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乡习俗作文 |
范文 | 有关家乡习俗作文八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习俗作文 篇1时间飞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过往云烟般,消散在记忆的深处。回望前年的端午节,再看看现在,任谁都会发出出于肺腑的话:“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 离端午节还有那么两三天,奶奶家早就忙开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场,买齐了包粽子所要的东西。将这些东西一一洗净,一一摆放在奶奶家的门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还学着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学了一点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轻轻那么摇一下,你就会看见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来。外强内干罢了! 噢!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不知道明年的端午节会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一天天长大的我,有一天会不再期待这端午节把。但是我依然坚信,无论如何这会是我童年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 身处去家中,正想着该如何将这篇作文写下去。而远处传来的吆喝声,加油声…令我无法再静下心来!一年一次的划龙舟呵!要是从前的我,我想现在早就已经跑出去了把。然而,现在我正被这一堆堆的作业所牵绊着。无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终还是探出了头。河边早已经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龙舟上,一个个壮年男子都在用着力,总希望自己的龙舟能赛过别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节!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节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感觉上有点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一年端午节!年复一年,然而快乐是不是也要年复一年呢? 家乡习俗作文 篇2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无名胜古迹,因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灵秀之气了。这里土质粘硬,极能保墒,虽是全县数一数二的产粮区,但因为交通不方便,因而粮食成了家乡人唯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家乡人淳朴厚道、生活悠闲,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不离村、死不离家”是家乡人最执着的信念;“宁爱家乡—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更是家乡人恪守的律条。“一捧土”是夸张了点。但哪一个人又不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呢?不说别的,单就家乡古朴醇厚的风俗习惯,也足够你咀嚼、回味上一辈子的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五花八门。但在诸多的风俗当中,人们最重视的就是“过年”这一节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将终、一年伊始、两年相接的那一段时间。俗话说:“大人怕年,小孩盼年。”过年的时候,最发愁的是大人,最开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说那一阵子忙乎,单就过年的开销,也够大人们头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需要钱?但“宁穷一年,莫穷一天。”咬咬牙,拿出几乎一年的积蓄,该讲究的讲究,该将就的将就,有什么困难,过完年再说。“穷汉盼来年”,那是一种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连衣服也都换了渐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年过程中,那种开心和喜悦的感受呀,让你在一年当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请财神”更是过年的重要内容。年前三两天,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隔年饭”了。也许是取“有余”的意思吧,在过去,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管今年收成如何,总得希望来年好过呀!“隔年饭”的内容自然是种类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面食、米饭两类。其次便是肉、菜之类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少些,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因家而宜”罢了。 紧忙着,已到了年根那天,贴对联是这一天必须做的事情。先是写,买上几张红纸,涂鸦乱抹也行,为的是增添些喜气,讨个吉利罢了。看着一幅幅你亲手写成的对联又被你亲手一幅幅地贴满了院子和街门,内容且不必说,单说那满院子的喜气、满心里的喜悦,也尽够你欣幸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单纯是今祝愿吧? 打扫了院子,就该“垒旺火”了。这可是一件细活儿!先用砖把底座垒好,低了不行,点燃的时候旺火易塌;高了还不行,这样点燃比较困难,底座内要有充裕的燃烧空间。然后就是炭块儿的挑拣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须符合要求。垒的时候,先把体积较大的炭块放在底层,然后由大到小,层层堆砌,越垒越高,直至封顶。炭块儿与炭块儿之间的空隙要大小适当,这样既利于炭块儿之间的黏结,又利于火苗的穿出。封顶时,在顶端放上写有“旺气冲天”字样的红色条幅,用小炭块儿压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须正对家门, “旺气”能否“冲天”并不重要,能“冲门”才好呢!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俗话叫“熬年”。过去,玩牌、拉话儿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和计算机,看电视节目便不觉得枯燥,和网友聊聊也是一种愉悦。大约“熬”到11点50分左右,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忙乎。一股股浓烟从各家各户的院落冲天而起,弥散了整个夜空,偶尔听见一两声炮竹的声音。不一会儿,烟轻了,代之而来的是连成一片的红光。密集的炮竹声响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烟花也燃放起来了。旺火燃烧声、炮竹声、哨响声、笑声合在一起,汇成一曲节奏和谐的旋律;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光构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缤纷、扑鼻的缕缕清香、悦耳的各种声响,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心在何方?这是天上人间的气氛。不,这分明是人间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间天堂的景色还要美。 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笼罩在村子上空的烟雾也渐渐地消散了,偶尔还听见零星的炮竹声,不时空中闪现出一两朵耀眼的光花来。不一会儿,大地完全寂静了下来,一切都象陷于无尽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着来年该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们又早早地起来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该有个好的开头。