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
范文 | 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 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点评: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 2 [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快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点评: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3 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理解课文。 1 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1—4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3)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在学生谈的过程中用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要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要谈的有凭有据。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提问点拨:牛比鹅大,为什么我们欺牛怕鹅?如果学生注意不到,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理解词句含义] 2 过渡:“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 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 出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的心理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眼里“鹅”不怕人,“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 [点评:在学习第一部分进行了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 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8—11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鹅……,可是……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理解金奎叔的话。 4 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 (1)师提问“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到什么?“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实在”你体会到什么?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你得到什么启迪? (2)这件事以后我怎样对待牛和鹅了?为什么我与牛和鹅的接触中前后情形大不相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迪?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2学习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围绕提纲梳理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牛、鹅图片,启发谈话。 同学们,图上的这两只动物你们认识吗?你觉得哪一只更可爱,为什么? 2、生回答后再次谈话。 实际上在很多熟悉它们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他在故事中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作者通过这两种动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萧山县人,读书时就曾发表儿童故事、童话、儿歌。工作后坚持业余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了儿童散文集《红泥岭的故事》,中篇儿童小说《我们的田野》,短篇小说集《秧田发绿的时候》,儿童剧《桃子熟了》等。1953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山冈上的星》,短篇小说集《绣娟姑娘》以及作品选集《蟋蟀及其他》等。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喀戎在挣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选》等。作品多次获奖。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师出示自读要求: (1)找出生字词拼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不理解字词上做记号,和同桌讨论或解决。 (4)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字音:出示课件指名读文中生字词,正音。 (2)字形:掐字右半部分下边不要写成日。 (3)词语:①无所谓:不在乎。② 束缚:捆绑,比喻受到限制。③掐:用手的虎口及手指紧紧握住。④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地。 (4)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文,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自学要求): (1)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 (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的内容划分课文段落。 (1)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做法也不同。 (2)我们在回家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3)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3、学生默读,自主学习交流。 4、指名汇报,理清课文脉络。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 (2)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 (3)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赶走了鹅,并告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牛和鹅。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了段。本文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做法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转变呢,课文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六、板书设计: 提出共识 牛和鹅 具体描述 改变认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