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1【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 P94——P95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学习目标】 1、我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我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我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学习准备】 直尺、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1、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提问: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指出: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2)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学生现场统计】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更加清楚,而且方便比较。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说出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情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老师表演的魔术可以渗透本课教学二图合一的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统计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回答) 师:在这个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到城镇的人口数量,还有乡村的人口数量。我们除了用统计表记录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生答: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统计图?(生答:条形统计图) 2、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实物出示学具卡一: 师:仔细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没有方格。) 该怎样来画呢?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前台试画) 师说明:先对准竖轴上的数,再看清年份。 师:条形画好后,可以怎样涂呢?(画斜线或涂满)请同学们对照统计表,完成学具卡一。(座位右边的同学画“乡村人口统计图”,左边的同学画“城镇人口统计图”,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注意绘图时要用绘图工具。(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评其好差) 师:看着自己的统计图,回答老师的提问: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谁的多些?(城镇)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统计图)你觉得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吗?(不方便) 师:动动脑筋,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3、绘制复式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该如何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同桌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样做?(师小组指导) 师: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学具卡二: 师 :这有一张统计图,谁来试一试?(一生演示画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师:两个条形画完就可以了吗?(涂两种颜色) 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能区分开) 4、引出图例 师:为了让看图的人比较容易辨认、区分,绘图时要有图例(课件出示学具卡二上的图例)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二,先标上图例,再完成这张统计图吧!(学生绘图,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其余生进行评价) 5、比较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单、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 师:对照学具卡一中统计图,说一说今天认识的统计图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说) 师 补充说明:学具卡一中统计了一方面的内容,称为“单式条形统计图”,而学具卡二中统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比较一下,还有别的不同之处吗?(生答)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从一个图中同时看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比较,让人一目了然。) 7、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信息。 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关问题。 师:看着这个统计图,你会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⑴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⑵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⑶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⑷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质疑: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乡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巩固训练 师:下面就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三,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相应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4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5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六)挑战自我 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 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七)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6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思考题,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本节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达到了激趣引入、复习旧知的目的,并对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进行改进——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底纹。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从而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学会思考、与他人交流和聆听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聆听和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3.自主学习,关注类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类推的方法自己独立补充完整,并通过交流汇报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 (组织学生绘制统计图)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好,先停下手中的笔(停顿片刻,环视教室),我们先来看看这组同学画的统计图。这是一张男生人数的统计图(师指着标题),谁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好在哪? 生:每个年级的间隔相等;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有标明数据;还有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对他的评价满意吗?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 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二、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 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看来表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回到课件)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 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 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 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 、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8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察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师: ①五年级的男生比四年级的男生?)。 生:...... ②() 生:...... ③() 生:......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10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生:怎样计算平均数? 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