风轻轻地吹拂着,院落里、街道上、甚至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屑,那不是春风剪出的花儿吗?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裤、新的面容。太阳比往常格外的明;人们也比往日格外的亲。你一声问候,我一句祝福,不也体现了人世间最温馨、最诚挚的情义么?吃过早饭,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拜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事儿,东家进,西家出,蹦着跳着瞄、唱着、笑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们那种比平时更和蔼、比平时更慈祥、比平时更宽容的神情…… 现在,家乡仍保留着许多淳朴的风俗习惯,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过年”的风俗至今未变。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渐渐地淡忘了,唯有“过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牵梦萦。长大以后,想起儿时的往事,难免有一种失落之感,以至于一反常态,常盼着“过年”。倘若能从记忆深处挖出些什么闪光的东西来,那仍然是家乡最淳朴的风俗习惯——“过年”。 家乡习俗作文 篇3家乡的春节习俗 穿新衣,戴新帽,端着碗儿放鞭炮过年喽!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着进年货。房檐上挂起了一盏盏红红灯笼,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把汤圆端进屋子里来,妈妈说;‘‘快来吃汤圆咯!吃了汤圆团团圆圆!’’我端起一碗汤圆就吃,今天的汤圆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来,‘‘怎么啦?怎么啦?’’妈妈着急的问我,可一看到我嘴里是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妈妈便惊喜万分,她对我说;‘‘你居然中奖了!’’‘‘什么叫中奖?”我好奇的问道。“在汤圆儿里放硬币是我们的习俗,代表着财源滚滚,如果吃到这枚硬币,代表着你会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那我今年会平平安安的咯?’’“当然啦!”妈妈说;呵呵、真有趣,我开始关注起春节的习俗来。 吃了早饭后,大家开始贴春联和贴“福”字、年画。真好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福气到”。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也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普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闲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还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们的压岁钱。它是长辈给我们压住邪祟的,因为“岁”与“祟”谐音,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你看,春节的习俗好玩吧!这可是我查了资料的,长见识了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4我家住在平乡,这个地方人人都知道,我在那里经过的,我觉得热闹的是逛庙会。 庙会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一开始就很热闹,我家离庙也不算远,但是,从我家里就能清楚的听见庙会的热闹声。 庙会从早上五六点开始,到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孩子就会起得很早很早,都等待着庙会的开始,因为,庙会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还有炸东西的,有小型的充气蹦蹦床,还有许多表演节目的,买东西吃的:棉花糖、奶糖、辣条……各种各样零食,还有卖冰糕的! 小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在充气蹦蹦床里面玩,不管什么都在里面看,我也在里面玩、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炸东西,这下炸东西的幸福了,收了很多很多的钱,卖汽水的也幸福了。哪里还有卖装饰品:挂在脖子、手上的链子,稀奇古怪的、有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带得发卡…… 在庙会中,大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一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都从充气蹦蹦床上面下来了,他们要看小品,他们要试着敲鼓。表演有很多种:又穿服装表演的、小品、戏曲表演、唱歌、打鼓……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小品和打鼓,小品把孩子和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敲鼓的时候,小孩子们跃跃欲试,有很多都是乱打的,逗得大人哈哈大笑。看完以后,人们就继续购买东西,还有的把它们买回家,挂在门上,让朋友们都看见,把庙会上的各种玩具、各种零食、炸东西,拿回家,跟朋友们一起吃、一起玩。 在逛庙会的时候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大人就开始再佛祖前开始求签了,外面几乎就没有大人。 逛庙会到很久很久才结束,快乐地声音还在耳朵萦绕,人们恋恋不舍结束了庙会。 家乡习俗作文 篇5家乡,是梦想的摇篮,是温暖的港湾,也是童年的乐园。我永远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味道,还有那泥土淡淡的清香。 小时候,记忆里的家乡是天堂。在那里,我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着。累了,可以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休息;饿了,可以吃奶奶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渴了,可以喝那甘甜的泉水。那时候,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觉得可以在那里待一辈子。长大了,又觉得家乡是个“魔法”盒子装满记忆的盒子,每次回到这,都能勾起儿时温馨的`回忆。不过,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元宵节时的迎龙灯(俗称板凳灯)了。 龙,是吉祥的化身,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龙灯,顾名思义,就是把灯放在用纸糊成的“龙”里。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所以,龙头就属最重要的部分了,要选在正月初八进行。先是准备材料,因为整个龙头是用毛竹加工过后扎成的,所用的毛竹也是有讲究的,去砍的人叫“偷”,砍好后要放鞭炮,同时边上还要放点象征意义的“礼士”(红包)。龙头做得高大威武,两只眼睛大如灯泡,嘴如脸盆,口里还含着一颗大龙珠,头上插满了彩旗。背龙头的人要经过精挑细选,年富力强,一点儿马虎不得。中间的“龙身”,就是用一块块木板接起来的,每块木板上都插着两支蜡烛,最后用灯罩罩上,如果人越多,“龙身”自然也就越长,不过迎起来也越困难。最后就是龙尾了,有的用鱼当尾,意欲年年有余的意思。 迎龙灯,是一个很传统的习俗,农民伯伯为了一年的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平平安安,每年的正月十五期间都用这样的活动方式来祈福。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远远地便听见了那锣鼓声,响彻云霄。那喜气洋洋的气氛,至今也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时的我可真开心,牵着由外公给我做的兔子形状的灯笼满大街跑,龙灯去哪,我也跟到哪,即使小脸和小手已冻得通红,也不放弃,继续追赶着。 