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打架 |
范文 | 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打架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打架,希望有所帮助! 幼儿入园后,同伴之间的交往就成为幼儿生活向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争执或打架现象。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纠纷中可以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坚强的意志。 造成幼儿打架行为的原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打架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打架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打架行为。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打架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有的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打架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 因此,家长应理智地分析孩子打架的行为,积极引导,帮助孩子纠正打架的坏习惯。 1.主动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适当的情感表达模式,并不断地强化。这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模式的建立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2.主动传递正确的信息。例如教孩子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跟孩子玩布娃娃,让孩子拍布娃娃睡觉,给布娃娃盖被、喂布娃娃吃奶等。 3.经常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学习互相游戏,团结协作。养小金鱼等小动物,种花,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对大自然的兴趣。 4.要经常跟孩子互相沟通,陪孩子一起游戏,不要让孩子一人独自游戏。经常逗孩子笑,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5.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6.当孩子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很重要。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能粗暴制止。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以后再跟孩子讲道理。 7.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亲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楷模,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行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孩子,不要将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孩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