:乐曲的欣赏,使学生对乐曲的感受立刻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说(交流感受)和动(形体表现)。初步感受进行曲的体裁特点,也直接感知了进行曲与摇篮曲不同的体裁风格。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法 创作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留给学生自主体验的大量空间,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展示。这样就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给予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对学生的队列表演,老师要充分加以肯定,肯定其成绩,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成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表演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并使自己学会在集体中约束自我,融“小”我于“大”我,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 (三)探究性音乐教学法 请学生下课后回去找一找进行曲或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下一节课带来,再继续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比欣赏、思考与交流、创作与展示、拓展与延伸几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了解了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所以,我认为我这是一堂成功而优秀的优质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12教学内容: 《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小学音乐说课稿13【教材分析】 《大鹿》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本第三册的第九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 1、复习以前学过的d r m f。 2、基本的节奏练习。 3、学唱歌曲《大鹿》同时进行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与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大鹿》初步感受法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个表演然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重难点的解决】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教学方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flash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一开始大屏幕显示,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红花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鲜艳,一只小鹿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奔跑,并向大家问好自我介绍,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好朋友,为后面小鹿被猎人抓住,求助同学闯关解救等一系列内容没下伏笔,猎人一共设有三导管卡: 1、听音连线(猎人移动鼠标,指向音符,弹奏后大家演唱) 2、射击听音(请学生演唱靶心的几组音符,音准才能过关) 3、节奏练习(用打击乐器完整打出节奏才能把猎人的关押小鹿的音乐牢门打开) [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师根据地年级学生热小动物有同情心喜欢动画的心理特点,在枯燥的基本练习中,学生仍会兴趣高涨,精神专注,在游戏闯关中得到锻炼掌握知识。] (2)学唱新歌 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终于解救出了大鹿,为了感谢同学们,大鹿特别把我们的事迹编了歌曲,我们一起聆听一下?(第一次聆听歌曲,因为是大家自己的事迹,所以内心特别激动兴奋高兴,精神专注,这是整个新授部分中最重要的环节,运用课件把学生带到虚拟的动画世界,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的学习,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词。) (3)共同探究 针对学生的聆听于小鹿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让学生再有针对性地欣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再主动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引出本课的难点;fa的音高练习,组织讨论应该怎样唱,那一句难唱,来唱一唱、做一做、比一比,小鹿拉出结合一组键盘,边弹边唱,使抽象的音高变为有形的实物,更容易低年级学生理解。 (4)即兴创编 这个环节,小鹿回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打击乐器为他伴奏,或者是拍手、拍腿等小动作。组织分组表演,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以及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5)游戏《森林里的大鹿》 让学生戴着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表演能力。 (6)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谈话小结,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情感性目标。 (7)作业:带着你做的头饰,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进行歌表演。 小学音乐说课稿14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国歌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国歌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国旗。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国旗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国旗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国旗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国歌》,为继续学习演唱国歌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国歌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国歌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国歌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国歌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国歌》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国歌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国歌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国歌,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国歌的雄壮,唱出中国人的自豪,唱出中国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国旗,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国歌,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小学音乐说课稿15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 ②能对歌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伴奏。 四、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国歌,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音乐《卖报歌》说课稿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老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