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蓝田瑶族舞火狗的由来 |
范文 | 蓝田瑶族舞火狗的由来 你们知道舞火狗是什么东西吗?舞火狗是瑶族的一个节日,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驱邪避邪的一个节日,也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蓝田瑶族舞火狗的由来,希望有所帮助! 舞火狗的简介: “舞火狗”是居住在广东惠州市龙门县的蓝田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也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自2006年6月“舞火狗”被选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蓝田瑶乡成功打造出蓝田瑶族风情园,其特有的“舞火狗”文化也正在受到游客关注。 蓝田瑶乡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林密山多,瑶族文化根基深厚。在蓝田瑶族风情园里,白裤瑶、八排瑶、山仔瑶、过山瑶、尖头瑶、平头瑶、土瑶、红瑶、苗瑶这些有趣又有特色的称谓带给游客的既有抑制不住的好奇,也有先人而知的满足。 “舞火狗”在瑶族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属于蓝田瑶。“舞火狗”是为少女成人而举行的活动,是少女的成人礼。少女长到16岁,就要给少女举行成人礼了,一年一次,举办到18岁。少女的成人礼,母亲都是要给少女盛装打扮的,头上要戴斗笠,斗笠上插满了香;手、腰、脚3个部位包满了黄姜叶。拜祠堂、拜菜地,到各家各户拜灶神,之后来到已架起篝火的开阔地上,举行仪式,做代代沿袭下来的传统动作,然后举着火把,围着篝火跳起舞,唱起歌。围着火跳舞,叫“舞火狗”,舞中唱的歌叫火狗歌。研究者说,少女的成人礼里反映了蓝田瑶族人的狗崇拜、火崇拜、月崇拜、处女崇拜。 “舞火狗”的日子是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载歌载舞、热热闹闹的“舞火狗”仪式结束了,大家会簇拥着这位少女来到河边,把她手、腰、脚上驱邪辟邪的黄姜叶取下来,丢到河里。黄姜叶丢到河里的那一刻,就表示少女已经成人了。 舞火狗节是广东省龙门县蓝田一带瑶族同胞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驱邪避邪。 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它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 节日来源: 舞火狗,源自蓝田瑶族对狗的'崇拜。蓝田瑶乡世代与狗和睦相处,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因此,狗对瑶族有育人之恩,舞火狗也是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所以,舞火狗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 拓展 蓝田瑶族舞火狗的由来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瑶族少女的成年礼,来源于蓝田瑶族对狗的图腾崇拜。当地传说,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是“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举行少女成年礼活动,蓝田瑶族十五至十八岁少女,要参加三次成年礼活动,才能谈婚论嫁、组织家庭。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当地未婚少女集中在地堂,由有“福份”的女性长辈给她们扮演“火狗”,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这身装扮有不忘先祖生活艰辛的意思。舞火狗由拜祠堂、拜禾堂(晒谷场)、拜灶堂、拜菜园、驱瘟逐疫五个仪式组成。 拜祠堂到本姓祠堂拜祭本峒的最高神“峒主爷”和本姓氏族祖,以祈愿祖先护佑;拜禾堂到本村最大的禾堂拜祭以祈求衣食无忧、五谷丰登;拜灶堂是到每家厨房祭拜,祈愿火种常存;拜菜园祈求蔬菜长得茂盛;驱瘟逐疫则是“火狗”少女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们气。 拜祭过程中,瑶族少女们反复念着与火狗有关的拜祭词,如拜祠堂和拜禾堂念“火狗仔仲唔来,火狗公仲唔来,来(啰)来(啰)冇梳头(哩)冇洗脸(哩)”,拜灶堂念“火狗仔,舂到乜嘢糍?舂到黄姜芋头糍,俾只食下(啦),屋企亚婆数过嘅”,拜菜园则念“火狗仔,火狗公,来做咩?来捉虫。捉红虫,捉白虫,我园种菜满冬冬”。拜祭仪式完结后,邻近各村的火狗队会汇集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到村外的河边。在整个成年礼活动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放鞭炮,选择意中人与之对歌,直到天亮。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流传下来一年一度举行的少女成年礼仪,同时也成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媒介,期间既有庄重严肃、虔诚崇敬的特点,也有热闹壮观的场面,深具蓝田瑶族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格。其对于狗的图腾崇拜和独特的仪式形态,对研究当地瑶族历史文化和女性生存状态、婚嫁观念和社会地位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舞火狗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