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范文 | 【精】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 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 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 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 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 小点:73厘米 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 73厘米 80厘米 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 玩具汽车: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图:7元 积木:9元 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 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小棒 口算卡片 挂图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 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 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生:先摆小林的2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个,结果小红就是23加上6个共29个,算式是23+6=29(个)。 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 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因为23-4是退位减法,学生能用小棒摆出结果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两个盒子。(里面已经放好了花生米。每个盒子里各有一张纸条)。找两个学生到盒子前。 分别读出两个盒子里的信息。 生听、用心记下纸条上给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导解答。 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千纸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送一只千纸鹤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看看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 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 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教师板书:高矮 【设计意图:创设此情境是通过学生观察引出“高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练习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练习一第7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欲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 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 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 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 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一、初步体会,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来玩接龙游戏,好吗? 1、观察题目:你知道接龙的规则吗? 2+3 +1 +0 +2 10-1 -2 -3 -4 2、接龙游戏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师边讲述边示图。 ⑵、讨论图意,指名说说。 ⑶、尝试列出算式。 ⑷、指名交流:怎么列式的? 4+2+1= 这个式子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怎么计算? 2、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说,让学生摆小棒:先摆3根小棒,再摆上3根,最后再摆2根。 现在一共有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全班交流。 3、揭示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的这个加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连加 4、教学例2——同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根据图意讨论交流。 尝试列出算式,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想想怎么计算? 8-3-1= ⑵、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2小题。 让学生摆摆,算一算。——看书时,帮助理解虚线框的.意思。 ⑵、揭示课题:连减 师生共同小结:连加连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看图列式——第2、3题 这两题中,主要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看懂图意。 并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来。 2、——分桃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看图,边理解,然后再填一填,列式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练习。展示优秀作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出题好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 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 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 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 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 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准备) 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 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 (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教学目标: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 一、活动一 (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 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止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活动二 (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 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教师不做评价。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数的.方法。 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教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 (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 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教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三、活动三 (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一)同桌两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计。 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办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四、活动四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 写数的兴趣) (一)拨数游戏 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全班交流。(教师注意抓住对特别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认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 (二)猜数游戏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1)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 (2)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 (3)教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 五、活动五 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