记忆中,一条“龙”要去许多地方,隔壁村子都要地“游览”一遍,只要看见龙灯来了,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鞭炮,“霹里啪啦”地响起来。大街小巷也都围满了人。最好看的,就是转圈了,在平时农民伯伯用来晒粮食的空旷的场地上,“龙”开始“跳舞”了,一圈一圈不停地在展现它那婀娜多姿的身体,龙头在里,龙尾在外,当整条龙围成一个圆时,突然中间一串鞭炮响起,锣、鼓等乐器也加快了节奏,这时看见龙头高高抬起转了一个身开始从里向外,这就是俗称的龙翻身,速度也加快了,这时整条龙一圈高一圈低相对而行,煞时好看,当龙头出来后,龙尾乖乖的往里钻了,慢慢的,龙尾越来越靠近中心了,又形成了一个圆,听大人们说这样意喻团团圆圆。 夜渐渐深了,可“龙”还在四处转悠,我却玩累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刚进家门,就飘来了一阵香味,原来是奶奶把夜宵给烧好了,那就是我最爱吃的—粉干。深泽的粉干,那可是名副其实、味道一绝啊。吃起来爽口,而且很有弹性,煮久了也不会糊。小时候的我,经常吃这个,每次端着小板凳,把碗放在板凳上,自己蹲着吃。而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种熟悉而陌生的味道了。 乡土上,一个个脚印来来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代的变迁,以前的土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楼房也拔地而起……长大了我们守着的是那片自己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我们得留住乡土的记忆,别让它溜走,让它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永远…… 家乡习俗作文 篇6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开了。人们在门上贴春联。 “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还要倒贴,就是 福 到的谐音,。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贴完了春联,人们纷纷在大门口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这红灯笼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孩子们便跑到大街上看陆陆续续来往的行人,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们有的手里拿着谷子秸秆,有的拿着鞭炮,还有的手里拿着香和蜡烛,他们是要去祖坟上放炮,把老爷爷奶奶请回家过年,这只是一种形式,用来表示对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后拿着烧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后把香插好就开始上供了。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饭后,一家人齐聚一堂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孩子们和大人们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觉,那是在守岁。 第二天,天没亮,人们就要起床包饺子,听老人们说,还不能闹出大的动静,不能大声说话,我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挺神秘的。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他们来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他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xx的新气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家乡习俗作文 篇7我从小在农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的集会。 会,人少时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会了。在我们镇,一年有两次会,完全是按照阴历来计算的。 一年中只有两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会的那一月,月初就会有人用油漆、涂料在马路边先画上“占”字,先到先得,没赶上的就靠边站了。 而我们到了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开心。记得有一次,会赶上了星期天,于是就可以去赶会了。 会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耳边是叫卖声、歌声和游人欢笑的声音,虽然行动不便,但是非常热闹。 自行车是进不去的,只能步行。这样一圈下来,几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过程中,购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卖的东西不过几样:衣服,花草,鱼,食物。会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作为一个地区的民俗传统,这也非常具备地方特色了。 赶会赶得很尽兴,但是年年如此,也难免有些枯燥。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会却越来越冷清了——会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了。而集呢?为了建设文明城市,对集规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铺直接移走了。这样,城市的面貌光洁一新,可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设,但是传统文化也不应放弃。一个地区人们喜爱的民俗文化传统,应得到保护。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赶一次集会。 家乡习俗作文 篇8说起苏州的节日,除了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最热闹的就属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元宵灯会到山塘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塘街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整条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挂上了灯笼,给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几分亮色。民居旁边的石路上挤满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五颜六色,装饰精美,让人赏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热闹,一艘艘小船来来往往,船上也挂着红色的灯笼,尤为喜庆。两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条河都亮堂起来了。横跨这河面的一座座桥,桥上人来人往,尤显得这个节日的热闹。 山塘街元宵灯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元宵夜,苏州妇女早有“走三桥”的习俗。她们一般会挑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我走过了纹祥精致的寿星桥,饱经风霜的吉利桥,后又走上了太平桥,望着远处,心里也祝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桥,我来到一处摆放很多花灯的地方,正看着一个走马灯,灯的四面画着山塘街的水墨画,画的很好,就像把这里的景色全搬进这幅画里。灯的下面还挂这个一个纸条,上面下着一个灯谜“社会在发展(打一个《水浒传》里的人名)”我立马想到了,是“九纹龙”史进,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猜谜,乐在其中。 月亮升空,犹如白玉盘。这时,远处烟花四起,在上空绽放,绚烂多姿,美极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节不仅营造了团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