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 教材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某些事件可能发现的机会,并学习有关的统计内容。这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己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基础上安排的。教材让学生摸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先估计,再实验,从实验中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在此过程中,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实验活动中探索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中,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和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活动准备:每组各3个大小相同黄、白球,一个不透明塑料袋,一条蒙眼睛的带子,一个正方体,由正方体上分别两面写上(1、2、3)红、白颜色的小棒各4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人 师:今天,老师要带每小组到数学乐园去玩个痛快,高兴吗?还要评出合作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二、展开活动,探究问题 1、活动一:瞎子摸球。 学生从装有3个白球,3个黄球的袋子里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1)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 (2)学生估计白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3)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合作。 (4)小组内交流: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交流:根据你们组统计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2、活动二:掷骰子。 学生把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的小正方体抛30次。 (1)说明活动要求。 (2)学生完成表1后由小组长收集,另外三个小组的数据填入表2。 (3)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3、活动三:放小棒 在袋子里放4根小棒,怎样放才可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a、任意摸一根,不可能是红小棒。 b、任意摸一根,可能是红小棒。 c、每次任意摸一根,摸50次,摸到红小棒和白小棒的次数差不多。 (1)学生依次按要求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验证小组内的说法。(在口袋里放小棒) (2)汇报交流。 三、活动总结 1、由学生评出本次活动中完成得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2、说说你在这次快乐的活动中知道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2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1、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简单实验,认识可能性的大小,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画“正”字记录数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可能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定量分析可能的大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提高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是学习本单元的直接基础。此外教材在此安排的画“√”记录数据、涂方块表示数据,以及分类数据等内容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常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对可能性的大小还很抽象,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数据的支持,要让学生感受新知、应用新知确实有点牵强。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摸球、根据情境设计方案、判断等活动,初步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